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搭桥手术麻醉最新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脉搭桥手术麻醉最新进展

冠脉搭桥手术麻醉最新进展

早年的CABG多是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虽然可缓解患者的症状,但住院时间较长,费用高,并发症多。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渐趋向于脱泵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最初的OPCABG仅用于心脏前面的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干的病变, 随着经验的积累、麻醉技术的提高,现在可以完成回旋支、对角支等多支病变的OPCABG。不仅创伤小、恢复快,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医疗费用也相应降低,而且避免了由体外循环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凝血功能异常及过度的炎症反应对重要脏器的损伤等.

一、冠心病病人术前病情特点

1. 心脏功能

由于冠心病人心肌长期反复缺血缺氧,心肌变性和纤维化,术前多有心室扩张及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时有呼吸困难或有突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则可能说明有一过性左心衰竭。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和卧位性心绞痛的病人,常有心功能

不全。有心肌梗塞病史者,常有慢性心力衰竭。心绞痛病人经抗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可大有改善,但冠状动脉堵塞的程度并无好转,术前要格外重视。

2. 超声心动图

超声诊断技术不仅可评价冠心病的结构与功能,而且可评价心肌灌注和侧支循环及冠脉内成像,从静息检查到负荷超声,可提供患者术前有无冠脉血管堵塞后出现的节段性心室壁运动异常(segment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SWMA)、心室的舒张和收缩顺应性变化及射血分数(EF值),有无左室附壁血栓。从负荷超声心动图的结果还可了解患者冠状动脉的储备能力,以综合评估术前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3. 心电图和X线胸片

冠心病病人的普通心电图检查可有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但有部分病例的心电图正常,运动试验可有缺血阳性表现。如术前病人有频发的室性期外收缩或短暂室性心动过速,麻醉或操作稍有不当则易于发生室颤,风险极大。术前有房

性期前收缩的病例术后易于发生心房纤颤,且由于心房收缩功能的丧失使心排血量下降,麻醉中易于发生低血压。在X线胸片上,冠心病人如有心脏扩大,70%以上的病例EF<40%。如主动脉有扭曲及钙化现象,手术并发症(如脑及其它重要脏器栓塞)的危险性亦将增加。

4. 放射性核素成影术

放射性核素成影术对于决定移植血管的部位、坏死心肌切除的范围(如室壁瘤切除)均有参考价值,它可协助了解冠心病人术前的心肌血流储备功能,心肌缺血的部位及范围,鉴别心肌细胞是处于缺血还是坏死,如处于严重缺血状态的心肌细胞,可能暂时丧失功能,对这部分心肌,若进行冠脉旁路移植术,血运重建后,心肌功能可全部或部分恢复;反之,如心肌细胞已坏死,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则心肌血运重建的效果差。

此外,局部室壁运动的核素定量分析,可得出节段EF值,从而可了解异常室壁运动的范围及程度。

5. 心导管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左心心导管检查可了解左心工作情况,左室造影可获得左室EF(LVEF)值。正常人左室的EF值应大于55%,发生过心肌梗塞而无心衰症状的病人的EF常大于40%。如EF<30%,大多数病人有明显的心衰症状。合并有左室室壁瘤的病人,因其心室的矛盾运动,EF值较低。应用左心导管测定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对评价左室功能具重要意义,如LVEDP>12mmHg,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但LVEDP受卧床休息、液体入量、应激状况及药物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如LVEDP较高而每搏量(SV)较低,表明左室功能很差。

心导管检查、核素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均可测定EF值,以左心导管进行左室造影测定的LVEF最为准确。由于EF主要是反映心肌的收缩力,它还受前负荷、后负荷、酸碱度和药物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病人的临床情况正确评估EF值。此外,测定右室EF(RVEF)值,也可了解右心功能。约有50%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病人,RVEF降低。

冠状动脉造影可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及严重程

度。血管直径减少50%相当于截面积减少75%,而直径减少75%则截面积减少相当于94%。冠状动脉堵塞的范围越广,对氧供、耗失衡的耐受性就越差。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使左室大部分心肌处于危险状态,这类病人对心肌缺血的耐受性很差,麻醉必须谨慎地处理好氧供、耗之间的平衡。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右冠状动脉近端完全堵塞或等同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前降支和回旋支的近心端重度堵塞)加右冠状动脉近端完全堵塞的病人,风险更大。术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麻醉方面的要求

1. 术前评估

麻醉大夫要熟知冠脉系统的解剖、患者冠状动脉确切的病变部位以及阻塞的程度,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及同时合并的瓣膜疾病,了解最近发生的心肌梗死的情况。全面了解术前检查结果,对于患者同时合并肺脏、肾脏和肝脏的疾患要给予评估。术前与术者沟通,了解手术方案和血管吻合的顺序,做到心中有数。

2. 麻醉方法

实施以静脉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防止心肌缺血和心梗的发生,加强心肺脑肾和血液五大保护,促进病人早期拔管,缩短病人在ICU停留时间,并节约费用。

(1)术前用药: 一方面充分镇静,术前1h口服地西泮10mg,术前30min肌注吗啡0.2mg/kg 和东莨菪碱0.3mg,使病人入室时处于嗜睡状态,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另一方面要预防心肌缺血,术前使用抗血压药、β阻滞药或/和钙通道阻滞药者要用至术晨。只有保持适当的心率和血压,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才能预防心肌缺血。

(2)麻醉诱导前开通外周静脉,由于高血压病人诱导期易发生低血压,需随时加快输液速度或静注去氧肾上腺素。采用Bis检测麻醉深度,既要防止深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又要防止浅麻醉引起高血压。因OPCABG主张早期拔除气管导管,所以一方面要选择时效较短的药物,又要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类药物的应用以不影响术后早期拔管为宜,宜选择中等时效的肌松药。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吸入麻醉

药对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异氟醚,只要冠脉的灌注压正常,异氟醚不仅不会引起冠状动脉缺血及心肌缺血,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异氟醚具有心肌保护的特性,可模拟缺血预处理,缩小梗死面积,促进缺血心肌的恢复,对冠心病患者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

3. 术中监测

(1)多导联心电图(EKG),EKG监测为必需,以5导联线的监测较好,不仅可监测心率及心律,其V5监测对心肌缺血检出的成功率较高,可达75%。如用Ⅱ导联+CS5(即将左上肢(LA)的电极放置于V5的位置),可全部监测到左心缺血时ST段的变化。如用5个导联线,以II+CS5+V4R(即将胸前电极放置在右侧第5肋间与锁骨中线交界处)即可100%监测到左右心缺血时的ST段改变。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在“J”点后60~80ms处ST 水平段或降支段下降0.1mV为准。

(2)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CVP): 麻醉诱导前即应在局麻下完成动脉置管测压,以便在麻醉诱导时连续监测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