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很好ppt课件
合集下载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PPT优秀课件
――[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海兹利特]
116.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117.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费金钱是愚蠢的事,浪费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B·C·福比斯] 118.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固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绝不可少,否则迟早会崩溃。――[迈可·汉默] 119.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奥古斯汀] 120.无论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史迈尔斯] 121.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122.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而言,机会就像波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123.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而是要靠你创造。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而是需要开拓,开路的过程,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约翰·夏尔] 124.一个人的年纪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样不重要。如果他对生活的兴趣不受到伤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时间使他成熟而没有了偏见。――[道格拉斯·米尔多] 125.大凡宇宙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所以要养成由后面.里面,甚至是由相反的一面,来观看事物的态度――。[老子]
4
34
因为0< <
所以当 ,5,
32
6
即∠AOB
5 6
116.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117.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费金钱是愚蠢的事,浪费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B·C·福比斯] 118.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固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绝不可少,否则迟早会崩溃。――[迈可·汉默] 119.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奥古斯汀] 120.无论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史迈尔斯] 121.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122.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而言,机会就像波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123.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而是要靠你创造。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而是需要开拓,开路的过程,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约翰·夏尔] 124.一个人的年纪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样不重要。如果他对生活的兴趣不受到伤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时间使他成熟而没有了偏见。――[道格拉斯·米尔多] 125.大凡宇宙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所以要养成由后面.里面,甚至是由相反的一面,来观看事物的态度――。[老子]
4
34
因为0< <
所以当 ,5,
32
6
即∠AOB
5 6
25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举例PPT课件
.
8
又又∠∠DDBBCC==∠∠DDBBAA++∠∠AABBCC==3300°+°+(9(09°0-°-606°0)°=)=606°0, °B,CB=C=20203 ∠时里C=DDD)D3)B.B6,×2点=A=0C又在∴故在∴故在∴故又在∴故∴°+12需3,B又在∴故=∠△C救△C救0B△C救需∠△C救∠D要0D∠△C救DDC9DDD援+2D援D援要DD援AD=+0===DD援=1BBBB0=BB船1船的船船BB小BCC3,C3船C32CC320CC3到0C=00到0时到=0到中=时0(中到中=((中(2海中0(海海海达-∠海间达达3-达,.∠3达∠,,,,里0C里(里C里C2里DCC°2海DDDDtDDBDD+D=D×D)DB)))B),BD,2点,里,2,点=2点A2点=2==点A(==3=3=1A==·9∴+B∴00∴0需)需∴需∴30+33B需需,B=33CBB0°00需需∠需0D0要要-D要0需0需3∠·0DD要要1c00+2+×2+要2A要oA+(要+++226+1要要A小1+1+sB10B1121的1小B的B的∠1小CB1°小B0的2的时C小B小B2C)2C时=0C时2C=2时=时00D时C2时C0时)=时003-时202时0间.3-.-B2-602×0间间3--0.-.-间03-2间-C.0.°2t2B2°0+12=°2×22tt,2BB°2+=D=2=××tBtB+B=(×331D=D×·9BD00C09(D333110··9(=3310BCB003030=1°·9·0B0000-B==300·0CC01°c=,×C2=°-Co(33··61c小1-0c3s·××03·21co(o(1c×6∠°小小×0o(时ss6o()023小2s=小∠0s∠D2°0(0时)时23∠海°).0时∠B6=0×)时DD)0=)3C3D里..°B)D12B3×6×).,3B=6.×0CCB)×0,12°C12C9C,°=12=012,=B=0B=9C9,20C90=09000=0,0,230,20(,海0 3里
6.4.3.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新教材)PPT课件(人教版)
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
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
的解.
a sin .
sin 180 ( ) sin( )
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
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为
δγ D
α β
C
变式训练 一条河自西向东流淌,某人在河南岸A处看到河北岸两个目标C,D分别在 东偏北45°和东偏北60°方向,此人向东走300米到达B处之后,再看C,D, 则分别在西偏北75°和西偏北30°方向,求目标C,D之间的距离.
sin A a ,sin B b ,sin C c
2R
2R
2R
sin A: sin B : sin C a : b : c
将等式中的角换成 边,注意2R约掉。
1 课程导入
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天文学家没有 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是什么神秘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 秘的呢?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距离、高度等,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测 量方案,比如可以应用全等三角形、类似三角形的方法,或借助解直角三 角形等等不同的方法,但由于在实际测量问题的真实背景下,某些方法会 不能实施.如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测量,所 以,有些方法会有局限性.于是上面介绍的问题是用以前的方法所不能解 决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科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 第一研究如何测量距离.
4 测量角度问题
例3:位于某海域A处的甲船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 n mile的B处有 一艘渔船遇险后抛锚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救援,同时把消息告知位 于甲船南偏西30°,且与甲船相距7 n mile的C处的乙船.那么乙船前往营 救遇险渔船时的目标方向线(由观测点看目标的视线)的方向是北偏东 多少度(精确到1°)?需要航行的距离是多少海里(精确到1n mile)?
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
的解.
a sin .
sin 180 ( ) sin( )
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
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为
δγ D
α β
C
变式训练 一条河自西向东流淌,某人在河南岸A处看到河北岸两个目标C,D分别在 东偏北45°和东偏北60°方向,此人向东走300米到达B处之后,再看C,D, 则分别在西偏北75°和西偏北30°方向,求目标C,D之间的距离.
sin A a ,sin B b ,sin C c
2R
2R
2R
sin A: sin B : sin C a : b : c
将等式中的角换成 边,注意2R约掉。
1 课程导入
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天文学家没有 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是什么神秘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 秘的呢?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距离、高度等,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测 量方案,比如可以应用全等三角形、类似三角形的方法,或借助解直角三 角形等等不同的方法,但由于在实际测量问题的真实背景下,某些方法会 不能实施.如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测量,所 以,有些方法会有局限性.于是上面介绍的问题是用以前的方法所不能解 决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科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 第一研究如何测量距离.
4 测量角度问题
例3:位于某海域A处的甲船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 n mile的B处有 一艘渔船遇险后抛锚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救援,同时把消息告知位 于甲船南偏西30°,且与甲船相距7 n mile的C处的乙船.那么乙船前往营 救遇险渔船时的目标方向线(由观测点看目标的视线)的方向是北偏东 多少度(精确到1°)?需要航行的距离是多少海里(精确到1n mile)?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PPT课件
B A
C
分析:用例1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 点C到对岸两点的距离,再测出∠BCA的大小, 借助于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
9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 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 ∠BCA=α, ∠ACD=β, ∠CDB=γ, ∠BDA=δ. 在 ∆ADC和∆ 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
19
例3、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 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
正余弦定理
应用举例
.
1
复习巩固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公式是 什么?
a = b = c =2R sinA sinB sinC
c2=a2+b2-2 abcosC a2=b2+c2-2 b cco sA
b2=a2+c2-2 acco sB
.
2
复习巩固
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分别适合解哪 些类型的三角形?
.
12
形成结论
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 定的线段叫做基线,如例1中的AC, 例2中的CD.基线的选取不唯一, 一般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 高.
.
13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 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 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 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B
AC
asin( )
asin( )
A
sin180o( ) sin( )
BC
asin
asin
sin180o() sin()
D
C
C
分析:用例1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 点C到对岸两点的距离,再测出∠BCA的大小, 借助于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
9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 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 ∠BCA=α, ∠ACD=β, ∠CDB=γ, ∠BDA=δ. 在 ∆ADC和∆ 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
19
例3、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 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
正余弦定理
应用举例
.
1
复习巩固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公式是 什么?
a = b = c =2R sinA sinB sinC
c2=a2+b2-2 abcosC a2=b2+c2-2 b cco sA
b2=a2+c2-2 acco sB
.
2
复习巩固
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分别适合解哪 些类型的三角形?
.
12
形成结论
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 定的线段叫做基线,如例1中的AC, 例2中的CD.基线的选取不唯一, 一般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 高.
.
13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 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 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 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B
AC
asin( )
asin( )
A
sin180o( ) sin( )
BC
asin
asin
sin180o() sin()
D
C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PPT教学课件
c 6
SABC
1 absinC 2
1 2 2
3 2
3 2
游恒山 记
----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 号,江阴人(今江苏江阴)。明朝著名的 地理学家、旅行家。
从1607年起,他做过 十多次旅行,时间先 后延续30多年,在旅 途中,他把每天的经 历和考察所得用日记 的形式记载了下来, 写成了一部对地理学 有重大贡献的著作 《徐霞客游记》。
法一:由正弦定理得:a bsin A 2bcosC sinB
法二:由余弦定理得:cosC a2 b2 c2 a
2ab
2b
ABC为等腰三角形
在判断三角形形状时,主要通过三角形边或角之间关 系进行判断,将已值条件利用正弦定理统一为角的关 系,或用余弦定理统一为边的关系,有时也可以结合 两者运用。
把……作为房
右 上, 有石窟,倚而室之。屋
的右面上去,有石窟,就着改成一间屋子,
动词,
曰会仙台,台中像塑造 群仙,环 列 叫会仙台,台中雕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
我
无 隙, 余 时 欲 跻 危崖,登 绝顶。
没有空隙,我这时候想攀上高崖,登上绝顶。
同
还过“环岳”殿,东, 望 两 崖 断
处,
转过北岳殿东,望见两座高崖裂开的地方,
向……方
望而 趋向,走 乃 上 时
寝宫后
朝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的寝宫后的
危崖顶。未几, 果 得 径。南 高崖顶。不一会儿,果然找到一条路。往南
经 松柏林,先从 顶上望松柏 葱 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上望松柏是一片青
青,如 蒜叶 草茎, 至 此 则 葱,好像是蒜苗小草一样,到了这里一看却
合抱 参天,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课件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正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 •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案例 • 正余弦定理的扩展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正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
正弦定理的定义
总结词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边长和对应角正弦值之间 的关系。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其他两 边的比,即 a/sinA = b/sinB = c/sinC = 2R,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 边,A、B、C分别代表与三边对应的角,R代表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的定义
总结词
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另一个重要的定 理,它描述了三角形边长的平方和与 对应角的余弦值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余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 一边的平方和等于其他两边平方和减 去2倍的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乘 积,即 a² = b² + c² - 2bc cosA。
正余弦定理的相互关系
总结词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可以互相推导。
详细描述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余弦定理。例如,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知 a/sinA = b/sinB = c/sinC = 2R ,则 a² = (2RsinA)² = 4R²sin²A,同理 b² = 4R²sin²B,c² = 4R²sin²C。将这三个等式代入余弦定理的公式中, 即可得到余弦定理的证明。反之亦然,也可以由余弦定理推导出正弦定理。
02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问题
总结词
解决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时,正余弦定理可以提供重要的数 学工具。
目录
Contents
• 正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 •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案例 • 正余弦定理的扩展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正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
正弦定理的定义
总结词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边长和对应角正弦值之间 的关系。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其他两 边的比,即 a/sinA = b/sinB = c/sinC = 2R,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 边,A、B、C分别代表与三边对应的角,R代表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的定义
总结词
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另一个重要的定 理,它描述了三角形边长的平方和与 对应角的余弦值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余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 一边的平方和等于其他两边平方和减 去2倍的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乘 积,即 a² = b² + c² - 2bc cosA。
正余弦定理的相互关系
总结词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可以互相推导。
详细描述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余弦定理。例如,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知 a/sinA = b/sinB = c/sinC = 2R ,则 a² = (2RsinA)² = 4R²sin²A,同理 b² = 4R²sin²B,c² = 4R²sin²C。将这三个等式代入余弦定理的公式中, 即可得到余弦定理的证明。反之亦然,也可以由余弦定理推导出正弦定理。
02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问题
总结词
解决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时,正余弦定理可以提供重要的数 学工具。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优秀课件)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基本的数学定理,用于描述三角形各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与另一条边 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的比。数学公式表示为:a/sinA = b/sinB = c/sinC = 2R,其中a、b、c分别代表 三角形的三边,A、B、C分别代表与边a、b、c相对的角,R代表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总结词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 角形,进而计算三角函数值。
详细描述
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利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进而计算三角函数值。
总结词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 三角形中的角度问题。
详细描述
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利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进而解决三角形中的角度问
总结词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问题,如预测商品价格、 分析供需平衡等。
详细描述
在经济学中,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分析供 需双方的周期性变化,预测商品价格的波动趋势,为企业制定生产和销售策略提供依据。
05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 合应用
详细描述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 推导出海伦公式,从而方便地计 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判断三角形的 形状。
详细描述
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性质,可以判断出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等。
0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三 角函数问题中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与另一条边 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的比。数学公式表示为:a/sinA = b/sinB = c/sinC = 2R,其中a、b、c分别代表 三角形的三边,A、B、C分别代表与边a、b、c相对的角,R代表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总结词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 角形,进而计算三角函数值。
详细描述
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利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进而计算三角函数值。
总结词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 三角形中的角度问题。
详细描述
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利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进而解决三角形中的角度问
总结词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问题,如预测商品价格、 分析供需平衡等。
详细描述
在经济学中,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分析供 需双方的周期性变化,预测商品价格的波动趋势,为企业制定生产和销售策略提供依据。
05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 合应用
详细描述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 推导出海伦公式,从而方便地计 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判断三角形的 形状。
详细描述
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性质,可以判断出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等。
0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三 角函数问题中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PPT教学课件
二、应 用: 求三角形中的某些元素
解三角形
实例讲解
例1、如下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
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BAC 51, ACB 75, 在所在的河岸
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 m,求点A、B两点间的
距离(精确到0.1 m).
B
想一想
分 析:在本题中直接给出了数学模型(A三角形),要求A、C B间距离,相当于在三角形中求某一边长?
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各诸侯国 新兴地主阶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使封建 制度逐步得到确立。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 最为彻底。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连绵不断, 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又促
进了民族融合,符合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
大的冶炼场有工匠几百人
c.冶铁中心
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
②煮盐业山东海盐、山西的池盐和石盐
③手工艺品
丝麻织品、漆器
3.商业的兴盛 ①种类繁多
②封建城市兴起 齐国 临淄 赵国 邯郸 楚国 郢 魏国 大梁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 形成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不再受到尊崇, 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此时因铁器和牛耕的使 用,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
想一想
有其他解法?
实例讲解
想一想
如果对例1的题目进行修改:点A、B都在河的对岸
且不可到达,那又如何求A、B两点间的距离?请同
学们设计一种方法求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
A
B
分析:象例1一样构造三角形,利
用解三角形求解。
D
C
实例讲解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的CD=a
解三角形
实例讲解
例1、如下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
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BAC 51, ACB 75, 在所在的河岸
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 m,求点A、B两点间的
距离(精确到0.1 m).
B
想一想
分 析:在本题中直接给出了数学模型(A三角形),要求A、C B间距离,相当于在三角形中求某一边长?
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各诸侯国 新兴地主阶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使封建 制度逐步得到确立。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 最为彻底。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连绵不断, 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又促
进了民族融合,符合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
大的冶炼场有工匠几百人
c.冶铁中心
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
②煮盐业山东海盐、山西的池盐和石盐
③手工艺品
丝麻织品、漆器
3.商业的兴盛 ①种类繁多
②封建城市兴起 齐国 临淄 赵国 邯郸 楚国 郢 魏国 大梁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 形成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不再受到尊崇, 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此时因铁器和牛耕的使 用,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
想一想
有其他解法?
实例讲解
想一想
如果对例1的题目进行修改:点A、B都在河的对岸
且不可到达,那又如何求A、B两点间的距离?请同
学们设计一种方法求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
A
B
分析:象例1一样构造三角形,利
用解三角形求解。
D
C
实例讲解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的CD=a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优秀PPT课件
A.50 2 m
B.50 3 m
C.25 2 m
25 2 D. 2 m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ABACB=sAinCB,又 B=30°,
∴AB=AC·ssiinn∠BACB=50×1
2 2 =50
2(m).
2
答案 A
2.从 A 处望 B 处的仰角为 α,从 B 处望 A 处的俯角为 β,则 α,
45和 60 ,CD间的距离是12m.已知测角仪器
高1.5m,求烟囱的高。
想一想
图中给出了怎样的一个 几何图形?已知什么, 求什么?
实例讲解
分析:如图,因为AB=AA1+A1B,又
B
已知AA1=1.5m,所以只要求出A1B即可。
解:在BC1D1中, C1BD1 60 45 15,
β 的关系为( ).
A.α>β
B.α=β
C.α+β=90°
D.α+β=180°
解析 根据仰角与俯角的定义易知 α=β.
答案 B
3.若点 A 在点 C 的北偏东 30°,点 B 在点 C 的南偏东 60°,且
AC=BC,则点 A 在点 B 的( ).
A.北偏东 15°
B.北偏西 15°
C.北偏东 10°
练习2
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 2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 乙船按固定方向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 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0方向的B1处,此时两船相距 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A2处时,乙船航行到 甲船的北偏西1200方向的B2处,此时两船相距10 2海里, 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85°, ∠ ACD=47°, 则
∠ DAC=48°,又DC=
3 第3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ppt课件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个人简历:./j ia nli/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 ia oa n/
手抄报:./shouchaobao/
P P T课件:./ke j ia n/
语文课件:./kejian/y 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教案下载:./j ia oa n/
手抄报:./shouchaobao/
P P T课件:./ke j ia n/
语文课件:./kejian/y 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 ingy 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2)两个不可能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无法求得.( × )
(3)若 P 在 Q 的北偏东 44°,则 Q 在 P 的东偏北 44°方向.(× )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从 A 处望 B 处的仰角为 α,从 B 处望 A 处的俯角为 β,则 α,β
的关系为( )
A.α>β PPT模板:./moban/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P P T模板:./m oba n/
PPT素材:./sucai/
P P T背景:./be ij 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个人简历:./j ia nli/
资料下载:./zilia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很好
复习巩固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公式 是什么?
a = b = c = 2R sin A sin B sinC
c2 = a2 + b2 - 2ab cosC
a2 = b2 + c2 - 2bc cos A b2 = a2 + c2 - 2ac cos B
复习巩固
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分别适合解哪 些类型的三角形?
ACB 45,求AB两点的距离.
分析:
D
30° 30°
1. 在△ABD中求AB
2. 在△ABC中求AB
AB 6 4
B
45° 60°
C
形成规律
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方案: 选定两个可到达点C、D; →测量C、D间的距离及∠ACB、∠ACD、 ∠BDC、∠ADB的大小; →利用正弦定理求AC和BC; →利用余弦定理求AB.
例3、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 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
解:选择一条水平基线HG,使 H,G,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 在H,G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的 仰角分别是α,β,CD=a,测角仪 器的高是h.那么,在⊿ACD中,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AC asin sin( )
AB AE h AC sin h asin sin h sin( )
例4、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 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α=75°, 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β =45°。已知铁塔BC部分的 高为30m,求出山高CD.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应该设 法计算出AB或AC的长
解:在⊿ABC中,
∠BCA=90°+β,
形成结论
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 定的线段叫做基线,如例1中的AC, 例2中的CD.基线的选取不唯一, 一般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 高.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 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 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 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 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 ∠BCA=α, ∠ACD=β, ∠CDB=γ, ∠BDA=δ. 在 ∆ADC和∆ 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asin( )
asin( )
AC
B
sin 180o ( ) sin( ) A
BC
a sin
75.1
55
sin
75o
75.1(m)
sin(180o 60o 75o) sin 45o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75.1米。
例2、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
B A
C 分析:用例1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 点C到对岸两点的距离,再测出∠BCA的大小, 借助于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 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 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北60°等; • (3)方位角 •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 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例3、 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 AB的方法
分析:由于建筑物的底部B 是不可到达的,所以不能直 接测量出建筑物的高。由解 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只要能 测出一点C到建筑物的顶部 A的距离CA,并测出由点C 观察A的仰角,就可以计算 出建筑物的高。所以应该设 法借助解三角形的知识测出 CA的长。
asin
sin 180o ( ) sin( )
AB AC2 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
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练习 如图 ,为了 测量 河对 岸A、B两点 间
的距离,在河的这边测定CD 3 千米,A 2
ADB CDB 30,ACD 60,
分析:所求的边AB的对角是已知的,又知三角形的 一边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边AC的 对角,根据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边AB.
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AB AC sin ACB sin ABC
AB AC sin ACB 55sin ACB sin ABC sin ABC
55sin 75o
解 在△ABD 中,设 BD=x m, 则 BA2=BD2+AD2-2BD·AD·cos∠BDA, 即 1402=x2+1002-2×100×x×cos 60°, 整理得 x2-100x-9 600=0, 解得 x1=160,x2=-60(舍去),故 BD=160 m. 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BCCDB=sin∠BDBCD,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 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变式训练 1 如图,为了计算渭河岸边两景点 B 与 C 的距离,由于地形的限制, 需要在岸上选取 A 和 D 两个测量点. 现测得 AD⊥CD,AD=100 m,AB=140 m, ∠BDA=60°,∠BCD=135°, 求两景点 B 与 C 之间的距离(假设 A,B, C,D 在同一平面内,测量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数据: 2=1.414, 3=1.732, 5= 2.236).
又 AD⊥CD,∴∠CDB=30°, ∴BC=sin161035°·sin 30°=80 2≈113 (m). 即两景点 B 与 C 之间的距离约为 113 m.
题型二 测量高度问题
•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 (1)仰角和俯角
• 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 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 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 角(如图①).
正弦定理:一边两角或两边与对角; 余弦定理:两边与一角或三边.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
问题1. A、B两点在河的两岸(B点不可到达),要测量 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 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 ∠BAC=60o, ∠ACB=75o,求A、B两点间的 距离(精确到0.1m).
复习巩固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公式 是什么?
a = b = c = 2R sin A sin B sinC
c2 = a2 + b2 - 2ab cosC
a2 = b2 + c2 - 2bc cos A b2 = a2 + c2 - 2ac cos B
复习巩固
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分别适合解哪 些类型的三角形?
ACB 45,求AB两点的距离.
分析:
D
30° 30°
1. 在△ABD中求AB
2. 在△ABC中求AB
AB 6 4
B
45° 60°
C
形成规律
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方案: 选定两个可到达点C、D; →测量C、D间的距离及∠ACB、∠ACD、 ∠BDC、∠ADB的大小; →利用正弦定理求AC和BC; →利用余弦定理求AB.
例3、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 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
解:选择一条水平基线HG,使 H,G,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 在H,G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的 仰角分别是α,β,CD=a,测角仪 器的高是h.那么,在⊿ACD中,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AC asin sin( )
AB AE h AC sin h asin sin h sin( )
例4、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 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α=75°, 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β =45°。已知铁塔BC部分的 高为30m,求出山高CD.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应该设 法计算出AB或AC的长
解:在⊿ABC中,
∠BCA=90°+β,
形成结论
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 定的线段叫做基线,如例1中的AC, 例2中的CD.基线的选取不唯一, 一般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 高.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 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 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 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 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 ∠BCA=α, ∠ACD=β, ∠CDB=γ, ∠BDA=δ. 在 ∆ADC和∆ 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asin( )
asin( )
AC
B
sin 180o ( ) sin( ) A
BC
a sin
75.1
55
sin
75o
75.1(m)
sin(180o 60o 75o) sin 45o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75.1米。
例2、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
B A
C 分析:用例1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 点C到对岸两点的距离,再测出∠BCA的大小, 借助于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 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 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北60°等; • (3)方位角 •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 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例3、 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 AB的方法
分析:由于建筑物的底部B 是不可到达的,所以不能直 接测量出建筑物的高。由解 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只要能 测出一点C到建筑物的顶部 A的距离CA,并测出由点C 观察A的仰角,就可以计算 出建筑物的高。所以应该设 法借助解三角形的知识测出 CA的长。
asin
sin 180o ( ) sin( )
AB AC2 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
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练习 如图 ,为了 测量 河对 岸A、B两点 间
的距离,在河的这边测定CD 3 千米,A 2
ADB CDB 30,ACD 60,
分析:所求的边AB的对角是已知的,又知三角形的 一边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边AC的 对角,根据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边AB.
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AB AC sin ACB sin ABC
AB AC sin ACB 55sin ACB sin ABC sin ABC
55sin 75o
解 在△ABD 中,设 BD=x m, 则 BA2=BD2+AD2-2BD·AD·cos∠BDA, 即 1402=x2+1002-2×100×x×cos 60°, 整理得 x2-100x-9 600=0, 解得 x1=160,x2=-60(舍去),故 BD=160 m. 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BCCDB=sin∠BDBCD,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 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变式训练 1 如图,为了计算渭河岸边两景点 B 与 C 的距离,由于地形的限制, 需要在岸上选取 A 和 D 两个测量点. 现测得 AD⊥CD,AD=100 m,AB=140 m, ∠BDA=60°,∠BCD=135°, 求两景点 B 与 C 之间的距离(假设 A,B, C,D 在同一平面内,测量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数据: 2=1.414, 3=1.732, 5= 2.236).
又 AD⊥CD,∴∠CDB=30°, ∴BC=sin161035°·sin 30°=80 2≈113 (m). 即两景点 B 与 C 之间的距离约为 113 m.
题型二 测量高度问题
•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 (1)仰角和俯角
• 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 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 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 角(如图①).
正弦定理:一边两角或两边与对角; 余弦定理:两边与一角或三边.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
问题1. A、B两点在河的两岸(B点不可到达),要测量 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 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 ∠BAC=60o, ∠ACB=75o,求A、B两点间的 距离(精确到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