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说明文议论文基本知识点.
![初中语文说明文议论文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00910ca216147917112859.png)
十一、说明文基本知识点(一说明对象(二说明文的分类(1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四说明方法——巧记方法:分列作下举,打摹作图引1、分类别: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
2、列数字:作用: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3、作比较:作用: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4、下定义: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能够科学、严密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
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5、举例子:作用 :是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6、打比方: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7、摹状貌: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8、作诠释:作用:能够通俗易懂地介绍(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和特点。
9、画图表:作用:是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的认识, 便于理解和记忆。
10、引资料:作用:是能使文章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也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五说明文的语言1、准确:用最恰当的词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
2、简明:简练明晰,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
3、周密:说明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十二、议论文基本知识点论点:【考试题型 1】寻找文章论点(看标题、开头、结尾、中间关键性句子【考试题型 2】分析论点提出方式(1、开门见山提出; 2、归纳总结提出; 3、引用名言故事资料提出; 4、发问某一事件现象提出;背景铺垫提出论据:【考试题型 1】判断论据:1、理论论据; 2、事实论据【考试题型 2】补写论据:符合论点及中心【考试题型 3】概括论据:主要内容【考试题型 4】分析论据作用开头:1、引出论点; 2、充当论据; 3、引起读者兴趣中间或者结尾:1、事实论据:用事实说话,有力证明了论点2、道理论据:引用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学色彩。
中考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558686f011ca300a6c39074.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知识小结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
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此外,还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初中语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核心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核心知识点和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6cc5b08ccbff121dd368392.png)
点点点点点点 【练习题】
自然奇观:海发光 (1) 你若有幸在夜间置身海边或航行海上,一定会有机会观赏到瑰丽无比的海发光。它似 星光万点,又似白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 (2) 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3)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余加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池沫里,这主要是由硕粗很小 ( 直径一般为 0.02 毫米一 5 毫米)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 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微发光,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 比较鲜明。这种海发光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 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因受到更大的触发而放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知“火雨” 映落,一拨紧接一拔。这样的海发光通常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4)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 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圣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光辉。这
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 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 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式(包括总一分、总一分一总两种),一种是递 进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d7e4c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b.png)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基础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讥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夸大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体式格局:记叙、申明、谈论、描写、抒怀。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连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采。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2d5d51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0.png)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文章体裁=文体1、按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2、按文学作品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12、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夸张、互文、3(巧设)悬念、联想、想象、象征、铺垫、渲染、烘托、讽刺、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虚实相生(结合)、由实入虚、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运用典故等。
一.基本知识:1.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要综合运用五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1)正确辨别五种表达方式: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记叙: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考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全)
![中考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05d012851e79b89680226d9.png)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中考阅读说明文议论文复习知识点
![中考阅读说明文议论文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a9c2b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c.png)
中考阅读说明文议论文复习知识点中考阅读说明文、议论文复习知识点高中入学考试说明文的阅读与回答技巧一、方法指导1.解释性文本的类型:事物解释性文本和推理解释性文本(从内容的角度,根据解释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解释文本的总称是解释的对象;在真理陈述的开头和结尾找到结论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讲解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单词。
你应该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释方法,并分析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① 例句:具体而真实地解释事物的意义××特征。
② 分类:它清楚地解释了事物××特征的含义。
分类解释事物的特征/推理,使解释更有条理。
使描述内容清晰,避免重复和交叉。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 类比:类比是修辞学中的隐喻。
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意义××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定义和解释之间的区别在于,定义要求完整,而解释不要求完整。
它对事物的特征/推理给出了具体的解释,以使解释更容易理解。
可以逆转。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 引文:它可以使描述的内容更加具体和充实。
通过引用古诗、谚语、谚语等增强说服力的方法来解释事物的特点。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7 议论文阅读(六大考点六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7 议论文阅读(六大考点六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a248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b.png)
重难点07 议论阅读(六考点六技巧)议论文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及所占比例比说明文略高。
从选材看,中考议论文命题所选材料基本都是课外材料,给人启发与教益、引人深思与警醒的文章日益成为议论文考查的热点,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是中考议论命题的中心内容,如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环境保护等。
从考查内容看,总体趋势呈现出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强调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多样化的命题方式和注重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等几个特点。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将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考査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提炼能力;对论证方法的考査将比以前更灵活,重点考査论证的特点及作用;开放性试题将逐步增加,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给选文补充论据,或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补写相关内容,链接材料题、框图题等新题型相续闪亮登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从题型看,主导题占主导地位,客观题的空间在不断缩小。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在2-4题,8-10分之间。
考点一、辨析、提炼、归纳论点【设题形式】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概括文章第×段论述的观点。
【答题要点】1.看标题、开头(文首两段)、结尾、中间;2.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3.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并列式);4.注意提示语(“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由此观之”“总的来说”等)。
【答题格式】1.本文的论点是……2.本段(部分)的分论点是……注意:表述时语言应平实,不得用疑问句和修辞句。
考点二、分析、概括、补充论据【设题形式】1.分析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的作用?2.概括事实论据,或论据能否调换?3.某个事例(链接材料)或道理是否适合做论据。
4.请为××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5.选文某部分的事例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中考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51daca915f804d2a16c173.png)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一、说明对象:1、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___说明文。
(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古—今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外—、上—下、前—后、远—近(注意要抓住立足点)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一次、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别、概括一具体、整体一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或本段使用了说明顺序(从____到______),对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填具体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
如是事理说明文,但不能准确表述,可填“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语言来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体现关键词(表达效果上的作用)举例子:具体形象(真切)地列数字:准确具体地分类别:条理清晰地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列图表:直观形象地常见题型: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答:划线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作用,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
)例题: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句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轻盈洁白的特点。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16951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4.png)
1.标题: ①论点型。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②论题型。 如:《谈读书》、《不求甚解》。 ③话题型; 如:《从“香菱学诗”想起的》
④题目暗含中心论点。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美玉有瑕》
注:抓住 标题可作 为寻找文 章论点的 线索,补 充标题则 可运用其 中的任何 一种类型。
2.开头(段首) 好处:开章明义
大。”
的热情
三、论点的表述
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 定性的论断句子。
句式特点: ……是……
(谁)应当(怎么做) (什么)要(怎么样)
注:1.一般不用疑问代词“为什么”(“怎样”;) 不 用修辞;正面判断 (原句为否定句者不改动)。
2.文中的引言或引入的故事通常情况下是论据而非论 点。
三、文章中心论点出现的四种方式
变式 审清问题是关键
《“读书”的坎儿》中心论点:
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还真
得跨过几个心灵的坎儿。
分论点:
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
太多的愿望;
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
没有恒心;
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不能分辨是非。
பைடு நூலகம்
“读书的‘坎儿’”在文中具体指哪些?
如何阅读事物说明文
4、辨别说明方法,并分析其 作用;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 列图表
列数字 作比较 引资料
分类别 下定义
归纳方法:
O抓住显著语言标志 O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议论文阅读之 论点提炼、归纳、补充
一、考纲解读
O 15.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
O 16.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挑 选信息,概括要点。
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知识点
![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6ef062783e0912a2162a48.png)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一、说明文阅读解答指津:1.说明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说明对象的性质、成因、用途、功能等进行介绍、解说,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的一种文体。
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它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二种。
2.说明对象及特征:被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叫说明对象。
题型:一、找全文的说明对象;二、找一段或几段的说明对象。
如何找说明对象:①看标题;②从文章开头(特别是一些引用的内容)结尾找;③分析文中的关键句。
(方法①②适合题型一;方法③适合题型二)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①说明顺序的判断方法:从全文入手去分析判断,切忌从局部去判断。
②作为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整体、从总到分、从分到总等。
③作为空间顺序,应从全文入手抓“行踪”交代的词句及“方位名词”。
如:《故宫博物院》④作为时间顺序,应从全文入手抓时间推移的词语。
4.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引用、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
①说明方法的作用:内容+套话②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示例:●举例子:列举……的事例,说明了(证明了)……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将……分成……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对……进行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将……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介绍了)……●画图表:简明、直观地介绍了……●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加以解释,更科学、本质、概括地揭示了……的特征。
●作诠释:对……进行了解释,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摹状貌:用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对……进行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引用(引资料):引用……,有力地说明了……。
或:增强了趣味性和权威性。
如果在文章开头,有时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5.说明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8a5ba547e21af45b207a81a.png)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归纳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人称:①第一人称(我、我们):便于直接表情达意,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②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③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生活较为自由、灵活。
(3)线索: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某种思想感情,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
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时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显示,有时文章的题目就包含着线索的因素。
(4)详略:突出中心的主要材料详写,次要材料略写。
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5)顺序:①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
顺叙容易把事情叙述得有头有尾,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鲜明。
②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6)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说明、议论和抒情。
(7)人物五种描写方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8)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形象生动;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此外还有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9)语言风格:亲切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朴素自然、生动形象、新颖精美等。
(10)常见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中考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考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知识点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61387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f.png)
中考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知识点整理大全一、记叙文1.记叙文是依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经过,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体;2.常见的叙事手法有直接叙述、插叙、倒叙、递进、对照等;3.叙事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时空背景、人物形象描写和冲突发展;4.常见的叙事结构有顺叙结构、倒叙结构、插叙结构等;5.叙述语言要准确、生动,注意运用形象化的描写手法;6.记叙文中要注意情节的起伏和高潮的设置,增强阅读的吸引力。
二、说明文1.说明文是以解释、说明为主要目的的文体;2.常见的说明文有科普文章、使用说明、规章制度等;3.说明文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4.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有问题,解决方法结构、原因,结果结构、分类,归纳结构等;5.说明文中要注意概念的准确、明确,用词要简练、通俗易懂;6.使用说明文时要注意步骤的清晰、详细,列举必要的实例进行说明;7.比较说明文中的两种事物时,要注意对比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三、议论文1.议论文是以论证、辩论为主要目的的文体;2.议论文有正反两种观点,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不同的观点;3.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有三段论结构、五段论结构等;4.议论文要注意论点的明确、有力,论据的充分、有说服力;5.要运用有效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论证,注意论证的合理性、严密性;6.要注意在议论文中掌握合适的抒情和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7.议论文要注意限制字数,力求精炼、简明。
四、小说1.小说是以虚构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2.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3.小说要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遵循其内在的逻辑;4.小说中要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体验;5.小说可以以记叙文的方式展现,也可以夹杂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内容;6.小说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和冲突的发展,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7.小说的结尾要给读者以思考和感悟,展现故事的深意和价值。
以上是中考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议论文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议论文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863f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d.png)
议论文说明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学习写作技巧和提升写作水平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规则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议论文和说明文是常见的文体类型之一。
本文将对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相应的写作技巧和规范。
一、议论文的特点及写作技巧1. 议论文是一种论述和争辩观点的文体。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清楚表达自己的立场,并通过论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议论文通常包含引言、论点、论据和结论等部分。
引言部分用于引出话题并阐明自己的立场,论点部分用于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论据部分用于提供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观点,结论部分用于总结论文内容并加以概括。
3. 写议论文时要注意使用有说服力的论据和证据,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语言。
同时,也可以通过引用专家观点、统计数据等来增强说服力。
4. 使用逻辑有序的表达方式,如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连接词,使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同时,注意段落的分段和过渡,使文章内容流畅。
二、说明文的特点及写作技巧1. 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和阐述的文体。
其目的是向读者传达某种知识,使读者了解并掌握某个对象的性质、构成、功能等。
2. 说明文通常包含简介、分类、特点、应用等部分。
简介部分用于介绍对象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分类部分用于对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类,特点部分用于具体阐述对象的特性和特征,应用部分用于说明对象的用途和适用范围。
3. 写说明文时要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4. 使用图表和示例等辅助材料,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对象的特点和功能。
同时,使用分段和标题来组织文章结构,提高整体可读性。
三、写作规范和技巧1. 议论文和说明文都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的纠正,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化的表达。
2. 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和过渡。
合理划分段落,使每一段都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并通过过渡句子将各段连接起来,使文章内容的衔接自然流畅。
说明文、议论文知识梳理
![说明文、议论文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fe7c15866fb84ae45c8d8b.png)
中考语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要点】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等。
【说明文】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阅读要点】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等。
【说明文】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作用:使说明内容条理化)①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
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②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中国石拱桥》:古-今。
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原因--结果、主要--次要、现象--本质、特点--用途)注意:①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②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③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2.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多用于介绍科学知识,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增强说明力。
5.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6.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a066df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b.png)
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按照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能够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柢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阐发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画出孩子的成长进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个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中考语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
![中考语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dcf281bc281e53a5802ffa0.png)
一、议论文阅读 1.议论文基础知识 论点论据 议论文知识 论证论文结构: 语言:简洁、生动、以理服人。
2.议论文阅读要点1.标题的含义:①论证范围 ②中心论点/论题 ③引起思考2.行文思路:观点、内容、结构设计、情感。
举例论证:证明作者的观点(在每一段内证明分论点)。
道理(引用)论证:分析作者的观点。
3.论证方法的作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表达。
对比论证:突出所要阐述的内容(分论点或论点)。
整体感知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表现力的词。
4.本段/本文论证思路 写了什么:证明或阐述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写:证明了观点或表达了情感(后者较少)。
5.加点词语的作用: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修辞方法(切不可答论证方法)+阐述内容+观点证明。
7.自己写例子/论据:①教材出现的 ②课标名著 ③古今中外名人 分析自己定义:在议论文中,作者要表达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统帅和灵魂,在表达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 ②开头 ③中间 ④结尾 ⑤归纳 定义:在议论文中,作者用来证明事实和论点的道理叫论据。
性质:①道理 ②事实 定义: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方法:①举例论证 ②道理(引用)论证 ③比喻论证 ④对比论证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轮)、解决问题(结论),既总分总。
解释词意(题目不要求可不答,但答不扣分,为更好作答最好答出来)+表达效果(论证方法、词语表现力等)+观点证明。
形式:①立论 ②驳论 分析别人二、说明文阅读 1.说明文基础知识定义: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把握要点:结构:①总分式 ②递进式内容:①事理说明 ②事物说明说明文知识 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 ②逻辑顺序 ③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分类:说明方法: 语言:准确、简明、周密2.说明文阅读要点1.标题的含义:说明的内容、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点:一个点、一个点叠加,三个点从文中找,四或五点归纳。
3.加点词或特定词语的作用/分析:整体感知4.说明方法作用5.表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词语:解释词意+去掉效果+保留效果+语言特点。
中考各类阅读答题技巧(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
![中考各类阅读答题技巧(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3e8c6cf121dd36a32d82e8.png)
一,中考的记叙文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文章内容?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8.品味题目:从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象征性的散文题目):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a0e64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6.png)
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描述不同地点的变化。
二、记叙文的基本结构1.开头:引出故事背景,引起读者兴趣。
2.中间:展开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物品、事件、感情、时间、地点等线索展开叙述。
3.结尾:总结故事情节,表达主题思想或给读者以启示。
三、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确定故事的视角。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环境和事件。
3.注意情节的安排,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紧凑性。
4.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5.结尾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思想。
第三部分:说明文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1.目的是阐述事物的性质、特点、构造、用途、操作方法等。
2.遵循客观、准确、简明、通俗易懂的原则。
3.文体多样,包括科普文章、操作说明、产品说明等。
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范围,明确阐述的对象。
2.采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如分类、比较、举例等。
3.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含糊的词语。
4.注意段落的分隔和标题的设置,使文章结构清晰。
5.结尾要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突出主旨。
第四部分:议论文一、议论文的基本特点1.目的是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引导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2.遵循客观、逻辑、说服力强的原则。
3.文体多样,包括社论、评论、辩论等。
二、议论文的写作技巧1.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立场,明确自己的观点和论点。
2.运用充分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增强说服力。
3.注意论证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无中生有、无头无尾的论述。
4.适当运用修辞手法,突出论点和论据,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5.结尾要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突出主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以上是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中考备考有所帮助。
文章格式错误已经被修正,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一、记叙文的组织方式1.通过文章标题、反复出现的事物、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等线索,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明情感的来龙去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一、说明对象:1、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___说明文。
(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古—今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外—内、上—下、前—后、远—近(注意要抓住立足点)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一次、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别、概括一具体、整体一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或本段使用了说明顺序(从____到______),对____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填具体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
如是事理说明文,但不能准确表述,可填“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语言来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体现关键词(表达效果上的作用)举例子:具体形象(真切)地列数字:准确具体地分类别:条理清晰地打比方:生动形象地 + 说明事物的特征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列图表:直观形象地常见题型: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答:划线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作用,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
)例题: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句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轻盈洁白的特点。
四.说明语言:平实、质朴、准确A、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B、说明文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准确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词语)典型试题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方法:1、解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
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1表态:不能替换;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答:不能删去,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1表态:不能删;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有三种方法参考)1、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
(第一空填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第三空填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事理。
)2、结合修辞手法谈(一般是生动说明文,文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地说明了。
(第一空填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因为使用在说明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所以第一空可以填生动形象、有气势(气势磅礴),第二空填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事理。
)3、结合表达方式谈:(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更深刻。
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模式: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选择),如(具体的例子),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更有感情、更深刻。
例题:《看云识天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
参考答案3种:1、该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
2、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生动形象、有气势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
3、该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描写,如文章第一段说明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还有议论,如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意义和局限性,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更有感情、更深刻。
六、说明语句、段落的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1)结构方面的作用:承接上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内容方面的作用:总领全段(全文)、总结全段(全文)。
(3)主题(中心)方面的作用:揭示(点明、深化、升华、突出)主题(中心)、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例题1:“我们还可以根据天上的云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句话有何作用?答:承上启下、总领全段。
例题2:《看云识天》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可分析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七、阅读中的知识点(一)抓住文题,弄清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标题具有很强的提示性,往往直接交待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的石拱桥》、《统筹方法》等,使读者轻易了解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什么事理。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才能清楚地熟悉作者介绍的事物。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
如何抓住事物特征?分析标题,便能给说明文进行分类,其规律如下:①有的标题就是对象或特征。
②留意抓中心句,看说明对象及特征。
③看字面意思,文中有语言标志,直接写出特征。
④概括归纳法,如“笔”把各种笔(钢笔、毛笔、铅笔等)的各种不同的用途归纳起来。
⑤比较法,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加以比较。
总之:事物说明文的特征多在开头或前面。
事理说明文的特征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
八、体会说明语言的正确性一般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两种:一是简明平实,二是生动活泼。
无论哪种语言风格,所用语言都必须正确。
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在阅读测试中,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通常表现为考查词语的限制作用。
例如:1、死海海水的含盐度,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如此高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
“死海”就以此得名。
(以加线句子为例,谈谈说明文语言具有正确性的特点。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加点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加点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比较两句,为什么①比②好?①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原文中的语言)②征服沙漠的武器是水。
注:象这种题,在答题时要考虑如下步骤:步骤一:明确某词的含义,如“估计”表推测;“最主要”表重要的,首要的。
步骤二:答出这个词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三:答出若删去该词会有怎样的后果,如“改变句意”,“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表达……”,最后总结时扣到突出说明文语言要正确这个要点上即可。
议论文复习知识点归纳我们初中课本上的议论文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落迦费因格)2、《应有格物致志精神》(丁肇中)3、《谈读书》、《不求甚解》(培根、马南村)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5、《鱼我所欲也》(孟子)6、《陋室铭》、《爱莲说》(刘禹锡、周敦颐)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的三要素:一、论点:1、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是一个判断句。
2、要求:论点必须鲜明、正确.3、论点的位置:题目、开头、文中、结尾、自我概括。
4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能几个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二、论据:1、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2、类型事实论据:有代表性古今中外的事例,现实中的现象,自己的经历,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叙述要简明扼要.道理论据: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三、论证:1.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
2.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道理论证(引证法)——道理论据比喻论证——道理论据对比论证——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批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正面树立自己的正确论点。
•反驳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二、把握文章中心论点1、借助标题分析。
有的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标题揭示论题,表明论述范围,因此分析标题有助于分析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的中间;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
3、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
从全文看,论点必然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
论点在表述形式上往往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肯定或否定)。
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句子。
4、可以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
5、通过研究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来分析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