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证
1、概述: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有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增生性骨关节炎等。
2、病因病机:
引起痹证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内因者为饮食药物失当,跌仆损伤,老年久病,外因者为感受风寒湿邪、风湿热邪。病初病位邪在经脉、筋骨、肌肉、关节,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痹证的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瘀等邪气滞留肌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病理性质为虚实相兼,病理演变过程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3、诊断依据
⑴发病情况: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⑵发病年龄: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⑶临床症状: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4、辨证论治:
痹证的辨证要点是一辨邪气盛衰,二辨虚实。行痹者,痹痛游走不定,为风邪盛;痛痹者,为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为寒邪盛;着痹者,关节酸痛、重着、漫肿,为湿邪盛;热痹者,为关节肿胀,肌肤焮红,灼热疼痛,为热邪盛。痰邪所致者,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瘀邪所致者为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实证者,为痹证新发,风、寒、湿、热、痰、瘀之邪明显;虚痹者为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痹证的治疗原则,初痹者应祛邪通络,治疗宜祛风、散寒、胜湿、清热、祛痰、化瘀;久痹者应补肝肾、益气血。具体证型分证论治如下:
⑴风寒湿痹证
①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痛处游走,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为风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所致,治疗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选用防风汤加减:防风、麻黄、秦艽、桂枝、葛根、当归、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等。
②痛痹: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甚,得热则缓,屈伸不利,形寒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为寒夹风湿、留滞经络、闭阻气血所致,治疗宜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药选用乌头汤加减:川乌、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蜂蜜等。
③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为湿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所致,治疗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选用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瓜蒌仁、丹皮、桃仁等。
⑵风湿热痹证:关节疼痛,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皮下结节或红斑,或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为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则痛所致,治疗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选用白虎加桂枝合宣痹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桂枝、防己、杏仁、滑石、连翘、栀子、薏苡仁、半夏、蚕砂、赤小豆等。
⑶痰瘀痹阻证:痹证日久,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按之较硬,或僵硬变形,形体顽麻,屈伸不利,或硬结、瘀斑,面色暗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为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所致,治疗宜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方药选用双合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陈皮、半夏、茯苓、桃仁、红花、白芥子、甘草等;或桃红饮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威灵仙、麝香等。
⑷肝肾两虚证:痹证日久,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为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所致,治疗宜补益肝肾、舒筋止痛,方药选用补血荣筋丸加减:肉苁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菟丝子、五味子等;或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生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