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明-临床分子诊断质量保证

诊断医学70%以上信息来自实验室

诊断监测预后

预测分子诊断是整

个检验医学领

域内发展最快、

最有活力的,

在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中往往

有决定性作

用!分子诊断对

临床检验的

划时代意

义!

涉及临床医生

标本采集环节

和实验室

涉及实验室涉及实验室人

员和临床医生

质量控制

涉及实验室

“文字”加“图片”的SOP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张健(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0126) 摘要: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分子诊断技术进入常规临床实验室的应用技术,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实验项目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定。不同的分子诊断方法具有不 同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根据分子诊断技术特征,按照杂交、扩增和测序三种技术特征, 对近期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分子诊断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高通量 狭义的分子诊断(molecular diagnosis)是基于核酸的诊断技术,通过对DNA和/或RNA的检测来实践对疾病的检测和诊断。但是,随着第一张人类基因组测序图的完成,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物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分子诊断的内涵已经从单纯的DNA/RNA拷贝、突变等变化的检测,拓展到核酸与DNA片段、蛋白与多肽、抗原与抗体、受体与配体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并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监测、预后与预防等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1]。当然,分子诊断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与分子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经历了十三年的时间,而2007启动的1000人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却只用了3年[2],人类了解自然密码的速度正在跨上快速列车。检验医学以提供精密准确的数据服务于临床,而分子诊断技术正逐渐成为成为常规临床实验室的应用技术,这将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根据分子诊断技术特征,按照杂交、扩增和测序三种技术特征,对近期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一、基于分子杂交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两条同源核酸分子(DNA或RNA)可以在碱基互补的原则下形成异质双链是遗传物质最重要的化学特征,这一过程亦被称为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分子杂交是所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础,从最初的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到实时PCR(real time PCR),从基因芯片再到高通量的DNA测序技术,都离不开碱基互补的分子杂交反应。而且在理论上可以特异性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分子,例如核酸与核酸之间(A-G、G-C)、蛋白与蛋白之间(抗原和抗体)甚至核酸和蛋白之间(适体与多肽)的相互作用都可以视为分子杂交的不同表现模式。因此,广义的分子杂交技术是指以核酸、蛋白、糖基以及细胞、代谢物等分子的相互作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目前临床应用的以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诊断技术繁多,缺乏统一的分类方法,但是可以根据实验方法的差异分为主要的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特异性的标记探针检测检测细胞内的核酸物质,而另一类是通过探针检测从细胞内提取的核酸、蛋白等物质,前者以原位杂交及其衍生的技术为主,后者以生物芯片及其衍生的技术为主。1、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tion,FISH)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原位杂交应用特异性的探针检测细胞内的核酸需要标记分子显示杂交信号,1960s年代的检测技术是放射性核素标记,但是信号检测程序复杂并且可能存在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而荧光物质标记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实验结果,因此荧光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tion,FISH)

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发展方向和趋势

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发展方向和趋势--何蕴韶 标签: 何蕴韶分子趋势全球诊断2009-11-27 15:32 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发展方向和趋势--何蕴韶 一、概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而出现各种新的生物技术,这些生物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推动并在发达国家催熟了一个新兴的临床诊断市场——分子诊断市场。广义的分子诊断包括临床生化和核酸检测,目前主要指应用各种生物技术检测组织个体内DNA或者RNA,用来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或者判断预后。人类基因大约有3万个基因,理论上以单个基因为基础的治疗将需要一个匹配的诊断测试,按照大约5%有诊断意义,则有1500个基因为基础的检测可以商业化。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分子诊断产业主要由传染病检测和血液筛查推动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但药物基因组学,预后诊断和分子肿瘤诊断将在近几年并在未来十年显示强劲的市场发展趋势。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分子诊断市场是体外诊断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从各大生物新闻网站不断对生物公司推出新产品的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蓬勃兴盛的市场,也是一个以技术为原动力的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研发潜力的领域。按照分子诊断技术目前实际的应用程度和市场的接受程度,可以主要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感染性疾病(包括血液筛查)、遗传病检测(包括染色体病检测)、肿瘤学、药物基因组学。

相对于成熟的临床实验室检测如血液学和微生物学检测领域的低增长或者不增长,分子诊断市场的特征在于空前的增长速度。分子诊断技术将驱动诊断产业的市场容量和应用范围的急剧增长,平均每年增加的收入将超过30%,某些分子诊断领域的增长将超过80%。在某些领域如药物基因组检测,疾病风险诊断和肿瘤分子诊断应用市场,在未来几年中将会更迅猛增长,但目前而言,至少在未来3-5年内,特别是在某些新兴的市场发展大国如中国,其真实的市场机会,主要存在于核酸检测市场的两个主要方面:临床诊断和血库筛查。分子诊断的消费者是独立的个体终端用户,研究机构或者医院实验室,临床独立检测实验室和内科实验室,包括血筛在内的感染性疾病,迄今为止是终端用户的最大部分,占整个市场的90%。今天几乎所有的分子诊断测试都是基于PCR技术, RNA聚合(NASBA,TMA),连接反应(ABI,Abbott),和DNA修复(invader)等技术,而基因芯片等其他技术正在不断成熟并在大型诊断公司的强力推动下不断占据市场份额。定量PCR是应用最广泛的分子诊断技术,据估计其市场份额高达15亿美金。 2005国外商业咨询公司预测有12种检测项目,在体外诊断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分别为肝炎检测;心脏标记物;细胞遗传学检测;不孕检测;基因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肿瘤检测;HPV;生物芯片的临床应用;细胞成像;艾滋病;传染性疾病。大部分为分子诊断领域或者同分子诊断相关,包括大型的独立商业参考实验室如Quest和LabCorp在内的各种老牌和新兴的分子诊断产品开发和应用公司,正在为立足于分子诊断市场并保持步伐而投入巨大的资金用于研发各种技术平台和相关产品。 总体而言,目前全球的分子诊断市场大背景可以概括如下:

临床诊断学

绪论 兽医临床诊断学:研究诊断动物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临床诊 断学的 内容 症状学(症候学)1.病史采集:即问诊。 2.临床检查: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 诊及辅助器进行系统的检查。 3.实验室检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实验方 法对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进行检查,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组织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临床检查和特殊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实验室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健康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特殊检查:用X射线、超声波、心电图、各种 内窥镜等特殊设备对组织器官结构或功能进行检查,获得比较客观和正确的结果。 方法学(检查法) 症状:动物患病后经过检查所发现的机能异常和病 理现象。 体征:组织或器官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变化;或兽 医用叩诊、听诊以及器械检查所发现的异常 现象。 症 状 分 类主要症状和 次要症状主要症状:在疾病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特点:在提示和确诊疾病中起主要作用,或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次要症状(一般症状):指在疾病过程中表现不突出、对疾病诊断意义不大的症状。特点:诊断意义不大;但常是主人就诊的原因。 固定症状和偶然症状固定症状:在疾病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症状。 偶然症状: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出现的症状。 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由疾病引起的全身性反应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特点:疾病诊断意义不大,但能够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 局部症状:出现在患病组织器官、表现明显的局灶性反应。特点:反应病变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病变性质,对疾病有诊断意义。

临床诊断学的内容症状学(症候学) 症 状 分 类 典型症状:能够反应疾病临床特征 的症状(包括局部、主要、示病症 状)。 示病症状:能反应疾病性质的症 状,或一但出现就可以确诊为某种 疾病的症状。 典型症 状和示 病症状 综合征 (综合症 候群或综 合症状) 综合征(综合症候群):在疾病 发展过程中,一些症状有规律地 出现或按一定秩序相继出现。 综合症候群常提示某一特定器 官或系统的疾病。由主要症状、 固定症状、典型症状组成。 早期症状(前趋症状):指动 物在疾病发生初期表现出来 的症状。特点:可为疾病的早 期诊断提供启示和线索,但无 特异性。 亚临床症状:指机体出现的症 状难以达到明显的程度。 早期症状和 亚临床症状 诊断的方法论 诊断的 分类 症状学诊断:一般称临床诊断: 根据主要症状来命名的诊断结 论。 机能性诊断(病理生理学诊 断):根据机体功能障碍的表现 特征来命名的诊断。特点:需 以症状学诊断作为基础。 病理学诊断(病理形态学诊 断):依据患病器官形态学变化 特征作出的诊断。特点:可确 定疾病部位、性质。是通常门 诊应达到的诊断。 发病学诊断(发病机理诊断): 能阐明发病机理的诊断。 病因诊断:阐明发病原因的诊 断。特点:较完美的诊断。对 疾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诊断中称为 病原学诊断。 诊断所表 达内容 建立诊断 的时间 早期诊断:在发病初期建立的 诊断。 晚期诊断:在疾病的后期或死 的诊断。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 (2) 二、拆线 (5) 三、清创术 (8) 四、急救止血法 (9) 五、腹膜腔穿刺术 (10) 六、胃插管术 (12) 七、气管切开术 (13) 八、胃肠减压术 (15) 九、清创缝合术 (16) 十、胸腔闭式引流术 (19) 十一、骨牵引 (22) 十二、皮牵引 (23) 十三、石膏固定 (24) 十四、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 (25) 十五、外固定架技术 (28) 十六、内固定技术 (29) 十七、关节穿刺及引流 (31) 十八、局部注射疗法 (32)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

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第七篇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常用诊疗技术及其适应症,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讲授重点常用诊疗技术及其适应症,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教学难点常用诊疗技术及其适应症,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授课方式配以多媒体投影结合临床医疗举例课堂讲授、实验、看录相。 教具多媒体 授课时数:2学时(80分钟) 授课提要: 一、腹腔穿刺(abdominocentesis) ?适应证 1、抽取腹腔积液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 2、大量腹水时,可适当抽放腹水以缓解症状。 3、腹腔内注射药物,以协助治疗疾病。 ?方法 ?注意事项 1、有肝昏迷先兆者,禁忌腹穿放腹水。 2、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映,并给予适当处理。 3、腹腔放液不宜过多过快。 4、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 5、大量腹水时,为了防止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注意不要使皮肤至腹膜壁层位于同一 直线上。 6、注意无菌操作,一防止腹腔感染。

二、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 ?方法 ?注意事项 1、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 2、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过大摆动,也不可用力过猛和穿刺过深等。 4、如感骨质坚硬,难以进针,不可强行进针,需要进一步诊断。 5、作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骨髓液不宜抽取过多。 6、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在骨髓涂片后,再抽取1~2ml骨髓液用于培养。 7、穿刺抽取骨髓液后立即培养。 8、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9、麻醉前应作普鲁卡因皮试。 三、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 ?方法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症,凡疑有颅内压增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 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 后窝有占位病变者均为禁忌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脸色异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的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药液注入。 四、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 ?方法 ?注意事项 1、术前向患者说明情况,消除其紧张情绪。 2、操作时必须密切观察患者,如发现异常症状,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肿瘤易感基因检测 单独遗传因素造成肿瘤的概率低于5%。肿瘤的发生主要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基因是内因,与人体是否具有肿瘤易感基因有关。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就是针对人体内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而进行的,它可以检测出人体内是否存在肿瘤易感基因或家族聚集性的致癌因素,根据个人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指导方案。肿瘤易感基因检测特别适合家族中有癌症病例的人群,可以帮助这类人群提前了解自身是否存在肿瘤易感基因。已知的肿瘤易感性基因有Rb1、WT1、p53、APC、hMSH2、hMLH1和BRCA1等,与其相对应的癌症综合征(附表)。 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与易感基因 癌症综合征易感基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Rb1 Wilms瘤WT1 LI-Fraumeni综合征p5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瘤(FAP)APC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 hMSH2,hMSH1 乳腺癌BRCA1 卵巢癌BRCA1 2、肿瘤相关病毒检测 业已证明一部分肿瘤的发生和病毒感染有关,因而检测这些相关病毒不仅可探计肿瘤和病毒的关系,而且可以找出肿瘤的易患人群。由于病毒太小,且难以培养,一般方法检测病毒效果极差。而核酸杂交技术与PCR技术用于病毒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 人类某些肿瘤可能与病毒有关 病毒相关肿瘤 HPV6、11亚型 宫颈尖锐湿疣(乳头状瘤) HPV16、18亚型 宫颈上皮内新生物和癌 HSV及CMV宫颈恶性病变 HBV原发性肝癌 EB病毒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 HSV6型 霍奇金病和鼻咽癌 微小病毒葡萄胎 ATL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3、肿瘤的早期分子诊断 研究发现,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出现在肿瘤发生的最早期,远早于肿瘤临床症状的出现,是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基因突变检测进行早期诊断能够从最根本的基因上寻找肿瘤发生的微小趋势,第一时间作出肿瘤预警,通过针对性的环境或生活方式调整,能有效预防肿瘤的形成;在肿瘤发生初期实施针对性治疗,能极大程度增加治愈的概率。 K-ras基因突变是一种胰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肿瘤中发生率较高的分子事件,突变集中在第12、13和61编码子。应用细针穿刺活检材料检测胰腺癌的第12编码子变突,检出

分子诊断知识点

1、基因(gene)是含有生物信息的DNA 功能片段,根据这些生物信息可以编码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 和蛋白质(多数). 2、基因组genome, 指细胞或生物体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包括所有基因和基因间的区域(序列)。 3、基因组学genomics 以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包括基因组作图、基因组测序、基因定位、基因功能分析 4、结构基因:编码RNA 或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5、基因表达:DNA 携带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mRNA 通过翻译将基因的遗传信息在细胞内合成具有生物功能的各种蛋白质的过程 6、C 值基因组DNA 全部碱基(对)数。C 值是物种的一个重要特性常数。C 值矛盾,C 值悖论: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 7、N 值矛盾,N 值悖论:基因组中的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复杂程度的不对称性 8、必需基因(致死基因)关系到生物体存活的基因。可通过基因突变实验确定必需基因。: 9、原核生物基因组1、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蓝绿藻等 10、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 序列,或是指一段DNA 序列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11、操纵子:由一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连同其上游调控序列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 12、质粒的分类致育质粒F 质粒)编码性菌毛,介导细菌之间的接合传递;耐药性质粒R 质粒)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毒力质粒Vi 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细菌素质粒编码细菌产生细菌素;代谢质粒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 13、严紧控制型拷贝数少,一般<10 个,分子量大;调节因子是蛋白质,复制受限,受染色体DNA 复制系统的控制;严谨控制机理(低拷贝原因),认为是该质粒可以产生阻遏蛋白,反馈抑制自身DNA 合成。松弛控制型拷贝数多,10-200 个,分子量小;调节因子是RNA,复制不受染色体DNA 复制系统限制基因工程使用松弛型(高拷贝数)质粒,以获得较多的基因产物。 14、质粒性质 1、质粒的转移: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而由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细胞中,使两个细胞都成为带有质粒的细胞;质粒转移时,它可以单独转移,也可以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进行转移,所以它可成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2、质粒具有选择性标记:质粒有抗药性基因、营养缺陷型基因、抗重金属盐基因等多种选择性标记 3、质粒的不相容性:质粒已成为分子克隆的有用工具,是目的DNA 的载体。载体质粒大多是在天然质粒基础上经人工构建而成, 15、质粒特点:1、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单一切口,可用以重组外源DNA;2、有筛选标记,如抗药基因等;3、插入外源DNA 后,仍能转化宿主细胞,并能复制。 16、质粒基因转移的方式1.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 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的DNA 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2.转化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转化作用3、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 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4、转染作用通过感染方式将外来DNA 引入宿主细胞,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transfection) 。转染是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

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 基因分析,即基因诊断 ( Gene Diagnosis ):是利用DNA 分析技术直接从基因水平 ( DNA or RNA ) 检测遗传病的基因缺陷。 这种方法和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差别在于直接从基因型推断表型,可以越过基因产物,直接检测基因的结构而作出诊断,改变了传统的表型诊断方式,所以又称为逆向诊断 ( Reverse Diagnosis )。 基因诊断的优点: 材料容易获得,不受细胞类型的限制; 不受基因表达的时空限制。 不受年龄的限制; 可以于发病前做出诊断; 方便有效,迅速准确,携带者也可以有效检出。 基因诊断的难点:对大多数疾病尚未找到合适的基因诊断方法,另外由于遗传异质性、基因突变的多样性,一种基因诊断方法对同一疾病往往有很大差异。 基因诊断的对象:一般是指单基因病和某些有主基因改变的多基因病。 至1997年,发现人类单基因病遗传病已达8587种,现已达到15988种 进行基因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 (1)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已明确 (2)致病基因的结构、顺序与突变性质巳清楚 (3)致病基因与DNA多态存在连锁关系 根据所具备的条件选择适合的基因诊断技术 基因诊断方法 目前常用的基因诊断方法: (1)聚合酶链反应DNA扩增法 (2)限制性酶谱Southern印迹杂交直接分析法 (3)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连锁分析法 (4)寡核苷酸探针(oligonucleotide probe)检测法 (5)DNA测序 (6)基因芯片 一、基因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一)肝炎病毒基因的检测 1、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 病情评估 血清中病毒含量的多少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相关,病毒载量越高,肝组织炎症反应程度越重。 疗效预测 治疗前病毒核酸载量越高,疗效越差;载量越低,机体清除病毒的可能性越大。预后判断 病毒核酸载量持续处于高浓度者预后不良。 垂直传播途径感染者,预后较差。 反映肝细胞损害的其它指标正常,但病毒核酸 水平经常波动者更易发展为肝硬化。 2、乙肝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包括与已上市产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试验)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申请人应在符合要求的临床单位,在满足临床试验最低样本量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产品临床预期用途、相关疾病的流行率和统计学要求,制定能够证明其临床性能的临床试验方案,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提高试验质量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临床试验报告是对临床试验过程、结果的总结,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文件之一。 本指导原则仅对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具有发展快、专业跨度大、临床预期用途各异的特点,不同临床预期用途产品的临床试验方法及内容不尽相同。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临床预期用途,制定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修订本指导原则。 二、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要求 1.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学准则,必须获得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研究者应考虑临床试验用样本,如血液、羊水、胸水、腹水、组织液、胸积液、组织切片、骨髓等的获得或试验结果对受试者的风险性,应提交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对于例外情况,如客观上不可能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或该临床试验对受试者几乎没有风险,可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后免于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2.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必须高于科学和社会利益。 3.为受试者保密,尊重个人隐私。防止受试者因检测结果而受到歧视或伤害。 4.临床前研究结果支持进行临床试验。 (二)临床试验机构及人员的要求 1.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3家(含3家)、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2家(含2家)临床试验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试验。 2.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机构应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 3.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其预期用途,综合不同地区人种、流行病学背景、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等因素选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机构必须具有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

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张健(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0126) 摘要: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分子诊断技术进入常规临床实验室的应用技术,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实验项目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定。不同的分子诊断方法具有不 同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根据分子诊断技术特征,按照杂交、扩增和测序三种技术特征, 对近期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分子诊断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高通量 狭义的分子诊断(molecular diagnosis)是基于核酸的诊断技术,通过对DNA和/或RNA的检测来实践对疾病的检测和诊断。但是,随着第一张人类基因组测序图的完成,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物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分子诊断的内涵已经从单纯的DNA/RNA拷贝、突变等变化的检测,拓展到核酸与DNA片段、蛋白与多肽、抗原与抗体、受体与配体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并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监测、预后与预防等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1]。当然,分子诊断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与分子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经历了十三年的时间,而2007启动的1000人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却只用了3年[2],人类了解自然密码的速度正在跨上快速列车。检验医学以提供精密准确的数据服务于临床,而分子诊断技术正逐渐成为成为常规临床实验室的应用技术,这将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根据分子诊断技术特征,按照杂交、扩增和测序三种技术特征,对近期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一、基于分子杂交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两条同源核酸分子(DNA或RNA)可以在碱基互补的原则下形成异质双链是遗传物质最重要的化学特征,这一过程亦被称为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分子杂交是所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础,从最初的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到实时PCR(real time PCR),从基因芯片再到高通量的DNA测序技术,都离不开碱基互补的分子杂交反应。而且在理论上可以特异性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分子,例如核酸与核酸之间(A-G、G-C)、蛋白与蛋白之间(抗原和抗体)甚至核酸和蛋白之间(适体与多肽)的相互作用都可以视为分子杂交的不同表现模式。因此,广义的分子杂交技术是指以核酸、蛋白、糖基以及细胞、代谢物等分子的相互作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目前临床应用的以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诊断技术繁多,缺乏统一的分类方法,但是可以根据实验方法的差异分为主要的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特异性的标记探针检测检测细胞内的核酸物质,而另一类是通过探针检测从细胞内提取的核酸、蛋白等物质,前者以原位杂交及其衍生的技术为主,后者以生物芯片及其衍生的技术为主。 1、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tion,FISH)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原位杂交应用特异性的探针检测细胞内的核酸需要标记分子显示杂交信号,1960s年代的检测技术是放射性核素标记,但是信号检测程序复杂并且可能存在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而荧光物质标记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实验结果,因此荧光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tion,FISH)一经出现立刻取代了放射性标记的技术,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杂交技术。FISH技术通过荧光标记探针,可以可

最新兽医临床诊断检查技术

兽医临床诊断检查技术 1 临床检查基本方法 2 (一)病史调查(问诊) 3 问诊是兽医以询问的方式,向动物主人或有关人员了解患病动物的饲养管理情况4 以及现病史和既往史。主要内容包括现病史,即发病情况(发病时间和地点、发病数5 量、附近有无类似病例发生、病后临床症状、病势急缓以及饮食欲、大小便、生产性6 能和行为有无改变等)、治疗情况(治疗过程、使用的药物、治疗效果等)、活动情况7 (使役、运动情况),以及既往史(以前患过什么病,是否与本次发病有相似表现,其8 经过及结局如何)等。 9 (二)视诊 10 视诊是兽医利用视觉或借助器械观察患病动物的整体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包11 括群体动物检查和个体检查。视诊的一般程序是先检视群体动物,再对个体患病动物12 检查。个体检查时应先观察其整体状态,再观察期各个部位的变化。一般先远距观察13 患病动物的全貌,然后从前到后,从左向右,边走边看,围绕患病动物行走一周,细14 查动物的全身状态,如精神、营养、体格发育、姿势、步态、运动等;发现表在组织15 或器官的病理变化;注意某些生理活动是否正常,如呼吸、采食、咀嚼、吞咽、反刍、16 嗳气。排便、排尿等。对体型较小的动物视诊时,可将其放入笼内或室内,最好在饲17 喂时观察,必要时借助器械(开口器、咽喉镜、眼底镜、内窥镜等)观察患病动物相18 应的部位变化。 19 (三)触诊 20 触诊是用检查者的手触摸按压动物身体的相应部位,判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21 状、硬度、湿度、温度及敏感性(疼痛、喜按、拒按)等,以腿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22 触诊可分为浅部和深部触诊。浅部触诊时,将手指伸直平贴体表,不加按压而轻轻触23 摸,检查体表的敏感性、温度、湿度、皮下组织的弹性、质地、硬度等;深部触诊时,24 1

第八章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精品课程

复习要点 、导尿术: 1、明确导尿的目的及适应症。 2、掌握导尿的基本方法及男性、女性导尿时导尿管插入的深度。 3、导尿术中的注意事项。 4、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及护理。 二、胸膜腔穿刺术 1、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适应症。 2、术前准备包括病人的准备、药物及物品的准备。 3、胸膜腔穿刺术时穿刺点的选择方法。 4、基本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主要应注意胸膜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抽液量的控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等。 6、送检标本的留取方法。 三、腹膜腔穿刺术 1、适应症的选择。 2、术前准备,包括病人的准备、药物及物品。 3、穿刺点的确定(四种方法)及体位。 4、基本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术中如何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放腹水的速度及量,术毕时的处理及术后护理。 6、送检标本的留取方法。 四、骨髓穿刺术 1、适应症和禁忌症。 2、术前准备要点。 3、穿刺部位的选择(有四处)及体位。 4、基本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术前一定要作出、凝血时测定,抽吸骨髓的量,骨髓抽出后如何处理 五、腰椎穿刺术 1、穿刺目的及适应症。 2、体位及穿刺点的确定。 3、基本操作方法。 4、脑脊液压力测定及Queckenstedt 试验方法。 5、注意事项禁忌证的严格掌握,术中观察病人,术中脑脊液压力的测定及观察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的试验方法等。 六、心包腔穿刺术 1、了解心包腔穿刺的目的及适应症。

2、穿刺点的确定。 3、了解穿刺的基本方法。 4、注意事项本穿刺术危险性大,应由熟练的医师穿刺,并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前应做超声心电图检查,作好术前准备。术中抽液量不宜大,抽液速度不宜过快。血引起的心包填塞和防空气进入。术中术后应密切观测呼吸、血压、脉搏等。 七、肝穿术 1、肝穿的目的和适应症肝活体组织检查及肝脓肿抽脓。 2、穿刺部位选择肝活检与肝脓肿的穿刺部位不同。 3、术前准备病人的准备,物品的准备。 4、基本穿刺方法其目的不同因而其方法也不同。 5、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应作出、凝血检查,验血型等。肝活组织检查时,穿刺速度应快而 准;穿刺抽脓时,针头可随呼吸摆动。肝穿术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八、静脉压测定 1、静脉压的定义。 2、肘静脉压正常值,升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 3、基本方法。 4、注意事项主要是避免影响结果的因素。 九、中心静脉压测定 1、中心静脉压测定 2、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意义及适应症。 3、中心静脉压正常值,升高及降低的临床意义。 4、基本测定方法。 5、注意事项。 [A 型题] 1.为女性导尿时,导尿管应大约插入: B.4~6 cm C.插管后的中段尿 D.插管后的后段尿 E插管后导出的全部尿的一部分4.导尿术中,当导尿管插入后见到有尿液流出时,导尿管应该: A.再插入2 cm B.再插入3 cm C.再插入4 cm D.再插入5 cm E.再插入6 cm 5 .残余尿量一般为:术 要严防出 A.2~4cm C.6~8 cm E.10~12 cm 2.为男性导尿时,导尿管应大约插入:A.5~10 cm C.15~20 cm E.10~14 cm 3.导尿术中,如需作尿培养,必须取: A.导尿前的尿D.8~10 cm B .10~15 cm D8~12 cm B.插管后的前段尿

临床诊断学第八章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精品课程

复习要点 一、导尿术: 1、明确导尿的目的及适应症。 2、掌握导尿的基本方法及男性、女性导尿时导尿管插入的深度。 3、导尿术中的注意事项。 4、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及护理。 二、胸膜腔穿刺术 1、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适应症。 2、术前准备包括病人的准备、药物及物品的准备。 3、胸膜腔穿刺术时穿刺点的选择方法。 4、基本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主要应注意胸膜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抽液量的控制, 防止空气进入胸腔等。 6、送检标本的留取方法。 三、腹膜腔穿刺术 1、适应症的选择。 2、术前准备,包括病人的准备、药物及物品。 3、穿刺点的确定(四种方法)及体位。 4、基本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术中如何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放腹水的速度及量,术毕时的处理及术后护理。 6、送检标本的留取方法。 四、骨髓穿刺术 1、适应症和禁忌症。 2、术前准备要点。 3、穿刺部位的选择(有四处)及体位。 4、基本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术前一定要作出、凝血时测定,抽吸骨髓的量,骨髓抽出后如何处理等。 五、腰椎穿刺术 1、穿刺目的及适应症。 2、体位及穿刺点的确定。 3、基本操作方法。 4、脑脊液压力测定及Queckenstedt试验方法。 5、注意事项禁忌证的严格掌握,术中观察病人,术中脑脊液压力的测定及观察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的试验方法等。 六、心包腔穿刺术 1、了解心包腔穿刺的目的及适应症。

2、穿刺点的确定。 3、了解穿刺的基本方法。 4、注意事项本穿刺术危险性大,应由熟练的医师穿刺,并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术前应做超声心电图检查,作好术前准备。术中抽液量不宜大,抽液速度不宜过快。要严防出血引起的心包填塞和防空气进入。术中术后应密切观测呼吸、血压、脉搏等。 七、肝穿术 1、肝穿的目的和适应症肝活体组织检查及肝脓肿抽脓。 2、穿刺部位选择肝活检与肝脓肿的穿刺部位不同。 3、术前准备病人的准备,物品的准备。 4、基本穿刺方法其目的不同因而其方法也不同。 5、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应作出、凝血检查,验血型等。 肝活组织检查时,穿刺速度应快而准;穿刺抽脓时,针头可随呼吸摆动。 肝穿术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八、静脉压测定 1、静脉压的定义。 2、肘静脉压正常值,升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 3、基本方法。 4、注意事项主要是避免影响结果的因素。 九、中心静脉压测定 1、中心静脉压测定 2、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意义及适应症。 3、中心静脉压正常值,升高及降低的临床意义。 4、基本测定方法。 5、注意事项。 [A型题] 1.为女性导尿时,导尿管应大约插入: A.2~4cm B.4~6 cm C.6~8 cm D.8~10 cm E.10~12 cm 2.为男性导尿时,导尿管应大约插入: A.5~10 cm B.10~15 cm C.15~20 cm D.8~12 cm E.10~14 cm 3.导尿术中,如需作尿培养,必须取: A.导尿前的尿B.插管后的前段尿 C.插管后的中段尿D.插管后的后段尿 E.插管后导出的全部尿的一部分 4.导尿术中,当导尿管插入后见到有尿液流出时,导尿管应该: A.再插入2 cm B.再插入3 cm C.再插入4 cm D.再插入5 cm E.再插入6 cm 5.残余尿量一般为: A.1~5ml B.5~10 ml C.10~15 ml D.15~20 ml

【临床诊断学】第八章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精品课程

【临床诊断学】第八章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精品课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复习要点 一、导尿术: 1、明确导尿的目的及适应症。 2、掌握导尿的基本方法及男性、女性导尿时导尿管插入的深度。 3、导尿术中的注意事项。 4、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及护理。 二、胸膜腔穿刺术 1、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适应症。 2、术前准备包括病人的准备、药物及物品的准备。 3、胸膜腔穿刺术时穿刺点的选择方法。 4、基本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主要应注意胸膜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抽液量的控制, 防止空气进入胸腔等。 6、送检标本的留取方法。 三、腹膜腔穿刺术 1、适应症的选择。 2、术前准备,包括病人的准备、药物及物品。 3、穿刺点的确定(四种方法)及体位。 4、基本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术中如何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放腹水的速度及量,术毕时的处理及术后护理。 6、送检标本的留取方法。 四、骨髓穿刺术 1、适应症和禁忌症。 2、术前准备要点。 3、穿刺部位的选择(有四处)及体位。 4、基本操作方法。 5、注意事项术前一定要作出、凝血时测定,抽吸骨髓的量,骨髓抽出后如何处理等。 五、腰椎穿刺术 1、穿刺目的及适应症。 2、体位及穿刺点的确定。 3、基本操作方法。 4、脑脊液压力测定及Queckenstedt试验方法。

5、注意事项禁忌证的严格掌握,术中观察病人,术中脑脊液压力的测定及观察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的试验方法等。 六、心包腔穿刺术 1、了解心包腔穿刺的目的及适应症。 2、穿刺点的确定。 3、了解穿刺的基本方法。 4、注意事项本穿刺术危险性大,应由熟练的医师穿刺,并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术前应做超声心电图检查,作好术前准备。术中抽液量不宜大,抽液速度不宜过快。要严防出血引起的心包填塞和防空气进入。术中术后应密切观测呼吸、血压、脉搏等。 七、肝穿术 1、肝穿的目的和适应症肝活体组织检查及肝脓肿抽脓。 2、穿刺部位选择肝活检与肝脓肿的穿刺部位不同。 3、术前准备病人的准备,物品的准备。 4、基本穿刺方法其目的不同因而其方法也不同。 5、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应作出、凝血检查,验血型等。 肝活组织检查时,穿刺速度应快而准;穿刺抽脓时,针头可随呼吸摆动。 肝穿术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八、静脉压测定 1、静脉压的定义。 2、肘静脉压正常值,升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 3、基本方法。 4、注意事项主要是避免影响结果的因素。 九、中心静脉压测定 1、中心静脉压测定 2、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意义及适应症。 3、中心静脉压正常值,升高及降低的临床意义。 4、基本测定方法。 5、注意事项。 [A型题] 1.为女性导尿时,导尿管应大约插入: A.2~4cm B.4~6 cm C.6~8 cm D.8~10 cm E.10~12 cm

分子诊断行业竞争现状分析报告

分子诊断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分子诊断市场上已经涌现了一批较有特色的企业,但由于我国在分子诊断技术领域的积淀不够,即便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但不同公司推出的产品仍然存在单一化的问题。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无论是政府的投入支持还是企业自身的原始积累都较少,导致市场上基于荧光PCR 技术的企业多于牛毛,但创新性技术的企业则较少。 海力特SUPBIO?微量精准超敏PCR检测技术产品具有全球创新性和领先性,将开拓一个新型的巨大蓝海市场! 2015年6月9日,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医药健康蓝皮书》,对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并给予乐观预期:2014年,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06亿元;预测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7%。其中分子诊断细分市场增速年均超过20%,占比从5年前的5%左右增加到2014年的15%,未来还将维持一段长时间的高速成长周期。 随着人类健康意识和需求的提高,对现有诊断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正催生出巨大的新型检测诊断蓝海市场,这个市场容量将远大于现有诊断市场。但是目前的诊断技术无法满足这个新型市场的需求。这种迅速增长的人类健康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检测技术之间的矛盾在分子诊断市场尤为突出。目前分子诊断市场的主导技术是PCR检测技术,这项诺贝尔获奖技术为生物诊断技术领域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但是PCR技术发展到今天,遇到了新的市场需求技术瓶颈。即在检测低于100copies(拷贝)的标本时,检出效率低,出现假阴性,更重要的是无法精准定量。造成这个瓶颈的原因是现有PCR试剂产品灵敏度还不够高,无法微量精准定量。而微量精准定量检测是进行疾病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关键,市场潜力巨大。海力特开发的产品就是针对这个新型市场。 国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根据IVD 专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约400 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 家,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约20 家,企业普遍规模小、品种少。 一、分子诊断行业各生产企业医院市场占有率分析 分子诊断市场目前以国内企业为主,主要企业包括达安基因、深圳匹基(被凯杰收购,荧光PCR 检测试剂盒)、科华生物、复星医药等,由于专利原因国外也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该类产品,如罗氏、雅培等公司有部分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分子诊断发展简史

分子诊断发展简史:一场由“螺旋双杰”引发的发明 分子诊断发展四阶段 早期预知某些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1978年著名没计划以科学家简悦威等应用液相DNA 发明PCR技术后迅速发展,标志着传统基因诊断发展到更全面的分子诊断技术。 :1992年美国Affymetrix制作出第一章基因芯片,标志着分子诊断进入生物芯片技术阶段。生物芯片技术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低通量的问题。 Ronaghi分别于1996年与1998年提出了在固相与液相载体中通过边合成边测序的方法-焦磷酸测序。目前常见的高通量第二代测序平台主要有Roche454、IlluminaSolexa、ABISOLiD和LifeIon Torrent等,其均为通过DNA 片段化构建DNA文库、文库与载体交联进行扩增、在载体面上进行边合成边测序反应,使得第1代测序中最高基于96孔板的平行通量扩大至载体上百万级的平行反应,完成对海量数据的高通量检测。1代、2代测序区别 分子诊断三座丰碑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双螺旋结构的出现时分子生物学行程的重要标志,对人们认识蛋白质合成、DNA复制和突变具有重要意义,为分子诊断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DNA之父”Watson、Crick

50年前,科学界的“八大恶棍”之一凯利?穆利斯还只是美国某制药公司的小职员,整天做着把先天致病基因给剔除掉的白日梦,然而先要复制DNA,才有足够的时间慢慢修复。1966年,穆利斯尝试磕了一次药,并从此不可自拔。后来,迷幻剂被列为违禁药品,于是穆利斯自己调配迷幻剂的替代品。在制作迷幻剂时,他居然想到了复制DNA的办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并最终凭他跟迷幻剂的结晶PCR获得了诺贝尔奖。从此开启了分子诊断的PCR时代,标志着传统的基因诊断发展到更全面的分子诊断。 “PCR之父”Kary Mullis “只是个在实验室里乱搞的家伙”弗雷德里克·桑格开拓人类基因研究,被尊为“基因学之父”,他与同事合作研发的快速为DNA定序,成为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先驱。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他上世纪70年代提出快速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技术“双去氧终止法”,即双脱氧核苷酸链中止法,又称“桑格法”。“双去氧终止法”测序法拉开了DNA测序的序幕,解开了人体4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 “基因学之父”Frederick Sanger 分子诊断临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