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类词缀的语法化和词汇化_邬菊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9月第35卷第5期

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ept.2014

Vol.35No.5论英汉类词缀的语法化和词汇化

邬菊艳,王文斌

(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嘉兴31400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摘要:类词缀介乎于独立词素与典型派生词缀之间,是语法化斜坡上的游移成分。从共时角度看,类词缀是语法化的产物,不同的类词缀具有不同程度的语义虚化和滞留,即便同一类词缀在特定的词法环境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语义虚化和语义滞留。从历时角度考察英汉类词缀的生成机制和途径,类词缀的生成是一种语法化过程,而单位结构体的词汇化是此语法化过程的诱因,创造性类推构词则能为其进一步演化提供路径。

关键词:类词缀;语法化;词汇化;创造性类推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44(2014)05-0005-04

Abstract:English and Chinese affixoids are word-building elements drifting between independent words and prototypical affi-xes on the slippery slope of the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Synchronically,affixoids are the outcome of grammaticalization.Various affixoids exhibit different degrees of semantic weakening and persistence,so does one affixoid in particular word-form-ing cases.By probing into the evolutional motivation and the routes of affixoi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the present paper finds that the diachronically forming process of affixoids is a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and that lexicalization serves as its incen-tive and creative analogy helps to pave its way.

Key words:affixoid;grammaticalizaton;lexicalization;creative analogy

1.引言

类词缀(affixoid)是一类游移于自由词素(free mor-phemes)与典型派生词缀(prototypical derivational mor-phemes)之间且处于动态发展中的构词成分,如汉语中的“党”(寂寞党、杯具党、回车党),英语中的“-shy”(call-shy、media-shy、publicity-shy)等,这些构词成分在现代英汉语言中均大量存在。类词缀早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尤其是国内汉语界,对汉语类词缀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研究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类词缀概念的提出(吕叔湘1979:49);二是对类词缀展开专题讨论(沈孟璎1986:93-99;张吉生2001:53-56);三是对个体类词缀进行深入考察(张建理2009:57-60;鲁瑛2010:71-75;刘红妮2010:49-53;刘晓波、战菊2012:133-137)。与汉语类词缀的研究相比,英语类词缀的讨论似乎相对薄弱。涉及英语类词缀研究的学者,国外有Bauer(1987:271;2005:97-108)、Booij (2005:109-132;2010:88-93)等;国内学者有王文斌(2005:334-344)、邬菊艳、王文斌(2009:15-18)、邵斌、王文斌(2012:134-141)等。学者们对英汉类词缀的研究成果加深了学界对类词缀的认识,但几乎无一学者把类词缀同时纳入语法化和词汇化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讨。我们认为,英汉类词缀的生成,既是语言单位语法化的过程,又是语言单位语法化的产物,涉及单位结构体的词汇化过程和创造性类推构词的词汇化模式。本文拟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点,结合词汇化理论,检视英汉类词缀的生成过程,同时窥探语法化和词汇化这两种语言演变过程之间所暗含的交接关系。

2.类词缀和语法化

所谓语法化,Kurylowicz(1975:38-54)认为,即语言中原本意义实在的词变为意义虚空、仅表语法功能的虚词或词缀等语法成分,或者虚化程度较低的语法成分进一步蜕变为虚化程度更高的语法成分。我们认为,语义虚化是语法化现象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因此,本文侧重于从英汉类词缀的语义特征探讨其语法化问题。

2.1类词缀的语义虚化和语义滞留

语法化的总体结果是语义虚化,但在语法化的各个阶段语义虚化程度不一,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分别对待。在语法化起初阶段,语义虚化表现为语义的重新调配,实在的语义减弱,较为抽象的语义得到加强;到语法化成熟阶段,具体的实在语义逐渐消退直至完全褪化。在此的所谓语义滞留,是指一个词素的语法化程度无论多么彻底,其原语义或多或少依然滞留于经虚化的成分中,并限制其语义和语法功能。与典型的派生词缀相比,英汉类词缀的语法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这种滞留与限制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总体而言,类词缀的语义虚化程度与语义滞留程度成负相关关系,而与语法化程度则成正比。换言之,语义虚化程度越低,语义滞留越明显,表明该类词缀的语法化程度越低;反之,语义虚化程度越高,语义滞留就越不明显,限制也就越少,该类词缀的语法化程度就越高。

不同的英汉类词缀具有不同程度的语义虚化和语义滞留,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统。邬菊艳(2011:130-135)以认知类典型理论为视角,将英语类词缀分为三类,即隶属度较高、隶属度适中和隶属度较低。其主要依据便是英语类词缀的语义虚化程度,隶属度较高的类词缀原实在语义往往完全脱落,语义虚空;隶属度适中的类词缀语义虚化程度较高,但其高度虚化后的语义尚不稳定,具有游移性;而隶属度较低的类词缀,其语义有所抽象或转指,表现为语义有进一步虚化的趋向,但其实在语义往往依然明显。据我们考察,汉语类词缀同样具有以上特征,而且隶属度较高的类词缀,其语义滞留多半情况下仅是限制其语法功能,而对其语义限制却相对较少,因此其搭配范围较广,搭配能力也相对较强,具有较强的构词力;而隶属度较低的类词缀,其语义滞留不仅限制其虚化后的语法功能,而且在语义上也往往限制其虚化义,导致该类词缀与其他词素结合时,对语义相容性要求较高,其构词力也就相对较低。

不仅不同的类词缀具有不同的语义虚化度,即便同一类词缀在特定的词法环境中也会呈现不同的语义虚化和滞留程度。如类词缀“吧”来源于英语单词“bar”,原是一个实词素,其实在语义为[+酒水]、[+场所],被译成汉语“酒吧”之后,[+酒水]这一实在语义消失,仅留下[+场所]之意,“吧”的构词范围由此扩大,如构成“茶吧、奶吧、咖啡吧”等。“茶、奶、咖啡”均为“饮料”,由此可见,“吧”原所含的[+酒水]这一实在语义虽已丢失,但仍以其相对抽象的上义[+饮料]滞留于其虚化义中,并限制其与其他词素的搭配范围。然而,“吧”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于语用的需要,其滞留语义[+饮料]进一步受到磨损和削浊,最终褪去甚至消失,随之其搭配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其构词力也由此得到增强,可以与更多的名词,甚至动词、形容词搭配,构成如“陶吧、剪吧、静吧”等。同时还形成不指某个实在的地点,而仅表示虚拟的场所,如网上的“电影吧”、“音乐吧”、“闪吧”等,其中,“吧”仅保留了更为抽象的[+空间]义,显然,这一[+空间]义是由[+场所]这一实在语义滞留而来。如果说此时的“吧”还只是一个由原来的实词素语法化而来的类词缀,那么“咔吧店、酒吧屋、美食吧馆”中的“吧”,其表示[+空间]的语义已近乎消失,“吧”俨然成了一个典型词缀。但此类词族毕竟尚未形成吧族词的主流,“吧”作为典型词缀的状态并未稳定,仅昭示这一语言单位未来的可能走向。Hopper&Traugott(1993:7)认为,一个形式在语法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用法可以在共时状态下并存。现实语言或言语中的“吧”正是如此,其作为实词、类词缀和典型词缀三种状态共存。这三种状态中,其处于变化过程中的语义不断虚化十分显明。

2.2类词缀是语法化斜坡上的游移成分

Hopper&Traugott(1993:7)在跨语言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化斜坡:实义词>语法词(虚词)>附着成分>屈折词缀,从左到右,语法化程度逐渐加深。吴福祥(2005:267-306)提出,汉语中的语法化模式通常表现为:实义词>语法词(虚词)/附着词>词内成分。在语法化斜坡上,实义词主要是指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然而,对于虚词、附着成分、屈折词缀或词内成分的语义虚化程度,概念却相对模糊。根据Halliday(1961:241-292)所列示的几类虚词范畴,按其语义虚化程度大致可排列如下:1)在语音和句法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虚词;2)派生词缀;3)附着成分;4)屈折词缀。基于此,我们对上述两条语法化路径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语法化斜坡大致可归纳为:实义词>在语音和句法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虚词>派生词缀>附着成分(附着词)>屈折词缀(或词内成分)。

所谓游移,通常是指移动或不确定。本文所谓的游移成分,是指英汉类词缀作为语言成分在语法归属中往往难以确定,它既可以是一个实义词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虚词,又可以是在语义上具有粘附性的派生词缀,使得其在语法化斜坡上难以归属,表现出其游移性。据我们考察,英汉类词缀大部分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流变而来,但也有小部分源自介词,如“by-、被-”等。尽管介词的虚实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但一旦介词演变为类词缀,无论其语义或形式都会较其原自身更加虚化,正如Kurylowicz(1975:38-54)对语法化的定义所言,它们由虚化程度低的语法成分进一步演变成虚化程度更高的语法成分。尽管实词素本身含有的实在语义程度各有差异,而且其虚化后的类词缀语义也不尽相同,但就总体而言,类词缀介乎于实义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虚词与典型派生词缀之间,是语法化斜坡上的游移成分。

3.类词缀和词汇化

通常情况下,词汇化存在两种极不相同的现象:一种是共时意义上的词汇化,指概念范畴的编码形式;另一种则是历时意义上的词汇化,主要指进入词库,成为词库中储存的规约性成分和整体性单位(Lehmann2002:14)。本文所讨论的词汇化,主要是指后者。在英汉类词缀的生成过程中,词汇化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单位结构体的语义整体化导致单位个体的语义发生变化,诱发类词缀的生成,在此词汇化是诱因;二是创造性类推构词会促使特定的单位个体的虚化语义逐渐沉淀,甚至进一步虚化,最终发展成为类词缀,在此词汇化是途径。

3.1作为诱因的词汇化

在特定语言背景下,语言使用者通过构词法或新的句法结构表达一种新的实义形式,并且其形式和语义特征不能完全从结构的组成或构词类型派生、推导出来,这是词汇化的过程(Brinton&Traugott2005:95-98)。组构性语义消失以及形式溶合是词汇化过程的主要演变形式,两者最终都会导致单位结构体的语义整体化。语义整体化是判断语言单位词汇化的标准之一,正如董秀芳(2002:135)所言,当一个结构体的整体语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的语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