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PPT课件 利什曼原虫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PPT课件 利什曼原虫

1.在白蛉体内发育
无鞭毛体 白蛉吸血随血吸入
【生活史】
梭形前鞭毛体 白蛉胃
大量前鞭毛体 二分裂增殖
移向口腔、喙 前鞭毛体
(二)在人体内发育
前鞭毛体 白蛉叮刺
无鞭毛体 巨噬细胞
无鞭毛体增殖后 感染其他巨噬细胞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
【致病】
潜伏期
4~7个月,最长10~11个月
1
巨噬细胞被大量破坏
致病机制
皮肤活组织检查或淋巴结活检 在皮肤结节处用消毒针头刺破皮肤,取少许组织液,或用手术刀乱取少许组织作涂片,染色,镜检。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
【实验诊断】
2.免疫学诊断法
• 查抗体:Dip-stick试纸条 • 查循环抗原
3.分子生物学方法
• PCR技术,敏感,特异,适合HIV并发黑热病病人 • 探针技术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
在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有下列特殊临床表现
• 皮肤型利什曼病:少数为褪色型外,多数为结节型。结节呈大小不等的肉芽肿,或呈暗色丘疹 状,常见于面部及颈部,在结节内可查到无鞭毛体
• 淋巴结型内脏利什曼病:特征是无黑热病病史,局部淋巴结肿大,大小不一,位较表浅,无压 痛,无红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结活检可在类上皮细胞内查见无鞭毛体
黑热病的类型
人源型 病人
犬源型 病犬
中华白蛉(家栖) 中华白蛉(偏野栖)
青少年,壮年
平原 黄淮海地区 关中,疆南
儿童(10岁以下)
丘陵山区 西北,华北 东北丘陵山区
自然疫源型 野生动物 吴氏白蛉 亚力山大白蛉
婴幼儿(2岁以下)
荒漠半开发区 塔里木 额济纳旗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

一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一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肠外营养补充时机判断
肠外营养指征
当患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无法满足需求时 ,应考虑给予肠外营养。
营养风险筛查
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营养干预,包 括肠外营养补充。
器官功能评估
在给予肠外营养前,应对患者的器官功能进行评估, 以确保安全有效地给予营养支持。
06 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网络 构建
寄生虫学检查方法及结果
涂片法
采集患者血液、骨髓或淋巴结穿刺液等标本,制 备涂片后染色镜检,观察利什曼原虫形态。
分子生物学方法
采用PCR等技术检测利什曼原虫DNA片段,提 高诊断敏感性。
ABCD
培养法
将标本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利什曼原 虫生长情况。
寄生虫学检查结果分析
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利什曼原虫及感 染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训练,缓解紧张、焦 虑情绪。
情绪宣泄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倾听其诉求,给予情感支持。
家属沟通技巧培训内容
尊重与理解
教导家属尊重患者的感受和需 求,理解其心理状况。
积极倾听
鼓励家属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不打断、不评价。
共情能力
培养家属的共情能力,使其能 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
04 药物治疗方案执行与效果 评价
药物治疗方案介绍
锑剂治疗
使用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为黑热病治疗的首选药 物,疗效高且副作用小。
非锑剂治疗
对于锑剂过敏或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米替福新、巴龙霉素等药 物进行治疗。
辅助治疗

黑热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黑热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预防措施的加强
患者管理和随访的规范
强化了白蛉控制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 以减少黑热病的传播和流行。
对患者的管理和随访进行了规范,确保患者 得到全程的关怀和治疗支持。
03
黑热病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杜 氏利什曼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 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也可通 过破损皮肤和黏膜、胎盘或输血 传播。
肝功能检查
骨髓穿刺和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 可找到利什曼原虫,是确诊黑热 病的金标准。
病原学检查
检测特异性抗体有助于黑热病的 诊断,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ELISA)等。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
可显示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及内部结构变化,有助于黑热病的辅助诊断。
CT/MRI检查
对于评估肝脾肿大程度、有无并发症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心理干预与家属沟通技巧
患者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认 知行为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缓
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家属沟通技巧包括倾听家属诉求 、解答家属疑问、提供必要的信
息和支持等。
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时,需保持 耐心和同理心,关注患者和家属 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
系。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继发性细菌感染
由于黑热病患者免疫受损,容易 并发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肺炎、 败血症等。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等。
脾功能亢进
黑热病可导致脾脏肿大,进而引起 脾功能亢进,表现为血小板减少、 贫血等。危险因素包括病程长、病 情重等。
肝肾功能损害
黑热病可累及肝肾等器官,导致肝 肾功能异常。危险因素包括高龄、 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

传染病培训ppt课件

传染病培训ppt课件

编辑课件
13
•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编辑课件
14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 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 责任疫情报告人。
编辑课件
15
(二) 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 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 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 病、疟疾。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等重点监测疾病。
编辑课件
18
(三) 填报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统一格式, 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 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 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 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编辑课件
36
•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 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 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 人分诊至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 必要的消毒措施。
•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 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 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 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编辑课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一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一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疼痛评估
采用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 NRS)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性质 ,为镇痛治疗提供依据。
营养评估
通过饮食记录、体重监测等方法评估 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 以满足营养需求。
心理评估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采用焦虑、抑郁 等心理评估量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及干预措施。
03 护理问题及措施制定
给药途径
根据药物性质、患者病情及医生建议 ,可选择口服、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 。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 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医生会调整 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 全。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理方法
不良反应监测
在药物治疗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发热、恶心、呕吐、 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和朋友多 沟通,以缓解康复期的心理压力。
随访时间安排和频率确定
随访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一般建 议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
随访频率
根据随访结果和医生建议,确定后续的随访频率,如有异常 情况应及时就诊。
复查项目选择和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通过与患者交流,观察其行为和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困 扰。
制定个性化干预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等。
提供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家属沟通技巧和注意事项
与家属建立良好关系
主动与家属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困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重复与强化教育
对于重要信息,需要多 次重复并进行强化教育 ,以确保患者能够掌握 并付诸实践。

黑热病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黑热病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提高公众对黑热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健康讲座、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相关知 识。
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黑热病?
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黑热病? 早期诊断
建立快速检测机制,提高黑热病的早期诊断率。
及时发现病例有助于控制疫情传播。
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黑热病? 治疗方案
提供有效的抗寄生虫药物,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 时治疗。
尽早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如何预防黑热病?
如何预防黑热病? 环境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消灭沙蝇滋生地,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
清理积水,修整花园,减少沙蝇滋生的机会 。
如何预防黑热病? 个人防护
在流行区内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尽量 避免在黄昏和黎明时外出。
使用蚊帐或纱窗也可以有效防止沙蝇叮咬。
如何预防黑热病? 健康教育
黑热病预防与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黑热病? 2. 谁容易感染黑热病? 3.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4. 如何预防黑热病? 5. 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黑热病?
什么是黑热病?
什么是黑热病?
定义
黑热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通过沙蝇叮咬传播,常见于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
什么是黑热病?
例如,儿童、老人和艾滋病患者等。
谁容易感染黑热病?
工作相关
在农业、林业或建筑等户外工作的人,暴露 于沙蝇的风险更高。
这些工作环境往往与黑热病的传播环境相重 叠。
谁容易感染黑热病?
旅行者
前往黑热病流行区的旅行者,尤其是长时间 逗留者。
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健康风险并采取必要的 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药物疗效和副作用需由专业医生评估。
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黑热病?

常见八种传染病的诊断标准PPT专业课件【28页】

常见八种传染病的诊断标准PPT专业课件【28页】
14
乙肝
• 1.4 慢性活动型肝炎(简称慢活肝) • a)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 b)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排除其他原
因)。 • c)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A/G蛋白
比例失常,γ-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 d)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指标,见附录A(标准
10
甲肝
• 3.2 亚急性重型 • 3.2.1 以急性肝炎起病,临床上有极度乏力,严重食欲不振,黄疸
迅速加深,出现腹水及出血倾向。肝脏进行性缩小。病程在10天以上, 8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肝性脑病)。 • 3.2.2 肝功能明显异常,胆酶分离,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正 常值】1.5~2.5:1),胆固醇降低(成人胆固醇2.86~5.98mmol/升), 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正常值为70-100%)。 • 3.2.3 HAV标志检测;同1.1.5。 • 3.2.4 肝脏病理学特点:可见新旧不等的亚大片坏死和桥形坏死 。 • 疑似病例:3.2.1+3.2.2。 •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或3.2.3加3.2.4。
11
乙肝
• 1.1急性肝炎
• 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 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 • (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 • (2)抗-HBC 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 •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传染病的三环节
• 传播途径
– 介空气传播:空气、飞沫、尘埃 – 介水传播:粪口途径 – 介食物传播:消化道传染病 – 介接触传播:手、玩具、文具、毛巾、水龙头等 – 介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蚊子、苍蝇、虱子、跳蚤等 – 介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拔牙等 – 母婴传播 – 介土壤传播 – 医源性感染
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 衣被; • ⑤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 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 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 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
• 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 ①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 ②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 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的特点
• 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 传染病有传染性,可以传播。 •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 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影响周围人群的健康。 • 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疫源地等流行特
•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 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均有大 量的流感病毒,经说话、咳嗽和打喷嚏喷 出的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其传染性可保持 30min。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 具等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流感
•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没有差别。 新生儿因缺乏局部免疫,加之通过胎盘获得的抗 体较少,因此易感性高,感染后症状重,病死率 高。老年人由于经历过各种亚型流感病毒的攻击 ,在免疫上得到强化,易感性一般较低。

黑热病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黑热病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遵循治疗方案
确诊后请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和随 访。
坚持治疗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谢谢观看
谁需要关注黑热病?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应加强对黑热病的监测与研究,提供技 术支Hale Waihona Puke 。全球合作有助于控制疾病传播。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识别
如出现持续发热、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应及 时就医。
早期识别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
生活在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尽早发现潜在感染。
黑热病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这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合沙蝇的生存与繁殖。
什么是黑热病?
传播途径
通过被感染的沙蝇叮咬健康人传播,偶尔也可通 过血液或母婴传播。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提高防范意识。
黑热病的危害
黑热病的危害
健康影响
黑热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贫血、脾 肿大和免疫系统抑制。
黑热病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黑热病? 2. 黑热病的危害 3. 如何预防黑热病? 4. 谁需要关注黑热病? 5.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什么是黑热病?
什么是黑热病?
定义
黑热病,又称为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 的寄生虫病。
主要通过沙蝇叮咬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热带病。
什么是黑热病?
流行地区
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是关键。
谁需要关注黑热病?
谁需要关注黑热病?
高风险人群
生活在流行区的居民、旅行者以及从事相关工作 的人员需要特别关注。

传染科常见疾病ppt课件

传染科常见疾病ppt课件
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 人体后,被机体非特异性免 疫屏障或体内已有的特异性 免疫清除。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组织损伤, 因此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 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 学检查才能发现。在大多数传染病 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其 数量远远超过显性感染(约十倍以 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流感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应隔离至热退后48小时。
切断传播途径:在流感流行期间应暂停大 型集会,外出或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以 免相互传染。居室要注意通风,公共场所 可喷洒含氯消毒液。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 体后,停留在入侵部为(如鼻、 咽、扁桃体等)或进入脏器 (如胆囊)获得生存场所,并 且繁殖传代而人体却不出现任 何疾病症状,但向外界排出病 原体,引起疾病流行。
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
个人要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
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
水果要削皮或经消毒液浸泡后再吃;
餐具要消毒,提倡公共场合下分食制, 起码要做到使用公用筷子;
政府部门要保护水源,管理粪便,除 四害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黑热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黑热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出院后护理 预防复发
加强对黑热病的认识,避免再次感染。
如有必要,接种相关疫苗。
谢谢观看
必要时可使用营养补剂。
护理目标 预防并发症
定期检查病人的感染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包括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药物管理
按医嘱合理使用抗利什曼药物,并观察副作用。
如有任何异常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
护理措施
情绪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可考虑引入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辅导。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病情、提供心理支持和预防并 发症。
黑热病概述
何时进行护理
护理应在确诊后立即开始,并持续至病人康复。
定期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
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 维持生命体征
监测并维持病人的心率、呼吸和血压在正常范围 。
必要时可采取紧急措施,如补液和输血。
护理目标 促进营养吸收
为病人提供易消化、高热量的饮食。
黑热病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黑热病概述 2. 护理目标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护理措施 4. 出院后护理
黑热病概述
黑热病概述
什么是黑热病
黑热病由利什曼原虫引起,主要通过沙蝇叮咬传 播。
此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症状包括发热、 体重减轻和肝脾肿大。
黑热病概述
为何护理重要
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 质量。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黑热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促进康复。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护理 定期复查
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恢复情况。

2024版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pptx

2024版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pptx

介绍了当前传染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和药物,以及近年来在药物研发和创
新方面的重要突破和成果。
新型传染病挑战分析
新冠病毒等新型传染病的出现
阐述了新冠病毒等新型传染病的起源、传播方式、症状表现以及对全球公共卫 生带来的巨大挑战。
应对新型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
探讨了针对新型传染病的应对策略,包括快速检测、有效隔离、科学治疗、公 众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方法和措施。
个人自我约束与参与
个人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做好自我防护 和健康管理;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 动,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05
实际操作防护服
演示如何正确穿戴防护服,包括 防护帽、防护口罩、防护服、防
护鞋等。
佩戴护目镜或面罩
讲解护目镜或面罩的选择及佩戴方 法,以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污染。
时有效的救治。
科研诚信与责任
科研人员在进行传染病相关研究 时,应遵守科研诚信原则,确保 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疫情防控
贡献力量。
社会责任感培养
强化公众健康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 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形成全民参与传染病防治的良好 氛围。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员工健康管理,保障员工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 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废弃物处理规范
废弃物分类
讲解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及标识方法, 以便正确处理不同类型的废弃物。
废弃物收集
废弃物处置
介绍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法和流程, 包括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同时强调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防 护措施。
演示如何正确收集医疗废弃物,包括 使用专用包装袋、锐器盒等。

(医学课件)常见症状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常见症状PPT幻灯片


18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 反复交替出现
•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19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
• 体温渐升至39 Ċ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 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 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
调节中枢功
能障碍有关
•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 3、体液不足: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
或)液体量摄入不足有关
• 4、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
• 5、潜在并发症:惊厥
• 6、活动无耐力

23

24
七、水 肿

25
水肿的定义
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使全 身或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原有 的皮肤皱纹变浅或消失,甚至 有液体渗出称为水肿
• 常见于布鲁菌病。

20
5、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21
伴随症状 • 1、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
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 • 2、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
病、淋巴瘤、丝虫病等。 • 3、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

10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11
体温上升期
特点:散热<产热
皮肤竖毛肌收缩
被毛粗乱、鸡皮样


调 定
外周血管收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病原治疗
治愈标准: 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一般情况改善; 增大的肝脾回缩; 血象恢复正常; 原虫消失; 治疗结束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
患者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较高,一般不会再 次感染,可获得终生免疫。
【治 疗】
(三)脾切除
巨脾或伴脾功亢进,或多种治疗无 效时应考虑脾切除。 术后再给予病原治疗,治疗1年后 无复发者视为治愈。
多见于疾病晚期
(一)继发细菌性感染
(二)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及血清蛋白 全血细胞减少 血沉增快 球蛋白显著增加,白蛋白减 低,A/G可倒置,球蛋白沉 淀试验阳性。 (二)病原学检查 1. 涂片检查 2. 培养法
【实验室检查】
(三)血清免疫学检测
1. 检测特异性抗体
(三)实验室检查
三系细胞减少 血沉加快 球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 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阳性 病原学依据 涂片阳性 核酸检测阳性
(四)治疗性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其他长期发热、脾大及白细胞减低的 疾病鉴别。
白血病 疟疾 慢性血吸虫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结核病 伤寒 布氏杆菌病 霍奇金病
【预 后】
RBC WBC PLT
免 疫 应 答
浆细胞 大量增生
白/球比例 倒置
【临床表现】
潜 伏 期 长 短 不 一 , 10 天 至 9 年 , 平 均 3~5月。
(一)典型临床表现 1. 发热 典型病例呈双峰热型,现大多为长期不规则 发热。
可伴畏寒、盗汗、食欲下降、乏力、头昏等 症状。 持续较久,但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 有无并发症。 自采用葡萄糖酸锑钠以来,病死率 减少,治愈率达95%以上。 少数可复发。 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治 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饮食 应加强口腔卫生及护理
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输血或输注粒细胞
【治 疗】
【预 防】
(一)管理传染源 治疗病人、控制病犬 (二)消灭传播媒介 灭蛉、防蛉 (三)加强个人防护 纱窗或蚊帐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涂皮肤
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灭白蛉要灭早、灭小。主要预防措施 是治疗患者、灭杀自然宿主和白蛉。白蛉叮咬处,初起发生 小的瘙痒性丘疹,可持续5d左右,再经过5d潜伏期后,就 突然出现头痛、乏力、恶心、眼结膜充血、颈部强直及腹痛 等全身症状,同时在面部、颈部可发生猩红热样皮疹。恢复 较慢,要经过几次的反复发热而逐渐消退。瘙痒明显或皮疹 严重者可斟情使用抗组胺药,此外,要避免搔抓,以防细菌 继发感染。 1.提高警惕,早发现,早治疗并对患者定期追访一年,力求 根治。
2. 检测特异性抗原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1. 实时定量PCR 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诊 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有在流行区居住或逗留史,是否为白蛉活动季节
(5~9月)。
(二)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 长期、反复不规则发热 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 进行性肝脾肿大 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营养不良
【诊 断】
较大儿童及青壮年居多
10岁以下的儿童多见 2岁以内的婴儿多见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骨髓增生
白 蛉 叮 咬 后 , 前 鞭 毛 体 注 入 机 体 被 寄生 巨 分裂 噬 繁殖 细 胞 吞 噬
机体变态 反应 免疫性溶血
单核-巨噬 细胞 大量增生
脾大、脾亢
淋巴结大 肝大
三 系 细 胞 降 低 白 蛋 白 球 蛋 白
(二)病原治疗
5价锑制剂:葡萄糖酸锑钠 成人:一次6ml(1支,含 五价锑0.6g),一日1次, 连用6~10日,每日1次。 小儿:总剂量按体重150~ 200mg/kg,分为6次,每日 1次。 非锑剂药物:
锑剂无效或禁忌时
米替福新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巴龙霉素 联合治疗
【治 疗】
患者
病犬
野生动物
普遍易感
免疫缺陷者,如骨髓、器官移植及接受其他免疫抑 制治疗人群,成为新的需要关注的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本病虽为地方性传染病,但分布较广。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男性较女性多见。 农村较城市多发。
表2 黑热病发病年龄 流行地区 发病年龄
平原地区
丘陵地区 荒漠地区(新疆、内蒙古)
皮损:面颈部多见,在结节内可查到无鞭毛体。
一般情况良好,大多数能照常工作及劳动,病程可长达数 年之久。
【临床表现】
(二)特殊临床类型 2. 淋巴结型黑热病
少见
多无黑热病病史
浅表淋巴结大
尤以腹股沟部多见,其大小不一,无红肿或压痛
全身情况良好,肝脾多不大或轻度增大
【并发症】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黑热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又称黑热病原虫,引起内脏利什曼病 (visceral leishmaniasis),也称黑热病(Kalaazar)。该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黑热病
内脏利什曼病
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
染病,经由白蛉传播。
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
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增多为特征。
传播媒介--白蛉
【病原学】 ——杜氏利什曼原虫
(一)形态
前鞭毛体 白蛉消化道
呈纺锤形,前端有一游离鞭毛,其长度与 体长相仿,约11~16μm
【病原学】 ——杜氏利什曼原虫
(一)形态
无鞭毛体
人和哺乳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
【临床表现】
(一)典型临床表现
2. 脾、肝及淋巴结大
脾脏呈进行性增大 肝轻度至中度增大
淋巴结亦为轻度至中度肿大
3. 贫血及营养不良 病程晚期出现
有精神萎靡、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 肿及皮肤粗糙,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之为 黑热病。
【临床表现】
(二)特殊临床类型 1. 皮肤型黑热病
呈卵圆形,大小约4.4μm×2.8μm
【病原学】
前鞭毛体 白蛉 胃中
(二)生活史
有些直接 被吞噬细胞吞噬
繁殖
无鞭毛体 患者或被感染动物
有些 侵入血流 至全身各部位
成熟前边毛体 1周后聚集于 白蛉口腔
(二)生活史

【流行病学】
表1 黑热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染源 城市平原地区 丘陵地区 荒漠地区 传播途径 白蛉叮咬 传播为主 易感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