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学习理论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学习理论3 命题点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凯利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自由、尊严、价值、选择和责任,探讨人的友爱、创造、自我、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人生成长、高峰体验等问题。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是: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健康的人”;②生长与发展是人的本能;③人具有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出选择的权利;④人的本性中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建立于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包括以下观点:
在教育上,人本主义主张不要客观地判定教师应当教授学生什么知识,而应当从学生的主观要求着眼,帮助学生学习他们喜欢而且感觉有价值的知识,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开展自由的学习,自主选择和决定学习活动;教师只是一个“为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人”“学习的促进者”。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以及开放课堂和开放学校。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有意义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
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四个要素
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
②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关键作用:
③学习是渗透的;
④学习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
2.有意义学习的四个主要特征
①全神贯注:
②自动自发;
③全面发展:
④自我评估。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1)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学习方法,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2)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因素:真诚;尊重、关注和接纳;移情性理解。
命题点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次革命。建构主义的创始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观经验系统的变化。学习时,学习者不是像接受东西一样接受客观的知识,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
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
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自己的理解。
2.学习具有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来构建有关的知识。学习不仅是个体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加工,而且需要学习者进行合作互动。
3.学习具有情境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知识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的、可感知的活动中,只有通过实际活动才能真正被人所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它还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具有丰富性和差
异性。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建构主义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三)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只是一种熊释,而非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赛的法则。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3)学生对相同知识有不同理解。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四)建构主义教学观
1)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和技巧。
(五)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1.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
脚手架(概念框架)主要由教师或学习同伴提供,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学生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
2.情境教学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境教学。又被称为“抛锚式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效果评价。
3.探究学习
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体验与实验,通过这些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理解的学习方式。
4.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互动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教学活动取向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通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