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6章 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关系
究其根源是哲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 关系,其本质是儿童当下的心理经验与凝结在学 科中的逻辑经验之间的关系。两者具有内在的统 一性。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关系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类不同的课程。但
这两类课程组织形式之间又存在内在的联系。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概念
所谓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 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 程。
所谓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 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 开发的课程。
以实现?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是课程开发的永恒范畴。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二)学科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 代表人物:布鲁纳(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 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每门学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结 构。)
• 学科的基本结构
• 三条组织原则 :适应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点,构筑理论体系的相关概念也不相同,需要分别进行深
入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一样,
也应该分别进行研究。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二、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概念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 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 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 知识组织为学科。
(三)实践性与过程性课程开发理论
• 美国施瓦布: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和模式 :课程四要素 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课程开发的方法是审议。课 程开发的基础是具体的学校。
这种观点把教学看作课程的一部分,把教学理
论归入课程理论的范围之内。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3.一体化的观点
•
这一观点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两者密不可分,不能
孤立地存在,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
• 4、并列的观点
•
这一观点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教育科学下属的
两个独立分支学科,它们各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特
第六章 课程
学习目标
1.思考课程含义的多样性,了解课程类型及其特点。 2.了解现代西方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及其优缺点。 3.了解课程开发的取向和内容,掌握课程开发的方法。 4.熟悉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掌握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
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5.熟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进展。 6.知道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任务与策略。
国家课程是在全国统一的范围内由国家教育机构组织 编制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 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编制的 课程。
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而编制的课程 。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关系 三类课程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是学校课程
的有机构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共同目标。
(二)课程的概念
• 1.从课程的要素或属性层面来界定
• (1)课程是知识 或课程即学科(科目)
• 课程的主要使命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
• (2)课程是经验
•
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
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2.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来界定
• (1)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关系
首先,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 关系可以归结为“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关系的 层面。
其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 同等的价值。
再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有 机统一。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概念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 2.英文
•
英文中,课程(curriculum)
一词源自拉丁语,原意为“跑道”
(race-course)。据此,课程常被
理解为“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或“学习的路线”,即
“学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程,也
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
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
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 (2)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
•
课程是个体生活经验的改造和建构,是自我的
“履历情境”,即“在跑道上奔跑”的历程。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一般地讲,可以把课
程理解为教学的内容、标准和进程。
要传授的 知识、技能, 是经验和体验
对不同年龄的 学生
应有不同的 课程要求和标准
一节课 一节课、 一个学期 一个学期、 一门课一门课 的教学活动 的过程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1.大教学小课程的观点
•
这种观点从教学论的立场出发,将课程视为教
学内容,把课程理论当作教学理论的一部分。
• 2.大课程小教学的观点
•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三、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 开创者:美国博比特 《课程》:课程是儿童及青年获得 成人事务能力的目标而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经验。
• 完成: 美国拉尔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泰勒原理”:如何确定课程目标、如何选择课
程内容、如何组织课程内容、如何评价课程目标是否得
目录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课程开发与课程形态 第三节 课程改革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一、课程的含义 (一)课程的词源 1. 我国 • 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
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 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等。
概念
分科课程,通常又被称为科目课程,它是根据各级 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 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 同的教学科目。
综合课程又称“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是有意 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 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而形成的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关系
究其根源是哲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 关系,其本质是儿童当下的心理经验与凝结在学 科中的逻辑经验之间的关系。两者具有内在的统 一性。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关系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类不同的课程。但
这两类课程组织形式之间又存在内在的联系。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概念
所谓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 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 程。
所谓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 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 开发的课程。
以实现?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是课程开发的永恒范畴。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二)学科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 代表人物:布鲁纳(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 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每门学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结 构。)
• 学科的基本结构
• 三条组织原则 :适应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点,构筑理论体系的相关概念也不相同,需要分别进行深
入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一样,
也应该分别进行研究。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二、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概念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 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 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 知识组织为学科。
(三)实践性与过程性课程开发理论
• 美国施瓦布: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和模式 :课程四要素 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课程开发的方法是审议。课 程开发的基础是具体的学校。
这种观点把教学看作课程的一部分,把教学理
论归入课程理论的范围之内。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3.一体化的观点
•
这一观点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两者密不可分,不能
孤立地存在,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
• 4、并列的观点
•
这一观点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教育科学下属的
两个独立分支学科,它们各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特
第六章 课程
学习目标
1.思考课程含义的多样性,了解课程类型及其特点。 2.了解现代西方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及其优缺点。 3.了解课程开发的取向和内容,掌握课程开发的方法。 4.熟悉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掌握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
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5.熟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进展。 6.知道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任务与策略。
国家课程是在全国统一的范围内由国家教育机构组织 编制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 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编制的 课程。
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而编制的课程 。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关系 三类课程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是学校课程
的有机构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共同目标。
(二)课程的概念
• 1.从课程的要素或属性层面来界定
• (1)课程是知识 或课程即学科(科目)
• 课程的主要使命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
• (2)课程是经验
•
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
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2.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来界定
• (1)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关系
首先,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 关系可以归结为“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关系的 层面。
其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 同等的价值。
再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有 机统一。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概念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 2.英文
•
英文中,课程(curriculum)
一词源自拉丁语,原意为“跑道”
(race-course)。据此,课程常被
理解为“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或“学习的路线”,即
“学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程,也
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
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
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 (2)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
•
课程是个体生活经验的改造和建构,是自我的
“履历情境”,即“在跑道上奔跑”的历程。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一般地讲,可以把课
程理解为教学的内容、标准和进程。
要传授的 知识、技能, 是经验和体验
对不同年龄的 学生
应有不同的 课程要求和标准
一节课 一节课、 一个学期 一个学期、 一门课一门课 的教学活动 的过程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1.大教学小课程的观点
•
这种观点从教学论的立场出发,将课程视为教
学内容,把课程理论当作教学理论的一部分。
• 2.大课程小教学的观点
•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三、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 开创者:美国博比特 《课程》:课程是儿童及青年获得 成人事务能力的目标而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经验。
• 完成: 美国拉尔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泰勒原理”:如何确定课程目标、如何选择课
程内容、如何组织课程内容、如何评价课程目标是否得
目录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课程开发与课程形态 第三节 课程改革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一、课程的含义 (一)课程的词源 1. 我国 • 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
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 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等。
概念
分科课程,通常又被称为科目课程,它是根据各级 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 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 同的教学科目。
综合课程又称“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是有意 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 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而形成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