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籽油工业发展回顾及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对我国棉籽油工业发展 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国棉籽油工业存在的 问题,结合面临的形势,我们认为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供 行业同仁参考。
一是要加快技术改造, 促进 产业升级。 加快棉籽油工业的技 术创新, 引导棉籽油加工企业走 技术改造、综合利用、精深加工的 道路, 充分利用液—液—固工艺 技术、 设备改造传统棉籽油加工 厂,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盈 利能力, 推动棉籽油工业产业升 级 。 力 争 到 2010 年 , 实 现 液— 液—固 工 艺 技 术 、 设 备 覆 盖 率 30%,到 2015 年覆盖 90%,同时, 以棉籽油、脱酚棉籽蛋白为原料, 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 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类型。
(上接第 25 页)机 STX 网络信息” 窗口中显示“进入系统测试”。
4. 联 网 状 态 与 断 网 状 态 下 校 准检查注意事项。
(1)在 联 网 状 态 下 , 信 息 系 统 将通过 “主机 STX 网络信息”窗 口对整个校准检查过程进行控 制。 某一模块校准检查时,信息系 统将根据预设允差对测试结果进 行 检 查 , 并 通 过 “ 主 机 STX 网 络 信息”窗口提示该样品是否合格。 如果某模块连续两次校准检查不 合格, 不校准或不发送远程监控 数据,直接进行校准检查,信息系 统 将 发 送 信 息 提 示 HVI 操 作 员 (在 HVI“主机 STX 网络信息”窗 口中显示)“数据无效并自动丢弃 本次的校准检查数据”。 更换样品 测 试 后 ,HVI “主 机 STX 网 络 信 息 ” 窗 口 中 显 示 “×× 模 块 棉 样 ××
2009 年 中国棉花加工 第 4 期
32
棉紫光开发的“液-液-固”脱酚浸 出棉籽制油技术为代表, 在生产 棉籽油的同时, 脱除棉籽蛋白中 的毒素棉酚, 生产的脱酚棉籽蛋 白与豆粕品质持平, 可替代豆粕 用于饲料行业; 另外, 出壳率从 26%提高至按近 40%, 扩大了食 用菌培养基供应量, 做到了棉籽 资源物尽其用。 目前,该项技术处 于国际领先水平, 为棉籽油工业 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 装备支撑。
五是企业规模小, 产品结构 不合理。 由于传统工艺加工利润 低, 棉籽采购加工半径被限制在 150 公里以内, 使加工企业的规 模化受到制约, 全国日加工 100 吨棉籽以下生产能力的企业较 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另外,大 部分企业没有进行主、 副产品的 深加工,棉粕利用率低;棉籽油精 炼技术落后于其它油种, 棉籽油 产品形象差, 至今无小包装产品 面世; 产业链短, 产品结构不合 理,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
棉籽油工业与饲养业、 食品 工业、 饲料工业和棉花种植行业 等紧密关联,是关系国家粮、棉、 油安全的重要产业。 棉籽油工业 的主产品棉籽油是我国重要的食 用植物油之一, 副产品脱酚棉籽 蛋白、棉粕、棉籽壳是我国饲养业 蛋白饲料、 食用菌行业培养基的 重要原料。 目前,我国棉籽油产量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棉籽 油工业原料压榨总量居全国第三 位, 产量居我国食用油生产总量 第四位,约占 9%。 脱酚棉籽蛋白 和棉粕是重要的饲用蛋白原料, 占国内饲料工业蛋白原料的 11% 左右; 棉籽壳是我国食用菌行业 最主要的培养基原料, 占培养基 原料总量的 50%左右。
年基本没有进口。 四是产业布局不合理。 近年
来,国家主产棉区西移,但棉籽油 工业布局仍沿袭上世纪老棉区的 分布格局, 新疆等西部新兴的棉 区棉籽产量占 全 国 40%左 右 ,但 产能仅占全国的 12%左右, 每年 大量棉籽外运至华东、 华北等地 加工, 高运输成本直接降低了棉 籽油加工企业的效益,也降低了棉 花加工企业的效益。
棉副产品综合利用
我国棉籽油工业发展回顾及思考
■ 唐金泉 王毓蓬 焦 洋
〔北京中棉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棉籽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植 物油, 它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 肪酸,同时又具有很好的起酥性, 被誉为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天然起 酥油。 在目前含反式脂肪酸的氢 化植物油被欧美等国限制使用的 情况下, 棉籽油已经在多个国家 成为天然的替代品。
五是加强综合利用, 促进循 环经济发展。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采用 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 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 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使行业全面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六是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行
业自律,重建棉籽油市场形象。 鼓 励科研机构与棉籽油加工企业联 合技术攻关, 重点研发棉籽油混 合精炼、 棉籽油冬化及棉籽精深 加工等技术, 不断提高主副产品 的科技含量。 进一步完善棉籽油 质量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和相应控 制技术标准, 同时充分发挥行业 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加大健 康、科学用油宣传,重建棉籽油市 场形象。
总之,通过实施技术升级、调 整产业结构、 原料多元化等加快 发展我国棉籽油工业的措施,将 有效增加棉籽油的供给总量,显 著提升行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降低我国大豆、 大豆油对外依存 度, 同时还可间接起到促进饲养 业、棉花种植业、食用菌行业发展 的作用。 ☆
☆☆☆☆☆☆☆☆☆☆☆☆☆☆☆☆☆☆☆☆☆☆☆☆☆☆☆☆☆☆☆☆☆☆☆☆☆☆☆☆☆☆☆☆☆☆
二是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慢。 我国目前拥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的 液—液—固 工 艺 技 术 及 设 备 , 经推广证明可显著提高企业的经 济效益, 有助于缓解大豆进口的 依存度,但在技术改造、产业升级 推广中,受资金、政策等限制,推 广速度一直无法满足棉籽油工业 发 展 的 需 求 ,2000 年 至 2008 年 全国形成的产能仅占全国棉籽总 产的 9%左右。
至 2020 年, 棉籽压榨资源总量力 争接近 2 000 万吨,棉籽油产量翻 番, 有效缓解我国植物油对外依 存度。
四是加强技术引导和政策支 持。按照年加工 6~10 万吨棉籽的 合理产能规模,引导企业的新建、 扩建、兼并和重组,同时采用液— 液—固工艺、 设备, 提高企业效 益,将内资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取 缔小作坊加工,淘汰技术落后、资 源浪费严重的压榨型加工厂。
2. 原 料 棉 籽 产 量 大 幅 增 加 难 度较大。
随着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凸 显,从粮棉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 预计棉花种植面积将略有减少, 棉籽产量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 滑,国内棉籽产需缺口将不断扩大。
3. 棉 籽 油 工 业 的 竞 争 将 更 加 激烈。
随着棉籽资源供应日趋偏紧 以及外资介入我国棉籽油工业, 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 棉籽加 工利润低下也使我国棉籽油工业 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二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 通 过技术改造和政策引导, 促进棉
棉副产品综合利用
籽油及副产品深加工业的布局优 化,促进资源整合,实现棉籽主产 区与棉籽油加工区之间的协调发 展,培育一批采用液—液—固工艺 技术、年加工量 6~10 万吨棉籽、具 有较强竞争力的棉籽油加工企业, 形成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 沿海区域分工合理、 各有侧重、特 色鲜明的棉籽油工业布局。
三是内外兼供,扩大供应。 加 大高产、高油棉籽育种、棉籽储存 等方向的科研开发投入, 增加棉 籽单产,提高棉籽含油率,延长棉 籽加工期,提高自给总量;合理利 用国外资源, 建议适度降低棉籽 进口关税,鼓励企业进口棉籽;支 持大型企业走出国门, 建立海外 棉籽油加工和原料供应基地,提 高我国棉籽油和脱酚棉籽蛋白总 产量, 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
不是本次试验方案内的样品,请 不要继续进行该棉样的实验”。 点 击 [ 返 回 ], 重 新 完 成 上 次 未 完 成 或放弃的棉样,直到完成所有未完 成的样品,提示“主机 STX 网络信 息”窗口中显示“开始系统测试”。
二、 我国棉籽油工业面临的 形势
1.棉籽油需求将继续增长。 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城乡 人口结构的变动和居民生活水平
2009 年 中国棉花加工 第 4 期
33
的提高,我国棉籽油、棉籽蛋白和 棉籽壳消费需求总量将继续增 长;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已逐步禁 止在食品中使用氢化植物油,国 内的禁用也势在必然, 对棉籽油 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近年来, 我国棉籽油工业逐 年增长, 对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 饲料养殖、食用菌行业的需求、带 动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棉农增收 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出现了 技术升级改造缓慢、 行业布局不
合理、原料棉籽来源受限制等问 题,影响着棉籽油工业的健康发展。
一、 我国棉籽油工业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
1.现状和成绩。 我国棉籽油、 棉粕和棉籽壳 消费的快速增长, 有力地促进了 棉籽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压榨量快速增长。 2007 年 棉 籽 压 榨 量 达 到 1 122 万 吨 , 比 2000 年 的 617 万 吨 增 长 81.8%,年均增长 9.5%,占棉 籽 消 费总量的比重为 77.4%。 棉籽油 产量从 90 万吨增至 159.5 万吨, 增 长 77.2%,年 均 增 长 9%;棉 粕 产 量 从 270 万 吨 增 至 487.5 万 吨,增长 80.6%,年均增长 9.3%; 食用菌行业以 15%的年均增长速 度拉动棉籽壳供应从 172 万吨扩 大到 314.1 万吨,至 2007 年食用 菌 总 产 已 经 达 到 1 437 万 吨 , 占 世界总产的 70%以上。 二是棉籽油加工技术和装备 水平迅速提高, 棉籽综合利用技 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随着棉籽 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棉籽油加工 技术和生产装备也获得了很大提 高。 目前,国内规模化棉籽油加工 企业棉籽初榨技术普遍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 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棉籽综合利用加工技术已经 广泛用于棉籽油工业,其中,以中
三是液—液—固工艺推广取 得显著成效。 2000 年至今,液— 液—固工艺已经在全国形成年加 工 110 万吨棉籽、生产近 20 万吨 棉 油 、44 万 吨 脱 酚 棉 籽 蛋 白 、44 万吨棉籽壳的生产能力, 加工棉 籽占全国棉籽总产的 9%左右,企 业综合加工效益大幅提高。 根据 2001~2007 年 平 均 数 据 计 算 , 每 加工 1 吨棉籽可为制油企业新增 350 元左右效益,同时,每吨脱酚 棉籽蛋白可为饲料养殖行业降低 蛋白原料成本 600 元左右, 每吨 棉籽壳可产食用菌 2 吨, 社会效 益显著。
六是外资介入,产能过剩,竞 争加剧。 一方面,国内大量低水平 重复上马小规模传统工艺生产 线,产能出现局部过剩,原料供应 偏紧,企业开工率普遍低于 70%; 另一方面外资已开始在新疆、安 徽和湖南等棉籽主产区进行棉籽 油加工厂的布局, 外资控股的年 加工 10-20 万吨棉籽生产线已陆 续投入生产, 并利用规模优势和 合理的布局争抢棉籽资源, 竞争 日益加剧, 进一步压缩了国内棉 籽油工业的行业效益。
国际上第一个 “脱酚棉籽蛋 白”国家行业标准已于 2007 年 1 月由国家标委会颁布实施, 采用 液—液—固工艺、 设备的棉籽油 加工企业群体已经成为世界棉籽
棉副产品综合利用
油工业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棉籽油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
中, 也暴露出诸多迫切需要解决 的突出问题:
一是棉籽油工业原料综合利 用率低,行业效益低下。国内 90% 的企业仍采用预榨浸出工艺及设 备,棉籽综合利用价值很低。 该工 艺使副产品棉粕中的蛋白发生严 重变性, 棉酚毒素及各种抗营养 因子未脱除,纤维高,蛋白低,限 制了棉粕在饲料、 养殖行业的应 用。 棉粕价值与豆粕常年价差达 1 300~1 600 元,直接造成棉籽油 工业综合利润远远低于大豆、花 生加工行业, 一般仅为大豆加工 利润的 15%。
三是原料棉籽自产有限,进 口通路不畅, 棉籽油工业发展已 经受到国内外原料供应的制约。 在国内, 国家耕地有限、 粮棉争 地,增加种植提高总产难度较大; 在国外, 由于棉籽加工技术落后 或不受重视Baidu Nhomakorabea 大量棉籽被用于喂 饲或返田,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形 成明显价差, 但因棉籽进口关税 高达 15%, 大大高于大豆和菜籽 3%和 9%的关税, 加上国内棉籽 油加工企业规模小、资金量少、渠 道 不 畅 等 问 题 ,2000 年 至 2008
针对我国棉籽油工业存在的 问题,结合面临的形势,我们认为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供 行业同仁参考。
一是要加快技术改造, 促进 产业升级。 加快棉籽油工业的技 术创新, 引导棉籽油加工企业走 技术改造、综合利用、精深加工的 道路, 充分利用液—液—固工艺 技术、 设备改造传统棉籽油加工 厂,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盈 利能力, 推动棉籽油工业产业升 级 。 力 争 到 2010 年 , 实 现 液— 液—固 工 艺 技 术 、 设 备 覆 盖 率 30%,到 2015 年覆盖 90%,同时, 以棉籽油、脱酚棉籽蛋白为原料, 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 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类型。
(上接第 25 页)机 STX 网络信息” 窗口中显示“进入系统测试”。
4. 联 网 状 态 与 断 网 状 态 下 校 准检查注意事项。
(1)在 联 网 状 态 下 , 信 息 系 统 将通过 “主机 STX 网络信息”窗 口对整个校准检查过程进行控 制。 某一模块校准检查时,信息系 统将根据预设允差对测试结果进 行 检 查 , 并 通 过 “ 主 机 STX 网 络 信息”窗口提示该样品是否合格。 如果某模块连续两次校准检查不 合格, 不校准或不发送远程监控 数据,直接进行校准检查,信息系 统 将 发 送 信 息 提 示 HVI 操 作 员 (在 HVI“主机 STX 网络信息”窗 口中显示)“数据无效并自动丢弃 本次的校准检查数据”。 更换样品 测 试 后 ,HVI “主 机 STX 网 络 信 息 ” 窗 口 中 显 示 “×× 模 块 棉 样 ××
2009 年 中国棉花加工 第 4 期
32
棉紫光开发的“液-液-固”脱酚浸 出棉籽制油技术为代表, 在生产 棉籽油的同时, 脱除棉籽蛋白中 的毒素棉酚, 生产的脱酚棉籽蛋 白与豆粕品质持平, 可替代豆粕 用于饲料行业; 另外, 出壳率从 26%提高至按近 40%, 扩大了食 用菌培养基供应量, 做到了棉籽 资源物尽其用。 目前,该项技术处 于国际领先水平, 为棉籽油工业 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 装备支撑。
五是企业规模小, 产品结构 不合理。 由于传统工艺加工利润 低, 棉籽采购加工半径被限制在 150 公里以内, 使加工企业的规 模化受到制约, 全国日加工 100 吨棉籽以下生产能力的企业较 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另外,大 部分企业没有进行主、 副产品的 深加工,棉粕利用率低;棉籽油精 炼技术落后于其它油种, 棉籽油 产品形象差, 至今无小包装产品 面世; 产业链短, 产品结构不合 理,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
棉籽油工业与饲养业、 食品 工业、 饲料工业和棉花种植行业 等紧密关联,是关系国家粮、棉、 油安全的重要产业。 棉籽油工业 的主产品棉籽油是我国重要的食 用植物油之一, 副产品脱酚棉籽 蛋白、棉粕、棉籽壳是我国饲养业 蛋白饲料、 食用菌行业培养基的 重要原料。 目前,我国棉籽油产量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棉籽 油工业原料压榨总量居全国第三 位, 产量居我国食用油生产总量 第四位,约占 9%。 脱酚棉籽蛋白 和棉粕是重要的饲用蛋白原料, 占国内饲料工业蛋白原料的 11% 左右; 棉籽壳是我国食用菌行业 最主要的培养基原料, 占培养基 原料总量的 50%左右。
年基本没有进口。 四是产业布局不合理。 近年
来,国家主产棉区西移,但棉籽油 工业布局仍沿袭上世纪老棉区的 分布格局, 新疆等西部新兴的棉 区棉籽产量占 全 国 40%左 右 ,但 产能仅占全国的 12%左右, 每年 大量棉籽外运至华东、 华北等地 加工, 高运输成本直接降低了棉 籽油加工企业的效益,也降低了棉 花加工企业的效益。
棉副产品综合利用
我国棉籽油工业发展回顾及思考
■ 唐金泉 王毓蓬 焦 洋
〔北京中棉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棉籽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植 物油, 它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 肪酸,同时又具有很好的起酥性, 被誉为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天然起 酥油。 在目前含反式脂肪酸的氢 化植物油被欧美等国限制使用的 情况下, 棉籽油已经在多个国家 成为天然的替代品。
五是加强综合利用, 促进循 环经济发展。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采用 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 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 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使行业全面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六是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行
业自律,重建棉籽油市场形象。 鼓 励科研机构与棉籽油加工企业联 合技术攻关, 重点研发棉籽油混 合精炼、 棉籽油冬化及棉籽精深 加工等技术, 不断提高主副产品 的科技含量。 进一步完善棉籽油 质量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和相应控 制技术标准, 同时充分发挥行业 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加大健 康、科学用油宣传,重建棉籽油市 场形象。
总之,通过实施技术升级、调 整产业结构、 原料多元化等加快 发展我国棉籽油工业的措施,将 有效增加棉籽油的供给总量,显 著提升行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降低我国大豆、 大豆油对外依存 度, 同时还可间接起到促进饲养 业、棉花种植业、食用菌行业发展 的作用。 ☆
☆☆☆☆☆☆☆☆☆☆☆☆☆☆☆☆☆☆☆☆☆☆☆☆☆☆☆☆☆☆☆☆☆☆☆☆☆☆☆☆☆☆☆☆☆☆
二是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慢。 我国目前拥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的 液—液—固 工 艺 技 术 及 设 备 , 经推广证明可显著提高企业的经 济效益, 有助于缓解大豆进口的 依存度,但在技术改造、产业升级 推广中,受资金、政策等限制,推 广速度一直无法满足棉籽油工业 发 展 的 需 求 ,2000 年 至 2008 年 全国形成的产能仅占全国棉籽总 产的 9%左右。
至 2020 年, 棉籽压榨资源总量力 争接近 2 000 万吨,棉籽油产量翻 番, 有效缓解我国植物油对外依 存度。
四是加强技术引导和政策支 持。按照年加工 6~10 万吨棉籽的 合理产能规模,引导企业的新建、 扩建、兼并和重组,同时采用液— 液—固工艺、 设备, 提高企业效 益,将内资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取 缔小作坊加工,淘汰技术落后、资 源浪费严重的压榨型加工厂。
2. 原 料 棉 籽 产 量 大 幅 增 加 难 度较大。
随着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凸 显,从粮棉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 预计棉花种植面积将略有减少, 棉籽产量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 滑,国内棉籽产需缺口将不断扩大。
3. 棉 籽 油 工 业 的 竞 争 将 更 加 激烈。
随着棉籽资源供应日趋偏紧 以及外资介入我国棉籽油工业, 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 棉籽加 工利润低下也使我国棉籽油工业 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二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 通 过技术改造和政策引导, 促进棉
棉副产品综合利用
籽油及副产品深加工业的布局优 化,促进资源整合,实现棉籽主产 区与棉籽油加工区之间的协调发 展,培育一批采用液—液—固工艺 技术、年加工量 6~10 万吨棉籽、具 有较强竞争力的棉籽油加工企业, 形成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 沿海区域分工合理、 各有侧重、特 色鲜明的棉籽油工业布局。
三是内外兼供,扩大供应。 加 大高产、高油棉籽育种、棉籽储存 等方向的科研开发投入, 增加棉 籽单产,提高棉籽含油率,延长棉 籽加工期,提高自给总量;合理利 用国外资源, 建议适度降低棉籽 进口关税,鼓励企业进口棉籽;支 持大型企业走出国门, 建立海外 棉籽油加工和原料供应基地,提 高我国棉籽油和脱酚棉籽蛋白总 产量, 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
不是本次试验方案内的样品,请 不要继续进行该棉样的实验”。 点 击 [ 返 回 ], 重 新 完 成 上 次 未 完 成 或放弃的棉样,直到完成所有未完 成的样品,提示“主机 STX 网络信 息”窗口中显示“开始系统测试”。
二、 我国棉籽油工业面临的 形势
1.棉籽油需求将继续增长。 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城乡 人口结构的变动和居民生活水平
2009 年 中国棉花加工 第 4 期
33
的提高,我国棉籽油、棉籽蛋白和 棉籽壳消费需求总量将继续增 长;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已逐步禁 止在食品中使用氢化植物油,国 内的禁用也势在必然, 对棉籽油 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近年来, 我国棉籽油工业逐 年增长, 对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 饲料养殖、食用菌行业的需求、带 动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棉农增收 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出现了 技术升级改造缓慢、 行业布局不
合理、原料棉籽来源受限制等问 题,影响着棉籽油工业的健康发展。
一、 我国棉籽油工业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
1.现状和成绩。 我国棉籽油、 棉粕和棉籽壳 消费的快速增长, 有力地促进了 棉籽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压榨量快速增长。 2007 年 棉 籽 压 榨 量 达 到 1 122 万 吨 , 比 2000 年 的 617 万 吨 增 长 81.8%,年均增长 9.5%,占棉 籽 消 费总量的比重为 77.4%。 棉籽油 产量从 90 万吨增至 159.5 万吨, 增 长 77.2%,年 均 增 长 9%;棉 粕 产 量 从 270 万 吨 增 至 487.5 万 吨,增长 80.6%,年均增长 9.3%; 食用菌行业以 15%的年均增长速 度拉动棉籽壳供应从 172 万吨扩 大到 314.1 万吨,至 2007 年食用 菌 总 产 已 经 达 到 1 437 万 吨 , 占 世界总产的 70%以上。 二是棉籽油加工技术和装备 水平迅速提高, 棉籽综合利用技 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随着棉籽 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棉籽油加工 技术和生产装备也获得了很大提 高。 目前,国内规模化棉籽油加工 企业棉籽初榨技术普遍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 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棉籽综合利用加工技术已经 广泛用于棉籽油工业,其中,以中
三是液—液—固工艺推广取 得显著成效。 2000 年至今,液— 液—固工艺已经在全国形成年加 工 110 万吨棉籽、生产近 20 万吨 棉 油 、44 万 吨 脱 酚 棉 籽 蛋 白 、44 万吨棉籽壳的生产能力, 加工棉 籽占全国棉籽总产的 9%左右,企 业综合加工效益大幅提高。 根据 2001~2007 年 平 均 数 据 计 算 , 每 加工 1 吨棉籽可为制油企业新增 350 元左右效益,同时,每吨脱酚 棉籽蛋白可为饲料养殖行业降低 蛋白原料成本 600 元左右, 每吨 棉籽壳可产食用菌 2 吨, 社会效 益显著。
六是外资介入,产能过剩,竞 争加剧。 一方面,国内大量低水平 重复上马小规模传统工艺生产 线,产能出现局部过剩,原料供应 偏紧,企业开工率普遍低于 70%; 另一方面外资已开始在新疆、安 徽和湖南等棉籽主产区进行棉籽 油加工厂的布局, 外资控股的年 加工 10-20 万吨棉籽生产线已陆 续投入生产, 并利用规模优势和 合理的布局争抢棉籽资源, 竞争 日益加剧, 进一步压缩了国内棉 籽油工业的行业效益。
国际上第一个 “脱酚棉籽蛋 白”国家行业标准已于 2007 年 1 月由国家标委会颁布实施, 采用 液—液—固工艺、 设备的棉籽油 加工企业群体已经成为世界棉籽
棉副产品综合利用
油工业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棉籽油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
中, 也暴露出诸多迫切需要解决 的突出问题:
一是棉籽油工业原料综合利 用率低,行业效益低下。国内 90% 的企业仍采用预榨浸出工艺及设 备,棉籽综合利用价值很低。 该工 艺使副产品棉粕中的蛋白发生严 重变性, 棉酚毒素及各种抗营养 因子未脱除,纤维高,蛋白低,限 制了棉粕在饲料、 养殖行业的应 用。 棉粕价值与豆粕常年价差达 1 300~1 600 元,直接造成棉籽油 工业综合利润远远低于大豆、花 生加工行业, 一般仅为大豆加工 利润的 15%。
三是原料棉籽自产有限,进 口通路不畅, 棉籽油工业发展已 经受到国内外原料供应的制约。 在国内, 国家耕地有限、 粮棉争 地,增加种植提高总产难度较大; 在国外, 由于棉籽加工技术落后 或不受重视Baidu Nhomakorabea 大量棉籽被用于喂 饲或返田,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形 成明显价差, 但因棉籽进口关税 高达 15%, 大大高于大豆和菜籽 3%和 9%的关税, 加上国内棉籽 油加工企业规模小、资金量少、渠 道 不 畅 等 问 题 ,2000 年 至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