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运动控制-运动学基础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角有两种运动神经元
1)α -运动神经元: 大型,支配梭外肌纤 维,直接引起运动。 2)γ -运动神经元: 小型,支配梭内肌纤 维,调节肌张力。
脊髓姿势反射
CNS通过调节骨骼肌的紧张度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变躯 体在空间的姿势,这种反射称为姿势反射(postural reflex)。 反射名称 牵张反射 腱反射 肌紧张 腱反射(反牵张 反射) 感受器 肌梭 描述/检查 快速牵拉肌腱,导致肌快速收缩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 当牵拉力量的进一步加大,抑制 牵张 作用 保护 姿势反射基础, 维持躯体姿势 保护 、姿势平衡 逃避 行走、步行时支 撑体重
中枢突
内侧丘系 的外侧 脊髓丘脑束 (前束)(侧束) 白质前连合 交叉 边上升 边交叉
上升 1—2节段
皮肤
传入神经
周围突
运动传导路
锥体系
发动 随意运动
皮 质 脊 髓 束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中央前回 下1/3
皮 质 核 束
内囊膝 内囊后肢 中脑: 脚底中3/5 锥体交叉 75%纤维 皮 前质 束脊 髓 躯干肌
损伤的分类
根据病理变化分:
脊髓休克
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能完全 消失,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 月之久 此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脊 髓休克消退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损害才能 表现判断脊髓休克的指标 球-肛门反射,刺激龟头(男)或阴蒂(女) 引起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 该反射一旦出现,提示脊髓休克已经结束
反射运动
模式化运动
随意运动
运动模式化理论
10
11
儿童运动发育与患者功能恢复路径
反射运动
模式化运动
随意运动
随意运动
模式化运动
反射运动
高级运动功能的发展
12
运动模式化理论
运动的三种形式:反射性运动、随意运动、模 式化运动,三种运动可互相转换。 1.反射性运动:运动形式固定,反应迅速,不 受意识控制,主要在脊髓水平控制。 2.随意性运动:整个运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控 制,可以通过运动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并获 得运动技巧。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
创伤: • 交通事故 • 工矿事故 • 高处坠落 • 运动损伤 • 暴力行为 • 枪伤、刀伤 • 挥鞭样损伤 疾病: • 感染性:脊髓炎等。 • 血管性:动脉炎、静脉炎、血管瘤等。 • 占位性: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脊髓侧索硬化症等。
运动控制理论要点--1
决定正常运 动的控制方 式
个体
任务
环境
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是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件
Fra Baidu bibliotek
运动控制理论要点—2人类的运动控制以反射为基础
运动控制理论要点— 3中枢神经系统有高 中低之分
4.神经康复
1.康复的核心内容——神经康复neurorehabilitation 脑卒中 颅脑损伤 小儿脑性瘫痪 脊髓损伤 其他:格林巴利综合症、阿尔兹海默、帕金森、物质神经中毒等。 2.运动疗法核心技术——神经生理学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 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PNF技术 Rood技术 Vojta技术 运动再学习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 MRP)
运动控制 Motor Control
运动控制及相关概念
运动控制(motor control):调节或管理动作所必需机制的能力。 运动控制障碍(motor control disorder)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运动系统
病变或损伤
姿势障碍 协调障碍 随意运动障碍
运动控制理论的三类学说
反射运动控制学说 阶梯运动控制学说 系统运动控制学说
神经发育理论 Bobath(1978) 高层:大脑新皮层联络区域和基底神经节,形成运动总策 略,涉及确定运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最佳运动 方案; 中层:运动皮层和小脑,与运动顺序相关,指平稳、准确 达到目的所需肌肉收缩空间的时间顺序; 低层:脑干和脊髓,与执行动作相关,包括激活运动神经 元和中间神经元,产生目的性动作并对姿势进行必要的调 整。
原发性脊髓损伤 • 脊髓休克、 • 脊髓挫伤、 • 脊髓断裂 继发性脊髓损伤 • 水肿、出血、受压
躯干四肢
本体感觉 传导通路 精细触觉
内侧丘系
中央后回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楔薄 Ⅱ 束 核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红核 背外侧
上肢、 肌 、 躯干上部 腱 Ⅰ 脊神经节 、 下肢、 关 躯干下部 节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贯穿 斜方体
薄束
T4~5
中枢突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脊髓丘系
中央后回中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下橄榄核 背外侧
交叉
损伤症状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后根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四肢肌
脑桥 基底部
躯干肌
四肢近端肌
延髓锥体
躯沿 体途 运陆 动续 和离 特开 殊锥 内体 脏束 运, 动终 8 止 核于 。
1.临床综合症-前束综合症 anterior cord syndrome 脊髓前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运动(皮质脊髓束)和温痛觉(脊髓丘脑 束)丧失 本体感觉存在(薄束和楔束)
运动模式化理论
3.模式化运动:运动形式固定、有节奏和连续性运动、 主观意识控制运动开始与结束 由中枢模式调控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调控。 除了CPG机制外,模式化运动已知与锥体外系和小脑 系统的机能相关,出现下意识的横纹肌自动节律性收 缩来“控制”。 步行是典型的模式化运动。
GTO
屈曲反射 皮肤感 屈肌兴奋、伸肌抑制 (如巴宾斯基征) 受器 对侧伸肌反射 屈曲反射基础上对侧肢体伸直的 反射
脊髓损伤概述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由于各种不同伤 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及以下 运动、感觉和自主功能的改变 • 脊髓损伤好发颈椎下部,其次胸腰段。 • 多见于年轻人,80%患者<40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