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课堂活力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

【摘要】课堂教学是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实现这目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活力。高效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积极交流沟通的课堂。本文阐述了激发课堂活力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活力,激发,方法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方法,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用充满童趣的故事带学生进入学习,用质疑问难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教师的“教”着手,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体验学习,完整的经历从识别目标到达到目标的认知全过程。因此,情境设计尤为重要。

1.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寓学于乐。“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动力。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可创设故事情境:设计一个圆柱体的纸箱用来存放物品,既要多放些东西又要节省用料。四个学生跃跃欲试,他们设计

了自己的方案,到底谁的方案比较理想呢?是否表面积大,能放的东西就多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圆柱的体积”。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新课的内容上。通过新课的学习,最后共同选择了最佳方案。以生活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既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你就会有更大的本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2 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提起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老师先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2x2-3x-4=0”,问学生这个方程有几个实数解。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有两个。”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任意准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先自己计算一下有几个实数解,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有两个实数解,哪些只有一个实数解,哪些没有实数解。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快

速准确地判断出有怎样的实数根,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和羡慕。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解方程,能准确地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情况吗?”学生们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在认识、理解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并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2.从学生的“学”入手,鼓励质疑探索

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问题是探究活动的突破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提各种问题。

2.1 新知提问。每节课都会出现一些概念与新知识。学生的头脑中总会有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他们求知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把新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许他们头脑中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新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疑问。如在教学“用尺规作图”时,在认识了圆规后,请学生对圆规这样新物品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圆规只能画圆,怎样来作图?”“圆规怎样量长度?”“圆规怎样画一个相同的角?”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新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开展学习、讨论,从而完成了新课的教学。

2.2 操作提问。课堂中的操作并非是机械地动手,而是要在操作

中通过动脑思考指导操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必然有问题产生。操作时产生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共同提高。如在教学“几何添辅助线证明”时,出示一需要添辅助线的证明题,学生问:“这题该怎么证明?”让大家共同讨论这一问题,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得出了“如果这有一条平行线”或“那有一条垂线就好了”。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引出怎样添辅助线。在图形里添上需要的“辅助线”这样就能证明了。通过操作,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对学习的自信油然而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了提高。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我们集体已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时生1提问:“为什么要把二元先转化为一元?”生2提出:“为什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相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了疑问并且大胆地提出来,这时全班的同学都积极动起脑筋。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探讨,最后通过大量的例子验证了规律的正确性,学生也更喜于接受自己研究的结果。

总之,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要通过巧妙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的学一定要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是学习永恒的动力,使学生主动质疑探究,必然会增强课堂的活力,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