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引导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如何引导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学数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不喜欢专门设计的数学集体教育活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生活的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大量的研究理论表明:幼儿数学教育,就是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及游戏相结合的实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就发现让幼儿在游戏、一日生活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让数学教育的目标生活化,强调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是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应更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幼儿用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探究实际问题时,老师应重视幼儿的主动建构学习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推理、验证等方法和解决身边的实际数学问题;要求幼儿在探究解决问题中不墨守陈规,而应有自己的观点;激励幼儿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多种思维方式。

二、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中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要努力寻找幼儿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现象,作为数学教育的题材。

例如,老师、小朋友身上服饰的颜色、图案,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多少,人与人之间的高矮,手指的长短、粗细等都能潜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活动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又如在《有趣的数字》中寻找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时钟、邮票、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让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四、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解释为:“教育必须的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这无疑是给数学教育注射了强心针。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在无时无刻的和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数学就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开展随机的数学教育活动。例如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自己鞋子的号码、体重、身高,家里的电话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

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看一看日历,感知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几月几日……

孩子来园后,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引导幼儿来看看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男孩子有多少人,女孩子有多少人,通过统计增强了幼儿的数学运用意识;幼儿进餐时,我利用分餐活动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玩水游戏时,我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器具,引导他们感知容量的守恒;幼儿整理玩具时,启发幼儿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摆放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的概念。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无时不存在着数学知识,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内容,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将幼儿零碎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完整的发展。

五、在游戏中让幼儿学数学

《纲要》强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充分地、积极地、主动地享受已知、探索未知。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安全途径,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讲,他们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利用游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如我在“吹泡泡”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大”和“小”。老师和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一边走,一边念:“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小)泡泡,”泡泡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绿的,“嘣!”泡泡爆炸了,变成了许多小泡泡等等。老师和幼儿是共同的游戏者,幼儿自由自在,没有负担,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又如:在“大风吹”教学中,其目标是练习三层条件的连续分类。老师就扮演了“风婆婆”,大家围着“风婆婆”坐成一圈,玩“风婆婆”的游戏,“风婆婆”随意举出一种或两种以上多数幼儿所共有的特征,有该特征的幼儿就要站起来换位置,其他的幼儿则不动,“风婆婆”要趁着大家换位置的时候,枪到一个位置坐下,此时会有一位幼儿没有位置坐,

便成为“风婆婆”,游戏又继续开始。因此,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一)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数学游戏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