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教学改革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知道学生有效地阅读非常重要。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认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几点缺陷:一、教学的过程基本上是按教师的预设进行,把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感受、领悟都统一在自己的标准答案之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二、教学的方法流于形式,只是一味的追求热闹场面,从而忽视了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合理高效。三、教学目标设计得比较宽泛,重点和主线不明显。针对以上状况,本文想对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阅读习惯的培养。他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至臻于通篇明晓。”又说:“要知道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看着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的能力多麻烦。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如何“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

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前提。所以,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诸多做法中,我认为最朴素、最有效的一条就是教师的“身先士卒”。当每一位老师都津津有味地在阅读的时候,班级的书香氛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如:1、同背经典名句。当我教学到《望月》这一课时,孩子们都被文中迷人的月色、优美的千古绝句打动了,都沉浸在文字营造的那份美好情感中,也纷纷地像小外甥那样展开对月亮的丰富想象。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自古以来,月亮在诗人的眼中是多情的,它寄托了多少文人墨客难以言表的情怀,背背这些古诗感受诗情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除此之外,“水”也同样承载了诗人们的情感,课后找找关于“水”的诗句,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这样一来,学生的背诵热情便更容易激发了,由此学生的阅读学习便延伸至课外。2、同读好书。一本好书阅读需要潜心去读,但不仅是学生,就是成年人有时也很难耐心埋头于一本著名的阅读中。因此教师和学生同读名著,有利于为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与学生交流感受,同品文中精彩章节,达成心灵上的共鸣。3、自荐好书。在班级图书柜中的书必须是自己看过的书籍,要在封面处贴上标签,上面写明推荐的理由—这实际上就是书评或读后感。4、帮助家长制定亲子共读计划确定基本的共读数量,推动家长和孩子共读。作家肖复兴说过:“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财富。”让学生热爱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伴,正是我们老师能给予学生最珍贵的礼物。

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必须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来安排目标的序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结合着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二、关注个性化阅读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阅读是生命个体的一种心智与情感活动,生命个体各自带着迥异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带着各不相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带着不同的需求,因此,自然状态下的阅读原本就是个性化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课标”之所以要把“个性化阅读”作为一条教学建议提出来,是因为阅读教学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状态下的阅读。“教学”状态下的阅读,多了一个教师的“中介”,受到“教”的“干预”。教师干预自然不可缺少,因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是教师的干预应恰当、适度,以保证孩子们的阅读自由。

因此,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的把握。如何整合教学环节呢?其根本措施是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如教学《月光启蒙》

一课,在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我首先借助课后问题,读顺读熟,读出感情,理清作者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然后再让学生读书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接着集体交流感悟。最后我注意情感的拓展,在孩子情绪高昂之时,当孩子本以为课文已经结束了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其实,文章还有段结尾呢!配上音乐,我用低沉而缓慢的语气,讲述着文中后面未出现的一段文字,最后便出示课文中所有的民谣,我指名让孩子去读他们认为最能打动他们的民谣。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用一个中心段带领学生一起被文中优美感人的画面所感动,一起被文本明快、流畅、含蓄的语言所吸引,一起被作者寓情于景的写作技巧所折服。通过这样的组织教学,把我这些心灵的感动传递给了我的学生。这样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欣赏、评价,人人都有较为充分的自学体验的时间,揭示了读书感受的三个层次,“事—理—情”步步推进,学生的认识也步步升华。

文本应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文学的价值取向应是学生在阅读中重点探究的问题之一。就普遍的教学行为而言,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形成,主要应通过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探究和思考。如何使“对话”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落在实处呢?我认为,学生是对话的主体,对话的主要形式是读书。学生总是一边欣赏一边生疑,生成的疑问有小有大,教师要帮助他们对所生的疑问进行筛选、分析、归纳、梳理,区分哪些重要,哪些次要;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别性的。教师有时也可以有意设疑,然后让学生

各自作出选择,在问题情境中带着共同的和自己需要的问题深入阅读。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书训练为重点,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注重阅读质量,扎扎实实落实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读写结合,多练笔。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理解和感悟是不能形成的,还必须有大量的语言实践。要提倡学生“自读、自查、自写”;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得出”—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欣赏语言和判断语言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集对语言的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是阅读能力的迁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这些练习,通过运用,及时地把学生储备的语言由消极的转化为积极的。

因此,我一直坚持尝试着把作文指导放在阅读课上;平时的大作文减少些指导,多些时间留给学生习作,把功夫用在给学生面批作文上。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要教学生读书、习作方法。如果平时的小练笔抓得紧,小练笔有序地进行,逐步养成小学生的习作习惯,他们就不会感到写作文难了。

解决阅读教学中的花哨形式的根本措施就是端正教学思想,提高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要以最经济的教学手段,取得最高的教学效率,追求朴素的教风,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轻轻松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