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

(高红版)

一、名词解释(15分)

1.《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哲学、政治、美学、教育等思想。全书为语录体,共有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其中不少名言警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2.《孟子》

《孟子》是战国中期重要的儒家著作,由孟子与其弟子和著而成,多载孟子的言行,全书共七篇,每篇分上、下两部分,共二百六十九章,其体式虽仍属语录体,但结构复杂,某些片段已具议论文特征,书中善用比喻及浅显事实说明道理,感情浓厚,气势充沛,语言简洁流利,富于感染力。

3.《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著作,该书继承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思想,吸收各家学说之长,提出以“性恶”为基础、以“礼法”为核心、以“化性”为手段的伦理学说。《荀子》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作,少数出于弟子门人之手,其中不少篇目堪称合乎规制的说理文,且能围绕中心、逐次展开、比喻论证、反复说理,形成简朴浑厚的文风。

4.《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著作,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作;“外篇”

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多为其后学所作。

5.《韩非子》(没有划)

6.《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左传》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春秋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7.《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现代作家沈从文在1934年初沿途写给妻子的信件后整理成的系列散文。作品描述了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其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所负载的内容。

8.《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及精神风貌的各个层面。形式上多用四言句式,兼有二、三五、六、七、八言等。创作上主要是用赋、比、兴和重章叠句、回环复沓的手法。它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对历代诗人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9. 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即国风,是带有地方特色的土风歌谣,共一百六十篇。内容设计劳动人民的处境、婚姻恋爱和对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揭露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多用于朝会宴飨。颂扬祖先神灵、描写统治阶级生活情状,是其主要内容。大小雅篇幅较长,句法相对整齐。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其中周颂全部是周初的作品,鲁颂和商颂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宗庙的祭歌。颂大多形式板滞,语言典重。

10. 诗圣

诗圣指唐代诗人杜甫,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感。杜甫在诗歌艺术上卓有建树,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尤以七律、五古、七古为最;语言精工凝练,极富表现力;形成以“沉郁顿挫”为主的多样化风格。杜诗继承发扬了《诗经》、汉乐府民歌以来的写实传统,在题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都进行了大力开拓与创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广泛而深远。杜诗有“诗史”之称,其人则被尊为“诗圣”。

11. 苏辛

“苏”指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歌散文及词等创作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词开豪放派先河。

“辛”指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其词博大精深,充分展示了抗敌赴国的精神追求,及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存词六百二十余首,是两宋词坛存词最多的词人。

因二人在诗词中都别开生面,故并称“苏辛”。

12. 窦乂

窦乂是唐代商贾小说《窦乂》的主人公。他是一位头脑精明、眼光独特的商人。他十三岁从转卖一双获增的鞋子,掘得了自己从商生涯的“第一桶金”。接着经历了开荒种榆、热卖“法烛”、填池建店,买宅得玉、赠地攀贵、巧伐大树等几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之后,他的财富滚雪球似地增长起来,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了巨富。但窦乂绝非普通意义上的奸商或受财奴,而是一位受惠持敬、脚踏实地、勤俭节约、救助贫穷的真正商人。

二、翻译句子(15分)

1.《论语》

⑴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可以立有功业,慈惠就足以使唤他人。”

⑵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⑶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则,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戒备: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血气方刚,要警惕争强好斗;到了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惕贪得无厌。”2.《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国君把百姓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那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自己的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过的。

3.《荀子》

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

【译文】礼法,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正确阐明礼法的。没有礼法,用什么来端正身心呢?没有老师,我哪能知道礼法是这样的呢?礼法是这样规定的就这样做,这是他的性情安于礼法;老师是这样说的他就这样说,这是他的理智顺从老师。性情安于礼法,理智顺从老师,那就是圣人。

⑵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小人反是。

【译文】恭恭敬敬,是礼节;协调和谐,是音乐;谨慎小心,是利益;斗殴发怒,是祸患。所以君子遵守礼乐的规范、享受它带来的利益,谨慎小心而不斗殴发怒,因此行动百次都不会犯过错。小人的做法就与君子相反。

4.法家治术

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故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故圣王之治也,慎为察务,归心于壹而已矣。

【译文】圣人治理国家,不必效法古代,不可死守现状,要按当时形势进行治理,考虑风俗民情而制定法令。因此,不考察民情而制定的法令,就不会收到成效;法令合乎实际(时势),推行起来就不会发生抵触。所以,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谨慎地考察所做的事情,使民众专心于农战就可以了。

5.晋公子重耳之亡

⑴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译文】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