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合集下载

第三章 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  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
10
4.具体化
具体化是人脑把经过 抽象、概括而获得的 概念、原理和理论, 运用到某一具体对象 上去的思维过程。
11
(四)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广度 2.思维的深刻性:深度 3.思维的灵活性:随机应变 4.思维的独创性:独立性 5.思维的批判性:客观性 6.思维的敏捷性:速度
48
3.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找到解决问题 的方案、策略,拟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19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 决。——都在人的视野中时好解决。

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 易解决。
(二)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由经验型向理论 型转化; 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 4.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出现假想的观众。

33
四、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
—— 可以采用提问、比喻、对比、讨论等; (二)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是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思维方法。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趣味数学1

趣味数学1

趣味数学1

第一节: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小学学生的思维特点:

(1)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

(2)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二、自然数的定义:自然数是一类等价的有限集合的标记。

注:(1)自然数表示有限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

(2)零是空集的标记,它表示集合中没有元素。

(3)1是组成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三、基数与序数

四、+,-,×,÷的来历:最早使用现代的“+”和“-”的是15世纪后20年的德国人,在德累斯顿图书馆的手工卷中可见这两个符号;1631年,英国的奥特雷德在其著作《数学之匙》中第一次使用“×”表示两个数相乘;除法符号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

五、完全数的概念及性质?

1、定义:如果一个数等于它的不包括自身的全部因数之和,这个数就叫做完全数。

2、性质:

(1)它们都是三角形数。例如: 6=1+2+3

28=1+2+3+4+5+6+7

(2)每个都是调和数。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例如: 1/1+1/2+1/3+1/6=2

1/1+1/2+1/4+1/7+1/14+1/28=2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并规律式增加。例如:28=1^3+3^3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而且它们的数量为连续质数。例如:6=2^1+2^2

28=2^2+2^3+2^4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第二节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第二节思维
• 请根据有关幼儿思维特点的原理,对此例作 出分析。
• 1)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
并派生出表面性的特点。
• 2)他之所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说水变多了,是因为 他在解决问题中常常只是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 因为水看起来“长”了) ,而不能同时兼顾到两 个维度,不能把握高矮与宽窄两个维度的相互联系 。 (分析综合水平较低)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 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 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 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 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 在娃娃家中,如果老师只给幼儿提供娃娃,那么他 们就会反复地抱着娃娃玩,当娃娃被拿走以后,游 戏也就结束了
幼儿对“过家家”等角色游戏很感兴趣,因为在这 类游戏中幼儿能够尽情地发挥想象,扮演各种向往的 角色,实现现实中满足不了的愿望。当红红专注地为 布娃娃剪头发时,她感觉此时自己就是“妈妈”,这 种“长大”的感觉、成功的快感是幼儿非常看重的。
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 段,他们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红红 给娃娃剪头发正是生活场景的再现,同时思维又具有 近视性,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考 虑事物的后果。
3.抽象逻辑思维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 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第二节小学儿童思维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第二节小学儿童思维发展

提问类型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 概括能力的变化: “形象概括”——“抽象本质概括”
水平1
马就是马 就是那个白龙马 有尾巴的 有四条腿
同义重复 典型事例 非重要特征 外部特征
什么是“马”?
水平2 水平3
给人骑的
一种动物,它吃草
功用特征
上位概念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二)比较能力发展。 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 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三)分类能力发展。 分类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 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四)推理能力发展。 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 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三、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1、深刻化。 低年级学生根据直观性的具体事 例掌握概念,高年级能根据非直 观的“重要属性”“种属关系” 掌握概念。 2、丰富化。 字词概念从日常生活概念到社会生 活概念,精神生活概念。数概念 从整数到小数再到分数渐趋丰富。 3、系统化。 儿童掌握概念系统的过程,也就是 应用已知概念去同化新概念从而 形成概念系统的过程。
1、直观概括水平 2、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3、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4、初步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5、进入代数命题概括运算 研究结果

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课件

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课件
www.themegallery.com
功能固着
• 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 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 能具有的功能。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改变事物 的固有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请看下列物品的用途
原型启发
•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 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 原型:对解决问题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
系统化: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和 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 类别系统中的过程。 具体化:把本质特征和规律运用到 同类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
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
1.1、思维的概念
• 思维的品质
– 广阔性 – 深刻性 – 灵活性 – 独创性 – 批判性 – 敏捷性
1.1、思维的概念
• 思维的形式
– (1)概念: – (2)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 思维形式。 – (3)推理: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 维形式。
– 问题情境 – 知觉特点 – 知识经验 – 定式 – 功能固着 – 原型启发 – 动机、情绪和个性因素
问题情境
如:“已知圆的半径R的长度是3厘米,求与圆形外切的正 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知觉特点
用四条直线将这9个点连上, 不能倒退也不能中断
定式作用
• 定式:是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 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 定式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 问题的解决。

第七章 小学生的智力与思维

第七章 小学生的智力与思维

2)二因素说 英国心理学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 (C.Spearman)于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 说,认为智力是由贯穿于所以智力活动中的普 遍因素(G)和体现在某一特殊能力之中的特 殊因素(S)组成。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 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G因素参与所有 的智力活动,S因素只参与一种智力活动,因 此,G因素是智力结构中的首要因素,首要因 素就是决定各种不同能力的因素。
第一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一)智力的概念
智力不是由一种单一因素构成的,它具有多因素、 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结构。
(二)智力理论
1.因素说 1)特殊因素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于19世纪 末20世纪初提出智力是有许多特殊能力组成的,这些 特殊能力应包括 填句(C)、算术推理(A)、词 (V)、和领会指示(D)。
(二)比较能力的发展
(1)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是随年龄和年 级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
表1. 小学生比较具体实物的结果
情况
组 别
正确找出相同点 1~3点 3点以上
0 1 1 0 0 1 0 1 2
正确找出相异点 1~5点
5 2 2 5 3 2 11 7 7
年级 一 三 五 一 三 五
人数
6~10点
7 9 6 4 7 9 1 2 7
第三节 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于培养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首先,小学生智力发展迅速,他们开始逐渐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思考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类和归纳,

根据对事物的观察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他们开始能够处理抽象的概念,并开始逐渐理解并使用比喻和隐喻。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具体和系统化。

其次,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他们学

会将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开始熟练地运用一定的语言规则和结构。他

们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能够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也能够

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小学生的语言发展促进了他们思维的深化和扩展。

其次,小学生开始逐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

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系。他们能够运用逻辑和推理进行问题解决,

并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开始学习并掌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方法,逐渐形成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此外,小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思维更加具体、直接和直观,注重个人经验和感性认识,并且容易受到感觉和情感的

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加自发、随意和感性,往往更加片面和局限。随

着认知的发展,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变得更加系统和逻辑。

小学期间的思维发展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鼓励他们多进行观察、探索和实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适当

的引导和支持,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合理的

培养和引导,可以促进小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

观念和思维方式,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六、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六、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 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 和不同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整体来加以思考 的过程。 • 将神经系统的不同分类组合起来,形成神 经系统的整体结构。

分析和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是彼此相反又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过程,分析反映事物的要素, 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
(二)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
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好 人坏人都概括为“人”
感性认识
环境

感觉
知觉
思维 理性概括
记忆
(二)思维的特性 •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两大特点 • 1.思维的间接性 •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为人能借助于已有的知 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没有被这节感 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事物、事物间的关 系及事物发展的进程。 •
• •
பைடு நூலகம்
思维的三种形式的关系: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相互联系的。概念 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而它的形成又借助 于判断和推理。判断是推理的基础,而它 本身又可以通过推理获得。 • 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自觉地运用概念、 判断、推理的规律,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思维也称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当遇 到难题时,用常规的方法不能解决时,创 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家高斯对 “1+2+3+……+99+100=?”,通过对这一 问题的分析发现,首尾两端数字和总是101, 从而提出101*50,这一解决方案就是通过 创造性思维实现的。 •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具体形象往往产生干扰作用。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接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

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1.类比思维:小学生思维喜欢通过类比的方式来理解新概念和知识。

他们会把新的事物或概念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比较,并以此来建立起

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当学习“太阳的作用”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太阳比喻成一

把大火炬,给地球提供温暖和光明,帮助植物生长等等。通过类比思维,

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太阳的作用。

2.意象思维:小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他们更容易通过图像、图

表以及身体感受等方式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例如,当学习动物类别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动物,并让

学生触摸、辨别和描述动物的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感官

和直觉,帮助他们形成更鲜明的形象记忆,并加深对动物类别的理解。

3.逻辑思维:小学生思维开始逐渐发展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

能够通过辨认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例如,当学习“国家的标志”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国家的

国旗和国徽,并让他们通过比较和分析来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的学

习过程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他们辨别事物的特点和类别。

4.定向思维:小学生思维不够灵活,容易受到环境和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依赖外部指导和信息,很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当面临一个问题时,小学生可能会依赖老师或其他人的指导来

寻求解答,而不会主动思考和尝试。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达到自主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5.意识的局限性:小学生思维具有局限性,他们的短期记忆和注意力都有限。他们往往只能集中注意力在单一的任务上,对于复杂或多任务的思维要求较难应对。

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抽象思维发展: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抽象思维阶段,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和符号,进行较为复杂的思考和推理。

2. 自我意识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六年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特点,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关系,不再完全依赖他人。

3. 信息处理能力提升:六年级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和筛选大量信息,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4. 开始有道德判断:六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能够对事物进行道德评判。

5. 开始有批判性思维:他们开始能够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不再完全接受他人的观点。

6. 社交能力提高:六年级学生开始对社交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7. 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情绪波动较之前有所减少,但是他们仍然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关注。

总的来说,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出更为复杂、多元的特点,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以帮助他们在思维、情感、道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节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第二节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第二节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为了深入探讨小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况,必须对构成智力的各种认知成分认真加以分析。

对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各国心理学家都作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理论。近10年来,我国心理学家对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作了系统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足以反映我国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概况。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这个总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

1.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年级升高以及不同性质的学习活动而发展变化。这种特点是由他们的年龄阶段性和学习活动的实际要求所决定的。

小学生思维形式的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这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相对“退化”、改造而实现的,是在思维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作用下,在内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因而小学生的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不意味着具体形象思维的全部“消亡”。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学生指出形象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前面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但并不等于说他们的思维没有抽象概括的成分、没有抽象概括性。事实上,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都在发展着,只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发展得更加迅速一些,所占的比重更大一些,意义更加深远一些。正因为如此,中高年级学生才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同时他们还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正如我国心理学家刘范所指出的:“即使是只要求儿童(进行)对抽象的数进行运算的项目,儿童往往会借助于直观的图象来求解答,当解题遇到困难时,这种现象更为常见。”①2.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首先是感性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基于感觉和直观的。他们对事

物的认识主要通过感官的观察和直接经验来理解。例如,他们通过观察和

感受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来构建对事物的认知。感性思维的特

点是直观且具体,很难进行抽象和逻辑推理。

再次是随意性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缺乏规划和目的性,更多地是根据

当前情境和需求进行思考。他们的思维常常受到感情、兴趣和直觉的影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例如,他们可能会在解决问题时被自己的喜好所左右,而忽视了客观的事实和逻辑。

此外,小学生的思维还具有一定的否定性和绝对性。他们在思考问题

时往往以非黑即白的方式进行,很难接受模糊和复杂的情况。他们可能对

事物简单地进行分类和划分,很难理解中间地带和不确定性。例如,他们

可能会认为只有好人和坏人,而不理解人性是复杂多面的。

然而,尽管小学生在思维发展上存在上述限制,他们也具有一些积极

的特点和潜力。他们在创造和想象力方面表现出色,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

来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

索欲望也是他们思维发展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表现为感性思维、非联结思维、随

意性思维、否定性和绝对性思维等。虽然他们在逻辑推理、整体性思维等

方面还有待发展,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他们思维发展的亮点。教

育者和家长应该结合他们的特点和潜力,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和引导,促

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小学生个体差异

第二节:小学生个体差异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二节小学生个体差异

一、小学生认知特点差异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无意识状态向有意识状态过渡,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提高。

(一)感觉发展特征及其促进

感知觉是儿童心理发展最早也是速度最快的方面。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知的起点,一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大类。

内部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儿童的视敏度:指从一定距离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能力。

(二)知觉发展特征及其促进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

①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等知觉;

②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

③运动知觉:对事物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

速度。运动知觉分为真正的运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

第一,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照一定空间间隔和时剧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

个刺激物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第二,诱导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导运动。

第三,自主运动。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香薰或烟头,并注视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

第四,运动后效。在注视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回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

动,这就是运动后效。

(2)社会知觉

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二节小学儿童思维发展PPT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二节小学儿童思维发展PPT

能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在其他方面则相对滞后。
思维发展的可塑性
03
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训
练,可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
跨学科研究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结合 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深入探讨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内在机制 和影响因素。
思维过程形象性
小学儿童的思维过程往往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他 们善于运用想象和联想来理解和表达事物。
思维结果形象性
小学儿童的思维结果通常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呈现, 他们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画来表达自己的 思想。
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80%
概念掌握逐步深入
小学儿童开始逐步掌握抽象概念 ,能够对事物进行本质属性和非 本质属性的区分。
解决方法
鼓励儿童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 题;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拓宽 儿童视野;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习 惯等。
缺乏创新思维问题
缺乏创新思维表现
小学儿童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 能想到常规方法,缺乏创新思维
和想象力。
原因分析
可能与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实践 机会、思维定势等有关。
解决方法
鼓励儿童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 路;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儿 童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培养儿
原因分析

第七章小学生智力与思维

第七章小学生智力与思维

• (三)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还有待于完善。 • (四)小学生思维发展存在不平衡,表现为个体差异和思
维对象的差异。 • 二、小学生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 (一)概括能力的发展:只能利用理解了事物的或者属
性进行概括。比如:苹果是圆的,能吃;马被人骑,会跑; 牛奶是白色的,能喝等。大量研究表明;小学生概括能力 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概括水平;形象抽象概括水平;逐 步本质抽象概括水平。

第三节 小学生的思维品质
• 自学

介绍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案例。
• 1、“动物”概念
• 2、认识角
• 分析教师的教学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哪些心理特 征?
• (二)智力理论
• 问题:智力和思维有什么关系?
• 因为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一)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 思维为主要形式。思维带有具体性、不自觉性。
• 比如小学生判断两车速度快慢,他们会怎么判断?
• (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是思维过程的飞跃。关键年龄约在四年级。

wenku.baidu.com
第七章 小学生的智力与思维
• 问题:1、什么是思维及特征?

2、根据解决问题的不同性质,思维分哪
三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第二节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为了深入探讨小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况,必须对构成智力的各种认知成分认真加以分析。

对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各国心理学家都作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理论。近10年来,我国心理学家对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作了系统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足以反映我国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概况。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这个总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

1.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

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年级升高以及不同性质的学习活动而发展变化。这种特点是由他们的年龄阶段性和学习活动的实际要求所决定的。

小学生思维形式的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这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相对“退化”、改造而实现的,是在思维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作用下,在内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因而小学生的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不意味着具体形象思维的全部“消亡”。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学生指出形象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前面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但并不等于说他们的思维没有抽象概括的成分、没有抽象概括性。事实上,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都在发展着,只是抽象逻辑思

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发展得更加迅速一些,所占的比重更大一些,意义更加深远一些。正因为如此,中高年级学生才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同时他们还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正如我国心理学家刘范所指出的:“即使是只要求儿童(进行)对抽象的数进行运算的项目,儿童往往会借助于直观的图象来求解答,当解题遇到困难时,这种现象更为常见。”①2.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

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

在这个过渡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这个转折期也就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在什么时候出现,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作了不少研究。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约10--11岁)。如教育条件适当,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对此,研究者的意见不尽一致②。

若把范围划宽一点,关键年龄可确定为三到五年级之间。

如何进一步理解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转

折时期,林崇德运用横断法与纵向法,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概括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

发现:在一般教育条件下,四年级儿童

(10--11岁)在数概括能力发展中,有显著的变化。这是小学生在掌握数概念中,从以具体形象概括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

辑概括为主要形式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期。强调这个“关键年龄”,就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适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

飞跃期,施以适当的教育。至于这个“转折点”具体在何时出现,即具体何时实现转折,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效果。①林崇德的纵向研究表明,追踪班由于着重抓了思维的智力品质的训练,到了三年级下学期,经多次思维发展水平测验,平均有86.7%的小学生已经达到小学数学运算思维的高级水平,说明这个追踪班在三年级实现了数的概括能力的“飞跃”,而一个控制班,由于教学不甚得法,到了五年级才有75%的被试达到高级水

平。也就是说,这个控制班在五年级才实现数的概括能力的“飞跃”。可见,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提前,也可似延迟;可以加快,也可以迟缓。只要教学得法,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这也意味着小学生思维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潜力。

3.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幼儿时期,思维结构的诸因素还处于萌芽状态。思维结构的初步发展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从小学阶段起,儿童逐渐开始具有思维的目的性,表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有较丰富的思维材料和思维结果,表现出个体思维品质发展的显著差异性,儿童思维的自我监控或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在日益加强。林崇德的研究发现,实验班的三年级学生有76.5%能对自己解题思路作出分析,如发现不对路,也能及时纠正。上述种种,显示出思维结构在从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过渡。

在思维结构发展中,抽象逻辑思维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理论型思维(包括辩证思维)三个阶段。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但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还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

关于儿童辩证思维发展的研究,我国心理学界是从60年代开始的。朱智贤教授关于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发现,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有规律地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儿童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5--7岁);二是儿童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7--9岁);三是儿童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9--11岁)。在第三阶段,儿童的概念已具有初步的相对性①。可见,当9--11岁小学生进行左右概念的初步抽象思维时,辩证思维的萌芽就出现了。王宪钿等在对儿童对部分与整体关系认识发展的实验研究中,也对小学生运算中的辩证思维做了初步的探讨。他们在对儿童进行分数教学的同时,使其获得关于部分和整体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关系

的初步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四年级实验班学生有91.7%、对照班学生有75%,能够对部分和整体关系的相对性作初步的理解,即认识到整体可以变成部分,部分也可以变为整体。说明四年级学生在数学运算中已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辩证思维活动;也说明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②。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直接研究小学生的辩证思维。③④他们的研究讨论也基本相似,认为小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着辩证思维的萌芽。尽管低年级儿童在辩证思维测试中的平均得分还比较低,正确率也低于50%,但毕竟存在着一定的正确率。

(2)儿童辩证思维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四年级是一个转折时期。杨建军在研究中将小学生的辩证思维测验成绩分为五级水平:

第一级水平:不能理解概念的本质,判断错误,无法进行辩证推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