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4~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

对照组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对照组生存13例,死亡3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Ⅰ~Ⅱ级生存率为25.0%,病死率为18.8%。

观察组生存15例,死亡1例;ADLI~II级生存率为62.5%,病死率为6.3%。

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颅骨钻孔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创伤小、生存率高、病死率低,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术式。

标签: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微创穿刺;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继发于高血压后的原发性脑实质内出血型疾病,常发生于50~70岁,特点为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属高血压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类。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存质量。

临床中传统的保守治疗与开颅手术疗效均不理想。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了微创穿刺手术的专项研究,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

对照组男9例,女7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9.4±4.8)岁,观察组男10例,女6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58.3±5.3)岁。

两组患者治疗之前均伴有高血压史,发病时间均在24h内。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钻孔法,具体如下。

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插管,取仰卧位,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出血量的大小以及昏迷程度的不同,切实的设计最佳切口。

不主张去除大骨瓣,但须行充分的颅内减压。

手术过程中要动作轻柔,力度适中,减少不必要的牵拉。

尽量避开重要的脑部功能区和血管走形区,选择血肿距皮层最浅的一侧进入肿腔,及时止血,血压升高后未见出血即为最好,切忌粗暴。

术后均给予常规脱水、降压、抗感染治疗。

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患者入院后采用CT定位穿刺点,根据血肿深浅决定穿刺针长度,行微创穿刺术,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穿刺成功后,首
次最佳抽吸量为60%~70%,切忌抽吸过快或过多,避免再次出血。

第一次抽血后注入立止血1kU+生理盐水1mL,10min后放开引流管;5h后注入液化剂,4h 后放开引流。

最后为头部复查,大部分血肿清除后可拔除穿刺针,缝合切口并包扎。

手术结束后,复查头颅CT。

术后均给予常规脱水、降压、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采用ADL分级评价:(1)Ⅰ~Ⅱ级:恢复良好,完全或部分恢复独立生活能力;(2)Ⅲ级:中度残疾,个人行动需帮助;(3)Ⅳ级:卧床,日常生活需别人照料;(4)Ⅴ级:植物人;(5)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死亡3例,生存13例。

按照ADL分级:生存患者Ⅰ~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4例;Ⅰ~Ⅱ级生存率为25.0%,病死率为18.8%。

并发再出血导致再次手术6例。

平均住院时间24天。

观察组生存15例,死亡1例。

ADL分级,生存患者Ⅰ~Ⅱ级10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Ⅰ~Ⅱ级生存率为62.5%,病死率为63%。

并发再次出血而导致再次手术2例。

平均住院时间11天。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且该病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

就手术治疗而言,传统的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患者年龄不能超过65岁,且需神志浅昏迷至中度昏迷者。

出血部位主要在小脑、壳核、基底节和皮层。

一般幕上出血量>30mL,幕下出血量>10mL。

手术提倡尽早,不能拖延,且争取在7h内完成,尽快的减轻脑组织压迫,以提高病症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而钻孔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则适用于该症任何年龄段,不论神志清醒或者浅中度昏迷患者均可应用,多为壳核、基底节、皮层和丘脑出血后进入脑室。

手术最佳时机为发病后8h以上,只需血压控制平稳即可。

出血量10~60mL时,应优先采用微创穿刺手术,因此手术不需太多准备,一方面可以尽快的清除血肿,减少脑组织受到的压迫。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减轻脑水肿程度。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结果却有较大差异。

对照组Ⅰ~Ⅱ级生存率为25.0%,病死率为18.8%;观察组Ⅰ~Ⅱ级生存率为62.5%,病死率为6.3%。

其原因可能是微创穿刺手术前期准备时间短,效率高,入院1h内即可穿刺成功,达到减压目的,起到疗效,并且对脑组织的损伤小,术后恢复也更加迅速。

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前期准备时间长,此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重,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
难度也较大。

综上所述,采用颅骨钻孔微创的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相比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创伤小、生存率高、病死率低、疗效更为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