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政府间财政竞争

合集下载

财政竞争的基本概念及成因

财政竞争的基本概念及成因

一、财政竞争的基本概念及成因(一)概念在财政分权体制下,省以下地方政府作为一级独立的财政主体,税收立法权和自由裁量权相对缺失,而与此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事权与支出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省以下地方政府为了争取更多的诸如资本、企业、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有形或无形的流动性要素资源,不断利用有限的财政能力并且以财政和税收为主要手段进行相互竞争,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本地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环境的自主性行为。

(二)成因1、财政分权的职能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逐步确立较为分权的财政体制。

地方政府除了体现中央政府职能的在地方的细化和落实以外,同时也是地方社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地方政府可以拥有独立的进行政策与目标的制定和执行的权力,在中央大方针允许的范围内自主的行使自己的职能,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而不受中央政府的干预。

在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的意识得以强化,地方政府成为了地方利益的代表,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是其竞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公众福利的改善,地方政府会着眼于有限经济资源与经济活动,争夺追求地方利益。

由于地方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本地的发展政策的时候,常常面临多重目标的考虑,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遭遇到信息不完全、经济的波动性等“政府失灵”的难题。

此外,从客观上,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以及在长期的历史中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比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观念等等。

可见,有如此之多的限制条件,地方政府要想实现一系列的政策目标,必然要展开激烈的竞争,争夺有限的经济资源和经济活动以改善本地生存环境。

因而,地方政府间的支出竞争是在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必然产物。

2、政府的自我激励对于政府官员而言,其开展财政支出竞争的驱动力来自于自身升迁的政绩激励。

地方的综合发展水平能够使本地方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体系中的处于突出地位,为本地区的发展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反过来,更多的话语权又有利于本地产生对外的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要素流入以促进本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税收竞争

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税收竞争

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税收竞争| [<<][>>][关键词]税收竞争;财政分权;立法竞争;司法竞争;征管竞争随着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财政分权实践活动在各国逐渐展开。

据美国等国的实践表明,财政分权有利于各级政府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区内社会公众对差异性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

财政分权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多样化要求,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准。

财政分权的展开必然伴随着税收竞争活动,各级政府为促进区内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公众福利水平的提高,围绕经济资源和税收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活动。

本文主要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各级政府及部门间的税收竞争关系,阐明了政府间税收竞争的主要内容,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一、税收竞争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1.税收竞争的基本内涵及外延国际间税收竞争通常是指“为了把国际间的流动性资本吸引到本国,各国均对这种资本实施减税措施,引发了减税竞争”。

国内税收竞争主要是指“各地区通过竞相降低有效税率或实施有关优惠政策等途径,以吸引其他地区财政资源流入本地区的政府自利行为”。

我们认为,税收竞争的主要目的在于增进本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经济实力,提高辖区(或部门)福利;因此,凡是围绕该目的以税收为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及税收资源的活动都可以认为是税收竞争活动。

税收竞争主要是通过税收立法、司法及行政性征管活动实现的,主要表现为上下级政府间的竞争、同级别政府之间的竞争以及一级政府内部各部门的竞争。

上下级政府间对税收资源的竞争,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产物,因为各级政府的利益与其能够管辖的税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同级别政府之间的竞争是财政分权及差异性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物。

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差异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税收利益成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外在变量。

一级政府内部各部门对税源的争夺则是部门利益凸现的产物,它与政府对部门行为的约束程度密切相关。

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

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

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摘要] 目前我国理论研究不足阻碍财政竞争问题的有效治理,为此,本文通过对财政竞争理论综述,结合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现状分析,提出了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效率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地方财政竞争;财政监督;制度外税收竞争随着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建立财政分权体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改善政府效率实践的重点。

地方财政竞争与我国以前高度集中财政管理体制相比,代表着各级政府自主理财意识的复苏,它意味着我国财政分权已经使各级政府存在着潜在和现实的竞争代写论文。

随着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和税制环境的改善,我国地方财政竞争将进一步规范,效率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分权体制下财政竞争:一个理论综述最早在理论上阐述地方财政竞争思想是美国经济学家蒂博特(Tiebout),在《地方支出的纯粹理论》提出了“以足投票”理论。

他认为人们愿意在地方政府周围是由于他们想在全国寻找地方财政支出与税收的一种精确组合,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人们之所以在某一区域工作和居住,接受当地政府的管辖,是因为政府服务与税收符合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正如施蒂格勒指出的,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本地居民,同时在一个国家内代写硕士论文,不同的人们有权利对不同数量的公共品服务投票选择①。

蒂博特之后,对于财政竞争的研究多从财政支出和税收竞争两线展开。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扑向底层的竞争”理论。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和各地区广泛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鼓励投资,为了吸引资本的流入,各个地区政府主动减少自己应得的投资收益,这种税收竞争的最后结果就是使得地方服务的产出水平低于有效率的产出水平。

为了吸引企业投资而采取的低税率,地方政府需要维持一个低于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支出水平,特别是在提供那些不能为企业提供直接收益的项目上。

奥茨(W.Oates)认为在各个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中,没有谁可以获得好处,最终都会陷入非合作博弈的囚徒困境之中。

高登和威尔森(GordonandWilson,2001)也认为,人员和资源流动或者流出某一地区,不仅仅取决于该地区的低税率,而且要看该地区的公共支出状况和社会福利水平,即便税率相对较高,但如果本地的公共服务更好,也可以吸引人才和资源的流入。

财政分权下政府间竞争博弈分析

财政分权下政府间竞争博弈分析

财政分权下政府间竞争博弈分析作者:刘柳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下探析我国政府竞争博弈主要是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

此外,建立了一个简单博弈模型,从参与人的行为分析中结合现实得出结论,并指出处理政府博弈最有效的措施是政治体制改革。

【关键词】财政分权;博弈;竞争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分权与集权自古以来都是国家治理的大问题,如何能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地方和地方的关系怎样保持都是历代王朝的政治难题,而如何处理好这个难题,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这一阶段主要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财政集中制;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1993年,财权逐渐下放,实行分成和财政包干体制;第三阶段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主要是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提高了中央收入的比重。

就以上的历程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资源在各级政府之间分配问题,实际就是政府对财政资源的竞争问题。

对于财政分权下政府的竞争,学术界已有很多研究,大都是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博弈或者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博弈的研究。

例如,蒋满元通过保证型博弈和协调性博弈的分析地方政府竞争过程中的合作性博弈问题;许培源、高伟生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结合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竞争成本逐渐凸显的现实,建立市场分割模型、重复建设模型和政治竞争模型,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分析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及其竞争后果,并探讨使地方政府行为从竞争转向合作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廖泽芳指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要求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共建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她认为,地方政府间的竞合是必然趋势。

上述研究使我们对政府竞争有了一定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因此,本文在阅读一些文献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由政府结构体系来研究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博弈,把官员晋升与政府竞争博弈结合起来分析。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一)减少政府财力
倚重税收竞争,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
(二)扭曲支出结构
重视经济基础设施,忽视社会基础设施
(三)引发资源频繁流动
资源流动和配置不再由反映稀缺性的价格所决定
(四)有悖公平
地方政府对流动性资源要素和非流动性资源要素区别对待
(五)扩大地区差距
马太效应
2020/6/26
第十四章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2020/6/26
第十四章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第十四章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2020/6/26
第十四章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第十四 章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第一节 财政竞争的
基本问题
第二节 财政竞争的
影响
第三节 财政竞争的
现状
2020/6/26
第十四章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第一节 财政竞争的基本问题
一、财政竞争的概念 二、财政竞争的条件 三、财政竞争的分类
2020/6/26
第十四章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四、我国财政竞争的规范
(一)转变政府职能,规范主体行为
1. 职能定位 2. 规范行为 3. 法律约束
(二) 完善财税体制,理顺政府关系
1. 合理分权 2. 公平竞争 3. 明晰税权
(三) 健全相关机制,完善竞争条件
1. 健全居民偏好表露机制 2, 完善用脚投票机制 3.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政部门则是具体执行者。 3.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本地区居
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福利水平。
2020/6/26
第十四章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二、财政竞争的条件
(一)资源要素跨区流动
资源要素可以跨区流动 地方财政政策能对资源要素的流向产生有效影响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问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问题的研究综述


方政府 间竞 争 的定 义 ,在 《 公共 经济学 》一 书 中提 出地方 政 府 间财政 竞争是 指地方 政府 通过 财政手段 ,争夺 有利 于 本地社 会经 济发展 的稀缺 资源 或者逃 避某些 成本 的竞争 性 行为 。他们还 指 出 ,地方 政府 间财政竞 争是地 方政 府 间竞 争的方式 之一 。 杨 志勇教授通过对 中外地 区间财政竞争理论与现实的 比 较分析 , 提 出财政竞争是指不同政府 之间为了特定 的 目标 ( 吸 引资本 、居 民等 ) ,通过税 收优惠 、增加公 共支 出或其他 影 响政府收支 的方式而展开 的竞争 。杨教授这里指的财政竞争 是横 向财政竞争。 钟晓敏教授通 过从 地方 财政竞争 的视角 出发 ,对我 国分 权化 的市场经济改革进行分析 ,提 出地方财政竞争是指一 国 国内地方政府 间为增强本辖 区内的经济实力 、提高辖 区内的 社会经济福利 ,通过财政 的支出和收入政策而进行 的各种争 夺经济资源 的活动 。 章晓雯以市场化改革为背景 ,提出地方财政竞争是指在 中央政府的统 一管 理下 ,各 地方 政府促进地方经济 的优先发 展的过程。其 发展 方向包括培植 和养 育税 源 ,以及结合地方 需要 和地方特色来安排财政支出 。 综上可见 ,目前 国内学者对财政竞争的界定 ,主要 是从 竞争 目的和竞争方式的角度 出发进行定义的 ,从这些定 义可 以看 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主要是 为了地方 的经 济社会发展 ,而进行的 以税收优惠为主的收入方面的竞争和 以增加公共支出为主的支出方 面的竞争 。 笔者 以为 ,一 味地强调 收入 和支 出方面 的财政竞争 ,容 易导致对财政管理本身 的忽视 ,因为财政竞争力的强弱 ,不 仅仅是税 收能优惠多少 ,公共支 出能增加多少 ,更重要 的是 如何 高效率地对 这些收入 和支 出进行管 理 ,所以笔者 以为 , 财政竞争是指不 同的政府 为了本地经济社会 的全面发展 , 而 通过税 收优 惠 、增加公共支 出和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等方式展 开 的竞争过程 。

财政学第十三章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财政学第十三章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3
政府间的收入划分
财政分权的 理论基础
政府间职能与 支出划分
政府间收入 划分
我国现行的分税 制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间的 财政竞争
一、政府收入安排原则
1.根据课税对象流动性划分税种 2.根据税收的再分配功能划分税种
3.根据管理的便利性划分税种
4.根据税基在地区间的分布情况划分税种 5.根据税收的转嫁性划分税种 6.根据受益原则划分税种
政府间职能与 支出划分
政府间收入 划分
我国现行的分税 制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间的 财政竞争
(一)中央政府支出责任范围 1.全国性受益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2.具有地区间外部性的公共产品
3.调节地区间和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支出 4.全国性自然垄断行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 (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范围 1.地方受益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2.地方性自然垄断行业的生产与服务提供
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 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 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建立相应的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分权的 理论基础
政府间职能与 支出划分
政府间收入 划分
我国现行的分税 制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间的 财政竞争
二、我国现行的分税制
1.支出划分 2.收入划分 3.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财政分权的 理论基础
财政学
第十三章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主要内容
财政分权的理论基础 政府间职能与支出划分 政府间收入划分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间的财政竞争
1
财政分权的理论基础
财政分权的 理论基础
政府间职能与 支出划分
政府间收入 划分
我国现行的分税 制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间的 财政竞争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问题和规范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问题和规范

浅谈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的问题和规范在改革开放之前,地方政府基本上处于竞争状态,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地方政府权限的放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税收优惠为手段的收入竞争。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的地方财政竞争完成了从单一的收入竞争的初级阶段向收入竞争和支出竞争并存的高级阶段的过渡。

这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

这样的过渡将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然而,相比传统的税收收入竞争,财政支出的竞争范围更广,且不像税收优惠那样容易量化分析,因而也更难以规制。

目前的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

一、财政体制本身的问题:内部影响当前的财政支出竞争的问题,既有财政体制本身所导致的,也有财政体制之外的因素导致的。

对于财政体制本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1、政府的职能定位不明确政府的职能,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是如何划分的;其次,不同级政府之间的职能是如何划分的。

明确的政府职能定位是确定政府支出责任的重要前提。

当前,由于政府职能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财政支出的负效应显而易见。

地方政府往往在生产性、建设性项目上着力过多。

导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过度的生产性支出进而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而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则严重缺失。

例如道路交通、教育、公共保健等。

此外,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划分缺乏较为具体的立法规制。

原则上,宪法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责范围作出了规定,但实际上各级政府间并没有明显区别,除了少数事权如外交、国防等专属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拥有的事权几乎全是中央政府事权的翻版。

这样一来,导致了各级政府间事权划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2、地方政府缺乏相应的财力保障。

从1994年分税制体制改革之后,中央在税收收入的分享中占据强势的地位,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承担自己的支出责任,另一方面却面临了自身的财政资金短缺。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经济㊀㊀[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出口学习效应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政策研究 (14BJL088)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典型地区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胁迫作用及防控策略研究 (71573070)㊀㊀[作者简介]万伦来(1963-㊀)ꎬ男ꎬ安徽合肥人ꎬ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ꎮ主要研究方向:区域与资源环境经济ꎮ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万伦来㊀刘㊀翠㊀郑㊀睿(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ꎬ安徽合肥㊀230601)㊀㊀[摘㊀要]㊀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ꎮ在深入阐释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机理基础上ꎬ利用我国30个省市2007-2017年面板数据ꎬ采用面板Tobit空间杜宾模型ꎬ从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研究了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ꎮ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总量竞争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ꎻ经济建设支出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ꎬ节能环保支出竞争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ꎬ科学技术支出竞争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ꎻ在区域内ꎬ财政支出总量和各项支出竞争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方向和强度上各具差异ꎮ[关键词]㊀地方政府ꎻ财政竞争ꎻ生态效率ꎻ空间溢出效应[DOI编码]㊀10.13962/j.cnki.37-1486/f.2020.01.014[中图分类号]F812.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3410(2020)01-0148-13一㊁引言在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激励下ꎬ地方政府往往采取财政竞争手段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周业安ꎬ2003[1]ꎻ周黎安ꎬ2007[2])ꎮ然而ꎬ这种财政竞争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ꎬ例如地区间重复建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ꎬ以及对基础设施投资过度导致的生态建设公共品供给不足㊁生态退化问题(周黎安ꎬ2004)[3]ꎮ近年来ꎬ在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ꎬ全国各地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ꎬ加速消除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激励下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ꎮ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于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ꎬ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ꎬ其实质是加快提升生态效率ꎮ因此ꎬ科学把握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与生态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ꎬ深入探究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ꎬ对于加强区域间协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ꎬ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ꎮ目前ꎬ地方政府之间财政竞争行为的存在性已被广泛证实(Borck等ꎬ2007[4]ꎻFenge等ꎬ2007[5]ꎻHauptmeier等ꎬ2012[6]ꎻ张军等ꎬ2007[7])ꎮ关于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与生态效率的关系ꎬ841区域经济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ꎮ一方面ꎬ财政竞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ꎬ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ꎮ一些学者认为财政竞争促进经济增长ꎬ如Qian和Roland(1998)[8]认为分权制度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ꎬBecker和Rauscher(2013)[9]认为税收竞争通过增强要素流动性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ꎮ一些学者认为财政竞争不利于经济增长ꎬ如李永友和沈坤荣(2008)[10]研究发现财政竞争弱化了辖区吸收FDI溢出效应的能力ꎬ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ꎮ还有学者认为不同类型的财政竞争对经济增长的效果不一样ꎬ如郭庆旺和贾俊雪(2009)[11]分析了各类支出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ꎬ发现社会性支出竞争显著促进而经济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竞争阻碍经济增长ꎮ部分学者考虑了空间因素对财政竞争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ꎬ如林建浩(2011)[12]引入空间加权项进行研究ꎬ表明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竞争对邻近辖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ꎮ刘寒波等(2017)[13]基于非税收竞争角度ꎬ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ꎬ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ꎮ另一方面ꎬ财政竞争与生态环境的关系ꎬ多数学者认为财政竞争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加剧ꎮ王敏和胡汉宁(2015)[14]发现ꎬ不论是 纵向财政竞争 还是 横向财政竞争 ꎬ均对中国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ꎮ闫文娟(2012)[15]认为环境治理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竞争放大了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投资的负面影响ꎮCremer和Gahvari(2004)[16]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相降低排放税将使企业选择污染更多的生产技术ꎬ导致总排放量增加ꎮ李涛和刘思玥(2018)[17]研究揭示了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引起支出结构失调ꎬ从而导致雾霾污染加重ꎮ朱向东等(2018)[18]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能够显著增加本地和周边地区空气污染ꎮ也有少数学者持相反观点ꎬ如With ̄agen和Halsema(2013)[19]认为ꎬ税收竞争促使地方政府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政策从而有利于降低污染排放ꎬ田建国和王玉海(2018)[20]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可以同时降低本地和周围地区碳排放水平ꎮ关于区域生态效率空间溢出问题ꎬ有学者从财政分权的角度进行分析ꎬ如罗能生和王玉泽(2017)[21]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ꎬ研究发现晋升激励作用下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导致生态效率下降ꎬ并且这种现象具有空间溢出效应ꎮ也有学者从环境规制竞争角度进行分析ꎬ如黄建欢等(2018)[22]通过提出并测度环境规制竞争空间溢出的高位压力和低位吸力ꎬ研究发现邻近地区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对本地生态效率具有 高位抑制㊁低位促进 的作用ꎮ综上所述ꎬ学术界围绕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与生态效率空间溢出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有益研究ꎬ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ꎬ对财政竞争的研究ꎬ均单独考察其对经济增长或环境污染的影响ꎬ鲜有学者统筹经济与环境ꎻ第二ꎬ在研究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时ꎬ鲜有学者从财政竞争的视角研究生态效率问题ꎬ更缺乏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ꎮ将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与生态效率纳入同一框架中考察ꎬ详细阐释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影响生态效率空间溢出的作用机理ꎬ并基于面板Tobit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ꎮ在空间权重矩阵设定上ꎬ不仅采用传统的静态地理空间权重矩阵ꎬ而且运用动态要素流动空间权重矩阵ꎬ以全面捕捉不同省域空间关联本质并得到较为稳健的实证结论ꎮ从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计算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指数ꎬ分别探讨各项支出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ꎬ以便更好地把握不同类别支出竞争作用于生态效率空间溢出的影响差异ꎮ941区域经济二、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生态效率是由资本㊁劳动㊁资源等投入要素转化成经济增长等期望产出和环境污染物等非期望产出的效率ꎬ对生态效率的分析可以从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展开ꎮ地方政府财政竞争通过技术的外溢性㊁要素的动态流动㊁环境污染和治理的外部性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产生影响ꎬ形成了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ꎮ第一ꎬ技术外溢ꎮ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过程中ꎬ为了赢得胜利ꎬ往往会通过模仿和引进国际前沿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㊁引导和激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大环保等先进技术研发投入等方式推动本地技术进步ꎮ而技术具有明显的外溢性特征ꎬ一方面ꎬ产学研结合使得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技术外溢到企业(Fritsch和Frankeꎬ2004[23]ꎻJaffe等ꎬ1993[24])ꎬ这种外溢性不仅有本土化的ꎬ而且能突破辖区的地理边界在更远的距离上产生(Ponds等ꎬ2010)[25]ꎮ另一方面ꎬ由于企业间的相互模仿和FDI技术溢出效应ꎬ企业之间的技术外溢效应也普遍存在(Seger ̄stromꎬ1991)[26]ꎬ并且能通过贸易与合作实现跨区域转移与扩散(余泳泽㊁刘大勇ꎬ2013)[27]ꎮ本地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外溢带动周围地区技术水平提升ꎬ周围地区生产技术水平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与费用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㊁促进期望产出增加ꎬ从而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ꎮ周围地区环保技术水平提升有利于通过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㊁通过末端治污降低环境污染物的不利影响ꎬ从而改善和保护地区的环境质量ꎮ因此ꎬ技术的区际外溢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了地区先进生产技术与绿色环保技术向其他区域扩散和转移的通道ꎬ促使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ꎮ第二ꎬ要素流动ꎮ由于劳动力㊁资本等要素具有逐利性和稀缺性特征ꎬ地方政府之间往往采取财政竞争的方式展开对要素的争夺ꎬ如优化相关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以提高投资收益率并降低风险吸引资本流入㊁竞相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吸引劳动力流入ꎮ这种要素争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要素流动ꎬ而要素动态流动又影响着生态效率空间溢出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流动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形成生态效率空间溢出ꎮ随着资本㊁劳动力等要素跨区流动ꎬ蕴含在要素中的先进技术和知识也发生区际迁移(郑玉等ꎬ2017)[28]ꎬ带来了区域间技术的溢出ꎬ通过技术外溢途径形成生态效率空间溢出ꎮ二是要素流动通过洼地效应㊁自我集聚效应和锁定效应对区域要素充裕度产生影响ꎬ从而形成生态效率空间溢出ꎮ如果本地在财政竞争中更具优势ꎬ为要素提供的投资环境㊁生态环境更受要素青睐ꎬ则会引发要素向本地流动和集聚ꎬ形成 洼地效应 ꎮ本地一旦成为要素洼地ꎬ便极易形成规模经济ꎮ而要素往往倾向于具有规模经济的地区ꎬ因为规模经济不仅能提升新增要素的边际收益ꎬ而且对于要素选择目的地具有 示范效应 ꎬ能够降低要素搜寻空间目标的成本ꎮ由此ꎬ本地要素的 自我集聚 得以形成ꎬ同时ꎬ相邻地区形成要素净流出现象ꎮ而相邻地区政府为阻止此现象的产生ꎬ将采取趋同化竞争策略吸引要素回流ꎬ对区内要素进行 锁定 (杨得前㊁刘仁济ꎬ2018)[29]ꎮ也就是说ꎬ本地政府财政竞争会加剧要素流动ꎬ通过洼地效应㊁自我集聚效应和锁定效应导致周围辖区要素充裕度动态变化ꎮ而劳动力㊁资本等要素充裕度一方面通过产业集聚㊁人才集聚㊁技术创新等影响经济发展(Andersson和Lööfꎬ2011[30]ꎻ陈建军㊁胡晨光ꎬ2008[31])ꎬ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要素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和向生态环境索取的物质量影响环境质量ꎮ因此ꎬ要素 051区域经济的动态流动是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影响周围辖区要素充裕度的重要途径ꎬ促使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形成了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ꎮ第三ꎬ环境污染和治理的外部性ꎮ长期以来ꎬ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在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两个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ꎬ并通过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和环境治理的正外部性对区域生态效率形成空间溢出效应ꎮ在环境污染方面ꎬ由于地方政府过分注重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ꎬ甚至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经济增长ꎬ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ꎮ在环境治理方面ꎬ地方政府往往因过度注重本地经济建设而挤压环境保护支出ꎬ导致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不足ꎮ环境治理具有正外部性ꎬ当地方政府加大本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时ꎬ相邻地区可以通过搭便车免费享受本地政府环境治理成果ꎬ有利于其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效率提升ꎮ因此ꎬ由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引起的环境治理投入不足ꎬ通过弱化环境治理的正外部性形成了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ꎮ此外ꎬ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容易衍生地方保护主义行为ꎬ阻碍跨区域环境治理合作的实现ꎬ导致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更加明显(龚新蜀等ꎬ2018)[32]ꎬ同时也导致环境治理的正外部性效应减少ꎬ对相邻地区生态效率产生负向影响ꎮ由此可见ꎬ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是通过上述三种途径作用于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而实现的ꎬ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ꎮ图1㊀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三㊁模型设定㊁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一)面板Tobit空间杜宾模型设定1.模型设定与说明由于生态效率的取值范围介于0和1之间ꎬ达到效率最优状态的效率值为1ꎬ事实上是将效率值右端归并为1ꎬ因此适用于归并数据的Tobit模型(黄晓玲㊁王丽芳ꎬ2017)[33]ꎮ此外ꎬ空间杜宾模型可以有效解决忽略外生交互效应带来的系数估计偏差问题ꎬ并且能够有效测度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杨得前㊁刘仁济ꎬ2018[29]ꎻLeSage和Paceꎬ2009[34]ꎻ宋丽颖㊁张伟亮ꎬ2018[35])ꎮ本文拟运用面板Tobit空间杜宾模型来估计财政竞争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ꎬ具体模型设定如下:EEit=α+ρðnj=1wijEEjt+βFEit+θðnj=1wijFEjt+ηkZkit+εit(1)151区域经济式(1)中ꎬ下标i和j表示省份ꎻEE是生态效率ꎻðnj=1wijEEjt是生态效率的空间滞后项ꎻFE是财政竞争ꎬ包括财政支出总量和各项结构性支出竞争ꎻðnj=1wijFEjt是财政竞争的空间滞后项ꎻZkit是控制变量ꎻεit是扰动项ꎮ各系数中ꎬ生态效率空间滞后项系数ρ反映其他省份生态效率对本省生态效率的影响ꎻ财政支出竞争空间滞后项系数θ反映其他省份财政支出竞争对本省生态效率的影响ꎬ即财政竞争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ꎮ2.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空间权重矩阵度量了不同地区间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ꎬ对式(1)的估计十分重要ꎬ本文拟构造多种空间权重矩阵以全面捕捉这一空间联系并对空间计量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ꎮ一是静态地理空间权重矩阵ꎮ包括地理相邻空间权重矩阵(W1)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W2)ꎬW1的非对角元素满足 两省相邻时取1ꎬ否则取0 ꎬW2的非对角元素以各省省会城市地理距离平方的倒数表示ꎮ二是动态空间权重矩阵ꎮ借鉴白俊红和蒋伏心(2015)[36]㊁邵朝对和苏丹妮(2017)[37]以及郑玉等(2017)[28]基于引力模型和要素动态流动构造的劳动力空间权重矩阵(W3)和资本空间权重矩阵(W4)ꎮ其中ꎬ劳动力空间权重矩阵W3的非对角元素为:w3ij=L-iL-j/Dij(2)式(2)中ꎬL-i表示省i样本期内平均从业人数ꎻDij表示省i和省j省会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ꎮ资本空间权重矩阵W4完全与劳动力空间权重矩阵W3类似ꎬ其中资本存量借鉴单豪杰(2008)[38]的方法进行计算ꎮ(二)变量及指标选取1.生态效率生态效率为被解释变量ꎬ是指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ꎮ现有文献大多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效率ꎬ但传统BCC和CCR模型的稳定性容易受投入产出松弛变量的影响ꎬ为解决这一问题ꎬTone(2002)[39]提出了非径向SBM模型ꎮ同时ꎬ由于经济生产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污染ꎬFaere等(1989)[40]提出将环境污染作为一种 非合意产出 纳入DEA分析框架ꎮ本文采取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计算各省生态效率ꎬ具体的投入产出指标如表1所示ꎮ㊀表1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类别变量具体指标数据来源资源投入资本投入资本存量(根据单豪杰的方法进行计算)国家统计局土地投入建成区面积国家统计局劳动力投入从业人员数历年各省市统计年鉴用水投入用水总量国家统计局用电投入全社会用电量EPS数据库期望产出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国家统计局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国家统计局非期望产出废水排放废水排放总量国家统计局废气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总量㊁烟尘排放总量国家统计局固废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EPS数据库2.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核心解释变量ꎬ大多数学者认为目前地方政府间主要以财政支出手段展251区域经济开财政竞争(董再平ꎬ2007[41]ꎻ李永友㊁沈坤荣ꎬ2008[10])ꎬ本文以财政支出竞争衡量财政竞争ꎮ借鉴傅勇和张晏(2007)[42]㊁刘江会和王功宇(2017)[43]的做法ꎬ财政竞争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FEit=Fiscalit/GDPitFiscalt/GDPt(3)式(3)中ꎬFiscalit表示省i在t年的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ꎻFiscalt表示t年全国30个省相应财政支出项目的总和ꎬGDPit表示省i在t年地区生产总值ꎻGDPt表示t年全国30个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总和ꎮ财政竞争指数越大表明地区政府财政竞争越激烈ꎮ财政支出竞争包含总量竞争与结构竞争两方面ꎬ其中财政支出结构包括经济建设支出㊁节能环保支出㊁科学技术支出三类ꎮ经济建设支出是城乡社区事务支出㊁农林水事务支出㊁交通运输支出㊁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㊁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㊁金融监管支出六项总和ꎬ节能环保支出是地方财政环境保护支出项ꎬ科学技术支出是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项ꎮ3.控制变量根据现有研究生态效率的相关文献(李胜兰等ꎬ2014[44]ꎻ黄建欢等ꎬ2018[45])ꎬ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1)实际人均GDPꎬ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ꎻ(2)科研经费投入强度ꎬ以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表示ꎬ衡量地区科技发展水平ꎮ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越可能使用清洁节能的生产技术ꎬ降低经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ꎬ有利于生态效率提升ꎻ(3)FDI占GDP比重ꎬ反映对外开放程度ꎮ外资企业一般具有较为先进的生产率和技术ꎬ对当地生态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ꎻ(4)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的比重ꎬ衡量环境规制强度ꎮ环境规制强度越大ꎬ一方面ꎬ用于预防和治理污染的资金越充足ꎬ越有利于提高生态效率ꎻ另一方面ꎬ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越大意味着环境污染情况越严重ꎬ生态环境遭受的压力与损害越严重ꎬ生态效率可能越低ꎻ(5)人口密度ꎬ表示人口集聚水平ꎮ人口越密集ꎬ一方面使得经济产出活动越强ꎬ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可能越高ꎻ(6)城镇化率ꎬ城镇化水平越高ꎬ越来越多的人流入城市ꎬ可能超过城市生态承载力ꎬ使得城市产出增加不足以弥补生态冲击造成生态效率下降ꎮ(三)数据说明本文数据为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份(不包含西藏)的面板数据ꎮ人均地区生产总值㊁外商直接投资㊁人口密度㊁人口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ꎬ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依据当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ꎻ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来源于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ꎻ研发投入经费强度来源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ꎮ涉及价格的指标均经价格指数调整到2007年不变价格ꎬ部分缺失数据采用趋势法补齐ꎮ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ꎮ四、实证结果与分析在进行空间回归之前ꎬ本文先检验了生态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①ꎮ由生态效率全局莫兰指数可以看出ꎬ除劳动力空间权重矩阵外ꎬ其他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大部分生态效率的莫兰指数至少在10%水平下显著为正ꎬ表明各省生态效率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ꎻ基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的局部莫兰散点图可以看出ꎬ大部分区域单元与邻域的生态效率呈现 高①限于篇幅ꎬ本部分图表未列出ꎬ留存备索ꎮ351区域经济值-高值 和 低值-低值 空间集聚特征ꎮ检验结果表明生态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ꎬ可以估计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ꎮ㊀表2变量描述性统计符号变量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观测值EE生态效率0.5850.2720.2421330FE财政支出总量竞争指数1.2740.5170.5783.32330ecoFE经济建设支出竞争指数1.310.5960.544.043330envFE节能环保支出竞争指数1.4180.9970.2466.954330tecFE科学技术支出竞争指数0.9750.6050.3263.992330P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log10.3720.5378.97211.639330R&D研发投入经费强度(%)1.4741.0620.2076.01330FDIFDI占GDP的比重(%)2.2971.7760.0398.191330ER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1.3980.7050.34.24330PD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log5.4471.2792.0348.256330UL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年末常住人口)0.5410.1350.2820.896330(一)全国层面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表3给出了财政竞争影响生态效率的面板Tobit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ꎬ其中左半部分对应财政支出总量竞争对生态效率影响的估计结果ꎬ右半部分是各项财政支出竞争对生态效率影响的估计结果ꎮ㊀表3财政支出总量及结构竞争对生态效率影响的回归结果变量W1W2W3W4W1W2W3W4FE0.242∗∗∗0.257∗∗∗0.199∗∗∗0.194∗∗∗(0.0340)(0.0336)(0.0357)(0.0349)ecoFE0.114∗∗∗0.105∗∗∗0.0674∗0.0728∗∗(0.0368)(0.0347)(0.0367)(0.0360)envFE0.0738∗∗∗0.0816∗∗∗0.0927∗∗∗0.0924∗∗∗(0.0182)(0.0173)(0.0182)(0.0182)tecFE-0.006130.002110.01270.00326(0.0349)(0.0337)(0.0353)(0.0350)WˑFE-0.182∗∗∗-0.203∗∗-0.499∗∗∗-0.514∗∗∗(0.0589)(0.0882)(0.182)(0.174)WˑecoFE-0.127∗∗-0.266∗∗∗-0.757∗∗∗-0.755∗∗∗(0.0632)(0.0956)(0.223)(0.213)WˑenvFE0.04210.0951∗0.315∗∗∗0.306∗∗∗(0.0363)(0.0524)(0.107)(0.111)WˑtecFE-0.02250.04820.180.127(0.0618)(0.0733)(0.189)(0.168)ρ0.05390.105-0.0857-0.1570.04630.0859-0.130-0.200(0.0688)(0.0855)(0.204)(0.198)(0.0674)(0.0817)(0.200)(0.191)R20.89900.89730.89810.89820.89270.89200.89020.8926LogL129.7675136.3928122.1953122.0732140.4305149.3891140.1705141.3873㊀注:W1地理相邻空间权重矩阵ꎬW2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ꎬW3劳动力空间权重矩阵ꎬW4资本空间权重矩阵ꎮ∗㊁∗∗㊁∗∗∗分别代表在10%㊁5%㊁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ꎬ括号中数字为标准误ꎮ下同ꎮ可以看出:从财政支出总量来看ꎬWˑFE在四种空间权重下均显著为负ꎬ表明财政支出总量竞争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ꎬ即本地财政支出总量竞争的上升会阻碍周围地区生态效率的改善ꎮ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ꎬ本地财政支出总量竞争程度上升ꎬ意味着对流动性要素的争夺越激烈ꎬ地方政府越可能通过各种优惠手段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在本地集聚ꎬ从而造成周围地区要素过度流失㊁要素充裕度不足ꎬ不利于周围地区社会经济建设ꎮ另一方面ꎬ地方间激烈的财政竞争往往导致财政支出偏重经济建设而弱化环境保护(李永友㊁沈坤荣ꎬ2008[10]ꎻ 451区域经济李涛㊁刘思玥ꎬ2018[17])ꎬ地方政府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发展ꎬ反而因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整体经济增长质量下降ꎬ而不利于生态效率提升ꎮ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ꎬ不同类型财政支出竞争对生态效率空间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ꎮ第一ꎬWˑecoFE在四种空间权重矩阵下显著为负ꎬ表明经济建设支出竞争对周围地区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ꎮ一方面ꎬ辖区政府加强经济建设支出竞争全方位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ꎬ需要配套投入大量人力㊁财力和物力ꎬ因此相对于周围地区来说本地区对要素的吸引力也就越大ꎬ越容易引发要素向本地流入和集聚ꎬ而导致周围地区要素过度流失ꎮ另一方面ꎬ本地区大范围的经济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导致废水㊁废气㊁工业固废等环境污染物大量产生ꎬ对周围地区生态环境具有负外部性ꎮ此外ꎬ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支出竞争往往导致对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ꎬ脱离本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ꎬ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ꎬ难以有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ꎬ进一步影响着生态效率的提升ꎮ第二ꎬWˑenvFE在四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全部为正ꎬ结果较为显著ꎬ表明节能环保支出竞争对周围地区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ꎮ一方面ꎬ辖区政府引导和促进本地企业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投入㊁采用绿色生产流程ꎬ以提升本地整体环保水平和技术效率的过程中ꎬ由于技术外溢的存在ꎬ相邻辖区环保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ꎮ另一方面ꎬ本辖区加强节能环保支出竞争以加速降低能源消耗㊁治理环境污染ꎬ对相邻辖区产生了正外部性ꎬ导致周围省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ꎬ从而有利于其生态效率提升ꎮ第三ꎬWˑtecFE在四种空间权重矩阵下系数基本为正但不显著ꎬ表明科学技术支出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ꎮ地方政府科学技术支出竞争有利于直接促进和间接引导全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研发投入ꎬ但是从研发投入到科学技术产生ꎬ再到科学技术融入经济生产活动带来经济产出和生态产出能力提升ꎬ整个过程需要较长的周期ꎬ从而影响了科学技术资金的使用效率(杨得前㊁刘仁济ꎬ2018)[29]ꎮ同时可以看到ꎬ相对于传统静态空间权重矩阵ꎬ由要素动态流动形成的动态空间权重矩阵下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更显著ꎬ说明动态空间权重矩阵比传统静态空间权重矩阵更能有效地捕捉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与作用强度ꎮ原因在于:空间权重矩阵反映的是不同省域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ꎬ静态空间权重矩阵是单纯以固定不变的静态地理距离来反映ꎬ动态空间权重矩阵结合了地理距离和要素流动情况来综合反映ꎮ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ꎬ地理位置相近的区域关系更为密切ꎮ但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ꎬ地理距离与空间关联强度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了ꎮ即使两个地区相距很远ꎬ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发达的信息技术也可以使两个地区之间的相互往来关系变得很紧密ꎮ因此ꎬ在信息化如此发达和交通如此便捷的背景下ꎬ由要素流动形成的动态空间权重矩阵更能反映不同省域之间的空间关联强度ꎮ(二)区域层面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为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异质性ꎬ本文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①进行分组回归ꎮ表4给出了区域层面财政竞争的生态效率空间溢出的551 ①东部地区: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辽宁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广东㊁海南ꎻ中部地区:山西㊁吉林㊁黑龙江㊁安徽㊁江西㊁河南㊁湖北㊁湖南ꎻ西部地区:内蒙古㊁广西㊁重庆㊁四川㊁贵州㊁云南㊁陕西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㊁新疆ꎮ。

财政分权、预算约束和财政竞争

财政分权、预算约束和财政竞争

财政分权、预算约束和财政竞争上世纪70 年代末以来, 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并选择了以财政分权为理念的财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这样, 由于财政分权的结果使得地方财政支出以地方财政收入为基础, 从而导致了预算硬约束, 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相对独立利益。

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 进行了手段多样的财政竞争。

本文旨在揭示财政分权、预算约束和财政竞争的内在联系, 并分析财政竞争可能产生的后果。

一、经济转轨与财政分权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经历了三次财政体制改革。

每次改革, 中央政府为了实现改革目标,都通过放权让利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这一措施使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

1. 计划经济下的集权式财政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央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目标。

为解决重工业资金密集和我国资本稀缺的矛盾, 为重工业发展筹集尽可能的资金, 通过实行商品统购统销制度、全国统一工资制度、户籍制度和人民公社运动, 并且采取国有国营经营方式, 将工业、商业、农业全部置于国家的直接控制之下, 从而构建了高度集中资源配置制度的计划经济体制,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央集权式财政体制, 财政职能定位为充当国家干预和直接控制的重要工具。

集权式财政体制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统收统支, 地方政府收支支配权和管理权很小, 并不构成一级独立的财政主体。

然而, 在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下, 由于信息和监督问题难以克服, 全社会投资领域存在严重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最终导致全社会生产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为解决信息和监督所导致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1958 年和1969 年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了两次财政分权改革,把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

但因国家并没有放弃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企业和财权的下放并不意味着原来实行的一整套计划体制的变更或放弃, 基本的计划体制仍然得到有效维持。

这样, 企业下放就会因为行政隶属关系的变更而割裂各地区、各企业之间原有的经济联系, 生产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就会中断, 供应其他地区或企业的产品找不到出路, 需要其他地区或企业供应的产品来源受到限制, 各地区只好对本地区产业体系进行填平补齐工作, 力图在本地区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由此而造成严重的各地重复建设和地区分割问题。

政府间财政关系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郭庆旺解析

政府间财政关系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郭庆旺解析
政府单方面改变 7. 分税制制中的收入分割由上级政府在年度预
算中确定 8. 省/地方税种的税率或税基只能在上级政府规
定的范围内变化 9. 上级政府规定税率和第税10基页/共41页
权重
1 0.8 0.6 0.5 0.4
0.3
0.2
0.1 0
2. 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占国家公共支出的比 重
• 第一,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 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比重明显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平均 56.8%,上升到90年代平均69.7%,到本世纪初再创新高, 达到70.2%,比80年代初上升了23.6%。这表明,我国财政 分权程度越来越高。
机动车辆: 牌照税 驾驶证税
营业税
消费税
财产税
土地税
使用费
中央、省 中央
中央 省、地方 省、地方
中央、省 省、地方 省、地方
中央 中央、省、地方 中央、省、地方 地方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中央、省、地方
税率决定主体 中央 中央 中央、省、地方
中央、省 中央、省 中央
中央 省、地方 省、地方
中央、省 省、地方 省、地方
2024/2/11
第20页/共41页
(二)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 全国性公共物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 • 区域性公共物品应由省(或直辖市、自治区)提供 • 地方性公共物品应由地方政府(市、县)提供 • 对于那些具有明显利益外溢的公共物品,或由上级政府提供,或由临近上下两级政府分担提供
2024/2/11
第21页/共41页
(三)基本原则
• 经济效率原则(economic efficiency principle) ——规模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the economies of scale) ——政府间竞争原则(principle of intergovernmental competition) ——公共定价原则(principle of public pricing)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3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臵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4公共部门是指产权无法细分、产权边界模糊,从而必须集中决策的政府及其他组织。

5私人部门是指产权清晰,从而可以分散决策的个人、家庭和企业。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8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9阿罗不可能定律: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10公共选择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

或者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或者称为政治的经济学。

是与个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

即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如何分配。

11公共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

狭义的公共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费用。

广义的公共支出还包括政府实行的许多政策和法规所导致的私人部门的增加开支(由公共部门引起的)。

12公共收入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凭借公共权力,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向私人部门和个人筹集的一种收入。

政府竞争分为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 …

政府竞争分为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 …

财政联邦制:政府竞争的秩序框架?冯兴元1政府竞争分为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政等领域。

政府竞争有利有弊,要全面禁止政府竞争既不可行,也不可取。

比如,即便中央试图完全集中权力,它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取消政府竞争的目的:在高度集中权力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往往会采取消极服从的对策性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政府间纵向竞争的形式。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着“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治乱循环”,2这也说明政府竞争在我国乃是常态,而非例外。

既然全面禁止政府竞争既不可行,也不可取,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政府竞争的秩序框架,以保护正当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

国内外一些学者把中国的财政体制视为财政联邦制或者准联邦制。

比如,彼得·格罗奈维根(Peter Groenewgen)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里认为我国属于“没有严格定义的联邦结构”,3鲍尔认为“中国不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其公共财政体制具有联邦制度的一些特征”,4黄佩华等认为中国的体制存在联邦制特点他们认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与一些没有严格定义的联邦结构如奥地利,印度、我国,尼日利亚、西班牙、瑞典和南斯拉夫等显然也是有关系的”。

5何梦笔(Herrmann-Pillath)等认为中国经历了一场“静悄悄的联邦化”。

6蔡(Tsai)则把中国的体制称作为“正在演进中的财政联邦制(evolving fiscal federalism)”。

78克鲁格(Krug)等认为中国是一事实上的财政联邦制。

9罗兰德等更多的学者直称我国的财政体制,属于“财政联邦制(fiscal federalism)”。

10还有一些学者把中国的经济与财政体制视为联邦制。

比如,温格斯特提出我国1冯兴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email:fengxy@.2林新军、宋爱忠(2003):“中国历史‘治乱循环’现象浅析”,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效应分析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效应分析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效应分析作者:郑晓玲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第11期摘要:在我国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发展以及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推进下,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需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并加强外部监督和政府间的合作,使其更能适应中国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

关键词:财政支出竞争;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是指各地政府通过转变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方向,改善地区的外部环境以吸引资金或人口的流入,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它涉及地方政府各个方面的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公共福利支出等等。

一、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一)财政支出竞争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往往不能完全依靠自有资金,需要有外部资本的补充。

地方政府要通过财政支出来改善区域内的经济环境,完善基础建设,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在这个区域,所以说财政支出竞争保障了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

为了引进资本,地方政府会自发的去完善外资的引进政策,认真地规范企业的筹资制度,以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完善化。

西方宏观经济学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增加财政支出,从而直接作用于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需求扩大。

地方政府行使公共财政的购买力作用,直接增加社会基本需求,利用乘数效应,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二)财政支出竞争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水平高效的竞争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投资者在吸引下纷纷进行不同规模的投资,优秀的人才也选择加入,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政府对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视,具有长远的意义,集中表现在对科教文卫等领域的财政支出。

总之,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劳动生产率,有利于长期保障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

(三)财政支出竞争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当前,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较大,对此,需要财政转移支出,尤其是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通过再次分配制度使贫富差距变小。

但同时也需要界定科学合理的规模,如果盲目的扩大,将会违背初衷,抑制经济水平的提高。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的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有意识的采取特定的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同等消费。

8:、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到排他性.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为:Ua=Ua(X1,X2,X3,。

..,Xn,Y1)即活动主体a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的影响。

11、矫正性税收:是实现外部性矫正的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1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的供给及其成本分摊达成的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的多个备选议案是不可能达成均衡的,而是出现投票结果循环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的偏好程度较高,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是递减的。

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

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

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的问题。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定义了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然后分析了影响因素、现状以及提升策略,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

在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定义、影响因素、现状分析、提升策略、影响评价、现状、挑战、未来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是指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水平,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实现财政管理效率的提升和财政绩效的优化。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更能增强地方政府在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的竞争愈发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成为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研究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地方政府财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1.2 研究意义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是指地方政府在财政领域中为了争取更多资源和发展优势而展开的竞争活动的效率。

这一领域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中的行为和决策。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优化地方财政管理模式,提高政府绩效。

研究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的因素,可以帮助政府找出提升竞争效率的有效途径,为地方政府财政管理提供战略指导。

财政学题库带答案

财政学题库带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测验题1.[单选题]下列关于地方财政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地方财政是地方政府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物质基础。

B.地方财政是地方政府保障区域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C.地方财政是实现平均主义分配目标的重要手段。

D.地方财政是地方政府促进地区社会公平的重要政策手段。

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C2.[单选题]下列国家中属于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的是:A.法国B.英国C.美国D.瑞典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A3.[单选题]下列国家中属于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的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A4.[单选题]我国的地方政府级次为:()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C5.[多选题]我国地方政府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A.在单一制国家中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B.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和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C.地方政府制度从两个方面体现出“双重从属性”的特点。

D.强调中央集权。

E.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体现直接民主的特点。

我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BCDE6.[多选题]地方财政的构成要素包括:A.一级事权B.一级财权C.一级财力D.一级预算E.一级债务我的答案:ABCD正确答案:ABCD7.[判断题]从大多数国家情况来看,首先产生的是地方政府。

我的答案:错正确答案:错8.[判断题]根据本课程对地方政府的界定,省级政府不属于地方政府。

我的答案:错正确答案:错第一章第二节测验重做(剩余99次)1.[判断题]自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在不断下降。

我的答案:错正确答案:错2.[判断题]从总体上看,我国财政收入的地区差距很大,无论是财政收入总量,还是人均财政收入,东部地区都要高于中部、西部地区。

我的答案:对正确答案:对3.[判断题]我国的地方政府间存在着激烈的财政竞争。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影响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影响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各地政府之间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若是抛开正确的竞争方式、追求经济增长的纯粹量,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将会难以避免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在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多利益和资源,地方政府入不得对土地、资源等有所放纵和压缩,而这就导致了类似之前的房地产泡沫之类的问题,最终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生态环境。

同时,在这样一种竞争下,地方政府也往往被迫加重税收负担,对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往往会有极为不利的影响。

财政竞争导致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有利于地方政府长期依赖自己的财政体系,制约了这些地方的发展。

因此,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看,各地政府之间应该注重协调,避免过度竞争,实现共同的经济繁荣。

在这样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各地政府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透明度。

需要建立合理的税收优惠和补贴体系、规划土地的使用、提高企业和居民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管和决策等,以保证政府财政收支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还需要建立统一的财政管理体系,增加财政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同时注重规划和协调各地政府的财政政策,使其成为一个既健康又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竞争场。

总之,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如果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其负面影响,其推动的经济增长的局面也很可能不会持续。

转变思想,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急需关注的问题。

09政府间财政竞争

09政府间财政竞争

地方财政竞争的特点 涉及的范围广:涉及财政收入、财 政支出、财政体制;从体制内到体 制外 多以“不规范”的方式进行
三、我国政府间财政竞争的规范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法治政府
深化分税制改革,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
树立经济税收观,改进税收计划管理
创造规范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基础条件
案例: “喝酒文件”,地方保护主义的典型
2006年4月湖北省汉川市政府下发红头文件,给市直机关 和各乡镇农场下达喝酒任务,全市各部门全年喝“小糊涂 仙”系列酒价值总目标为200万元,完成任务的按照10% 奖励,完不不成的通报批评。 文件后面附有《各地各单位使用和促销小糊涂仙系列酒分 解表》,如市政府接待处10万元,教育局3万元,仙女办 事处7万元,马口镇5.5万元,老干部局、信访办和档案 局则都是3000元。文件提及的105个单位,需要完成的任 务共计200万元。 该市一名乡镇干部算了笔账,要完成市政府办公室下达的 两万多元“喝酒任务”,一年下来,除去法定休息日,镇 政府平均每天要喝3瓶酒。
思 考

1、财政分权与政府间财政竞争格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我国当前的政府间财政竞争具有什么特点? 3、应如何认识政府间财政竞争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 生的影响?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纵向财政竞争和政府间 横向财政竞争体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具体的案例来分 析。 5、你认为应当如何规范我国的政府间财政竞争?
税收打折(税款不足额征收、大头小尾发票) 税收自由裁量权滥用
二、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形式
(二)税负输出是税收竞争的一种新的形式
税负输出是一种以辖区为本位的税负转嫁,即将本应由本 地区居民承担的税收负担转嫁给其它地区的居民承担 。
税负输出的形式: 第一, 利用商品或资源输出税负。 第二, 利用流入本辖区的非居民输出税负。第三, 利 用资本在辖区间的流动输出税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竞争
本章要点:
1. 政府间财政竞争的理论基础 2. 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原因及类型 3. 政府间竞争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 4. 政府间财政竞争协调机制
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产生 原因及主要形式
• 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产生原因
• 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主要形式
一、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产生 原因
• 负效应
提高,政府间财政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引导政府相互 之间展开良性财政竞争,对于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的均衡 发展能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应从以下方面对我国政府 间的财政竞争加以规范: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理 顺政府间财政关系;整顿地方政府间的无序竞争,消除 地方保护主义;加快税制改革,提高征管水平;创造公 开、透明的财政竞争环境
• 完善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政府间合理、规
范的公平补偿机制,也是规范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必要 措施。
二、整顿地方政府间的无序 竞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 • • •
首先,清理和调整临时性、过渡性税收优惠 政策。 其次,清理和整顿预算外资金。 再次,消除国内市场的贸易壁垒,限制地方 保护主义。 最后,培育健康的土地市场,加强土地价格 监测和管理
出竞争和财政体制竞争。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大致可 以概括为三种形式:减免税(税收优惠),财政返还, 地方通过综合配套措施,增加特定方向的公共支出和减 少应该收取的费用。
• 。
• 由于政府间财政竞争的手段多种多样,对社会经济的影
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
•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要素流动性将不断
思考题同
的观点?
• • • • •
2.试述财政支出竞争方面的相关理论。
3.试分析我国政府间财政竞争产生的原因。 4.我国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5.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有哪些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 6.你认为应如何对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进行规范与 协调?
第三节 政府间财政竞 争协调机制
• 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理顺政府间财
政关系
• 整顿地方政府间的无序竞争,消除地方保
护主义
• 加快税制改革,提高征管水平 • 创造公开、透明的财政竞争环境
一、 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
• 明确地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范围,合理配置中
央与地方的税种,做到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地方政府进行不正当竞争 的动机。
• 政府间纵向竞争 • 政府间横向竞争

• • •
1.财政收入竞争
(1)减免税 (2)财政返还 (3)地方通过综合配套措施,增加特定方向的公共支 出和减少应该收到的费用
• •
2.财政支出竞争 3. 财政体制竞争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竞争的效 应分析
• 积极效应
• 消极效应
一、积极效应
• 政府间竞争的原理性分析
• 政府间竞争的积极效应的蒂伯特分析
一、积极效应
• 政府间竞争的原理性分析

• •
首先,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有利于促进政府制度创新和 经济发展。
其次,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能够增加“纳税者剩余”, 减少“政府剩余”。 最后,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能够降低实际税率,完善税 收制度。
一、积极效应
• 政府间竞争的积极效应的蒂伯特分析
三、加快税制改革,提高征 管水平
• 首先,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税收管理权。 • 其次,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 • 最后,改进税收计划管理,使税收计划服从经
济税源。
四、创造公开、透明的财政竞争 环境
政府部门要主动地公开信息,充分发挥公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建 立信息公开化的竞争环境,为公民了解政府信息提供机会和途径, 以增加公民对政府事务和公共事务的了解,并加强地方政府间信 息交流。且通过将政府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内容向公众公开,既增 强政策决策的效果,又可赢得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支持,最终也可 使得政府间财政竞争行为更加清晰、规范,限制政府进行恶性财 政竞争的空间,并为更加精确地考察和评价政府间财政竞争奠定 基础。在信息开放过程中,通过发现、学习和模仿,各级政府可 以改善辖区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使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更加规 范、透明。
二、消极效应
首先,导致经济运行机制扭曲,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不规范的税收竞争违背了税收公平的原则,破坏了 依法纳税的环境。 再次,过度的财政竞争是造成大量税收收入的流失,隐藏 着巨大的财政风险。 复次,引起地区间经济歧视与不平等。随着税收竞争的加 剧,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的经济区能够采取较多的税收优惠, 能够吸引大量的资本、技术及高级人才。 最后,降低税收征管效率,扰乱税收调节职能。
本章小结
• 在分级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
和理财主体,为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提供了现实基础。 了增强本辖区的经济实力、提高本辖区内的社会经济福 利,以财政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的活动。
• 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主要是指一国国内地方政府间为 • 我国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主要包括税收竞争、财政支
• 正效应
一、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产生 原因
• 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日益激烈的原因?

首先,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是我国行政分权改革 的结果。


其次,中央政府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促成和加 剧了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财政竞争。
最后,税权划分和征收管理格局也成为影响我国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主要 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