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残缺对留守儿童情绪和道德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期

2012年

亲子关系是在血缘和共同生活背景下,父母与子女互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具有生物性、互动性和依恋性的特点[1]179-180。研究表明,

良好的亲子关系,特别是父母的关爱、支持和鼓励能够使幼儿与父母、

监护人建立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这种感觉的建立,是儿童成人后与人顺利交往和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2]。留守儿童,

通常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其他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原生活地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

朋友一起生活。从20世纪90年代初始,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支持与推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大量涌现。据《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5日报道,我国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逾1000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面临着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和亲子沟通的残缺,其身心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特点

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类型大体可分为四种:

一是单亲子关系,指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留在户籍所在地,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孩子,从而形成一种类似

“单亲关系”的亲子关系;二是隔代亲子关系,即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养,这也是留守儿童亲子关系中最普遍的一种;三是亲朋亲子关系,指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把孩子交由可信赖的亲属代为教养;四是零亲子关系,即父母外出打工,儿童自己照顾自己[3]。研究表明,与正常家庭儿童相比,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不完善,亲子关系比较疏远、冷漠。亲子之间的互动形式单一,交流内容贫瘠,远远达不到良好的亲子沟通效果[4]9-13。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亲子之间的互动方式缺乏

外出务工人员,多数离家较远,父母和子女之间脱离了共同的生活环境,从而限制了亲子之间的互动方式。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通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主要方式。但很多情况下,父母或儿童监护人考虑到电话费用,往往只用几分钟时间把重要的事情交待完即可。武海鸣对吉林省东丰县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每次和父母通话只有三分钟,超过半小时的仅

亲子关系残缺对留守儿童情绪和道德发展的

影响及对策

林琳琳1,何海波2

(1.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浙江松阳323400;2.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留守儿童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亲子关系残缺和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其情绪情感和道德品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对此,留守儿童父母应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采取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积极良好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努力为儿童营造出完整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留守儿童问题的彻底改善,还要依靠相关体制的变革。

关键词: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残缺;情绪;道德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31X (2012)05-0031-05

收稿日期:2012-07-11

作者简介:林琳琳(1983—),女,辽宁开原人,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何海波(1984—),女,浙江舟山人,宁波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学。

2012年10月第12卷第5期

Oct.2012Vol.12,

No.5JournalofHunanFirstNormalUniversity

湖南学院学报

31

第5期2012年

湖南学院学报

仅占1.3%[4]14-17。这种蜻蜓点水般的问候难以真正达到亲子互动的效果。一些传统的沟通方式如写信,虽能更好地传达情感,但很少被使用。一是因为很多父母嫌写信麻烦,或没有时间写;二是由于父母工作地点不确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确切地址;另外也可能是家里距离城镇较远,寄信不方便。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无形间削弱了亲子互动的效果,疏远了亲子关系。

(二)亲子沟通的内容浅显

由于中国人的内敛性和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与留守在家的儿童进行沟通时,亲子之间交流更多的是关于学习和生活的内容,极少涉及情感方面。

“爸妈打电话会问我吃的多不多,个子长高了没有。问我想要什么学习用品或者书之类,他们在大城市能买到高级的。”(留守儿童)

“说学习的比较多吧,别的也没什么说的啊,不能冷不丁的问孩子心情好不好吧,最多问问孩子想我没有。”(留守儿童父母)

“孩子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吧,好多家长还给我打电话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留守儿童老师)

衣食住行是多数父母最为担忧的事情。不好意思或忙于赚钱也是多数父母不与孩子谈及情感的重要原因。在正常家庭里,亲子之间的肌肤接触和目光交流能够较好地弥补情感交流的缺失,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讲,是无法弥补的。

(三)亲子互动的效果不明显

对于双亲都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来讲,亲子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交流互动时间少,交流、沟通内容贫瘠、重复,儿童和父母难以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寄养在祖辈或亲属家里的儿童,由于和祖辈的年代代沟或与其他亲属的情感隔阂,而不愿与代养人深入交流,更不愿谈及自己的情感。很多父母过度依赖代养人而疏于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即便是单亲关系型的亲子关系,也多数为母亲留守在家。而母亲在家大多要包揽家里所有的农活,还要照顾孩子、老人,加之许多母亲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视野有限,所以与儿童的沟通多流于表面,甚至少有沟通。所以,和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效果无法保障[5]。

二、亲子关系残缺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有研究者认为,没有父母亲参与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教育,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情感所无法替代的[6]。父母亲情的缺失,亲子关系的残缺对儿童心理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研究表明,亲子关系残缺对留守儿童造成的首要影响即情绪、情感发展问题,许多心理问题的存在都与他们的情感诉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有关;其次是品行问题,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的榜样教育被人为剥夺,加之家长文化素质的制约和自身观念的偏差,导致他们的道德判断与行为失范常有出现[7]。

(一)亲子关系残缺对留守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

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和内部需要的主观体验,它包括生理、表情和体验等多种成分[1]260。对儿童来讲,情绪尤为重要。儿童的世界就是一个情感需求的世界,但留守儿童自幼缺乏父母关爱,爱和归属的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容易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压力。研究表明,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情感体验更高,积极情绪情感体验更低。无论是双亲在外还是单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其积极的情绪体验都比非留守儿童少[8][9]。在留守儿童体验的负性情绪中,孤独感、委屈难过、敏感自卑等消极情绪居于首位[10]。留守儿童不定期地与父母分离,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难以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加之与父母缺乏语言和情感交流,儿童孤独感体验强烈。在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却不得不承受着情感的缺失,这使得留守儿童成为一群情感饥渴的孩子。“要是能够天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就好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才会觉得快乐。”[11]19他们强烈渴求着父母的爱,强烈期盼着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不免产生委屈难过的情绪。此外,在社会生活中,非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无不刺激着留守孩子脆弱的神经。“别的孩子受欺负了,就可以叫爸爸帮他,而我不能。”[11]19在无形的比较中,孩子们体验到的更多是自卑与失落。

总的来说,亲子关系对留守儿童情绪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第一,对儿童情绪认知产生影响。儿童与父母之间长期缺乏情感交流,使儿童无法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难以建立安全依恋。这样的儿童在经历消极情绪时,很可能由于找不到亲密的人倾诉而将情绪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形成情绪问题。第二,对儿童情绪调控能力产生影响。在儿童情绪调控能力发展过程中,经历着由父母或老师教授儿童控制情绪的办法到儿童能够自主控制情绪。但留守儿童由于亲子关系残缺,在遇到情绪压力时,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帮助,很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甚至为情绪所左右。结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