明清散文解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散文概况
后期近代之文

湘乡派:曾国藩等

桐城派余绪
随笔直书,笔力遒劲,开近代散文之新风
魏源、龚自珍等

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

“五四”时期文体改革的先导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二十五:“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 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 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 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 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 廉 廉耻关乎国家存亡 耻 其中“耻尤为要” ︾ 的 思 世道衰微之际 尤应行己有耻 想 内 容 《廉耻》的思想内容
气文 脉字 流质 畅朴
论开 点宗 鲜明 明义
恰引 如经 其据 分典
《廉耻》的艺术特色
︽ 廉 耻 ︾ 的 艺 术 特 色
王 国 维
王国维生平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 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少年 两试不第,遂有意于新学。1900年12月赴日本 留学,次年因病回国。先后任教于南通师范学 校、江苏师范学堂等。1907年起任学部总司务 行走,后改充京师图书馆编辑。辛亥革命后曾 亡命日本,以清朝“遗老”自居,1923年任清 逊帝“南书房行走”。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 授。1927年6月,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生 平著述六十余种,大都收录于《海宁王静安先 生遗书》。
官场丑态。
近日游兴发否?茂苑主人虽无 钱可赠客子,然尚有酒可醉,茶可 饮,太湖一勺水可游,洞庭一块石 可登,不大落莫也。如何?
邀友同游。
《与丘长孺书》的主要内 容
念长孺之病 叹官场之苦 冀风雅之游
《与丘长孺书》的艺术特色
信笔直尽,种种入妙 短小精致,意态横生 文字佻达,亦庄亦谐
清代散文概况
前期易代之文
• “学”之三大类:科学,史学,文学。 • 三者各有所司,而互为交融。
凡事物必尽其真,而道理必求其是,此科学之所有事 也。而欲求知识之真与道理之是者,不可不知事物道理之 所以存在之由,与其变迁之故,此史学之所有事也。若夫 知识、道理之不能表以议论,而但可表以情感者;与夫不 能求诸实地,而但可求诸想象者,此则文学之所有事。古 今东西之为学,均不能出此三者。惟一国之民,性质有所 毗,境遇有所限,故或长于此学而短于彼学。承学之子, 资力有偏颇,岁月有涯涘,故不能不主此学而从彼学;且 于一学之中,又择其一部而从事焉。此不独治一学当如是, 自学问之性质言之,亦固宜然。然为一学,无不有待于一 切他学,亦无不有造于一切他学。故是丹而非素,主入而 奴出,昔之学者或有之,今日之真知学、真为学者,可信 其无是也。
青年时代的王国 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江海宁王国维故居
浙 江 海 宁 王 国 维 故 居
王 国 维 遗 书
王国维的史学成就


首创“二重证据法”,应用甲骨文、金文、汉晋木简、 汉魏碑刻、敦煌文献等考证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在 殷周史、汉唐史、匈奴史、蒙古史、元史及西北历史 地理等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 史学代表作:《殷墟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 考》、 《流沙坠简》、 《鬼方昆夷猃狁考》、《西 胡考》、《耶律文正公年谱》、《蒙古史扎记》、 《鞑靼考》(附鞑靼年表)等。
曲学研究类
《曲录》、《戏曲考源》、《唐宋大曲考》、 《优语录》、《古剧角色考》、《宋元戏曲 史》等
诗词创作类:
《人间词》115首
稿本︽人间词话 ︾
国学丛刊序
王国维
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 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 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 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学人之文: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

顾炎武《日知录· 文须有益于天下》:“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 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 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也。”

文人之文:

“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婉

《四库全书提要》:“国初风气还淳,一时学者始复讲唐宋以 来之矩矱,而(汪)琬与宁都魏禧、商丘侯方域,称为最工。 宋荦尝合刻其文以行世。然禧才杂纵横,未归于纯粹,方域体 兼华藻,稍涉于浮夸,惟琬学术既深,轨辙复正,其言大抵原 本六经,与二家迥别。其气体浩瀚,疏通畅达,颇近于南宋诸 家,蹊径亦略不同,庐陵、南丰固未易言,要之接迹唐、归无 愧色也。”
清代散文概况
中期盛世之文

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



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 方苞“义法”说:“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 体之文。” 刘大櫆“神气”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 之。” 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为一体 桐城派分支

阳湖派:恽敬、张惠言等

骈文派:汪中、胡天游、袁枚、邵齐焘、刘星 炜、孙星衍、吴锡麒、洪亮吉、曾燠、孔广森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明代散文概况
晚明小品文作家
公安派 竟陵派 徐渭、陈继儒、王思任、祈彪佳等 张岱

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 小品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袁宏道
袁宏道(1586—1610)
字无学,又字中郎,号石公, 湖北公安人。万历二十年(1592) 进士,历任吴县令、顺天府教授、 国子监助教和礼部主事等职,后 告病还家,退隐乡居。有《袁中 郎全集》。
王国维的哲学成就

既酷嗜思辨哲学(“纯粹之哲学”),又有尊 重客观知识的实证精神,能用实证精神对“概 念世界”进行反思,并从哲学高度总结治学方 法。

蔡元培:“王氏介绍叔本华与尼采的学说固然很能 扼要,他对于哲学的观察也不是同时人所能及的。” (《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

其哲学研究成果,一部分收入《静安文集》及 《续编》,另有32篇论文发表在《教育世界》 上,其中哲学总论2篇,中国哲学10篇,西方哲 学20篇。
明清散文解读
学习要点
• 明清散文概貌 • 晚明小品文的主要代表作家 •《与丘长孺书》的写作特色 •《廉耻》一文的主要内容 •《国学丛刊序》的中心论题与结构特点
明代散文概况
前期:

明初宋濂、刘基、高启、方孝孺的散文创 作

明初散文创作的繁荣期

杨士奇、杨荣、杨溥所倡导的“台阁体”

明代散文步入低潮
顾 炎 武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清兵破 南京,更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昆山(今 属江苏)人。早年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积 极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曾游历山东、河北、 山西诸边塞,考察山川形势。晚年定居华阴, 卒于曲沃。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 书》、《亭林诗文集》等。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
江 苏 昆 山 顾 炎 武 祠 堂
江苏昆山顾炎武墓
清道光刻本《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 武的 文学 思想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 也,纪政事也,察民意也,乐道人之善 也。”(《日知录· 文须有益于天下》)

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反对明代以来文人拟古风气
“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仿”(《日 知录· 文人摹仿之病》) “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不能登峰造 极。”(《与人书》)
• 借科学、史学之异同,释“学无新旧”之论。
何以言学无中西也?世界之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 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所异者,广狭、 疏密耳。即从俗说而姑存中学、西学之名,则夫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 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中国今日,实无学之患, 而非中学、西学偏重之患。京师号学问渊薮,而通达诚笃之旧学家, 屈十指以计之,不能满也。其治西学者,不过为羔雁禽犊之资,其能 贯穿精博,终身以之如旧学家者,更难举其一二。风会否塞,习尚荒 落,非一日矣。余谓中、西学者,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 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 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特余所谓中学,非世之君子所 谓中学;所谓西学,非今日学校所授之西学而已。治《毛诗》、《尔 雅》者,不能通天文、博物诸学;而治博物之学者,苟质以《诗》 《骚》草木之名状而不知焉,则于此学固未为善。必如西人之推算日 食,证梁虞廣刂、唐一行之说,以明《竹书纪年》之非伪;由《大唐 西域记》,以发见释迦之支墓,斯为得矣。故一学既兴,他学自从之, 此由学问之事,本无中西,彼鳃鳃焉虑二者之不能并立者,真不知世 间有学问事者矣!
• 总驳“今之言学者”之误,提出论点: 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
学之义广矣。古人所谓“学”,兼知行言之。今专以 知言,则学有三大类;曰科学也,史学也,文学也。凡记 述事物而求其原因,定其理法者,谓之科学;求事物变迁 之迹,而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至出入二者间,而兼有 玩物适情之效者,谓之文学。然各科学有各科学之沿革, 而史学又有史学之科学(如刘知几《史通》之类)。若夫 文学,则有文学之学(如《文心雕龙》之类)焉,有文学 之史(如各史《文苑传》)焉。而科学、史学之杰作,亦 即文学之杰作。故三者非斠然有疆界,而学术之蕃变,书 籍之浩瀚,得以此三者括之焉。
王国维的文学思想
王国维的文学思想 超 悲剧论
功 利 的 文 学 观
境界说
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
文学进化论
宋元戏曲考
王 国 维 的 文 学 成 就
文艺批评类
《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神》、 《文学小言十七则》、《人间词甲稿叙》、 《古雅在美学上之位置》等
词学研究类
《唐五代二十一家词》、 《清真先生遗事》、 《人间词话》等
明代散文概况
中期:

前、后七子的诗文革新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 有光等

将复古革新运动推向高潮
明代散文概况
后期:

李贽

“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 “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幽情单绪”、“幽深孤峭”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袁宏道的文学主张
• 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 反对蹈袭摹拟。 • 文必贵质。
袁宏道的散文风格
个性鲜明,风格俏隽。 语言流利清新,不拘格套。
与 丘 长 孺 书
袁 宏 道
闻长孺病甚,念念。若长孺死, 东南风雅尽矣,能无念邪?
问念长孺。
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 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 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 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 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家 弟秋间欲过吴,亦只好坐衙斋看诗读 书,不得如往时携侯子登虎丘山故事 也。
• 承上段论述三者“之所有事”与国民各“独治 一学”的原因。
夫然,故吾所谓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之说,可得而详 焉。何以言学无新旧也?夫天下之事物,自科学上观之与自史学上观 之,其立论各不同。自科学上观之,则事物必尽其真,而道理必求其 是。凡吾智之不能通而吾心之不能安者,虽圣贤言之,有所不信焉; 虽圣贤行之,有所不慊焉。何则?圣贤所以别真伪也,真伪非由圣贤 出也;所以明是非也,是非非由圣贤立也。自史学上观之,则不独事 理之真与是者足资研究而已,即今日所视为不真之学说、不是之制度 风俗,必有所以成立之由,与其所以适于一时之故。其因存于邃古, 而其果及于方来,故材料之足资参考者,虽至纤悉,不敢弃焉。故物 理学之历史,谬说居其半焉;哲学之历史,空想居其半焉;制度、风 俗之历史,弁髦居其半焉;而史学家弗弃也,此二学之异也。然治科 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 今之君子,非一切蔑古,即一切尚古。蔑古者出于科学上之见地,而 不知有史学;尚古者出于史学上之见地,而不知有科学;即为调停之 说者,亦未能知取舍之所以然。此所以有古今新旧之说也。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 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 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 《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 ‘吾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 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 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 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 阉然媚于世者,能无媿哉!

顾炎武散文
的艺术风格
不事藻饰,纯朴自然
李祖陶《亭林文稿文录引》: 运以深心,行以大力,振以高格,出 以简裁,有王介甫之老健而去其横,有苏 子瞻之畅达而无其荡。

顾炎武

《五代史· 冯道传》论曰:“礼义谦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 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 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 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 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 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 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 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 耻,是谓国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