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毛金明,程新志

(安徽省望江县畜牧兽医局,安徽望江246200)

摘要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预防措施等方面将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71-01

作者简介

毛金明(1962-),男,安徽望江人,高级畜牧师,从事畜牧

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7-05稻鸭共生技术,即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把育雏鸭放养于稻田,利用鸭是水禽,

为水稻除草、捉虫、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等,直到水稻抽穗时,再把稻田里的鸭子赶出上市。可见,鸭子在此项技术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一些种植户缺乏相关的饲养知识,常会因为饲养管理不当,

导致鸭子生病,影响稻鸭共生技术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大力推广稻鸭共生技术的同时,还要谨防鸭子疾病的发生,

而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因多群发性、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一发病就没有特效药救治,是日常养殖中应当重点预防的疾病。1

病原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土壤中的常在菌,其芽胞可以长期存活,本菌存在于动物肠内容物、

腐败尸体、污染的饲料等。肉毒梭菌中毒病是由肉毒毒素进入机体后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该病在全世界均有分布,

动物的发病大多数是由于食用了含有毒素的高蛋白腐败性饲料导致的。肉毒梭菌本身并不引起任何疾病,它是一种粗大杆菌,

革兰氏阳性,能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对营养要求并不苛刻,为腐物寄生型专性厌氧菌,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产生并释放蛋白质外毒素。肉毒梭菌毒素是迄今所知的几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依据毒素的抗原性不同分成8型(A 、

B 、

C α、C β、

D 、

E 、

F 、

G )。禽鸟类肉毒梭菌中毒主要由C 型引起,但也有A 型或E 型引起的,而C 型菌毒素对禽鸟类有致病性,是神经毒素中最强的一种,属于无蛋白质分解性肉毒梭菌。C 型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10 47ħ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产生毒素,该毒素在消化道内不易被破坏,耐热性很强,需煮沸30min ,其毒力才被破坏。2

流行病学

当外界气温在22 37ħ时,温暖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肉毒梭菌产生毒素,

因此,该病经常发生在温暖天气。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健康动物的肠道和粪便中也有肉毒梭菌存在。该菌在有机质中,厌氧条件下能产生很强的外毒素,

采食这种有毒的有机物后会引起中毒。家禽及水禽均可发生本病,其中以鸭最多,其次是鸡、鹅等比较常见,该病的发生且不受地区限制,但是在现代化养禽养殖业中,由于集中的饲养管理模式,减少了家禽误食被污染食物的机会,因而降低了该病的发病率。但是,

在稻鸭共生技术中,由于鸭子承担田间工作的主体,一天24h 都在稻田里,相当于散养,而稻鸭共生技术执行日期是每年的6 9月份,这段时间的日平均温度约为28ħ,正好适合肉毒梭菌的生长。鸭子在田间活动自由采食过程中,如果误食了稻田周围沟壑中死亡的小鱼虾或是因病或遭受犬、

黄鼠狼等敌害死于稻田中的鸭尸体,

就会发生鸭中毒。因为这些动物尸体在夏天高温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肉毒梭菌的污染,寄生而腐败,产生极强的毒素,如果鸭子啄食了这些腐败尸肉后就会发生中毒。3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于摄食腐败动物1 2h 至1 2d 后出现中毒症状。初期无精神,萎靡,爱打瞌睡,不爱活动,容易跌倒,头颈、腿、翅膀等发生麻痹,麻痹现象从腿部开始,

扩散到翅、颈和眼睑。头颈向前垂伸,软弱无力,平铺地面,

不能抬起,说明颈部麻痹,因此本病又称为软颈病。两翅下垂着地,羽毛松乱,

容易脱落。病禽表现腹泻、排出绿色稀粪,稀粪中含有多量的尿酸盐,发病后期由于心脏和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的死亡率与摄食的毒素量有关,重症通常在几小时内死亡;轻者病程3 4d ,若延至1周,可以恢复。4

病理变化

病鸭尸体没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尸体剖检可见整个肠道内充血、出血,尤其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咽喉和气管内有少量灰黄色带泡沫的黏液,咽喉和肺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5

预防措施

预防肉毒梭菌中毒病的关键是清除环境中肉毒梭菌及其毒素来源,及时清除死禽,对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1

净化田块四周

稻田四周的净化工作对肉毒梭菌的防

治起着巨大作用。因为稻田四周沟壑中的脱水,尤其是烤田时的脱水导致小鱼虾的死亡,

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产生毒素,而鸭子误食了这些有毒素的死鱼虾后,很容易引起中毒。如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意经常将稻田四周特别是水沟旁的杂草、

杂物清理干净,一旦发现水沟中残废腐烂的鱼虾立即进行清理深埋,鸭子也不会摄入这些有毒的鱼虾而导致发病。另外,即使有中毒身亡的鸭子,由于四周清理很干净,便会很容易发现病死的鸭子,及时将之清理,杜绝了别的鸭子感染此病的机会。5.2

坚持巡视

在稻鸭共生中,不要将鸭子放入稻田中就

不闻不问了,要养成巡视的习惯。每天应该对稻田中的鸭进

(下转第973页)

农技服务,2012,29(8):971,973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检查鸭胚胎发育是否符合各个时期的正常发育标准。其目的在于判断孵化条件是否合适,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争取最佳的孵化效果。另外还可以将无精蛋、死胚蛋等及时挑选出来,以免影响孵化率。

看胎施温,首先应充分了解鸭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形态特征,根据看胎的认识,及时灵活地调节以温度为主的孵化因素,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例如鸭胚蛋孵化至13 14d,尿囊血管在小头合拢,整个蛋除气室外都布满血丝,在孵化术语上称“合拢”。如果胚蛋在12d就有大部分“合拢”,说明施温太高,可相应将温度略调低一些;如果14d,大部分胚蛋还未“合拢”,则说明施温太低,可将温度再稍微调高一些。

但是孵化的五大条件是相互影响的,不能仅从温度这块来调节胚胎发育异常现象,实际运用时,要遵循规律,分清主次,统筹安排,灵活调节。

3机器孵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人工孵化方法已经逐步被机器孵化所取代。较人工孵化来看,机器孵化的优点是保温性能好,孵化批量大,节省劳动力,可操作性强,破损率低,孵化率高,消毒简便。

3.1温度的调节经常谈到的孵化温度,指的是孵化器给温的温度。在生产上又大多以孵化器“门表”所示温度为标准。但应当指出,在孵化作业中实际存在着三种温度,即孵化给温、胚胎发育温度、孵化器“门表”温度,要清楚地加以区别。

3.1.1孵化给温。也称设定温度,指固定在孵化器里的感温器件,如水银电接点的温度计所控制的温度,这是孵化技术人员人为设定的温度。当孵化器里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时,它能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停止供温;当低于设定温度时,又接通电源,恢复加温。

3.1.2胚胎发育温度。胚胎发育过程中,自身所产生的热量,使胚胎温度逐渐上升,实际操作中,胚胎发育温度指紧贴胚胎表面温度计所示温度或有经验的人用眼皮测得的温度。3.1.3门表温度。指固定在孵化器门上观察窗里的温度计所示的温度,也是值班人员记录的温度。孵化给温、胚胎发育温度、门表温度是有区别的,但只要孵化器设计合理,温差不大,孵化室环境温度适宜,则门表温度可视为孵化给温。孵化器的控温系统,在入孵后到达设定温度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照蛋、停电或维修引起的机温下降,一般不需要调节控制系统,过一段时间它将自动恢复正常。在正常情况下机温偏低或偏高0.2 0.4ħ时,要及时调整,并要观察调整后的温度变化。

3.2通风的调节当恒温时间过长时,说明机内胚胎代谢热过剩,加热系统不需要加热,如不及时降温可能会导致胚胎“自温”超温,因此,当发现恒温时间过长时,就应该打开风门,必要时开启孵化器门来加强通风。

当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维持的时间与机器加热的时间交替进行时,说明孵化机内通风基本正常。加热系统工作时间过长,门表温度达不到设定温度,说明新鲜冷空气进入机内太多或排气量过大,需要调小风门。

3.3照蛋在孵化过程中应对入孵种蛋进行3次照检,入孵后的6 7d进行第1次照检,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入孵后第13天进行第2次照检,将死胚蛋和漏检的无精蛋剔除,如果此时尿囊膜已在蛋的小头“合拢”,则表明胚胎发育正常,孵化条件控制合适。第三次照检可结合落盘进行。

3.4落盘鸭蛋孵化至第26天时,把发育正常的蛋转入出雏机继续孵化,称之“落盘”。落盘时,如发现胚胎发育延缓,应推迟落盘时间。落盘后应注意提高出雏机内的湿度和增大通风量。

落盘过程中,要注意提高环境温度,动作要轻、要快,减少破损蛋,并利用落盘注意调盘调架,弥补因孵化过程中胚胎受热不匀而致胚胎发育不齐的影响。

3.5出雏以及雏鸭管理鸭蛋孵化至第27天时开始出雏。过去认为分批出雏(3 4次)对雏禽的质量有益处,避免了早出雏在孵化器里的时间过长而引起脱水。但随着孵化技术的提高,种鸭场规模扩大,一次孵化量增大,如果种蛋品质好,胚胎发育整齐度好,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出雏完毕,则采用一次性捡雏能提高劳动效率。在出雏末期,对已啄壳但无力出壳的弱雏,可进行人工破壳助产。助产要在尿囊血管枯萎时方可施行,否则易引起大量出血,造成雏鸭死亡。

出雏结束后,应该抽出水盘和出雏盘,清理出雏机,要彻底清洗水盘、出雏盘,并进行消毒,以备下次再用。同时,对所出雏鸭进行分级、装箱,及时送往育雏场。对无母源抗体的雏苗鸭进行小鸭病毒性肝炎性注射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上接971页)

行一次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旦发现稻田间有病鸭或遭到兽害的死鸭,应当立即将其清理出稻田,防止死后腐败。

5.3加强防护在巡视过程中还要检查稻鸭共生区四周防护栏有无破损、毁坏情况,一旦发现,要及时修护好,保持防护栏的完整性,防止犬、黄鼠狼等外来动物入侵而咬死鸭子。

5.4适当补料稻鸭共生期间,如果鸭子在田间的采食不足,可以适当补饲,但应当禁止饲喂腐败的蔬菜、肉类、鱼粉和变质的饲料。

5.5及时治疗该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能对症治疗。一旦发现病鸭,首先要集体转群,切忌麻痹大意。慢性中毒病鸭,可以内服硫酸钠或高锰酸钾水洗胃,有一定效果;饮用5% 7%硫酸镁,结合饮用链霉素糖水有一定治疗效果。抗生素杆菌肽(100g/t饲料)、链霉素(1g/L饮水)以及定期使用氯霉素均可降低死亡率。急性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鸭往往很快死亡,来不及治疗。由于病鸭体内含有强烈毒素,可使人畜致死,因此肉尸连同羽毛要一律烧毁或深埋。

参考文献

[1]史旭升,孙国庆,施亚琴.稻田养鸭谨防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4):120.

[2]郝金华,曹立法,童来保.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中毒综合防治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85-86.

379

29卷8期王贵明等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