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1、目的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

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

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

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

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

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D=2 √Q/(πV) (1)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

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º,以大于120º为宜。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1、目的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

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

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

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

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

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D=2 √Q/(πV) (1)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

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º,以大于120º为宜。

汽车发动机设计规范

汽车发动机设计规范

汽车发动机设计规范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可靠性、燃油经济性以及环保排放等方面。

为了确保发动机能够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和技术标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规范至关重要。

一、设计目标与要求在设计汽车发动机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

这些目标和要求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动力性能发动机应能够提供足够的功率和扭矩,以满足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动力需求。

例如,对于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扭矩应能够保证车辆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正常行驶,并具备一定的加速性能。

2、燃油经济性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成为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优化燃烧过程、降低摩擦损失等措施,使发动机在提供足够动力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燃油消耗。

3、可靠性和耐久性发动机应具备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能力,在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情况下,能够达到一定的使用寿命。

这就要求在设计中选用高质量的材料,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并充分考虑零部件的疲劳强度和磨损情况。

4、环保排放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发动机的设计应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

通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尾气后处理装置等手段,降低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

5、成本控制在满足性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发动机的制造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结构设计1、气缸布置汽车发动机的气缸布置方式主要有直列式、V 型、水平对置式等。

直列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长度较大;V 型结构可以缩短发动机长度,提高空间利用率,但结构相对复杂;水平对置式发动机重心低,运行平稳,但制造工艺要求较高。

在设计时,应根据车辆的用途、空间布局和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气缸布置方式。

2、气缸数和排量气缸数和排量的选择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一般来说,气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越大,但燃油消耗也相应增加。

对于小型家用车,通常采用四缸发动机,排量在15L 至20L 之间;而对于中大型车辆或高性能跑车,可能会采用六缸、八缸甚至更多气缸的发动机。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标准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标准

主机附件系统设计规范一、进气系统1、空气过滤器:1.1根据发动机排量、额定转速、增压程度等,严格按照计算结果,确定空气滤清器的额定风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录1)。

1.2参照国际标准和我公司Q/FT A002《干式空气过滤器总成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确定空气过滤器的原始进气阻力、最大进气阻力、原始过滤效率、粗过滤效率和其他技术参数。

1.3对于拖拉机等道路运输车辆,粗滤效率不应低于75%(水平安装复合空气滤清器)或87%(垂直安装复合空气滤清器)。

多环境运行的车辆应配备带旋流管的两级沙漠空气滤清器,粗滤效率不低于90%。

空气过滤器试验所用粉尘不得低于JB/T9747标准的要求。

1.4根据国家路况,空气滤清器必须配备安全滤芯。

并应配备空气过滤器堵塞报警装置。

1.5确保空气过滤器清洁,焊接或连接部位密封可靠。

1.6为保证空气滤清器出口的密封,采用圆管,接口处需加法兰和挡块,保证密封不松动。

1.7为方便维护和清洁,应在空气过滤器的底端安装集尘袋,并确保集尘袋不靠近高污染的地方。

1.8空气滤清器进出水管的方向避免了弯头接头的现象。

2、中冷器:2.1 根据发动机相关技术参数,利用理论计算公式初步确定中冷器总散热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0%~15%的余量(计算公式见附录1和方法)。

2.2 根据水冷散热器的外形尺寸和车辆的空间大小,确定最合理的中冷器芯体尺寸,尽可能增加迎风面积。

2.3 为提高进气效率,降低增压后的空气压降,中冷器进、出风口表面应尽量光滑,并保证各处无死角和急弯连接和圆角。

还应考虑腔室尺寸和形状对效率的影响。

2.4 根据发动机增压后的最大气压确定中冷器密封试验的气压。

欧II发动机250 kPa,欧III发动机300kPa ,时间不少于2分钟。

并保证中冷器进出水管的直径不能小于发动机的进出水管的直径。

2.5 在中冷器技术条件中,应规定零件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清洁无残留。

3、管道:3.1 由于中冷器通常与水冷散热器一起通过缓冲垫安装在车架上,而发动机也通过悬挂缓冲垫固定在车架上,考虑到两部分的振动频率不一致,为了改进进气系统,各接口不会因振动造成松动和泄漏,各接口必须配备有一定伸缩量的弹性软管,两硬管间距不小于2乘以管道直径。

地下车库防排烟系统设计

地下车库防排烟系统设计

地下车库防排烟系统设计摘要:根据国家相关建筑通风及防火规范,对建筑物地下车库的防排烟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地下车库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方法,并根据实例分析,让大家对地下车库的防排烟设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防排烟;地下车库;防火规范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related building ventilation and fire the specification, to the building of underground garage, smok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re analyzed, and introduces the underground garage smoke control system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and according to the example analysis, let everyone to the underground garage smoke design have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Key Words: smoke; underground garage;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一、前言随着地下停车场、车库建设的快速发展,解决防排烟问题成为了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所谓的防排烟就是满足火灾时的排烟要求,以保证火灾发生时迅速排除滞留烟气,限制烟气的扩散,保证人员和车辆安全撤离现场,从而减少伤亡。

地下汽车库的排烟方式为全面通风方式,即按划分的若干个防火分区,有若干个送、排风系统。

二、地下车库防排烟系统设计原则(1)地下车库一般应设机械排烟系统,排风量应按稀释废气量计算。

如果没有计算资料时,可考虑换气次数计算,一般排风不小于6次/h,送风不小于5次/h。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消声系统设计技术规目录一、主题与适用围1、主题2、适用围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称说明及功用三、设计应用1、设计规则和输入2、设计参数的设定2.1 尺寸及重量2.2 排气背压2.3 功率损失比2.4 净化效率2.5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2.6 插入损失及传递函数2.6.1 插入损失2.6.2 传递函数2.7 尾管噪声2.8 定置噪声2.9 振动3、系统及零部件的设计3.1 系统布置3.1.1 布置原则3.1.2 间隙要求3.1.3 吊钩位置的选取3.1.4 氧传感器孔的布置3.2 消声器的容积确定3.3 排气管径的选取3.4 消声器3.4.1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 3.4.2 消声器部结构3.5 补偿器3.5.1 波纹管3.5.2 球形连接3.6 橡胶吊环3.7 隔热部件3.8 材料选择3.8.1 排气管、消声器组件3.8.2 消声器外壳体四、参考文献列表一、主题与适用围1、主题:本指南规定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系统匹配,零部件设计。

2、适用围:本指南适用于装汽油M1、N1类车的排气消声系统设计。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成说明及功用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消声装置、隔热部件、弹性吊块等。

一般地,排气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功用:(1) 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的排出;(2) 由于排气门的开闭与活塞往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呈脉动形式,排气门打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气体和声波在管道中摩擦也会产生噪声,因此在排气系统装有排气消声器来降低排气噪声;(3) 降低排气污染物CO,HC,NOX 等的含量,达到排气净化的作用;典型的排气消声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三、设计应用1、设计规则和输入:1.1 排气系统能很好的将废气顺畅排出,满足发动机的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1.2 排气系统设计能满足现行中华人民国法规要求,具体如下:QC/T57-1993 汽车匀速行使车噪声测量方法GB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制QC/T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QC/T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GB1495-2002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QC/T58-93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测量方法GB18352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4365-93 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GB/T4759-95 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1.3 排气系统零部件必须能经受1000℃的高温要求以及气流冲击,并保证排气系统可靠性达到10万公里或者三年(先到者为准)的要求,并要求在三包期插入损失不得减少6dB(A)以上,功率损失不得增加3%以上。

地下车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

地下车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

地下车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1.陕西中正华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719000;2.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719000【摘要】本文结合对现行新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等有关规范的理解,阐述了地下车库通风与防排烟系统设计要求和措施。

【关键词】地下车库;防排烟;补风;防烟分区1 引言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静态交通问题。

静态交通是相对于动态交通而存在的一种交通形态,二者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对城市中的车辆来说,行驶中为动态,停放时为静态。

停车设施是静态交通的主要内容,包括露天停车场,各类汽车库、停车库等。

因而,随着城市中各种车辆的增多,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近几年来,大型汽车库的建设也在成倍增长,许多城市的政府部门都把建设配套汽车库作为工程审批的必备条件,并制订了相应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予以保证。

由于汽车场地的限制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及与民用建筑多层及高层民用建筑结合在一起修建的地下车库方便管理使用的优越性,地下车库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汽车在工作过程中排除大量的废气,当地下车库不采用机械通风时基本上不能满足卫生条件,导致地下车库的卫生条件恶劣。

汽车的主要燃料是汽油,因此汽车库的火灾危险性也较大。

而且汽车库属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因缺乏自然通风和采光,扑救难度大,火势易蔓延,造成的危害性比地上建筑更加严重。

这就要求具备可靠的送排风和防排烟系统,所以在设计中通风与防排烟系统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2设计依据(1)地下汽车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的依据地下车库应归属于地下建筑的一部分,多与多层或高层建筑连用,在地下车库的设计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GB50098-200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的有关规定执行。

汽车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工程规范

汽车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工程规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1)4 一般要求 (2)5 项目实施内容及程序 (3)6 设计开发主要工具与试验/测试设备要求 (4)7 坐标系与有限元几何结构 (5)8 排气系统CAE结构分析 (6)9 系统试验方法与要求 (6)附录A 排气系统正向设计开发程序流程图 (7)附录B 排气系统逆向设计开发程序流程图 (8)附录C 排气系统主要试验/测试设备/仪器要求 (9)附录D 排气系统开发资料准备清单 (10)前言为规范汽车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时主要参考了国内外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和排气系统企业的最新相关工程规范。

本规范由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汽车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工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M 类和N 类机动车辆用的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52.3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试验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与试验方法GB16170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T 14365 车辆定置噪声测试方法QC/T 631 汽车消声器总成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18297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Q/CC JT003 汽车消声器技术条件3 术语3.1汽车排气系统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用于控制车辆排气污染和排气噪声的装置。

汽车设计-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结构设计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结构设计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结构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结构设计规范1范围该规范适应于M1类车辆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动力总成装配硬点、悬架装配硬点、排气系统装配硬点)结构的设计。

主要介绍了汽车开发过程中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的作用及在整车中的影响。

对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在整车中的功能进行了概述,同时对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设计要点作了描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S 05 034-2015 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3术语和定义3.1动刚度是指计算结构在周期振荡载荷作用下对每一个计算频率的动响应,也称为频率响应。

4安装硬点及分布介绍下车身主要安装硬点有: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副车架安装点、排气系统安装点、前减震器安装点等,其位置如图1所示。

11图1 下车身主要安装硬点位置5、功能介绍 5.1一般功能提供发动机、悬挂系统、排气系统等功能块的固定安装要求,起到连接底盘、动力总成与车身的作用。

5.2 特殊功能发动机的振动、轮胎的动不平衡和路面的不平所产生的振动、排气系统的振动等一切振源的振动,最终都是通过动力系统、悬挂系统、排气系统和车身的连接点,把振动的能量传入车身的,最终车身的振动转换为人感觉得到的振动和噪声。

连接点动刚度是室内怠速噪声与路面噪声的重要影响因素。

5.3性能要求考虑到安装硬点的一般功能,固定时需满足可靠耐久性。

考虑到本系统的特殊功能,还需要满足以下性能要求: a) 足够的强度能为动力总成、悬挂、排气系统提供足够的连接强度,以便操控良好。

因此关键部件通常采用高强度钢板。

需要通过CAE 计算满足强度要求。

b) NVH 性能满足动力总成悬置点、悬挂、排气连接点等的噪声、振动、平稳要求,需要通过CAE 计算满足动刚22355552233度性能要求。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范文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范文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范文1、目的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

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

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

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

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

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1)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

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º,以大于120º为宜。

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壁厚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壁厚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壁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壁厚是指在柴油发动机排气系统中,为了承受高温高压的废气和降低噪音振动而设计的管道的壁厚。

合理的排气管壁厚标准对于确保发动机排放性能、提高发动机效率以及减少能源损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壁厚标准的背景,解释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然后会提出解决方案并说明其优势。

接下来将详细阐述关于标准概述、壁厚标准解释以及壁厚标准说明和改进建议等三个主要要点。

最后进行总结并给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壁厚标准,通过对各方面内容的讲解和说明,使读者更加了解这一标准背后的概念和作用,并深入剖析现有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提供改进建议和展望未来标准发展方向,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壁厚标准的背景:柴油发动机排气管是发动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排放系统的关键。

其作用是引导和承载废气从发动机流出,并保证废气不会泄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而排气管的壁厚则决定了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否经受住高温、高压和腐蚀等因素的考验,保证排放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因此,制定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壁厚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2.2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目前,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壁厚标准制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不同车型、不同生产厂商以及不同地区的环境和法规要求各异,缺乏统一的壁厚标准导致市场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化;其次,由于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传统标准无法满足更新换代产品对壁厚要求提升的需求;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排气管壁厚标准的质量和执行情况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和偏差。

2.3 解决方案及其优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与挑战,制定统一权威的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壁厚标准势在必行。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制定全面、科学而实用的标准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满足国家或地区法规的要求。

吸排气管设计规范

吸排气管设计规范

吸排气管设计规范一、概述: (2)二、吸气管设计: (2)1、转子式压缩机吸气管: (2)2、活塞式压缩机吸气管: (4)3、吸气管外凸包设计: (4)三、排气管设计: (5)1、转子式压缩机排气管: (5)2、活塞式压缩机和涡旋式压缩机排气管: (6)3、排气管外凸包设计: (7)一、概述:我们公司的压缩机吸气管规格有:Φ9.52×δ0.7、Φ12.7×δ0.7、Φ15.88×δ0.8、Φ19.05×δ1.0,压缩机排气管规格有:Φ6.35×δ0.7、Φ7.94×δ0.7、Φ9.52×δ0.7、Φ12.7×δ0.7。

压缩机吸排气管是直接与压缩机吸排气口焊接在一起的,加上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振动之源,所以吸排气管设计是否合理对空调外机噪音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下面根据我们平时的设计经验,对压缩机吸排气管作了一些设计规范。

二、吸气管设计:1、转子式压缩机吸气管:a、为了减少压缩机对吸气管激励振动,如图1和图2所示:在保证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调节图中a 角度和b角度使压缩机吸气管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使吸气管投影与压缩机缸体相离,以及吸气管尽量要有一到三个U形弯,总开料长度最好不超过1200mm;b、压缩机吸气管因为弯曲存在残余应力,同时因为插入压缩机吸气口焊接部位,材料力学性能受到影响,所以很容易疲劳断裂。

为了削弱上述的影响以及综合考虑铜管成本因素,分别对不同规格吸气管作了以下的规范(如图1和图2所示):⑴、对于Φ9.52×δ0.7的吸气管选择折弯半径R=20~25mm,B=20~30mm,加上C常规的范围是10~15mm之间,由于A=R+B+C,所以算出A的尺寸范围是50~70mm之间。

对于图1中L1长度范围为200~240mm,L2长度范围为120~180mm,L3和L4看具体空间位置而定。

对于图2中H1和H2的长度根据具体的空间位置而定;⑵、对于Φ12.7×δ0.7的吸气管选择折弯半径R=25~30mm,B=25~30mm,加上C常规的范围是10~15mm之间,由于A=R+B+C,所以算出A的尺寸范围是60~75mm之间。

汽车设计-燃油系统设计规范

汽车设计-燃油系统设计规范
滤清器分类:
1、按照过滤燃油的种类分为汽油滤清器和柴油滤清器两种。 2、按照滤网规格可以分为粗滤和精滤。 3、汽油滤精清器按照布臵的位臵可以分为油箱内臵和油箱外臵汽油滤清器。柴
油精滤器一般外臵。 某外臵汽油滤清器
某一体式油水分离器
滤清器的性能要求
1、密封性能 将滤清器出油口封闭,进油口连接在试验装臵上试验。以油为介质、压力不低于100kPa保压 1min,不允许有渗漏;以空气为介质、压力不低于100kPa、将滤清器臵于水中、保压1min, 不允许有气泡产生。
• 即通常所说的油箱总成,是由燃油箱体和其他附属装臵装配成的整体,主 要功能是储存燃油。油箱数目及容量随车型而定。燃油箱通常车辆的中部 靠后的位臵。
商用车常见油箱形状及 固定方式
某乘用车油箱
燃油箱按照材料分为金属油箱和塑料油箱。
随着塑料技术的发展,以前的金属燃油箱逐渐被塑料燃油箱替代。
塑料燃油箱的优点:
3、安全性高、不会发生爆炸,是金属油箱不能比拟的,金属油箱在发生火灾的 时候容易爆炸,危险性大。由于塑料油箱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造,热传递 很低,仅为金属的1%,同时高分子聚乙烯具有弹性,发生碰撞与摩擦时不易产 生火花。即使汽车不慎着火,塑料油箱着火软化,燃油常压流出,油箱不会因 受热膨胀而爆炸。
塑料油箱进行耐火性能试验时,不得出现泄露现象。
10、塑料燃油箱的渗透性能 塑料油箱装一定容积的燃油,渗透量不得大于0.2g/24h 11、燃油箱的清洁性 燃油箱内清洁度为每升容量的杂质按质量计不大于1.5 mg。 12、燃油箱相关法规和标准 QC/ 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GB 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 GB20072-2006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

车库排风计算规范

车库排风计算规范

车库排风计算规范篇一:通风地下车库计算书通风计算书一.系统方案的划分确定根据[1]GB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1、地下汽车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耐火等级为一级的地下车库的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的2000m2,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建筑面积可以增加一倍。

2、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车库应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可与人防、排气、通风等合用。

3、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其每个排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分防火分区。

4、根据上述,对此地下车库进行分区,该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1650.07m2,故划分一个防火分区和1个防烟分区。

2二、通风量计算:1、排风量,采用换气次数法,取n=6次/h,层高3.6mQp=n*vf=6*3.6*1650.07=35641.512m3/h2、送风量,采用排风量的80%Qs=80%* Qp= 0.8*35641.512=28513.21m3/h3、排烟量,采用换气次数法,取n=6次/h,层高3.6mQy=n*vf=6*3.6*1650.07=35641.512m3/h4、补风量,定为排烟量的50%qb=50%* Qy=0.5*35641.512=17820.76 m3/h三、机房的布置原建筑图无机房,设置机房如图。

四、风口设计与计算1)送风管道上设置9个侧面送风百叶风口,则每个风口的送风量为qv= Qs /9=3168 m/h 送风口的风速取为5.5m/s,则S=qv/(5.5*3600)=0.16 m2风口采取单层百叶窗,规格选取800*2002)排风管道上设置6个侧面排风百叶风口,则每个风口的送风量为qv= Qp /6=5940m3/h 排风口的风速为4.125 m/s,则S=qv/(4.125*3600)=0.4m2风口采取单层百叶窗,规格选取1000*4003)排烟和排风共用一个风管,风口上设置防火阀,着火时关闭3个风口每个排烟口风速为qv=35641.512/3=11881 m/h则排烟风口风速为v= qy/(3*3600*0.4)=8.25 m/s<10 m/s,符合要求4)补风和送风共用一个风管每个排补风口风量为qv=17820.76/9=1980.1 m3/h补风时风口风速为v= qb/(9*3600*0.16)=3.44m/s5)进风竖井上设置百叶风口风量q=28513 m3/h,选择风口规格1200*1200,送风时风速v=5.5m/s 336)排风竖井上设置百叶风口风量q=35641.5m/h,选择风口规格1500*1500,排风时风速v=5.0m/s3五、水力计算见水力计算表和局部阻力系数计算表六、设备选型选风机1、送/补风机3送风风量31364 m/h 扬程369.7m补风风量19603 m3/h 扬程153.3m选择双速混流风机SWF(A)- Ⅱ-9电机功率为6/4.5kw,重量200kgN1=960r/min,工况Q=32056 m/h,P=370paN2=720r/min,工况Q=20381 m3/h,P=252pa风机外形尺寸:高H=990,长L=860,底座宽W=700,风机中心至底座距离D=560,出口管为圆管D1=900安装在管道内。

排气系统装配流程及标准规范

排气系统装配流程及标准规范

排气系统装配流程及标准规范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以下是排气系统装配的一般流程及标准规范:1. 准备工作确认所需的排气系统组件齐全,包括排气管、消声器、连接管、支架等。

排气筒合并排放执行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排气筒合并排放执行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排气筒合并排放执行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排气筒合并排放是指将内燃机产生的废气通过一个排气管道集中排放出来的技术。

在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上,排气筒合并排放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排放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本文主要探讨排气筒合并排放在当前执行标准下的情况,以及优化排气筒合并排放技术的必要性。

通过对现有情况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本文也将提出对于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能推动排气筒合并排放技术在环保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探讨排气筒合并排放执行标准的问题。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本文的概述,说明文章的结构,以及阐明本文的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排气筒合并排放的概念,目前排放执行标准的情况,以及分析优化排气筒合并排放的必要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目前的现状,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部分的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全面地解决排气筒合并排放执行标准的问题,为环保和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旨在探讨排气筒合并排放执行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排气筒合并排放的概念、目前执行标准情况以及优化排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前排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建议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排气筒合并排放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探讨,我们可以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排放管理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正文2.1 排气筒合并排放概念排气筒合并排放是指将多个汽缸的废气通过一个共同的排气筒排放出去,而不是每个汽缸都有独立的排气管道。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排气系统的复杂性和重量,提高整车的性能和燃油效率。

在传统的排气系统中,每个汽缸都有独立的排气管道和排气筒,这样会增加排气系统的阻力和重量,降低整车的性能和燃油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1、目的
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
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
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

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

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

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
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
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

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

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D=2 √Q/(πV) (1)
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

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º,以大于120º为宜。

整个系统的管道转弯数应尽可能少,一
般情况下不多于6个。

排气尾管段的方向应与水平面纵向下弯5º~10º,出口方向应尽可能指向地面的车身投影的纵向中线。

2.3.3 排气管道及消声器的材料,除卡车和低档乘用车可以采用镀铝钢板及卷管外,排气管道和消声器一般应采用SUH403、SUH409等耐热不锈钢板、管,以保证排气系统的外观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排气管壁厚一般应大于1.2 mm,双层管≥2×0.5mm。

对于消声器的板厚和层数等,除要考虑系统的质量外,同时应根据车型档次、系统的成本、制造技术水平、开发周期等因素综合考虑。

为减小发动机的振动对排气系统的影响和管道连接时的精度要求,可以在管道中采用金属编织层波纹软管及柔性管件。

2.3.4 排气管道与周围相邻件间的间隙(考虑到制作误差10mm),两件间无相对运动的(如固定在一起的),其设计间隙不得小于15mm;在公共法线方向(或接近)有(或可能有)相对运动的相邻件,自运动件的最大运动极限位置始起计,其设计间隙不得小于30mm。

在公共切线(或接近)方向有(或可能有)相对运动,而其他方向无相对运动的相邻件,在垂直于运动方向的相对间隙,其设计值一般不得小于15mm。

2.3.5 对于需要隔离热源或怕热的相邻件,其设计间隙一般不得小于50mm。

必要时,应协调“怕热件”的系统工程师,在“怕热件”或其承载件上采取隔热措施。

也可以在排气系统件上采取隔热措施,以结构简单,布置、安装、维修方便,成本低、不产生噪声等为原则,决定在那个部件上采取隔热措施。

2.3.6 排气管道间的连接结构方式和密封,应以结构简单,布置、制造、安装、维修方便,重量轻、成本低,有足够的结构刚度,密封性好为原则。

连接结构的方式可以采用平面双孔(或三孔)法兰、平面密封垫片或凹坑加平面密封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球面或锥面密封,用单侧活动法兰等结构。

对于排气管道件的制造要求,应在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中注明。

2.3.7 排气系统支撑悬挂装置的布置设计
2.3. 7.1 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系统主支撑悬挂副的位置以设置在消声器体上为宜(采用一副的,应靠近中部;采用两副的应分置在两端),可获得最佳支撑,NVH和寿命。

2.3. 7.2 当消声器的尾管伸出消声器体的长度超过300 mm时,应在尾口附近适当位置设置尾管支撑悬挂副。

2.3. 7.3 当排气系统中配有质量较大的部件时(如三元催化器、净化器等),应在其附近相连件的适当位置设置支撑悬挂副。

2.3. 7.4 排气系统中其他部位的支撑设置,应根据系统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及其与车架、底板件结构、距离等条件进行设置。

2.3. 7.5 排气系统支撑悬挂件的结构方式,一般采用在车架或排气管上固定伸出连接吊钩或吊板等金属件,二者之间采用纯或带编织层的橡胶结构件。

2.4 排气净化装置的布置设计
2.4.1 排气净化装置的三元催化转化器和氧化转化器(简称净化器-下同)是车辆机外排放净化功能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性能决定了除发动机和燃油系统本身的排放性能之外运行车辆的环保性能。

一般而言,排气净化装置的布置距发动机排气歧管口的距离越近越好。

由于排气净化装置的三元催化器或净化器的外形尺寸相对较大,工作温度较高(700℃~930℃以上),车辆需在发动机附近布置的元件较多,有的元件尚需避开高温。

因此其布置可能需要距排气歧管口有一定的距离,但根据其工作特性和具体发动机对其的要求,一般最大距离不得超过一定值(1200mm)。

对于采取两级催化的排气净化装置,前级催化器布置的距岐管口近一些,甚至紧接歧管口(称为紧耦合型),第二级根据周围相邻件的布置空间及其装调方便性等要求进行设计布置。

2.4.2 排气净化装置的连接方式的要求与排气管道间的连接结构方式和密封等要求相同。

但有时需根据总体设计及排气系统等对催化器的连接要求进行,有时需要将催化器设计为一个单独的连接总成,以便更换维修;有的则需将催化器体直接焊接在某段排气管上。

2.4.3 氧传感器的布置必须满足氧传感器的安装要求,否则将损坏氧传感器或使其信号传递错误,造成ECU判断错误而错误控制供给,进而损害发动机和催化装置。

因此,在进行氧传感器的布置设计时,要求氧传感器的感知端朝下,使氧传感器体的轴线与水平面成大于10°角,以避免发动机冷启动时冷凝水凝聚在氧传感器壳体合感知陶瓷之间。

为避免在氧传感器前的排气管中有冷凝水凝聚,冷启动时将水滴吹到氧传感器上,应将排气管布置成在氧传感器前高、后低的向下倾斜形式。

并在排气系统装置图的技术要求中注明氧传感器连接螺纹规格、扳手规格和扭紧力矩值的范围。

2.5 消声器的设计方法
2.5.1 消声器安装位置的布置应首先查找、估算及测量要求作消声处理的发动机噪声数据(A声级和倍频带声压级等),并确定辐射噪声的部位和传播噪声的主要途径,从而选择消声器安装的最佳位置。

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以及确定的具体指标,确定允许噪声的标准限值,计算消声器所需要的消声量。

根据需要的消声量、空气动力性(排气背压)以及其它要求,确定消声器的类型,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消声器。

一般而言,消声器安装位置越靠近发动机消声效果越好。

但是,由於发动机附近能够安装排气系统的空间都非常有
限。

所以大都布置得比较靠后。

往往是在限定的空间内来设计布置消声器。

对于采用双级消声器的系统,前置消声器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发动机排气口。

2.5.2 消声器的容积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其容积越大插入损失越大。

用于乘用车的消声器,其容积一般不小于8倍的发动机排量,以10倍为宜。

这时,恰当的调整消声器内的孔、管、腔等的配置,可减小发动机的动力损失,并使消声器排噪获得较好的音质。

对于采用双级消声器的系统,前置消声器容积应达到发动机排量的两倍以上。

这时所说的消声器容积= 前置消声器容积+ 后置消声器容积。

推荐的消声器容积计算公式和消声器容积与排气系统插入损失之间的关系见附录3。

2.5.3 消声器的长径比当消声器容积保持不变时,只改变其内径与长度,L/D越小,空腔越扁,截面积的扩张比m越大,最大衰减量也随之增大,但消声频率范围变得较窄。

因此,应选取适当的长径比。

其经验推荐值为:3<L/D<4
2.5.4 消声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检验方法等,按《QC/T631-2005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执行。

通过反复试验、验证,进行修改后确定设计方案。

附录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设计输入资料
发动机型号:生产厂家:
消声器总成性能设计目标[例]
附录2
推荐的几种消声器容积的计算公式
一、《柴油机设计手册》介绍的公式:
其中:n-发动机转速;t-冲程数;i-气缸数;vh-单缸排量(L );k-系数,取1000-5000
二、美国某公司推荐公式:
其中:n-发动机转速;T-冲程;N-气缸数;Vh-发动机排量;Q-系数;取5-6
三、英国某公司推荐公式:
其中:n-发动机转速;Vh-发动机排量;i-气缸数
消声器容积与排气系统插入损失之间的关系 如图1。

n
it
V K V h 2⨯⨯=N
T V n Q V h
⨯⨯⨯=1000i
n V V h
/1
=消声器容积与排气系统插入损失之间的关系 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