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3组微生物自主实验论文—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与酶活性检测
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活力

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活力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活力是评价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相关内容。
一、菌株的筛选与培养菌株的筛选是寻找具有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的过程。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离、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
在菌株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选择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对于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至关重要。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
同时,适宜的温度、pH值和培养时间等因素也会对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产生影响。
二、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是评价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滤纸酶活力测定法、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定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对底物的降解能力,来评估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水平。
三、影响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因素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培养条件是影响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pH值和培养时间等条件可以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
此外,底物浓度、氮源和碳源等也会对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产生影响。
四、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方法为了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菌株的遗传改良来提高其产酶能力。
通过选择和诱变等手段,可以获得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
此外,优化培养条件和添加适当的辅助物质也可以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
五、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应用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应用广泛。
纤维素酶可以用于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从而产生生物燃料、生物质材料等。
此外,纤维素酶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纺织工业等领域。
六、结论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活力是评价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筛选合适的菌株、优化培养条件和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方法,可以获得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杨柳;魏兆军;朱武军;叶明【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08(28)4【摘要】利用刚果红变色圈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细菌YL07.通过分析其生理生化性质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将菌株YL07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同时.对菌株YL07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7,在PH 6.0~9.0的范围内较稳定,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30℃以下酶的热稳定性较好.K+、Ca2+对CMCage有激活作用,Fe2+、Na+、K+、Ca2+、Mg2+对滤纸酶活(FPase)有激活作用.【总页数】5页(P65-69)【作者】杨柳;魏兆军;朱武军;叶明【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枣庄神龙实业有限公司,山东,枣庄,277100;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5【相关文献】1.一株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J], 任大明;赵钰;白炜琪;陈红漫;阚国仕;佡思涵;张聪2.产耐热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J], 杨丽娜;杨明明;龚月生3.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酶学性质研究 [J], 梁倩;李荷;王卓娅4.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酶学性质研究 [J], 梁倩;李荷;王卓娅5.一株产高温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J], 杨力权;周连广;陈贵元;桑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和生物学性质研究(实验内容)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和生物学性质研究XXX1, XXX2, XXX3(XX大学XX学院XX专业:XXX)摘要:从土壤中分离到2株菌株,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法筛选,得到1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强的菌株,经测定,其最佳酶活力pH为7.关键词:纤维素酶; 细菌;Bacterial Cellulose Enzyme in the Separation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Research(By LIU Junbin, MO Yanhong, PENG Qiuxia)ABSTRACT:From the soil to two strains isolated, separated by Congo red stain an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enzyme screening method, a strain of cellulase ability by the strains, best enzyme pH of 7.KEYWORDS:Cellulose; Bacteria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碳源物质,对人类而言,它又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大的、永不枯竭的可再生资源.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降解生成葡萄糖,因此纤维素酶研究开发和应用是植物资源再利用的主要途径.微生物是纤维素酶的主要来源,其中主要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目前研究的最清楚的是霉菌中的里氏木霉T.reesei.细菌产纤维素酶的产量较少,主要是葡聚糖内切酶,大多数对结晶纤维素无降解活性,且所产生的酶多是胞内酶或吸附在细胞壁上,不分泌到培养液中,增加了提取纯化的难度,因此对细菌纤维素酶的研究较少.但由细菌产生的纤维素酶的等电点一般为中性或碱性,近十年来随着中性和碱性纤维素酶在清洗、纺织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细菌纤维素酶制剂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性能和巨大的经济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土壤来源土样采自XXX大学校生命XXX有腐烂枯树叶堆积的底层。
基于微生物分离的分解纤维素酶活性筛选与评价

基于微生物分离的分解纤维素酶活性筛选与评价随着环境问题的愈发突出,生物技术的发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解纤维素酶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质能源转化、生物制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基于微生物分离的分解纤维素酶活性筛选与评价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该过程的方法与意义。
一、微生物分离与筛选方法1.1 微生物样品采集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因此在分离之前需要采集样品。
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并选择生长环境中富含纤维素的地点,以增加微生物分离的成功率。
1.2 微生物分离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稀释,再通过平皿法或滴定法进行分离,最终得到纯净的微生物单菌落。
分离时要注意将纯净菌落转移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后续的培养。
1.3 筛选方法借助培养基的初始筛选,根据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迅速筛选出对纤维素可降解的微生物。
二、分离微生物产酶与测定酶活性2.1 生物体内酶的提取通过适当的方法提取微生物产生的酶,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波破碎法、渗透法等,提取酶液。
2.2 酶活性测定采用适当的测定方法(如糖酶活性检测法、电泳法等),对酶液中的活性进行测定。
通过测定可以了解微生物酶的活性水平,为后续的评价与筛选提供参考。
三、分解纤维素酶活性评价指标3.1 酶活性酶活性是评价微生物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通过酶解底物与反应液中产生的产物量的测定来间接反映酶活性的强弱。
3.2 温度稳定性微生物酶活性的温度稳定性对于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酶活性的测定,可以评价微生物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变化。
3.3 pH稳定性pH稳定性是评价微生物酶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酶活性在不同pH值下的测定,可以了解微生物酶对不同pH值的适应能力。
3.4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加入适量的抑制剂,在不同条件下测定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了解微生物酶对不同抑制剂的敏感性。
四、应用前景与展望纤维素酶在生物质能源转化、生物制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作者:柴明艳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3期柴明艳(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14)摘要: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刚果红平板法,对富含腐烂玉米秸秆的土样进行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目标菌株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
结果表明,筛选分离出10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有3株菌株产酶效果较好,特别是菌株tg31对玉米秸秆水解率高达37.62%,其最佳发酵工艺的温度为28℃,发酵初始pH5.0,接种量6%,摇瓶转速180r/min,经5L罐放大试验,得出在120h时其滤纸酶活力(FPA)可达到14.21IU/mL。
关键词:纤维素酶;菌株;发酵;玉米秸秆;水解中图分类号:Q939.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3-3141-04中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总量超过7亿t,约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1/3[1,2],其中玉米秸秆产量高达2.2亿t[3]。
玉米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难以被人类有效利用。
目前,中国玉米秸秆大部分被直接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秸秆纤维素资源[4]。
为改变现状,开发纤维素酶降解玉米秸秆,实现废弃资源的生物利用,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纤维素酶可充分降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微生物可利用的糖类,大大提高玉米秸秆的经济利用价值,该技术在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食品、饲料及生物能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5,6]。
因此,展开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等研究工作,对纤维素的商业化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在玉米秸秆地进行针对性的取样筛选,获得一株高产、高玉米秸秆水解率的菌株,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摇瓶优化及5L罐发酵工艺放大,为玉米秸秆纤维素资源的产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样品采集从辽宁省喀左县富含腐烂玉米秸秆地区取土样若干。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测定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测定摘要产酶纤维素微生物在纤维素资源的再生转化,提高牲畜饲料利用率,堆肥的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而分离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是这一内容的前提与基础。
本研究利用选择培养基CMC培养基,从学校周围的土壤中分离得到6株降解纤维素的真菌。
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尤其以编号为纸绿和江白活性最高。
随后对这6种菌株进行酶活测定,从中得到一株高酶活的菌株,其在CMC培养条件下酶活达到40 U。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筛选;纤维素酶活;鉴定Separation, screening and enzymatic activity of cellulase producedby fungiAbstract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cellulose micro-organisms, especially fungi in the conversion of cellulose into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improve utilization of livestock feed, compost us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a high application value. And efficient cellulose degradation bacteria can provide useful help in this regard. In this study, selective medium CMC medium, Shaoyang University straw isolated six soil fungi degrade cellulose. They have a strong ability of cellulose degrad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number of paper green and White River the highest activity. And the 6 strains with a high activity were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Cellulose degrading bacteria; Filter; Cellulase activity; Identific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前言 (1)1.1纤维素概述 (2)1.2纤维素酶 (2)1.3 纤维素分解菌类 (4)1.4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2 实验部分 (7)2.1材料 (7)2.2主要试剂与仪器 (7)2.3培养基 (8)2.4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9)2.5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10)2.6形态特征观察 (12)2.7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13)2.8菌种保藏 (14)3 结果与讨论 (14)3.1初筛选得到的各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描述 (14)3.2复筛获得的菌株图片 (14)3.3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16)3.4各菌的酶活力测定结果 (17)4 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前言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存量最大的一类可再生资源。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筛选和酶学性质的研究

1aeo 3 hw dahg t it a p o70—8 0 1 oc so T egot dezm t hr tits fl e rl iai ofm d w i l u f1 so e i s bly t H f . s 5 h a i . .C nl i J h rwha ny aieaa e sc t w r pei nryen r e , hc u n n c er i o 5 e m l i h
摘要 [ 目的 ] 寻找产 纤维素酶的 高产 菌。[ 方法] 通过 固体培 养初 筛和摇 瓶发 酵复 筛获得 产 纤维素酶 的菌株 , 过考 察培 养基 、 通 生长温 度、H值 、 p 产酶时 间等主要 的影响 因子及酶 学特性对产纤 维素酶酶活较 高的菌株进 行 了初步的研 究。 [ 果] 结 筛选得 到 了产纤维 素酶活 较高 、 稳定性较好 的茵株 B。通过对 B 茵的研究 , 5 5 发现其 最适生长培养基 为查氏培养基 , 最适 生长温度 为 3 ℃ , 5 最适生长 p H值为 75 ., 产酶的最佳 时间为 7 ; 2 通过对其酶 学特性的研 究, h 发现该 酶反应的 最适 温度为 5 0℃, 酶反应 的最适 p 值 为 75酶在 p H ., H值 为 70 80 .~ . 范 围内稳定性较 高。[ 结论] 初步确定 了 B 菌的生 长特性 和酶学特性 , 下一 步的研 究提供 了科 学的依据。 5 为 关键词 纤维素酶 ; 筛选 ; 酶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 S 8 文献标识码 A 1 2 文章编号 o 1 — 6120 )3 0 8 — 2 5 6 1(09 1 — 54 0 7 6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筛选和酶学性质的研究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筛选和酶学性质的研究詹萍,吴明(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广西玉林537000)摘要 [目的]寻找产纤维素酶的高产菌。
[方法]通过固体培养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产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考察培养基、生长温度、pH 值、产酶时间等主要的影响因子及酶学特性对产纤维素酶酶活较高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筛选得到了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菌株B 5。
通过对B 5菌的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 值为7.5,产酶的最佳时间为72h ;通过对其酶学特性的研究,发现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酶反应的最适pH 值为7.5,酶在pH 值为7.0~8.0范围内稳定性较高。
[结论]初步确定了B 5菌的生长特性和酶学特性,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纤维素酶;筛选;酶学性质中图分类号 S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3-05846-02S tud y on th e Iso la t ion ,S c re en in g o f C e llu la s e -p rodu c in g S tra in an d It s En zym a t ic Ch a ra c te ris t ic s ZHAN P in g e t a l (D epa r t m en t o f C h em istry and L ife S cien ce ,Y u lin N o rm a l U n ive rs ity ,Y u lin,G u an gx i 537000)A b s tra c t [O b jective]T h e resea rch a i m ed to se a rch ou t ce ll u lo se -p rodu cin g stra in w ith h igh y ie l d.[M e th od]C e llu la se -p rodu cin g stra i n s w e re screen ed th rou gh p ri m a ry screen in g o f so lid cu ltu re an d se con dary scre en in g o f sh ak i n g -fla sk fe rm en ta tion.S tra in B 5w ith h igh e r ce llu lase activ ity w e re p re li m in ar ily s tud ied th rou gh m a i nin fl u en ce fa cto rs o f B 5su ch as cu ltu re m ed ium,g row thte m pe ra tu re ,pHv a lu e an d ce llu la se -p rodu c i n gti m e an d en zym a tic ch a racter-istics o f th e cru de en zym e fro mB 5.[R e su lt]S tra in B 5w ith h igh e r ce llu la se ac tiv ity an d h igh e r stability w a s screen ed ou t .T h e re sea rch re su lts o f B 5s tra in sh ow ed th a t th e op ti m a l g row th m ed iumfo r B 5w as C h a r ls m ed ium,th e opti m a l g row thtem pe ra tu re w e re 35℃,th e opti m a l pHva lu e w e re 7.5,ce l-lu lo se -produ cin g ti m e w ere 72h.E n zym a tic ch a racte r istics o f B 5sh ow ed th a t th e op ti m a l tem pe ra tu re w as 50℃,th e op ti m a l pHva lu e w a s 7.5.T h e ce l-lu la se o f B 5sh ow ed a h igh s tab ility a t pHo f 7.0-8.0.[C on clu s ion ]T h e grow th an d en zym a tic ch a ra cte ristics o f B 5w e re p re li m in a r ily con firm ed ,w h ich prov i ded scien tific fou nda tionfo r fu rth e r stu dy.K e y w o rd s C e llu lase ;S creen in g ;E n zym a tic ch a ra cte ristics作者简介 詹萍(1978-),女,广西北海人,讲师,从事微生物学研究。
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邓先余;邹谋勇;黄志坚;易俗【摘要】Using CMC plat screening and Congo red dying methods, a strain of cellulase-producing bacterium named CXB001 was isolated from the soil around rotten root of Hibiscus mutabili on the campus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 and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16S rDNA sequence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was Bacillus velezensis. Biological charateris-tics revealed that the optimal growth temperature is 37℃ , and the gr owth temperature ranges from 10℃ to 50℃ , while the growth pH ranges from 5.0 to 11.0. The culture conditions at pH 6.0-9.0, 34 ~ 40 ℃ and 1.5% ~3. 5% NaCl are the most suitable for enzyme production.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CXB001 to produce cellulase is 50℃ , while the optimal reaction pH is 5. 0, and the strain has nice enzyme stability in 20℃, pH 5. 0 ~7.0. Further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Co2+ could stimulate the cellulase, while Mg2+ and Fe2+ inhibit the enzyme reaction.%采用CMC平板筛选和刚果红染色等方法,从湖南科技大学校园腐烂木芙蓉根部土壤中分离1株产纤维素酶菌株CXB001,经生理生化测试、16SrDNA分子进化树分析,鉴定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对该菌株的生物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10~50 ℃,pH5.0 ~11.0中能生长,在pH 6.0~9.0,34~40℃,1.5%~3.5% NaC1的培养条件下,最适产酶.CXB001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0;在20℃、pH 5.0~7.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o2+对纤维素酶具有激活作用,Mg2+,Fe2+对纤维素酶具有抑制作用.【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51)005【总页数】7页(P93-99)【关键词】纤维素酶;Bacillus velezensis;16S rDNA;酶学特性【作者】邓先余;邹谋勇;黄志坚;易俗【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湘潭41120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湘潭41120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6纤维素是地球上光合作用产量最高的多糖,它是由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状大分子物质[1-2]。
纤维素酶的提取论文

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学生:田继霞指导老师:张慧瑛(单位: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工程09(1)班734000)摘要 :筛选1 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
通过对从腐烂朽木及其附近土壤中得到的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得到16 株纤维素分解菌,经刚果红染色鉴定和液体发酵培养后对其进行了菌种初步鉴定及产酶条件的初步优化。
获得1 株纤维素酶分泌量较高的细菌LT3。
LT3 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成杆状,经发酵优化培养后,较适产酶条件为甘蔗渣20gPL ,pH7. 0、30 ℃培养120h ,CMC酶活为71. 17UPmL ,滤纸酶活为33. 37UPmL。
通过克隆其16S rDNA 序列,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
关键词:碱性纤维素酶;16S rDNA;细菌引言:纤维素材料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纤维素材料转化为乙醇等液体燃料,不仅可以作为新资源新能源为人类造福,缓解或解决化石能源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农业剩余资源的高效利用,现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采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是当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秸秆处理方法,纤维素酶能将天然纤维素降解,生成纤维素分子链、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然而目前制约纤维素材料转化为乙醇并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纤维素酶效率低下,从而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因此,筛选具有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秸秆降解微生物菌株以及相关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霉菌,其中木霉、曲霉、根霉和青霉均具有较强的酶活力,尤以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和康氏木霉为典型;而对细菌的研究很少有报道。
由细菌所产生的纤维素酶一般最适pH 为中性至偏碱性。
近20 年来,随着中性纤维素酶和碱性纤维素酶在棉织品水洗整理工艺及洗涤剂工业中的成功应用,细菌纤维素酶制剂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从木材厂附近的腐烂朽木土壤的特殊生境中筛选到一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LT3 ,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对研究纤维素酶作用机理及纤维素酶制剂的生产具有潜在理论和应用价值。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

本科开放项目题目: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专业班级:2016年3月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摘要纤维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多糖类产物,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公认的自然界数量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有机物质资源。
据估计,纤维素生成量每年高达1000亿吨。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7亿吨左右,仅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农作物残渣(如稻草、玉米秸、麦秸等),每年就有5亿吨之多。
纤维素的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
但由于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对纤维素的利用仍然非常有限。
目前仅有20%的纤维素物质被开发利用,大量的纤维素物质因无法分解利用而废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危机、食物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寻找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省粮食、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显得日趋重要。
采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是当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秸秆处理方法,纤维素酶能将天然纤维素降解,生成纤维素分子链、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然而目前制约纤维素材料转化为乙醇并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纤维素酶效率低下,从而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因此,筛选具有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秸秆降解微生物菌株以及相关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高活性纤维素酶微生物菌株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实验原理 (1)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2.1 实验材料 (2)1.2.2 实验仪器 (2)1.2.3 培养基 (2)第2章实验步骤 (3)2.1 采样培养 (3)2.2 初筛 (4)2.3 复筛 (4)2.4 酶活的测定 (4)2.4.1原理 (4)2.4.2溶液配制 (4)2.4.3实验步骤 (5)第3章实验结果 (7)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7)3.2 菌株复筛结果 (8)3.3 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第1章绪论1.1 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方法;2.了解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3.探究不同条件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聚合物。
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纤维素的酶,通过降解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单糖。
纤维素酶活力可以通过测定其在特定条件下降解纤维素的速度来评估。
实验步骤:1.准备纤维素酶的测定液:将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适量的底物溶液混合。
2.将测定液分装到各个试管中,同时设置对照组。
3.将各个试管放置在恒温水浴中,控制温度为37℃。
4.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取出各个试管,加入一定量的酶停止液,停止反应。
5.将反应液和纤维素酶残余液通过离心仪离心,分离清除残余纤维素。
6. 取出上清液,加入Fehling试剂,进行加热反应。
7. 记录Fehling试剂发生颜色变化的时间,并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对照组。
8.根据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每个试管中的纤维素酶活力。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根据不同条件下的纤维素酶活力进行比较分析。
探究不同因素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当温度和pH值处于一定范围内时,纤维素酶的活力最高。
底物浓度对纤维素酶活力也有一定影响,但超过一定浓度时,酶的反应速率将达到饱和状态。
实验结论:通过测定纤维素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力1.温度和pH值对纤维素酶活力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和pH值可以提高纤维素酶的活力。
2.底物浓度对纤维素酶活力也有一定影响,但过高浓度会使酶的反应速率达到饱和状态。
3.该实验结果可以对纤维素酶的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优化纤维素酶的工业生产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纤维素酶的活力,并得出了温度、pH 值和底物浓度对其活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对于纤维素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其在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题目: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姓名:余振洋学号:200900140156 系年级:09级生科3班同组者:张刚刚时间:2011/4/22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纤维素酶的作用特性。
二、【试验原理】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产生纤维二糖、葡萄糖等还原糖,能将3、5-二销基水杨酸中销基还原成橙黄色的氨基化合物,在550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呈比例关系,利用比色法测定其还原糖生成的量就可测定纤维素酶的活力。
酶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愈低。
测定酶活力实际就是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
酶促反应速度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在一般的酶促反应体系中,底物往往是过量的,测定初速度时,底物减少量占总量的极少部分,不易准确检测,而产物则是从无到有,只要测定方法灵敏,就可准确测定。
因此一般以测定产物的增量来表示酶促反应速度较为合适。
实验中定义:1mg酶每分钟水解生成1微克葡萄糖的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
N×OD值对应的葡萄糖量纤维素酶活力单位=——————————————30×LN——酶液的稀释倍数30——糖化所用时间L——反应酶液毫升数三、【试验器材】比色管10支,5ml移液管,移液枪,500ml大烧杯,水浴锅,电炉,搅拌振荡器,722 型或其他型号的可见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试剂】1.酶液:将0.05g酶溶解定容至50ml,从中取出1ml再定容至100ml,待测(用PH4.5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配制)。
2.0.1mol/L PH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3.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液:称取10克3、5-二硝基水杨酸,溶入蒸馏水中,加入20克分析纯氢氧化钠,200克酒石酸钾钠,加水500毫升,升温溶解后,加入重蒸酚2克,无水亚硫酸钠0.5克。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自然界中的纤维素资源极为丰富,如果能对这些纤维素资源加以利用,不仅保护了环境,又可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因此国内外对于纤维素酶的研究一直是个研究热点。
本研究从腐植土里筛选出具有降解纤维素酶能力的放线菌一株,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其最适的产酶发酵培养基;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放线菌;对该纤维素酶进行酶学研究;最后通过分离纯化以获得较高纯度的内切酶。
研究为放线菌所产纤维素酶的特性提供理论依据,对高纯度纤维素酶的获取及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1.试验通过对腐植土中具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筛得放线菌一株,并编号NO.11,其在CMC-Na液体培养基中,内切型-β-葡聚糖酶酶活为30.06U·mL-1,外切型-β-葡聚糖酶酶活为10.40U·mL-1,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8.05U·mL-1,FPA酶酶活为 13.88U·mL-1。
2.通过对菌株NO.11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确定该菌为暗灰链霉菌。
3.通过正交实验,得出菌株NO.11最适的产酶培养基配方为:0.2%的牛肉膏,2%的稻草粉,初始pH7.5,0.3%的KH2PO4,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5 d。
在此条件下菌株NO.11的CMC酶活力为55.28 U·mL-1,其产酶能力明显提高。
4.为获得更高纯度的纤维素酶,试验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纤维素酶。
试验结果显示,最终纯化得到的酶液酶活为53.09U·mL-1,比活力为211.22 U·mg-1,纯化倍数为1.90倍。
通过SDS-PAGE可知,该放线菌所产CMC酶的分子量在65kDa左右,经硫酸铵盐析、透析、Sephadex G-100柱层析后,电泳检测其可达到电泳纯。
5.在菌株NO.11所产内切酶、外切酶、β-葡萄糖苷酶的酶促反应中,其最适pH值为4.5;滤纸酶、外切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0℃;内切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内切酶在pH值4.0-6.5间其相对酶活在70%以上;在30-60℃的反应温度下,其相对酶活在70%以上;金属离子Mg2+,Ca2+,Mn2+对各酶均有激活作用。
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酶活测定

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酶活测定
王禄山;曲音波
【期刊名称】《生物产业技术》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一般从自然界筛选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酶能力比较低.为了提高纤维素酶的活力,筛选和培育高产的菌种是关键。
纤维素酶是多组分的复合酶.各个组分的底物专一性不同.并且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各组分的比例有差别。
另一方面.纤维素酶作用的底物比较复杂,常常影响酶活力的表现,加上反应产物的不同.致使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多而繁杂。
上期已对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中的纤维质原料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综述.这期将围绕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酶活测定进行介绍。
【总页数】6页(P56-61)
【作者】王禄山;曲音波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中性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测定 [J], 薛宇峰;吴金玲;丁悦
2.中性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测定 [J], 薛宇峰;吴金玲;丁悦
3.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和CMC酶活的测定 [J], 张瑞萍
4.一种测定粗纤维素酶中β-葡萄糖苷酶酶活方法的建立 [J], 李旭晖;朱明军;郭启军
5.刺参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与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J], 白燕;王维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优化其产酶条件,以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和产酶量。
方法1. 菌种收集与筛选1.收集土壤、水源等环境样品,分离出潜在的纤维素酶产生菌株。
2.通过平板培养和传代培养,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
2.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1.利用Congo Red染色法测定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性。
2.选择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作为后续研究对象。
3. 优化产酶条件1.确定最适pH:在不同初始pH值下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2.确定最适温度:在不同培养温度下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3.确定最适碳源:使用不同碳源(如纤维素、木质素等)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4.确定最适氮源:使用不同氮源(如蛋白质、尿素等)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4. 鉴定菌株1.利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优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属于哪个科、属、种。
2.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
5. 产酶机制研究1.利用电镜观察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形态结构变化。
2.利用基因组学方法分析纤维素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
发现1.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出了多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其中某一菌株表现出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
2.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50℃,最适碳源为纤维素,最适氮源为蛋白质。
3.经鉴定,该菌株属于纤维素酶产生菌属,并命名为XX菌株。
4.电镜观察发现,在最适产酶条件下,XX菌株的纤维素酶形态结构清晰可见。
5.通过基因组学方法分析,发现XX菌株在最适产酶条件下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
结论1.通过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XX。
2.最适产酶条件为pH 7.0、温度50℃、碳源为纤维素、氮源为蛋白质。
3.该菌株具有潜力应用于纤维素降解和生物质转化领域。
4.通过深入研究其产酶机制,可以进一步优化该菌株的产酶性能和应用前景。
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毛丽春;修立辉;胡刚【摘要】该实验分离鉴定了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并探究其产酶条件.采用3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经菌落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在系统分类地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从西岭山原始森林保护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其最适产酶条件:碳源为麦麸,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接种量为2%(V/V),初始pH值为7,产酶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酶活最高可达2.76 U/mL.酶学特性研究显示,在pH5.0、温度60 ℃条件下CMCase酶活力最高.%In order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high-yield cellulase-producing bacteria and explore their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the strains were separated and screened by 3 kinds of culture media. The system classification status of strain was analyzed by the colony morphology observation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The optimum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with high-yield cellulase was screened from the soil of the original forest reserve in Xiling mountain and identified as Burkholderia cepacia.The optimum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of the strain were wheat bran as carbon source, yeast extract powder as nitrogen source, inoculum 2%(V/V), initial pH 7 and enzyme-producing time 48 h. Under the conditions, the maximum cellulase activity was 2.76 U/ml. The research of enzymatic characteristics showed CMCase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H 5.0 and temper ature 60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纤维素;纤维素酶;分离;菌株;鉴定【作者】毛丽春;修立辉;胡刚【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1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化石能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消耗能源具有一次性、有限性等特点,其的燃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纤维素酶的活力,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及作用效果,为进一步研究纤维素酶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2.实验原理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分解纤维素为可溶性糖的酶,其活性高低直接影响着纤维素分解的效果。
本实验采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
具体原理如下: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酶与底物反应产生可溶性糖,其含量可用DNS试剂进行显色反应,根据吸光度值计算可溶性糖的含量,进而求得纤维素酶活力。
3.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5mmol/LCMC-Na溶液、10mg/mLDNS溶液、100mmol/LNaOH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取2mLDNS溶液、1mLCMC-Na溶液、1mL 酶液、2mLNaOH溶液,混合后摇匀。
(2)设置对照:取2mLDNS溶液、1mLCMC-Na溶液、2mLNaOH溶液混合后摇匀,作为对照溶液。
(3)反应:将酶液和对照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于50℃水浴中恒温20分钟。
(4)显色:取出试管,分别加入1mLDNS溶液,摇匀后再次置于50℃水浴中恒温20分钟。
(5)比色:取出试管,冷却至室温,分别以空白试剂为参比,于540nm波长处测定各管吸光度值。
4.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纤维素酶活力为20.33U/mL,对照液吸光度值为0.65。
5.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纤维素酶活力为20.33U/mL,与文献报道值相符。
这说明本实验所选条件较为适宜,能够反映纤维素酶的实际活性水平。
同时,实验过程中采用了DNS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实验结果可靠。
6.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这说明本实验所选条件和方法均较为适宜,能够反映纤维素酶的实际活性水平。
同时,本实验也为进一步研究纤维素酶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实验条件和方法,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分离及鉴定

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分离及鉴定田凤鸣;陈强;王瀚;卓平清;黄兆辉【摘要】为了对筛选得到的1株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废弃秸秆资源的降解效果.本文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固体培养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获得了1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不同碳源酶活力的初步研究.利用PCR法,结合18S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产黄青霉菌,将该菌株接种到不同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30℃培养48 h后测定酶活,发现该菌株不到12 h对滤纸完全崩解;15 d内对小麦秸秆分解迅速.同时测得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糖化力和小麦秸秆纤维素分解能力分别为:4.653 U/mL、5.445 U/mL和6.876 U/mL.【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5【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纤维素酶活力;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筛选;发酵培养【作者】田凤鸣;陈强;王瀚;卓平清;黄兆辉【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甘肃陇南742500;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甘肃陇南742500;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甘肃陇南742500;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甘肃陇南742500;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甘肃陇南742500;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甘肃陇南742500;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甘肃陇南742500;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甘肃陇南742500;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甘肃陇南742500;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甘肃陇南74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6纤维素是植物组织的基本成分,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它的含量约占植物总量的50%,是地球上既丰富又不断再生的有机物质[1].我国是农业大国,年产农作物秸秆约5.7亿t以上,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 ~30%[2].目前对各种农作物的秸秆利用度很低,每年有2/3的秸秆被粗放式地当作燃料直接燃烧[3],或是直接被搁置在公路边,河沟边,不但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而且破环了生态平衡,造成了宝贵的自然资源的浪费.由于纤维素可被微生物分解为葡萄糖,再由产酒精酵母发酵生产燃料乙醇,近年来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自然界的纤维素主要由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破坏其β-1, 4-糖苷键将其降解为聚合度低的多糖或者葡萄糖,降解后的糖可供微生物生长.因此,纤维素分解菌的快速高效筛选方法的建立成为纤维素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的关键性步骤.由于生产纤维素酶的成本很高,从而限制了纤维素酶分解废纤维的实际应用[4],目前对纤维素的利用主要采用生物降解法,利用微生物将纤维素降解成菌体蛋白,提高吸收利用率和口感度[5-7].本研究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为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1.1 实验材料1.1.1 样品采集及处理样品为富含纤维素分解菌的土壤,采样源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校区松树底下.称取新鲜土壤样品10 g,放入提前灭好菌的三角瓶中,加入30 mL无菌水,摇晃20 min,静置30 min,取上清1 mL,进行梯度稀释10-1~10-6,取每个梯度的稀释液涂布于筛选培养基中,30 ℃倒置培养,直至菌株长出为止.1.1.2 滤纸处理[8] 滤纸用1%的醋酸侵泡24 h后,用碘液检查确定无淀粉后,用2%苏打水冲洗至中性,晾干,将处理后的滤纸剪成长1 cm,宽3 cm的小条待用.1.1.3 小麦秸秆纤维素的制备[9] 将小麦秸秆剪成2~3 cm的小段,放入烘箱烘干后粉碎至40目,加入体积分数为2%的NaOH溶液,按照固液比例1:5,在85 ℃水浴处处理1 h,水洗中性烘干备用.1.2 培养基1.2.1 固体初筛培养基(CMC) KH2PO4 2.0 g,(NH4)2SO4 1.4 g,MgSO4·7H2O 0.3 g,CaCl2 0.3 g, CMC-Na 15 g,琼脂15 g,先溶于少量的水,定容至1 000 mL,121 ℃,灭菌25 min,过夜备用.1.2.2 发酵复筛培养基 KH2PO41.0 g,MgSO4·7H2O 0.6 g, NaCl 0.1 g,NaNO3 2.5 g,CaCl2 0.05 g,FeCl3 0.01 g,小麦秸秆粉20 g,水1 000 mL , 121 ℃灭菌25 min.1.3 试验方法1.3.1 菌株的初筛将分离到的单菌株接到CMC培养基上,在30 ℃下培养2~3 d,用0.2%的刚果红溶液染色10 min后,直接用0.9%的NaCl定影10 min,测定菌株的透明圈直径并计算相对活力.1.3.2 制备粗酶液挑取CMC平板上的菌株,接种于28 mL的复筛发酵培养基中,30 ℃培养48 h,发酵液在6 000 rmp/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为粗酶液,用于酶活力的测定.1.4 酶活力的测定1.4.1 试剂 (1)DNS试剂的配制[5];(2)pH4.8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取20 mL 0.2 mol/L的醋酸和30 mL 0.2 mol/L的醋酸钠混匀备用.1.4.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利用DNS定糖法测定酶解液中还原糖的含量.在722N分光光度计上(540 nm)处进行比色测定,用1号管溶液调零后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管光密度值,葡萄糖浓度作为横坐标,光密度值作为纵坐标,得出标准曲线(图1).1.4.3 测定CMC酶活力在试管中加入0.5 mL粗酶液,加入pH4.8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5 mL,在50 ℃水浴反应30 min后,立即按DNS法测定糖.酶活力计算公式[5].1.4.4 测定滤纸糖化力在试管中加入粗酶稀释液4 mL,加入pH4.8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 mL,加入一张滤纸条,在50 ℃水浴反应1 h后,立即用DNS法测定糖.酶活力计算公式[5].1.4.5 测定小麦纤维素酶活力将1g小麦秸秆至于30 mL的锥形瓶中,加入稀释后的酶液8 mL,加入pH4.8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 mL,加蒸馏水4 mL,摇匀后50 ℃水浴反应1 d后,过滤后立即用DNS法测定还原糖.酶活力计算公式[5].1.5 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参照《真菌鉴定手册》[10]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对照确定菌株的种属地位, 同时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1.6 菌株分子鉴定1.6.1 纤维素分解菌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扩增、序列测定以提取的真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真菌通用引物扩增18S rDNA,上游引物:CCAGTAGTCATATGCTTGTCT;下游引物: ACCTTGT-TACGACTTTTACTTCC(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1.6.2 PCR扩增条件94 ℃,4 min 预变性;94 ℃,45s;55 ℃,45s;72 ℃,1 min,30 cycles;72 ℃,10 min 修复延伸;4 ℃终止反应.2.1 样品的处理和菌株的分离纯化利用CMC的固体初筛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得到了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图2).并在电子显微镜下对其单菌落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营养菌丝无色或颜色鲜明,菌丝分枝且有隔.但基部无足细胞,分生孢子梗不膨大,无顶囊,分生孢子梗经多次分支,产生的小梗形如扫把,称帚状体.分生孢子椭圆形、球形.从镜检结果初步确定该菌株为青霉属.2.2 纤维素分解菌透明圈与CMC酶活测定经过以CMC为碳源初筛培养4~5代后,获得了一株活力较高的菌株,经刚果红染色后,其该菌株分解纤维素的透明圈可达22 mm(图3).同时按照1.3.2的方法测定了CMC的酶活,为4.653U/mL.2.3 纤维素分解菌的滤纸崩解实验与滤纸糖化力测定按照1.4.4的方法对滤纸糖化力进行了测定,其酶活力高达5.445 U/mL.同时按照1.3.2粗酶液制备法对滤纸进行了崩解实验,取干净的三支试管,A管中加入蒸馏水作对照,B管加入灭菌的培养基作对照,C管加入提取的粗酶液作为实验组,实验结果表明:不到12 h,C管中滤纸完全瓦解,而A/B两组对照组滤纸完好(图4).因此,该菌株对滤纸具有很强的分解能力.2.4 纤维素分解菌对小麦秸秆的分解及酶活测定按照1.4.5的方法对小麦秸秆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其小麦纤维素酶活力高达6.876 U/mL.同时按照1.3.2粗酶液制备法对小麦秸秆进行了瓶装发酵分解实验,结果表明:以小麦秸秆为分解材料,接种纤维素分解菌提取的粗酶液,混匀后30 ℃培养15 d后,小麦秸秆完全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图5).2.5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子鉴定及基因序列的测定纤维素分解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按照1.6.1进行,利用PCR法对其18S rDNA进行序列特异性的扩增,经1%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大小约500~600 bp间有一条特异性的条带(图6),并对此特异性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大小为574 bp的有效基因片段(图7).将测序得到的序列,在NCBI网页中的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结果发现:该菌的18S rDNA序列与数据库中的Penicillium chrysogenum,相似度达到100%.因此,该真菌菌株鉴定为产黄青霉菌株.目前对产黄青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和遗传育种方面的改善,对生物降解秸秆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对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产黄青霉菌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本文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了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分解菌,经对其18S rDNA特异性序列的扩增,在574 bp处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并对其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获取其生物学信息,在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中比对获知该菌株为产黄青霉菌.产黄青霉广泛分布在空气和土壤中,这在农业废弃物处理领域特别是堆肥生产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11].在秸秆腐熟过程中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一方面提高了堆肥初期微生物的群体数量,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菌群的质量,从而增强了微生物的代谢活性,能够迅速提高堆肥效率[12] .纤维素分解菌应用广泛,不仅在秸秆堆肥中受到青睐,而且在蔬菜和花卉方面也应用广泛[13].本研究筛选出的产黄青霉菌经滤纸崩解实验和小麦秸秆的分解实验结果显示:产黄青霉对滤纸不到12 h完成崩解,对小麦秸秆在接种15 d后几乎完全分解.该菌在秸秆的利用中有着较强的分解能力,在后续的试验中需对该菌的产酶条件做进一步的优化,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本试验仅对自然界中的小麦秸秆做了发酵分解,并未对其它农作物秸秆做研究,在后续的试验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产黄青霉菌在农业秸秆中的应用.【相关文献】[1] 杨艳,姜立春,林寿露,等.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产酶特性[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5):65—71.[2] 费尚芬,鹿宁,刘坤,等.白腐菌纤维素酶高酶活菌株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23.[3] 胡代泽.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6(1):19—20.[4] 李日强,王爱英,孔令冬.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选育[J].山西大学学报,2006,29(3):317—320[5] 李日强,席玉英,曹志亮,等.纤维素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1):24—27.[6] 王德培,刘瑛,夏兰英,等.里氏木霉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玉米秸秆的研究[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2):1—3.[7] 李日强,张峰,韩文辉,等.不同菌株固态发酵废白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26—29.[8] 蔡燕飞,李华兴,彭桂香,等.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鉴定[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25(2):68—69.[9] 曾青兰.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46—11947.[10] KRIEG N R,HOLTJ Ct.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bacteriology[M].9thed.WilliamsBaltimore,1984.[11] 刘东阳,王蒙蒙,马磊,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分解纤维素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6):49—58.[12] 邓海波,林鹿,黄伟韩.氨化木质纤维的白腐菌降解[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8,16(1):34—38.[13] 牛世莉,孙立才,董莉,等.纤维素分解菌在农业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5(2):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