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思维过程 彰显学生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露思维过程彰显学生个性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只有按照思维活动的过程的规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保证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于是“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思维过程”成为过程教学最典型的口号。
就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一切定义、定理、法则,都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通过科学的抽象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到基本概念、定理、法则,然后再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生产实践中去。
思维过程的暴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暴露思维过程必须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对数学学习的要求,知识要求在先,能力要求在后,我们中学数学教育尤其是中职数学教学是“大众数学”的教育,而不是少数的“英才”的教育。
这里并不是说,暴露思维过程就不必要了,对于具体对象要做具体研究。
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暴露思维的过程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只要直接掌握一些知识并会加以应用已经足够;对于一些基础尚可的学生,适当地选择一些内容,展示其思维的过程,从而提高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很有必要。
对于那些基础相当好的学生,作为一种课外补充,挖掘一些题材去向这些学生充分展示“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为培养国家的数学英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时的过程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所以我们认为,暴露思维过
程必须因人而异,并非对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要提倡,实施的前提必须使施教的对象能够接受。
二、暴露思维过程必须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是否对教材的每项内容,教师可以展示其思维过程,也值得探讨。
有些内容或方法的原始发现,其过程可能很复杂、很漫长,再现这些过程往往比较因难,这需要我们在设计时进行高度浓缩、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要在短短一堂内去完成谈何容易?例如,球体积公式的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发现,确实很难,怎么能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去发现、去想出什么来呢?而有些内容或原始发现,其产生过程可能很短暂,或来自天才数学家的一刹那间的灵感,略去了很多的中间环节,思维者对其过程没有清晰的认识,想要对他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和追忆,往往是十分困难的。
高斯曾以数年时间企图证明一个算术定理,对此他说:“最后我获得成功,疑团就像闪光一样被解开了,但并非由于艰苦的劳动,条件和结论怎样联系起来连我自己也无法说清。
”
有的教师在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时,往往借用了高斯上学时计算“1+2+3+…+100”的方法,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用“倒写相加”来得到证明,但这是一个因为要这样所以要这样的过程,其间并没有展现思维的轨迹。
实际上硬要给高斯的这个计算方法来一个思维过程的展现,可能会很不自然,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自卑感——老师总是很高明,连这么巧妙的方法也能想得出来,可是我总是不行,我是不是学数学的料呢?依我
的观点,对于这类问题还是实话实说吧——某某方法是某个数学家的天才发现。
从而可以看到,对于摆在我们面前要向学生传授的各种素材,并非要一味地强调暴露思维过程。
“照本宣科”是一种最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但个别特殊内容,却可能相反,运用过程教学极可能是失败的,而“照本宣科”反而能让学生掌握或至少认识了这一知识,对于各种素材,什么时候暴露,什么时候不该暴露,暴露到什么程度,怎样暴露,是很有讲究的,这就更须我们认真去钻研教材和教法了。
三、暴露思维过程必须展示失败的过程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向学生展示的都是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维过程,然而,“数学的发展并非是无可怀疑的真理在教学上的单纯积累,而是一个充满了猜想与反驳的复杂的过程”。
因此暴露思维过程不能一味展示给学生畅通的思维过程,必须适当体现一些错误思维的暴露和纠正过程。
事实上,教师仅仅把自己了解的最优美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忽视自己失败方面的介绍,就不能更好地起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作用。
实践表明,教师在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时,那么学生学到的是真正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还学到了数学的品质和精神。
20世纪90年代初,李政道博士在中科大的讲台上深情地怀念他在芝加哥大学教授们的教学风格——真正展现教师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他认为是这种方法培养了他,造就了他,并把就风格称为“芝加哥风格”。
遗憾
的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或是在杂志上见到的许多教学设计中,真正能体现出“从失败到成功”的范例却很少。
四、暴露思维过程必须是科学的
过程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的就是数学家的思维、教师的思维以及学生自己的思维三种思维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将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过程、问题的深化过程、分析解决了问题的艰难曲折过程展现出来。
如果我们挖掘得不够深,仅仅做表面文章,或是展示过程不严谨、不科学,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