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74)(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74)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9.0分)
1.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的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
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 “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
B. 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C. 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
D. 由沙子到计算机芯片发生了还原反应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B. 和互为同系物
C. NH3的电子式:
D. 丙烯球棍模型
3.铊(81Tl)与铝同属第ⅢA族元素.下列有关铊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化合物中铊显+3价
B. 在目前第ⅢA族元素中,铊的原子半径最大
C. 氢氧化铊是两性化合物
D. 铊可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4.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 A个中子
B. 1mol重水比1mol水多N A个质子
C. 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均含有N A个碳原子
D. 1L1mol⋅L−1NaCl溶液含有28N A个电子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若将浓硫酸换成稀硫酸产率会降低
B. 甲醇、乙醇、丙三醇的分子结构中有羟基,三者互为同系物
C. 分子式为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羧酸的只有两种
D. 石蜡油分解产物、苯、甲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6.下列关于实验误差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 第一次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第二次读数时气泡消失,所读液体体积偏小
C. 测定中和热时,将盐酸慢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小
D. 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硫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低
7.在下述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I−、MnO4−
B. 含有大量NO3−的水溶液中:NH4+、Fe2+、SO42−、H+
C. 能与Al反应产生H2的溶液中:HCO3−、Na+、Al3+、Br−
D. 常温下pH=1的溶液中:Mg2+、Cl−、SO42−、Fe3+
8.已知反应:O3+2I−+H2O=O2+I2+2O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O2为还原产物
B. 氧化性:O3>I2
C. 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 反应生成1mol I2时转移2mol电子
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
大的,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W>Y>Z
B. Y单质的熔点高于X单质
C. W分别与X、Y、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只有一种
D. 化合物M中W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0.实验室制取氯气,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原因是()
A. 可产生更多的氯气
B. 只有饱和食盐水才能除去HCl杂质
C. 既能除去HCl,又能防止Cl2的溶解
D. 食盐水易得到
11.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
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 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且戊为碱,则丙只能为Na2O2
B. 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丙可能属于两性氧化物
C. 若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为18电子分子,丁为10电子分子,则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
白作用
D. 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能为:甲
<丙<戊
12.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A. ×
B. √
13.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盐桥中的Cl−移向CuSO4溶液
B. 装置②中,a极材料为粗铜,b极材料为精铜,可实现铜的精炼
C. 装置③要实现铁上镀银,d极材料为银单质,硝酸银溶液做电解液
D. 装置④可模拟氯碱工业,通电后石墨电极附近的溶液pH增大
14.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 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15.在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75×10−5,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 b=
1.75×10−5,现向25℃的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HCl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0.1moL⋅L−1的氨水,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点到B点,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小
B. 整个过程中,C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C. 溶液pH=7时对应的点应在C点和D点之间某处,此时溶液中存在:c(NH4+)=
c(CH3COO−)+c(CH3COOH)
D. D点处:c(NH4+)>c(Cl−)>c(OH−)>c(CH3COO−)>c(H+)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6.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规律结论
A沸点高的物质制备沸点低的物质钙置换出铷,或浓磷酸制备HI
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B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
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相对
BCl3沸点低于AlCl3,CO2沸点低于SiO2 C
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溶解度小的沉淀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
ZnS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可以得到CuS沉淀D
淀转化
A. A
B. B
C. C
D. D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17.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
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
其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Ⅰ中,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Ⅰ中,Fe2+催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i:2Fe2++PbO2+4H++SO42−=2Fe3++PbSO4+2H2O
ii:……
①写出i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
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a.向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2,溶液变红。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过程Ⅱ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
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
母)。
A.减少PbO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
B.重复利用氢氧化钠,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增加Na2SO4浓度,提高脱硫效率
②过程Ⅲ的目的是提纯,综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Ⅲ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NH3和HNO3是重要的工业产品,下图是合成氨和氨氧化制硝酸的工艺流程。
(1)合成塔中发生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
应为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容器体积以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v正______(选填“增大”、“减小”,),平衡向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正反应”、“逆反应”、“不移动”)。
如图为反应速率(ν)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由图判断,在t1时刻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增大N2的浓度
b.扩大容器体积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
改变条件后,平衡混合物中NH3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工业生产中选择铁触媒作催化剂,主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__
a.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这种催化剂对该反应催化剂效果更好
c.使原料利用率提高
d.其他物质对该反应不能起催化作用
(3)氨分离器中压强约为15MPa,温度约为−20℃,分离氨应用了氨_________的性质,从氨分
离器中又回到合成塔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氧化炉中出来的气体,先降温再进入吸收塔,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若进入吸收塔的气体的体积分数为NO210.0%,NO1.32%,其余为N2、水蒸气等。
当进入氧化炉中气体为10m3时,最少需要空气的体积为_________m3。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19.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浅黄色固体,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也常用作分析试剂、
显影剂及制药工业。
它微溶于水,不溶于丙酮,熔点为160℃,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草酸亚铁晶体:称取10g(NH4)2Fe(SO4)2·6H2O于200mL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
解,再加入8mL饱和H2C2O4溶液,继续滴加5滴2mol·L−1硫酸酸化,不断搅拌,加热至沸腾,待有浅黄色固体析出时,静置,抽滤,洗涤,晾干。
①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备草酸亚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洗涤沉淀时,先用水洗,再用丙酮洗涤2~3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获知:草酸亚铁晶体在600℃左右发生分解反应,产物有H2O、CO、CO2三种气体
产物,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气体产物。
①实验时,合理的装置(可重复选择)连接顺序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吸收。
②下列关于尾气吸收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通入NaOH溶液的烧杯中
b.气囊收集,再处理
c.尾气口处放置酒精灯,燃烧处理
d.通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
③装置D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④能证明分解产物中存在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已知:
(1)为了证明HF 是弱酸,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甲同学取一定体积的HF溶液,滴入2 滴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再加入NaF 固体观察到的
现象是______ ,则证明HF 为弱酸.
②乙同学取10ml未知浓度的HF 溶液,测其pH 为a,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再测其pH 为
b,若要认定HF 为弱酸,则a、b 应满足的关系是b<______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③丙同学用pH 试纸测得室温下0.10mol⋅L−1的HF 溶液的pH为2,则认定HF为弱酸,由丙同
学的实验数据可得室温下HF 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______ .
(2)①己知H3BO3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BO3+OH−1=B(OH)4−,写出硼酸的电
离方程式______ .
②向等浓度的H2C2O4与H3B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则与0H−作用的粒子(包括分子
和离子)依次为______ ,______ ,______ .
(3)向NaHC2O4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
六、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1.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A、B、C和甲、乙、丙、丁、戊五种化合物有如图所示转换关系.A
是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请回答:
(1)物质的化学式为:乙______丁______戊______;
(2)甲物质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
(3)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
(4)A→乙+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D
解析:解:A.金性质稳定,可以在自然界中存在,“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单质,故A错误;
B.淘金原理为金密度较大,且金不溶于水,与萃取原理不同,故B错误;
C.雾属于胶体,所以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m,故C错误;
D.由沙子到计算机芯片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硅与碳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硅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二氧化硅发生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单质;
B.依据金密度较大,且不溶于水的性质解答;
C.雾属于胶体,依据胶体分散质粒度介于1−100nm之间解答;
D.依据二氧化硅制备硅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明确胶体、金、硅及化合物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电子式、球棍模型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
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A错误;
B.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间互为同系物,而为酚,
为醇,故两者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
C、氨气中N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故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
D、用小球和小棍表示的模型为球棍模型,故丙烯的球棍模型为,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解:A、A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T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A正确;
B、在目前第ⅢA族元素中,同主族中排在最下面,所以铊的原子半径最大,故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在增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但Tl(OH)3是碱性氢氧化物,故C错误;
D、Tl较活泼,铊可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铊与铝是同族元素,则具有金属的共性,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且金属性Tl>Al,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明确元素周期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来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氮气是双原子分子,一个氮气分子有14个中子,22.4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14N A个中子,故A错误;
B.重水(D2O)和水(H2O)的质子数都是10,1mol重水比1mol水都是10N A个质子,故B错误;
C.12g石墨烯n(C60)=12g
720g/mol =1
60
mol,含有个碳原子物质的量n(c)=1
60
mol×60=1mol,含有N A
个碳原子,12g金刚石(C)的物质的量n=m M=12g
12g/moL
=1moL,含有N A个碳原子,故C正确;D.1L1mol⋅L−1NaCl溶质含有28N A个电子,溶剂水也要考虑,故D错误;
故选:C。
A.一个氮气分子有14个中子;
B.重水和水的质子数相等;
C.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均为碳元素单质,碳原子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所以均含有N A个碳原子;
D.溶剂也要考虑。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是高频考点,要熟练掌握计算公式,和公式的使用条件,D选项容易思维定式出现错误。
5.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有机物鉴别等知识点,侧重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物质性质差异性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A.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浓硫酸起到催化、吸水的作用,若用稀硫酸,则反应将不能进行,故A正确;
B.同系物含有官能团的数目应相同,官能团的数目不同,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
C.分子式为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羧酸,则烃基为丁基,应有4中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苯与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溶液配制、中和滴定、中和热测定、pH测定、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V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A错误;
B.滴定管的小刻度在上方,第一次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第二次读数时气泡消失,所读液体体积偏大,故B错误;
C.将盐酸慢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热量散失,则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小,故C正确;
D.润湿的pH试纸测稀硫酸溶液的pH,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测定pH偏大,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解:A.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且I−、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2+、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能与Al反应产生H2的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Al3+,且HCO3−、Al3+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共存,故C错误;
D.常温下pH=1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A.MnO4−为紫色,且I−、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Fe2+、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能与Al反应产生H2的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
D.常温下pH=1的溶液,显酸性.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之间的反应及习题信息的抽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基本概念、氧化性的比较及转移电子数的考查,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由O3+2I−+H2O=O2+I2+2OH−,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反应中转移2e−,以此来解答。
A.O3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OH−中−2价,被还原,则还原产物是OH−,故A错误;
B.I−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I2中0价,被氧化,则氧化产物是I2;O3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OH−中−2价,则O3为氧化剂,根据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O3>I2,故B正确;
C.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反应中O3是氧化剂,I−是还原剂,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C正确;
D.该反应中转移2e−,则反应中,每生成1mol I2时转移2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A。
9.答案:B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W为O,X为Na,Y为Si,Z为Cl元素。
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O> Cl>Si,即W>Z>Y,故A错误;
B.Na形成晶体为金属晶体,其熔点较低,而Si形成晶体为原子晶体,具有较高熔点,所以单质熔点:Y>X,故B正确;
C.O与Na可以形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Cl元素形成Cl2O、ClO2、Cl2O7等多种化合物,故C错误;
D.该化合物中O元素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X为Na;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W可以与Y形成2个共价键,W的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其
原子序数小于Na ,则W 为O 元素;W 的核外电子数与X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1=7,Z 的原子序数大于Na ,则Z 为Cl 元素;Y 的原子序数是Z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 的原子序数为14,则Y 为Si 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10.答案:C
解析:解:实验室采用加热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的方法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 △
̲̲̲̲̲̲ MnCl 2+2H 2O +Cl 2↑,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加热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时,
产生的氯气中容易混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氯化氢气体,所选的除杂试剂只能吸收氯化氢而不能吸收氯气,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所以使用饱和食盐水可将氯气中得氯化氢气体除去,又能防止Cl 2的溶解,
故选C .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氯化氢是易挥发的气体,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氯化氢杂质,由于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既能除去HCl ,又能防止Cl 2的溶解,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氯气有关氯气的收集知识点,注意所选的除杂试剂需满足既能除去HCl ,又能防止Cl 2的溶解,题目较简单.
11.答案:A
解析:解;A.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则甲为Na ,乙为氧气,二者反应生成的丙可能为Na 2O 2或Na 2O ,故A 错误;
B.甲为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则甲为Al ,乙为氧气,二者反应生成丙为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故B 正确;
C.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为18电子分子,丁为10电子分子,则丙为HCl ,丁为NH 3,若乙为氯气,其水溶液中含有HClO ,具有漂白作用,故C 正确;
D.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当甲为S ,乙为氧气,丙为二氧化硫,丁为HClO 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戊为硫酸,则含S 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甲<丙<戊,故D 正确;
故选A .
A.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则甲为Na,乙为氧气;
B.甲为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甲为Al;
C.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为18电子分子,丁为10电子分子,则丙为HCl,丁为NH3;
D.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当甲为S,乙为氧气,丙为二氧化硫,戊为硫酸,则含S元素的化合价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熟悉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图中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符合甲、丙、戊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非金属元素或变价金属元素,题目难度较大.
12.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鉴别,较为容易,明确饱和碳酸钠溶液因水解显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色。
饱和碳酸钠溶液因水解显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色,饱和食盐水显中性,不可使酚酞溶液变色,故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故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离子的放电顺序、及电极反应即可分析解答,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和电化学知识的综合考查与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工作原理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A.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图中锌为负极,则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故A错误;
B.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所以b极材料为粗铜,a极材料为精铜,故B错误;
C.电镀池中,银单质作阳极,镀件Fe作阴极,硝酸银溶液作电解液,故C正确;
D.装置④为电解池,石墨为阳极,Fe电极为阴极,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即通电后Fe电极附近的溶液pH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平衡状态的特征,比较基础,注意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但都不为零。
A、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故A 正确;
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至平衡时反应物仍未完全转化,速率不为零,故B错误;
C、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正、逆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故C正确;
D、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解:A.A到B过程中,HCl先与氨水反应生成NH4Cl,溶液体积增大,整体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小,故A正确;
B.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酸或碱存在电离抑制水的电离,20mL时溶液中恰好生成NH4Cl和
CH3COONH4,所以整个过程中,C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B正确;
C.C点溶液存在NH4Cl和CH3COONH4,CH3COONH4水解为中性,NH4Cl水解为酸性,则需要多加一部分NH3⋅H2O使溶液呈中性,则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CH3COO−)+ c(Cl−),但c(Cl−)>c(CH3COOH),故C错误;
D.D点为加入30mL氨水,相当于溶液中存在等量的NH4Cl,CH3COONH4,NH3⋅H2O,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溶液为碱性,CH3COONH4水解呈中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H4+)+c(H+)=c(OH−)+c(CH3COO−)+c(Cl−),c(OH−)>c(H+),则c(NH4+)>c(CH3COO−)+ c(Cl−),即c(NH4+)>c(Cl−),根据物料守恒:c(Cl−)=c(CH3COO−)+c(CH3COOH),3c(Cl−)=
c(NH4+)+c(NH3⋅H2O),则c(Cl−)>c(CH3COO−),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H4+)>c(Cl−)> c(OH−)>c(CH3COO−)>c(H+),故D正确,
故选:C。
A.A到B过程中,HCl先与氨水反应生成NH4Cl,溶液体积增大,整体离子浓度降低,溶液导电性下降;
B.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酸或碱存在电离抑制水的电离,20mL时溶液中恰好生成NH4Cl和
CH3COONH4;
C.C点溶液存在NH4Cl和CH3COONH4,CH3COONH4水解为中性,NH4Cl水解为酸性,则需要多加一部分NH3⋅H2O使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D.D点为加入30mL氨水,相当于溶液中存在等量的NH4Cl,CH3COONH4,NH3⋅H2O,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溶液为碱性,CH3COONH4水解呈中性,根据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相关知识,明确滴定反应的产物,把握溶液中的守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整体难度中等,是中档题。
16.答案:AD
解析:解:A、真空炼铷:生成物Rb为气态,把铷蒸气抽出,则减少了生成物的浓度,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所以反应可以不断向生成Rb(气)方向进行,而浓磷酸制备HI是沸点高的物质制备沸点低的物质,故A正确;
B、铝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铝与浓硝酸发生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碍铝与酸的接触,所以反应变得非常的慢,即稀硝酸中的铝先溶解,故B错误;
C、CO2是分子晶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是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共价键的作用肯定比范德华力强,而不是结构相似,但BCl3和AlCl3都是分子晶体,而氯化铝的相对分子量大于氯化硼,符合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故C错误;
D、ZnS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发生沉淀的转化,溶解度小的沉淀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从而生成CuS更难溶的沉淀,故D正确;
故选AD.
A、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物Rb为气态和沸点低的碘化氢气体,把铷蒸气(碘化氢气体)抽出,则减少了生成物的浓度,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B、铝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
C、CO2是分子晶体,是以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相互结合形成的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是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共价键的作用肯定比范德华力强,所以CO2熔、沸点低,硬度小SiO2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
D、ZnS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发生沉淀的转化.
本题考查物质反应的规律的应用及特例分析,把握平衡的移动、钝化、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熔沸点及沉淀转化等知识点为解答的关键,注重高考高频考点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