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东湖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市东湖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摘要:节约型绿地是低碳园林景观的一种表达,它希望通过最少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生态、社会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从一个工程项目的实例——锦州市东湖森林公园入手,以生态保护、生态恢复、营造低投入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绿地为出发点,结合公园规划布局、设计方法、植物群落的实践操作、景观营造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节约型绿地的营造。

关键词:风景园林;节约型绿地;低碳园林;规划设计
辽宁省锦州市东湖森林公园工程占地78公顷,经过三年多建设,已于2009年10月竣工并开放运营一年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回顾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最值得我们总结的是:在倡导低碳社会的今天,我们营造一座滨水的森林公园,不但要满足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对水岸休闲功能的要求,还要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生态廊道的破坏,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该公园位于锦州市城区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处的北岸,属于小凌河河滩地。

场地北侧为小凌河堤坝,堤坝以南至水岸高程渐低。

以人工林为主的植被群,部分已具野生形态;较少的人为干扰使林间栖息有鸟类、昆虫、野兔等动物,自然气息十分浓郁。

在充分尊重基地内地形、地貌、植被等要素的同时,规划设计要勇于突破创新,探索低碳、节约型绿地的设计思路,这向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更
高、更深层次的要求。

1 节约型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和深化
在整个项目中,如何有效保护原有场地中的植被,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生态恢复?如何使建设和使用对原有场地干预最小,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我们对公园的设计方法做了一些生态性的探讨和深化。

其中,“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等生态学理论、“浮岛”的概念与创意,在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和检验。

1.1 生态保护
小凌河两岸的植被是自上世纪起,分批次大规模植树造林所形成的,其中不少群落已具自然形态。

在对基地进行详尽的调查后,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保护概念:(1)从整体出发,将植被“斑块”完全保留并相互连接,将其提升到生态恢复的高度。

(2)全方位立体的的生态保护,即不仅仅关注植被保护,而是将动物的保护也纳入其中。

(3)主动保护。

根据人的行为轨迹,划分出人流密集区和罕至区,将人的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它地块得到保护。

1.2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学是专门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过程与机制的学科。

生态恢复设计是通过人工设计和恢复措施,在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恢复或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无有害物质的明显干扰。

同时,
已重建和恢复的生态系统在合理的人为调控下,为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服务,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1]。

东湖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及具体实施,正是在生态恢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关于本案的生态恢复措施,下文3.1中将有详述。

1.3 设计方法
1.3.1绿色基底的搭建
通过对基地内原生植被的严格保护,结合有针对性的生态恢复措施,我们得到了一个具有生态梯度的,由旱生植物逐渐向水生植物过度的植物群落;其内部原有自然路网的利用,极大的减少了对基地的干扰;在此基础上,对场地加以因地制宜等园林手法的设计,便使得一个蓝绿交融的基底遍呈现在眼前。

1.3.2 “浮岛”的概念
经过对原有路网及人流疏密区域的研究,从游人对公园休闲活动场所的需求及生态保护修复的要求出发,我们提出了“浮岛”的概念。

“浮岛”设置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占地面积根据休闲功能与主题不同而大小不一。

它的基本模块从场地肌里中提取而来:利用河滩地上的大卵石围合出“浮岛”的领域;利用金属石笼矮墙和丰富的植物材料围合活动空间;船甲板式的木铺装与清水混凝土形成对比,隐喻小凌河上来往的船只。

这些漂浮在“绿色海洋”之上“浮岛”与漂浮在小凌河沿岸的岛屿遥相呼应。

1.3.3叠加与共生
将“浮岛”与蓝绿交融的原生基底相叠加,使“浮岛”漂浮在基地杨树淡淡的色彩与简洁的形式之中,体现了我们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思想。

2 公园规划布局研究
2.1 路网利用与布置
整个公园场地内有历年滩地绿化时留下的土路,也有因部分市民游览而踩出的小路。

我们认为,这些路径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游人的游览需要,是游人行为轨迹的一种体现,而它的密度则反映出游人的聚集程度。

所以,在公园规划时,我们对绝大多数路径加以利用,对有必要的地段加以拓宽、延伸、连接,使其成为与公园功能相辅相成的路网体系。

以此建立的路网有以下两个特点:(1)大量利用原有路径可使园林工程对原生地被的破坏程度最小;(2)尊重现有路网即遵循游览需要,是设计人性化的体现之一。

2.2 水系河道
小凌河沿岸部分采用非人工护砌方式,驳岸由河水冲刷自然形成,这种成长中的景观一方面降低了人工化的呆板的痕迹,另一方面使自然要素之间的衔接更为融洽,为市民创造了更加舒适的自然景观。

人工湖溪坐落在基地低洼处,它作为小凌河的外围水系,还原
了自然河道的天然形态,同时还具有滞洪,雨水收集,浇灌区域植被等功能,是区域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

人工湖溪护岸类型丰富,构建有草滩,石滩等,保证有一定面积的间歇性水淹区,营造生物多样的水陆交界面。

2.3 功能分区
东湖森林公园分为四个功能片区,分别是主入口景观区、森林体验区、湖溪景观区及滨东湖景观带。

形成了一带三块的布局布局结构。

2.4 “浮岛”体系
“浮岛”以其基本模块为原型,依据不同休闲功能、主题进行演绎。

它们的位置分布与区域功能划分体系相呼应。

滨东湖地带的“浮岛”数量密度较高,体明了我们对滨水空间的重视。

整个公园内设计有十六个“浮岛”,主题涉及科普、休闲、运动、娱乐等多方面,其中:
(1)科普类主题四个:包括乡土植物标本岛,湿生植物岛,地质观察岛,湿地观察岛,观鸟岛。

它们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公园环境解释系统。

乡土植物标本岛及湿生植物岛集中展示锦州地区常见的园林植物,并结合小品,以科普形式向大众传递相关知识;地质观察岛利用基地内现状土层剖面向游人展示小凌河滩地的形成过程;观鸟岛则立足打造鸟的天堂,其主要依托周边湿地资源进行引鸟设计,体现在栽植蜜源植物,近水岸的浅水位和筑巢引鸟等几个方面,
并设计有供游人赏鸟的观鸟墙。

(2)休闲类主题三个:包括野餐岛,欢乐岛,棋牌岛。

野餐岛是一处供市民举家观景野餐为活动内容的场地;欢乐岛则布置有大量儿童游乐设施及卡通雕塑,为小朋友们营造一个体验快乐的空间;棋牌岛隐匿于密林之下,为棋牌爱好者相聚切磋的场所。

(3)观景类主题一个:即眺望岛。

眺望岛位于二河汇流处。

此处衍生和积淀着丰富的地理人文信息,一草一木一石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站在眺望岛南望:水面开阔,远山线形舒畅优美。

(4)健身类主题两个:包括健身岛和活力岛。

健身岛主要安排有大量健身器械,为市民提供集体舞、健身操等活动的场地;活力岛则安排有极限运动设施,篮球场等,为时尚青年提供运动场地。

(5)休息类主题三个:包括人文岛、区域文化岛和冥想岛。

小凌河与女儿河有着深厚的文脉沉积,设计希望通过石刻、雕塑等形式传递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使人们来到这个空间追寻归属感,继承和延续当地的人文进程。

(6)交通类一个,即入口岛,为公园的形象入口。

(7)服务类两个,包括游客中心岛,服务管理岛。

游客中心岛设计了小卖,茶室,公厕等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岛设计有公园的管理用房。

3 公园植物群落的规划设计研究
通过对植被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场地内林木主要为人工林,
均为历年植树时按品种分区种植的纯片林,品种以杨树、柳树、刺槐、白蜡、桧柏、黑松、云杉等为主,另有少量山桃、梨树、火炬、银杏及其它花灌木。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及生态梯度营造的设计原则。

3.1 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1)全面保护各类经过多年形成,长势良好的各类苗木,并逐年增加同种不同属或不同树种的乡土树种,进行生态恢复,形成混交生态林、杂木林、观赏林等。

同时对野生地被进行多样性的培育。

(2)在公园人流集中的“浮岛”周边,着重构建地域性的植物群落,手法模拟自然,力求生态化、群落化,并适当增加色叶树、野花地被等,形成具有一定观赏效果且易于养管的植物景观。

3.2 生态梯度的营建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及滨水稳定生态植物群落的研究,提出由水岸向内陆逐步形成“滩涂湿地---草甸疏林----混交生态林/纯林/杂木密林----大坝迎水面植被护坡-----坝顶城市化绿化”这样一种具有生态梯度的植物分布。

4 结语
节约型绿地以最少量的建设及养管投入,换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地。

这种模式完全符合当今低碳园林的主旨,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锦州东湖森林公园
的设计,仅仅是我们对节约型绿地、低碳园林景观的一个探索,这些探索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