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_第六章_课程详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评价:
活动课程具有照顾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重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密切学习同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能 力,以及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等长处。
缺陷:
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由于过分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造 成内容上的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内在联系性, 忽视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根据实用主义经验论,认为惟有 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意识到的课程。
所谓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课程的涵义
3、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代表人物:鲍尔斯和金蒂斯 课程就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
材料”。
二、课程的涵义
4、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一些教育家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
三、课程内容
2.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
(1)研究本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结构、体系,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构以 及与本学科有关的思想观念、价值、态度、 情感、智力和能力因素,确定需要吸收的新 知识、新技能。
(2)研究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 特点,探寻本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 心理顺序之间的最佳结合方式。
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 亦称经验课程,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
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 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活动课程强调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杜威奠定了活动课程系统的理论基础。
杜威认为分科课程违反了儿童的天性, 是一种为成人而牺牲儿童的设计类型。 他主张根据儿童本能生长生活的需要, 在模拟生活活动中,组织活动作业,让 儿童“从做中学”,通过主动的活动获 得经验的转化与改造。
三、课程内容
(二)教材
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 标准的具体化,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 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三、课程内容
1.教材的编排
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 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教材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 准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
一、课程的词源学分析
(一)中国 (二)西方
二、课程的涵义
(一)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 1.课程即教学科目
(广义)课程:是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 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二、课程的涵义
2、课程即学习经验
教育学
———第六章 课程
主编: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028-84760815
主页:http://WWW.ES.SICNU.EDU.CN
2005.7.1
第六章 课程
学习目标
1、课程与课程理论 2、课程的组织 3、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第一节 课程的本质
一、课程的词源学分析 二、课程的涵义 三、课程内容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学校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 型。二者各有利弊,只有互相补充,而非互相排斥, 才能保证课程的和谐与完善。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评价:
学科课程能够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使学 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教学组织和评价 较为简单便利,易于提高教学效率。
学科课程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 生活,轻视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容易导致 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活动课程
三、课程内容
1.课程标准的结构 (1)说明部分: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
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选 编的原则以及教学法的建议等。
(2)本文部分:课程标准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 系统地安排一门学科全部教材的主要课题、要 目或章、节,规定每个课题教学的要点和时数, 并编有练习、实习、实验、参观等实际作业的 要求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
(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 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 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 有利于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 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 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顺从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 度的束缚。
他们建议课程把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 和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改造 社会和社会活动规划等方面。
课程应该有助于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帮 助学生学会如何参与制定社会规划,这些都需 要使学生具有批判意识。
二、课程的涵义
(三)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四、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五、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the subject curriculum) 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 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 组织为学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 组织的基础。
1.从强调学科知识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结果到强调过程本
身 3.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材、人
与环境等多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
性课程并重
三、课程内容
课程的构成通常包括课程标准、教材、 教师用书、练习册等。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 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 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 教学工作。
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 明,醒目。
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 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
要合适,便于携带。
三、课程内容
2.教பைடு நூலகம்的作用
(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 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 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