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长发育(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儿科护理学教研室 林晓云
教学目标
1.掌握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2.熟悉体格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3.掌握小儿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并运用有关
指标对患儿进行监测及评价。 4.熟悉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小儿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 中,这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点。生长是指形态 的增长,即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量变、 可测量如体重、身高。发育是指功能的演进, 即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是质变,如 脑的发育。但两者紧密相关,不能截然分开, 故 目 前 统 称 为 生 长 发 育 ( Growth and Development) 。
(二)身长(Body Length) 或身高(Height)
1.定义 2.出生身高 平均50cm 3.增长规律 4.计算公式 5.个体差异 ±30% 6.测量方法
身长(cm)计算公式: 1~6个月:出生身长(cm)+月龄 ×2.5 7~12个月:出生身长(cm)+ 6×2.5+
(月龄-6)×1.5 2~12岁:实足年龄 × 7 + 70
4.幼儿期(Early Childhood):1~3周岁。 起:1周岁后 止:满3周岁 特点:1.智力、语言发育加快
2.与外界接触增加,但免疫力仍低 3.主食向成人饮食过渡 疾病:营养紊乱、传染病、意外事故 护理:1.促语言及动作发育 2.防病、防意外事故
5.学龄前期(Preschool Childhood):3~6、7周岁。 起:3周岁 止:6-7岁 特点:1.体格发育速度减慢
1.定义 2.出生时头围 平均34cm 3.增长情况 4.临床意义 5.测量
(六)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1.定义 2.出生时 约32cm 3.增长情况
1岁时,胸围=头围 1岁后,胸围>头围,其差数(cm )约等于小儿岁数-1 4.临床意义 5.测量
(七)腹围(abdomen circumference )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代表头部和脊 柱的长度。出生时坐高为身长的67%,以 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4岁时坐高为身长 的60%,6~7岁时约为56%,14岁为53%。
(四)指距
指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间的距 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正常:指距略小于身高值。
(五)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一、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1.胎儿期(Fetal Period):是指从受精卵 (精子和卵子)结合到胎儿娩出,共40周。 临床上将妊娠全过程分为3个时期: 妊娠早期:受精~12周。 妊娠中期:13周~28周。 妊娠晚期:29周~40周。
2.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是指出生后脐带 结扎到生后28天。 起:脐带结扎 止:满28天前 特点:1.寄生式生活-----独立生、死亡率高 疾病:产伤、感染、黄疸、窒息、畸形 护理:1.加强监护 2.疾病筛查
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 头围、胸围和坐高等。
(一)体重(Body Weight)
1.定义 2.出生体重 平均3Kg(2.5~4.0Kg ) 3.生理性体重下降 4.增长规律 5.计算公式 6.个体差异 ±10% 7.测量方法
体重(Kg)计算公式: 1~6个月: 出生体重(Kg)+月龄 ×0.7 7~12个月: 6 + 月龄×0.25 出生体重(Kg)+ 6×0.7 +(月龄-6)×0.4 2~12岁: 实足年龄 × 2 + 8
指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 的中间)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2岁以前腹围与胸围大致相等,2 岁以后,腹围小于胸围。
(八)上臂围的测量
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 上臂一周的长度。
>13.5 12.5~13.5 < 12.5
营养良好 营养中等 营养不良
(九)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
1.腹部皮下脂肪的测量:一般只用于婴 儿。取锁骨中线平脐处,用左手拇指和 食指将该处皮肤和皮下脂肪捏起,捏时 两手相距3cm,然后测量其厚度。
7.上部量与下部量 上部量是指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反映
脊柱的增长;下部量是指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 的长度,主要反映下肢的增长。 新生儿上部量与下部量的比例为60%:40%,中 点在脐以上,2岁时中点在脐以下,6岁时移至 脐与耻骨联合中间,12岁以后上、下部量相等, 中点在耻骨联合。
(三)坐高(sitting height)
2.智力发育更成熟,是接受各种知识的重要时期 3.免疫力提高 疾病:龋齿、近视 护理: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正确坐立走姿势 2.预防近视、防龋齿
7.青春期(Adolescence):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特点:1.体格发育第二高峰
2.生殖系统发育基本成熟,第二性征出现 疾病:月经不调、精神行为等问题出现 护理:1.加强锻炼,保证营养
2.智能发育快,有强烈的好奇心,可塑性大 疾病: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肾炎等 护理:1.早期教育最好时期如学习习惯、思维的培养
2.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如遵守规则、交往 3.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6.学龄期(School Childhood ):6~7至12~14周岁。 起:6 ~ 7周岁 止:12~14周岁 特点:1.除生殖系统外,余器官发育接近成人
2.加强性教育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不平衡性 3.顺序性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 到复杂 ) 4.个体性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
遗传因素
性别
内分泌
外界因素
营养 孕母状况 疾病和药物 生活环境
第二节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3.婴儿期(Infant Period):又称乳儿期。指出生后 到满1周岁之前。
起:出生后 止:满1周岁前 特点:1.生长发育最快,所需营养物质多
2.消化功能尚未完善 3.免疫力低下 疾病:消化及营养紊乱、传染病、呼吸道感染 护理:1.提倡母乳及合理喂养 2.定期体检 3.计划免疫 4.促感知觉发育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儿科护理学教研室 林晓云
教学目标
1.掌握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2.熟悉体格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3.掌握小儿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并运用有关
指标对患儿进行监测及评价。 4.熟悉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小儿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 中,这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点。生长是指形态 的增长,即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量变、 可测量如体重、身高。发育是指功能的演进, 即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是质变,如 脑的发育。但两者紧密相关,不能截然分开, 故 目 前 统 称 为 生 长 发 育 ( Growth and Development) 。
(二)身长(Body Length) 或身高(Height)
1.定义 2.出生身高 平均50cm 3.增长规律 4.计算公式 5.个体差异 ±30% 6.测量方法
身长(cm)计算公式: 1~6个月:出生身长(cm)+月龄 ×2.5 7~12个月:出生身长(cm)+ 6×2.5+
(月龄-6)×1.5 2~12岁:实足年龄 × 7 + 70
4.幼儿期(Early Childhood):1~3周岁。 起:1周岁后 止:满3周岁 特点:1.智力、语言发育加快
2.与外界接触增加,但免疫力仍低 3.主食向成人饮食过渡 疾病:营养紊乱、传染病、意外事故 护理:1.促语言及动作发育 2.防病、防意外事故
5.学龄前期(Preschool Childhood):3~6、7周岁。 起:3周岁 止:6-7岁 特点:1.体格发育速度减慢
1.定义 2.出生时头围 平均34cm 3.增长情况 4.临床意义 5.测量
(六)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1.定义 2.出生时 约32cm 3.增长情况
1岁时,胸围=头围 1岁后,胸围>头围,其差数(cm )约等于小儿岁数-1 4.临床意义 5.测量
(七)腹围(abdomen circumference )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代表头部和脊 柱的长度。出生时坐高为身长的67%,以 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4岁时坐高为身长 的60%,6~7岁时约为56%,14岁为53%。
(四)指距
指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间的距 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正常:指距略小于身高值。
(五)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一、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1.胎儿期(Fetal Period):是指从受精卵 (精子和卵子)结合到胎儿娩出,共40周。 临床上将妊娠全过程分为3个时期: 妊娠早期:受精~12周。 妊娠中期:13周~28周。 妊娠晚期:29周~40周。
2.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是指出生后脐带 结扎到生后28天。 起:脐带结扎 止:满28天前 特点:1.寄生式生活-----独立生、死亡率高 疾病:产伤、感染、黄疸、窒息、畸形 护理:1.加强监护 2.疾病筛查
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 头围、胸围和坐高等。
(一)体重(Body Weight)
1.定义 2.出生体重 平均3Kg(2.5~4.0Kg ) 3.生理性体重下降 4.增长规律 5.计算公式 6.个体差异 ±10% 7.测量方法
体重(Kg)计算公式: 1~6个月: 出生体重(Kg)+月龄 ×0.7 7~12个月: 6 + 月龄×0.25 出生体重(Kg)+ 6×0.7 +(月龄-6)×0.4 2~12岁: 实足年龄 × 2 + 8
指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 的中间)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2岁以前腹围与胸围大致相等,2 岁以后,腹围小于胸围。
(八)上臂围的测量
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 上臂一周的长度。
>13.5 12.5~13.5 < 12.5
营养良好 营养中等 营养不良
(九)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
1.腹部皮下脂肪的测量:一般只用于婴 儿。取锁骨中线平脐处,用左手拇指和 食指将该处皮肤和皮下脂肪捏起,捏时 两手相距3cm,然后测量其厚度。
7.上部量与下部量 上部量是指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反映
脊柱的增长;下部量是指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 的长度,主要反映下肢的增长。 新生儿上部量与下部量的比例为60%:40%,中 点在脐以上,2岁时中点在脐以下,6岁时移至 脐与耻骨联合中间,12岁以后上、下部量相等, 中点在耻骨联合。
(三)坐高(sitting height)
2.智力发育更成熟,是接受各种知识的重要时期 3.免疫力提高 疾病:龋齿、近视 护理: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正确坐立走姿势 2.预防近视、防龋齿
7.青春期(Adolescence):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特点:1.体格发育第二高峰
2.生殖系统发育基本成熟,第二性征出现 疾病:月经不调、精神行为等问题出现 护理:1.加强锻炼,保证营养
2.智能发育快,有强烈的好奇心,可塑性大 疾病: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肾炎等 护理:1.早期教育最好时期如学习习惯、思维的培养
2.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如遵守规则、交往 3.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6.学龄期(School Childhood ):6~7至12~14周岁。 起:6 ~ 7周岁 止:12~14周岁 特点:1.除生殖系统外,余器官发育接近成人
2.加强性教育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不平衡性 3.顺序性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 到复杂 ) 4.个体性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
遗传因素
性别
内分泌
外界因素
营养 孕母状况 疾病和药物 生活环境
第二节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3.婴儿期(Infant Period):又称乳儿期。指出生后 到满1周岁之前。
起:出生后 止:满1周岁前 特点:1.生长发育最快,所需营养物质多
2.消化功能尚未完善 3.免疫力低下 疾病:消化及营养紊乱、传染病、呼吸道感染 护理:1.提倡母乳及合理喂养 2.定期体检 3.计划免疫 4.促感知觉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