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吨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吨的有关信息,并摘录下来;搬一搬一袋水泥或一袋大米,并看一看它有多重。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目标确定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远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1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1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也是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基于以上认识,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及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课中汇报、提一提、算一算、估一估、理一理等方法来探索“吨”的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我力图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自主体验的方法,逐步建立1吨的观念。为此,我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1、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

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中的体验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及举例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生活与吨的密切联系。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

根据课改精神,现在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打算让学生通过提一提、算一算的方式初步感受1吨。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的方式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最后通过理一理、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沟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在各环节中,我将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

3、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构建“展示自我成就”的舞台

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师:关于吨,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1吨有多重?

生2:为什么要学习“吨”?

生3:1吨与1千克有什么关系?

师:看样子,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还真不少!那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开始面面相觑,过了一会儿,有位同学站起来说:“1吨=10000千克。”另一位同学“忽”地站

起来说:“不对,1吨=1000千克。”)[教师把这两位学生的回答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到底哪一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师:“刚才老师已经给你们每一组都发放了一桶矿泉水,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轮流提一提。”(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提,有的提得面红耳赤;有的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提起来……)

师:“你们觉得这桶水怎么样?”

生:(齐呼)太重了!

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桶水怎么样?”

生1:“老师,提不动。”

生2:“老师,用扁担挑。”

师:“如果给你10桶呢?”

生1:“用四轮车推。”

生2:“用小卡车运。”

师:“如果有50桶呢?”

生1:“用吊车吊。”

生2:“用大卡车运。”

师:“那你们知道这1桶矿泉水有多重吗?猜猜看。”

生1:“40千克。”

生2:“50千克。”

生3:“……”

师:“老师在课前已经称过了,这桶水大约重20千克。那50桶水重多少千克呢?请你们算一算。”

生:“1000千克。”

师:“1000千克与1吨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11页。找到了吗?有什么关系?”

生:“1吨=1000千克。”

师:“回过头来看看刚才这两位同学回答的,谁的对?”

生:“……”

师:“那么1吨=10000千克,对不对?”

生:“不对。”

师(目光投向“回答1吨=10000千克的同学”):“那老师把你回答的擦了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1吨=()千克?请大家读一读这个关系式。(生读)那1000千克=()吨?

师:下面请大家放松一下,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这个游戏要小组合作,要求:

(1)问问你的同桌有多重;(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3)估计一下几个同桌合起来大约重1吨?

①学生活动;②汇报;

2、师:昨天同学们回去之后,都称了体重,老师算了一下,你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几个同学合起来大约是1吨?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再加几个同学大约重1吨?六、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例如:提水、体重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从“量”和“形”两个方面转化来感知一吨。

首先,在量的方面,我把它转化为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质量的转换,有的教材使用的是10袋100千克1袋的大米,用100千克容易换算出一吨。但是100千克1袋的大米现在的生活中极少见了,而且学生对100千克的质量也没有感知。于是我将其换成现场提水的活动,1桶20千克的矿泉水学生提起来都很困难,让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明确50桶这样的水才是1吨,可想而知1吨有多重了。数量的转换,我主要是通过“2000袋食盐的重量是1吨”这一实例中的“2000”让学生感受1吨很重。

其次,在形的方面,我通过40个三年级的同学,两头黄牛、800瓶可乐等,从体积的角度,在视觉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本节课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1、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战性的。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去调查或收集一些有关吨的信息。并在课中进

行汇报、补充,解决实际问题,以此让学生体验到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改精神,现在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所

以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提一提、算一算、估一估、说一说、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