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作为复杂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为个体身心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人具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主张性善,那么教育主张“存养、扩充、求放心”。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格赛尔等。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认为“性本恶”,那么主张教育“化性起伪”。

⏹认为孩子出生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那么坚信环境和教育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等。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的影响。

(三)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年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地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6.个体身心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和可变性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施教应注意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循序渐进,不凌节而施。

2.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施教应注意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注意做好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

3.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施教应注意探明和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教育,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4.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施教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品质,要对全体学生包括身心有缺陷的学生充满期望,并注意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施教应注意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得到最佳发展。

6.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施教应注意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