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公共物品供给的高效与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
而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当今农民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公共品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
农村交通不便一直是影响农村偏远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以湘西怀化地区的乡公路供给状况为例,对当地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公共物品;乡公路供给;供给机制1 农村公路的供给状况现阶段我国农村公路总体供给水平很低,除了少数经济发达的村公路供给水平稍高之外,绝大多数村公路供给层度很低。
国家一般只承担公共产品供给的部分成本,另一部分则通过收费,集资等制度外筹资方式由农民承担。
国家公共财政对农村的低投入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的严重不足。
据怀化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显示:至2006年底,通路方面:全市完成县到乡公路改造343公里,占年度任务260公里的131.9%;农村公路通达工程552公里,占年度任务426公里的129.6%;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666公里,占年度任务700公里的238%;完成农村客运站(点)建设81个,占年度任务67个的120.9%;新增通水泥(沥青)路的乡镇38个、行政村503个,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46%和186%。
但全市农村不通公路的行政村还有52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3.5%,没有进行公路改造的行政村有2691个,占总数的69.2%。
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1)地方本级财政困难,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资金投入不足。
湘西属于山区,经济发展实力不强,市县两级财政较为困难,导致本级财力对农业、农村科教、水利、交通、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极为有限。
且山区乡村难以列入国家和省里的重点开发和建设项目;招商地理不便;农户的土地、房屋不能作为信贷抵押,农户和中小企业信贷覆盖面窄;致使涉农资金投入乏力,融资渠道有限,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发展缓慢且后劲不足。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
张 力
(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 上海 2 0 3 ) 0 4 9
【 摘 要 】 农村公共 物品能否充分 而有效 的提供 是社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 的突破 I, : 是使 我国农村 经济健康发展 , 1 提 高农 民生活水平 的必要条件。我 国农村公共物 品的提供存在 总量不足 、 配不 均、 分 结构不合理 的问题。这是 由于长 期发 展 战略 的忽视 , 供给主体 权责失衡, 决策机制偏 离, 行政能力不足等原 因造成 的。 文章建 议通 过创 新供 给机制 、 大财政投 加 入、 加强制度保障等多种措施, 改善和提高我 国农村公 共物品的供 给水平。 来 【 键 词 】 农村公共物 品; 给; 关 供 新农村建设 【 中图分类号 】 30 【 F2 . 3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6 (082—020 10—78 20 ) 03—3 4
一 围
公共物品理论 最初 出现于 l 9世纪 8 代 。所 谓公共 物 0年 品, 即某一类产品和服务在人们 消费的同时具有非竞争性 和非 排他性 这两个性 质 , 我们就称这类产 品为公共物 品。非 竞争性 是 指 当 一个 人 消 费某 种 产 品 和 服 务 时 , 不 对 其 他 人 同 时 消 费 并 这 种 产 品 和 服 务 构 成 任 何 影 响 。 非 排 他 性 , 指 我 们 无 法 阻 止 是 他人对于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 公 共 物 品按 城 乡 划 分 , 以 分 为 城 市 公 共 物 品 和农 村 公 共 可 物品 。农村公共物品是相对于农村私人产 品而言的 , 是用于满 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 农村公共物品又可大致 分为两类 。一类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 、 非排他性 的纯公共物 品。 如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 、 农村环境保护 、 大江大河的治理 等 。另一类是具有 不完全 的非竞 争性 和非排他性 的准 公共物 品。如农村义务教育 、 农村 公共 卫生与医疗 、 农村社会保 障等。 而当前农村公共物 品供给 问题 所要解决 的其 实也就是 这类准 公共物 品的供给问题 。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摘要】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不足和不合理的现象,需要改进现有的供给模式。
对此,提出了加强政府主导、强化社会参与以及优化供给方式等对策。
在未来,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将朝着更加公平、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文总结了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现状分析、探讨、问题、对策、发展趋势、总结提要、展望、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是当前农村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地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了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水平低下、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等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对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改善公共物品供给的方式和途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围绕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完善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提供参考和建议。
也将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农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基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研究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意义在于:了解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现状可以帮助政府和农民更好地了解公共服务的覆盖程度和质量,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探讨和改进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可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浅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问题与对策
由于 行政 体 制改 革 的滞 后 ,政府 对 农村 公共 物 品的 供给 有 些 不 是根 据农 村 和农 民 的真 实需 求 来决 定 ,而 是根 据地 方 政 府 部 门领 导 人 的 政绩 来决 定 。农 民缺 少 实 质性 的参 与 , 既 没 有供 给前 的 决策 发 言权 ,也 没 有供 给 中和供 给 后 的监 督权 ,实 际上就 很 难 反映 农 民 的 自身利 益需 求 。 由此 造 成 了现 行 的 农村 公共 物 品 的供给 机 制不 能 反映 农 民对公 共 物 品的需求状 况 ,导致 了供 给与 需求 的脱节 ,供需 结构 失衡 。 这 种供 给 结构 的 失调 导致 农 村公 共物 品 的利 用低 效 率 。中 央 财政 的 支 出项 目和 数量 ,往 往 不能 照 顾到 地方 的 各种 实 际 需求 ,这使 得有 限 的资 金 在运 用 中配 置效 率低 下 ,公 共 物 品 的效 用得 不到 最 大化 。公 共 产 品和 服务 的公 共性 实 质 发 生 了质 的转 变 ,导致 供 需 结 构 失衡 ,公 共 资源 的 浪费 , 供给 效率 的低下 。 ( 四)资 金短缺 、筹资机 制不 完备 直 以来 ,中央政府 对农村 的投 资力度在 不断 的加大 , 投 资额 也不 断增 加 ,但 由于受 以往政 策 的影 响 ,农村 的发 展水 平远 低于城 市 ,农村 人 口多 ,对 公共 物品 的需求也 大 , 需要 不断 的加 大对其 资金 的投入 才能 保障供 给 。相对 于此 , 政 府 的投 资力度 还 远 远不 够 ,资 金仍 十 分有 限 ,在政 府 资 金 筹集 有 限的情 况 下 ,我 们应 该 实现 多 元化 的筹 资 ,但 由 于农 村 一 直处 于落 后 于城 市 的发 展状 态 ,主 要 由政府 提 供 公共 物品 的惯性 思维 ,使 得农村 筹资 渠道 十分单 一 。同时 , 农村 自身 市场机 制 的 不健 全 ,村 集体 经 济的 欠发 达 ,导 致 农村 金 融产 品单 调 ,农村 自身的 筹资 能 力欠 缺 ,筹 资机 制 及其不 完备 。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这一战略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仅关系到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升,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这一主题展开回答,探讨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应对之策。
一、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农村公共物品如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农村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瓶颈尽管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不平衡,往往存在城乡差距。
其次,整体资源配置不足,导致公共物品供给难以满足需求。
此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还面临着公共财政收入不足、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三、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路径为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应采取多种路径。
首先,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补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其次,激发市场需求,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物品建设。
再次,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同时,应加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统筹和协同,构建更加完善的供给体系。
四、加强农村教育公共物品供给教育是农村振兴的基石,只有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为了加强农村教育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
同时,还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五、完善农村医疗公共物品供给农村医疗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保障农民健康的关键。
为了解决农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大医疗卫生系统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另外,还应加大医疗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医疗设施的先进程度,减少乡村医疗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变为 多元格局 ,极大地 影响 了农 村公共 物品 的供 给结构 。多 元 供给 主体 由于 没有一个 统一 的领导者 ,在 实际供 给中容易导 致农村公共物 品供 给的失衡与紊乱 : 供给与需求呈现错位偏移 ,
农 民的需求得不到相应的反馈,供给无效、强制供给和需求不
满等情况 频 出。特别 是物 质层面 与精神层 面供给严 重失衡 , 长
2 . 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农村 公共物 品供给格 局 已由单 一格 局
及 大众 的 、非排 他 的、不 可分割 的一种公 共使用 或消 费的物 品 或 服务 ,与农 民的 日常生活息 息相关 。根据布 坎南 在 《 俱乐部 的经济理论 》 一文 中的著名论 断 , 可将公共物 品划分为 以下两类:
潘 胜 楠 :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现 状 及 对 策 研 究
城 乡建 设 与 发展
农村公 共物品供给现 状及对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究
潘胜楠 ( 江西农业 大学 政 治学院 ,江西 南昌 3 3 0 0 0 0 )
【 摘要 ]农 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农村社会发展 具有重 大意 义,当前我 国农村 公共物品供给 不足 ,已经成 为农村 经济发展 的
公有公益 物品 ( 纯公共 物品 )、公有私益物品 ( 准公共物品 )。 这 两类物 品既有 区别 又有联 系 ,是一种 共性 和个性 的关系 ,在 现 实生活 中并不 能准确 地对其 进行 明确 的划分 。共性在 于二者 皆属于公 共物 品范畴 ;个 性在 于二者 的公 共性 程度 不同。广义 的纯公共 物 品既涉及 到物质方 面 ,还 涉及到精 神方 面 ,例如涉 农法律法规 、 农 业科 学技术研 发、农业 信息服务 、 农村发展规划 、 农村 基础 设施建 设 、农村 治安 ,还 有传统 的 民兵训练 等 ,这类 公共 物 品由于其 特殊性 ,必须 由政府来 进行供 给 ;准公 共物 品 是指 涉及 一部分人 利益 的 ,不能 由个别农 户所 承担 的那 部分公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研究
二 、 当前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存 在 的 问 题
( )基层 民主政 治制 度 的不完 善致 使农 村公 共物 品 一
分税 制 条 件 下 ,上 级 政 府 决 定 下 级 政 府 的 财 政 分 配 比 消 以 后 ,乡 镇 级 政 府 失 去 了 重 要 的 资 金 来 源 , 财 政 资金 更
不可逆转的逐年减少 ,3 O年后人均可耕地面积将会 降至 0 . 07 4 公顷,即到那 时全 国耕地将有生产资料降格为生存保障
( )加速 城 镇 化进 程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 的要 三 我国 由于城 乡二 元分割 的户籍 制度 以及 土地制 度 ,在
资料 ,土地 是人 口最低 的生 存保 障线 ,随着每年 人 口的不 工 业 化 进 程 中 , 城 乡差 距 逐 渐 拉 大 , 近 几 年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断 增 加 , 面 对 今 后 一段 时 期 内 粮 食 消 费 的 刚 性 增 长 , 中 国 展 , 国 民 收 入 不 断 增 长 , 已 经 初 步 具 备 了工 业 反 哺 农 业 、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路径研究
有 相 当 数 量 的 成 员 ) 参 与 集 体 行 动 , 功 缔 造 公 共 物 品 的 的治理模 型类 似于 囚徒 困境 。O sn 1 6 ) 调集体选 择过 会 成 lo ( 9 5 强 机 会 便 会 提 升 , 作 的 可 能 性 亦 会 提 高 ” 这 一 概 念 对 于 当 程 中 团 体 规 模 边 界 , 为 除 非 是 集 团 群 体 规 模 较 小 或 存 在 合 。 认
农 民 自治 的 组 织 , 过 一 系列 自为 的 行 为 , 高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的供 给 效 率 , 时 也 可 以 提 高 基 层 政 府 的 运 行 效 率 。 当 然 必 通 提 同
要 的 制 度 安 排 就 显 得 尤 为重 要
关键词 : 村 ; 共 物品 ; 农 公 自治 中 图分 类 号 : 2 F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 1—0 70 1 7— 18 2 1 ) 80 2 —3
( ) 本 数 据 的单 位 根 检 验 。 1样 () 间 因果关 系的一个 参考 。 S之 单 位根检 验 , 主要 是 检 验样 本 序 列 的平 稳 性 和单 整 阶 3 政 策 建议 数, 为进行 格兰 杰 因果 检 验做 准 备 。 由于原 始 数 据呈 现 明 () 励 二 三 线 城 市 发 展 商 业 地 产 , 高 二 三 线 城 市 消 1鼓 提 显指数 曲线特征 , 以将 F 所 C和 S取 对 数 , 对 lF 和 lS 费 需 求 。 即 nC n 进 行 单 位 根 检 验 。单 位 根 检 验 结 果 为 lF 和 IS都 为 平 稳 nC n 发 展 一 个 地 区 的 商 业 地 产 对 提 高 这 个 地 区 的 消 费 需 求 序 列 , 验 结 果 如 表 1所 示 。 检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探析_张兵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探析张 兵 楚永生内容提要 从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内在关系角度考察传统农业社会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人民公社时期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可以发现现行的农村公共物品制度仍然是传统经济体制下供给制度的延续,其特征包括以制度外供给为主、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以及供给主体与收益主体二者利益相分离等。
这些特征表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与当前乡村治理模式不能实现有效统一,从而导致了农民负担加重、乡村政府债务危机和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以及农村公共物品供需失衡等问题。
因此,必须积极探讨对乡村治理模式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进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公共物品 供给制度引 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匮乏不仅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障碍,而且也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并进而影响到我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事实,认为在缺乏监督的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下,各种集资、摊派会逐渐增加以及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等因素是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合理的重要原因①;二是从分税制尤其是税费改革后,乡镇基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相称的角度,认为基层政府承担了与其财力极不相称的事权责任,基层政府没有能力提供农村所需要的公共物品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匮乏的根本原因②;三是从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差异出发,认为传统计划经济形成的城乡“二元”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重要因素③。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并没有涉及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的乡村治理问题。
乡村治理是乡村公共权威(包括基层政府和民间组织)处理乡村社会公共事务,保持乡村社会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的各种活动以及制度安排,其本质就是为乡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公共物品。
从乡村治理发展的历史看,不同时期乡村治理的主体、客体以及治理模式是不同的,而与其相对应的乡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也存在显著差别,尤其乡村治理模式会直接影响其职能的发挥,并进而影响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要建立多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和决策体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供给机制;措施随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的深入,公共财政对农村支出逐渐增大、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力度也不断增强,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与此同时,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依然不足。
对农民自身而言他们不是这部分惠农措施利益的获得者,对农业农村而言也影响了其长远稳定的发展。
因此,探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意义重大。
一、相关概念农村公共物品[1]是指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或劳务,它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基本特点,即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
可以将其按照不同的功能分为生产性农村公共产品和消费性农村公共产品。
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目前,虽然国家财政农业支出金额逐年升高,但是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却呈下降趋势。
以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为例,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农民几乎享受不到供气、公共下水道、路灯等基础设施,农村电话信号不稳定,联系不便,有线电视也没有普及,更为偏远的地区不通公路,成为农民致富的“瓶颈”;以义务教育为例,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乡村办学条件差,学校基础设施配备简陋,缺少必要的教学教具,更不提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等设备,另外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低,人员流失严重[2];以医疗卫生为例,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简陋,医疗设备缺乏,也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而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膨胀[3]。
政府热衷于投资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供给一些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例如农贸市场和文化广场等消费性公共设施建设,而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由于投资力度大,见效慢,政府供给意愿较低。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 农 村公 共品供给 低效 率的原 因分析
1 农 村 公 共 品 供 给 的 低 效 率 现 状
21 基层 政 府 财 权 与 事 权 的 不 对等 。
11 农 村 公 共产 品总 量 供 给 不 足 .
基 层 政 府 收 入 与 支 出 责 任 的 不 对 等 削 弱 了 其 对 农 村 公 共 品 的 供 给 能 力 , 主要 表 现在 两个 方 面 : 先 是 财 权 逐 渐 上 移 。 这 首 财 力 越 来越 多地 集 中在 上 级 政 府 尤其 是 中 央政 府 。 9 4 分 税 19 年 制 改 革 后 . 财 权 上 移 成 为 中 国政 府 间 财 政 关 系 的 一 个 明 显 趋
共 享税 的情 况 十 分 普 遍 , 结 果 是 留给 基 层 财政 的税 收 种 类 零 其 散 、 额 小 , 分 税 种 征 收 成 本 过 高 , 上 受 屠 宰 税 、 业 特 产 数 部 加 农 税 及 农 业 税 等政 策取 消 的 影 响 , 层 财 政 收 入 大 幅度 下 降 。其 基
划 分 财权 与 事权 , 加 基 层 政 府提 供公 共 品 的财 力 ; 给 主 体 和 方 式 多元 化 ; 化 决 策机 制 ; 强监 督 管理 等 对 策 。 增 供 优 加
[ 键词 ] 村 公 共 品 ; 给 效 率 ; 策机 制 关 农 供 决
农村 公 共 品是 指农 村 地 区农 民生 产 、 活 所 需 的 具 有 一 定 生 非 排 他 性 和 非 竞争 性 的 产 品 或 服 务 。无 论 从 理 论 上 看 . 是 从 还 实 际 需 要 上 看 . 村 公 共 品 的有 效 供 给 都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农 村 农 公 共 品 的 有效 供 给 可 以促 进 农 业 生 产 的稳 定 发 展 , 快 农 业 产 加 业 化 、 村 城 镇 化 的 发 展 速 度 , 时还 可 以改 善 农 民 生 活 水 平 , 农 同 缩 小 农 村 居 民 与城 镇 居 民在 生 活 上 的差 距 . 进 社 会 主义 新 农 促 村 的建 设 。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综述摘要: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建设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缺失,存在严重供给障碍。
为了解决农村公共物品资源严重匮乏、供给明显滞后于需求的问题,需要进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供给机制创新一、农村公共物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物品是指在农村区域范围内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产品。
按公共物品对农村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来划分,农村公共物品应包括:①可持续发展类公共物品,如大江大河的治理、污染、治理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防护林建设,生态保护、民兵、计划生育、社会福利、基础教育等(注:计划生育和基础教育也可以归入农村经济发展类公共物品。
);②农村经济发展类公共物品,如道路、水利设施、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平台建设、行政服务、治安等;③农村社会基础设施类公共物品,如饮水、文化设施、广播电视、用电、通信、卫生防疫等,这类公共物品供给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按是否同时具备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划分,可将公共物品分为农村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第一种分类方法中,第①和第②类基本上属于纯公共物品,第③类属于准公共物品。
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破除农村、城市间巨大的差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财富积累。
加强农村公共物品共计可以为农民增收穿凿条件,可以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可以把农民从自我供给状态中解脱出来,大大减少农民负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为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创造条件。
2、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农村非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滞后,社区环境及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地制约了农户的消费需求增长,影响了农村具名综合生活质量提高。
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农民消费障碍,降低农民消费成本,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是现代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发展水平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给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情况,了解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状况。
2.影响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因素分析: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居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了解影响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
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结合前期数据分析,通过调研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包括政府投入不足、农民收入不足等问题。
4.提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与建议:针对调研发现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等方面的措施。
本研究将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三、预期目标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加深人们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认识,从而为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同时,通过本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和对策建议,还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依据,引导和推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西部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不足研究
西部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不足研究摘要:解决西部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有利于缩小城乡及东西部差距,促进民族团结及边疆稳定,实现西部地区和谐发展。
然而我国西部农村长期以来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因此分析西部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不足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和对口支援、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明确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职能并实现供给模式多元化、改革决策机制的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部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公共财政一、西部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不足的表现农村公共物品是指在农村社会范围内,用于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及生活的需要的社会物品和服务的总称。
西部农村公共物品需求总量大、需求多样,但受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公共物品一直存在着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
首先,西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
西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总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生产性公共物品(农作物良种培育与推广等农业基础服务和大型农业固定资产投入等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有关农民自身权利和促进农村发展的消费性公共物品(农村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新农合、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等)供给不足。
以云南省为例,2008年农村低保补助标准为每月50元,仅为城市低保补助标准的1/3;农村养老保险全省只覆盖农业人员4.2%。
其次,西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性失衡。
西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供给不足与相对过剩的现象。
首先,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公共物品严重短缺。
如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西部平均教育年限仅为6.7年。
其次,西部农村部分公共物品供给相对过剩。
关系到政治利益的公共物品供给过剩,如一些落后地区大力修建标志性建筑物、办公大楼等政绩工程等。
最后,西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低下。
表现为农村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浪费和挪用现象。
西部农村基层政府机构臃肿,造成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过快,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上的资源耗费;人员众多权责不清,易造成互相推诿的现象,行政管理费用挤占公共物品资现象普遍。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研究
3、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增加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供给; 4、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5、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这些建议旨在缩小城乡之间的公共物品供给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 平和生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共物品的实际情 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要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群 众意见等因素,确保改革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设提高公共物品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推动 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均衡化。然而,由于历史、 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城乡之间在公共物品供给上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影响了 农民的福利水平,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实现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均衡化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要建立 城乡一体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然而,改革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共物品供给差 距依然存在,部分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仍然不足;同时,部分公共物品的服务 质量虽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进一步深化改革,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加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监管 力度,以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主体部分
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推动了农村公 共物品供给水平的提高。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例如,农村道 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规模建设和修复,使得农民的生产生活条 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其次,农村公共服务也得到了加强。例如,农村医疗卫生、 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得到了改善,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满足。
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物 品制度外供给分析及对策研究
辽 宁对外经贸学院 王树辉
摘
要: 根据公共 财政理论 , 公共物 品的供给是政府通过财政收入进行 的。而当前, 国农村基层政府一直处于财政缺位状 态。在制度 内财政供 我
给不足的情况下, 农村政府 不得 不寻 求其他方式提供公共物品 , 共物品的制度 外供给 。 即公 关键词: 共财政 农村公共 物品 制度外供给 公
来源是预算 收入之外 的资金 ; 公共物 品供给 的决策程 序是“自上而下 ”
一
1 0一 9
・ 学术论坛
用通过 向农 民征收新农业税 、 特产税及其附加 来解决。税费改革后 农民
要建立和健全农 民对 公共 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 , 一方 面, 要进一步
负担 大幅度降低 了, 但农村公共物 品供 给的资金 问题仍然突 出, 最终 其
为农 民所需 。但是 , 当前农村公共物 品的供给是一种制度外供给方式
( 农村公共物品 的制度外供给 三)
公共物 品的供给是政府通过财政预算 收入 进行 的,这里把政 府用 财政 预算 收入来提供 公共物 品的方式称 为公共物 品的制度 内供给 , 它 是预算供给 ;而 公共物 品的制度外供给就是指 制度 内财政供给方 式之
一
、
理论概述
的, 体现 的是领导 的意志 ; 供给主体多元化。 二, 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的现状和问题
( 农村公共物品制度 外供 给的现状 一)
( ) 村公 共 物 品 的 分 类 一 农
农村公共物品, 主要有两种 分类 方法 : 第一类 , 按照公共物 品对农村社会 发展所 起的作用 来划分 , 包括 : ①可持续 发展类公共物 品, 如基础教 育、 大江 大河 的治理、 水土 流失治 理及 防治土地沙化 、 防护 林建设 , 生态保护等 ; ②农村 经济发展 类公共 物 品, 病虫害 的防治、 如 农业技术推 广、 农业信 息平 台建设 、 ; 等 ③农村 基础设施类 公共物 品, 如乡村道路 、 水利建设 、 文化设施 、通信、 、 卫生防 疫等 。这类公共物品供 给水平 的高低 , 直接 反映 当地农 民的生活水平 。 第二类 ,按照公共物 品是否同时具备消费的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 划分 , 可分为农村纯 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 品。第一种分类方 法中 , 第① 和 第②类 基本上 属于纯 公共物 品, 第③类属于准公共物 品。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但在实际情况中,农村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难以满足多样化、复杂化的需求,而且造成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针对这一问题,一种新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模式逐渐被提出和实践。
该模式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但弱化政府自身直接提供公共物品的角色,而是更多地依靠市场化的手段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来实现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维护。
与传统的“政府垄断”模式相比,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在传统的“政府垄断”模式下,政府仅仅承担公共物品的提供责任,而缺乏在资源配置、管理、维护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因而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
而在新的模式下,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维护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化,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而传统的“政府垄断”模式却容易引发资源浪费和腐败等问题,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而新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的垄断作用,加强了市场的参与和监管作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三、增强社会参与的意识在新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下,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促进了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对公共物品的责任感。
同时,政府也更加注重倾听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需求,使公共物品的供给更加贴近实际需要。
这种强调社会参与的理念有助于营造积极、合作、共赢的社会氛围。
当然,新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如何合理平衡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参与作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是当前该模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公共产品论文供给机制论文:浅析如何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产品论文供给机制论文:浅析如何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摘要: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现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分配已经成为农村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果。
农村基层政府应该积极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大力加强服务性功能,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村委会在中国这样一个用于巨大农村人口的国家里,农业结构调整、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居乐业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体体现。
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农业税的取消,农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在各项事务中的职能日益弱化,失去了大额收入来源,农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受阻。
在农村基层政府,主要指村委会无事可干或无能为力的尴尬局面下,增强农村基层政府的服务型职能,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并积极协调农村各公共产品提供方的利益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公共产品它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
农村公共产品是公共产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性,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它是与农业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公共产品。
按公共产品对农村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来划分,农村公共产品应包括:1、可持续发展类公共产品,如大江大河的治理、污染、治理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防护林建设、生态保护、民兵、计划生育、社会福利、基础教育等;2、农村经济发展类公共产品,如道路、水利设施、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平台建设、行政服务、治安等;3、农村社会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如饮水、广播电视、用电、通信、卫生防疫等,这类公共物品供给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当地农民生活水平[1]。
我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完全不能适应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着量少、质低以及地区性、结构性失衡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部分短缺和供给过剩现象并存,阻碍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公共设施和服务。
这些公共物品包括道路、电力、水、教育、医疗、垃圾处理等。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将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于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电力供给不稳定、教育医疗资源有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可以减少农村-城市差距,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居民的产业转移和就业增长,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农村地区的道路破旧不堪,缺乏可靠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网络状况差,给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其次是电力供给不稳定。
很多农村地区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质量。
再次是教育和医疗资源有限。
农村地区的学校和医疗机构不足,教育和医疗服务质量较低,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为了改进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改善农村交通、电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
其次,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供给。
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管理与监督。
建立健全公共物品供给的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共物品供给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在改进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的提升。
同时,要注重农村居民的参与和需求反馈。
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研究
( ) 二 实行 多元 化 的供 给 主 体 和 资金 筹 集机 制 结 合我 国当前 的实际情况 , 农村公 共物 品 的供 给 主体 主要 有 : 1政 府供 给 主 体 。 政府 代 表 社 会 的公 共利 益 , 责 任 也 有义 . 有 务 提 供 那 些 市 场 失 灵 的公 共 物 品 。对 关 系 国 家 总 体利 益 的农 村 公 共物品 , 基础 教育 、 如 环境 保 护 等 , 由 中 央 和 省 级 政 府 无 偿 应 提 供 ; 方政 府 主 要负 责提 供 与本 地 区农 业 、 村 和 农 民相 关 的 地 农
贵 , 网陈 旧。 农村 的 基 础教 育供 给不 足 , 村 医疗 保 障 普遍 短 电 农
缺 , 农 民 成 为 最 人 的 自费 医疗 群 体 。另 一方 面 , 地 纷 纷 而 起 使 各
( ) 村公 共 物 品 的 供 给 必 须要 有 法 律 保 障 三 农 解 决 我 国农 村公 共 物 品 的有 效 供 给 必须 要 实 现 城 乡 公 共 物
我 国是 一 个 农 村 人 口 占绝 对 比重 的 国 家 ,要 想 在 这 样 一个 国 家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 离 不 开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建 设 这 一 基 础 。 农 村公 共 物 品 , 由当 地 农 村 社 区 居 民参 与 共 享 的 “ 品 ” 包 括 是 产 ,
农 村 道 路 建设 、 田水 利 设 施 建 设 、 村 义 务 教 育 、 村 公 共 卫 农 农 农
革 后 的农 村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外 , 广 大 的 中西 部 地 区 , 于农 村 工 在 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若干问题研究【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稳势必影响整个经济状况的发展。
而公共物品的供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农村公共物品面临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供给主体单一、自上而下的供给体制等多种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探究农村公共物品陷入困境的原因,并寻求多种措施来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对于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体制;意愿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最重大的问题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的现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更是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加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力度,推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健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中政府与农民的沟通机制,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农村公共物品是农村地区农业、农村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的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
农民是农村公共物品的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受益者。
农村公共物品除了一般公共物品所共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之外,也有自身的特点。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农村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需求的层次性,即农村公共物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所需要的农村公共物品差异性很大。
而这一特点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诸多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主要问题1.公共物品的供给总量的严重短缺。
近年来,尽管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广度、深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城乡间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总量上不足,难以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在质量和数量上均难以满足农村的需要,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其次,农村的消费性公共物品供给同样短缺甚至更加严重,如农村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几乎是空白,制约农村的长期发展。
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突出,西部地区还有327 个县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中60多个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
公共卫生供给不足,且质量低下,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所拥有的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全国总量的30%,还有近1 亿人口没有获得医疗服务。
2.公共物品的供给结构不够合理。
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中,一些投资量比较小,见效快的公共物品供给比较充足,甚至过量。
而一些投资量大,见效慢的公共产品则面临供给不足的问题,如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据调查,目前全国病险水库约有3 万座,占水库总数的36%,结果是农业抗灾能力下降,甚至靠天吃饭。
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往往只注重基础设施等“硬”公共物品,而对于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软”公共物品的重视不够。
基础设施对于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教育投入才能带动农村的长效发展。
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单一性。
现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决定了政府几乎成为供给的唯一主体,其他组织没有或很少参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私人部门难以进入或者不愿进入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
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够充分,农村地区尚未有能够发挥较大作用的非政府组织。
作为农村公共物品的受益者,农民本该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发挥较大作用,但实际上同样难以组织村民实现农村部分公共物品的自我供给。
4.农村公共物品自上而下的供给体制。
我国目前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大多数都是各级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决策,并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下发给下级部门执行。
公共物品的数量和种类均由各级政府来决定。
而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很少能够参与到其中,农民的需求没有适当的途径得到表达。
这使得政府作为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造成供给和需求的脱节。
这种自上而下的供给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其他问题,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日益陷入困境。
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原因1.农村面积广大,发展缓慢,现阶段巨大的投入相对于广大的地域来讲依旧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自建国以来一直实行的是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二元体制,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长期处于不足的状态,甚至是牺牲农村与农业的部分利益来保障城市与工业的发展。
这种状况使得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农村依旧负担着许多原本应有国家承担的义务,如农村的义务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靠的是农村自我提供。
直至2006国家完全取消农业税并加大对农村的各种投入,这种状况才得以部分改变。
但目前国家在农业发面的投入依旧不足,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未能得到相应程度的重视。
2.政府的短视效应,地方官员一味的追求政绩,而缺乏对一个地区的整体和长期的规划。
地方官员基于自身的需要,往往热衷于政绩工程的升级达标,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显而易见的公共物品的提供容易得到重视,基础设施和部分“样板村”“示范村”在某种程度上均属于此类范畴。
这样做效果自然显而易见,但却造成了有限的公共资源使用的重复与浪费,挤占了其他部分所应有的供给。
造成了部分公共物品的相对短缺和供给结构的不够合理。
3.引入市场机制提供农村公共物品方面存在壁垒,缺乏相应的准入机制。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公共物品在使用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其外部性和搭便车的现象,再加之政府在引入市场机制提供农村物品方面,缺乏积极的支持和引导,这些状况极大的限制了私人部门进入公共物品供给领域。
而我国现行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也制约着私人部门进入公共物品供给领域。
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单一性由此产生。
4.政府提供作为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主体其自身存在缺陷和局限性。
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处于一种垄断地位,一方面,缺乏竞争机制和衡量绩效的标准,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浪费。
况且,公共物品的投入和产出测量相比较于私人物品要复杂得多。
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以行政权力作为后盾,缺乏竞争性,从而导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行动迟缓、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质量低下。
即使政府效率低、服务差,公众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对政府来说是不必因此而像市场中的企业那样在提供产品时面临优胜劣汰的危险。
5.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农民与政府沟通机制的缺乏。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我国农村重新回复到一种“马铃薯”的状态,分散的农户即使能够认识到彼此共同利益的存在,也难以表达出来。
而作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村民自治委员会,由于乡镇政府职能向村级组织渗透,自身的自治功能遭到削弱,甚至成为乡镇政府单一的执行部门,也难以真实有效的反应基层村民的需求。
同时,农村长期落后的教育水平也限制着农民反应自身需求的意愿和能力,农村与城市的信息鸿沟也成为农民表达自身意愿的无形壁垒。
而政府的决策过程也只是建立在自身对农村的认识上,并没有经过对农村需求的广泛调研,政府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民需求在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中应有的重要作用。
解决这种决策过程中沟通机制的缺乏问题应成为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核心。
三、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一)建立多主体、全方位的农村公共物品供应体制1.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情况下,引入包括第三部门、私人部门和农村基层在内的供应主体,建立一种多主体的供应体制。
政府基于其责任与义务,不可避免的应当成为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最重要的供应主体。
但政府的资金不足、供应效率低下等局限性同样要求必须引入其他主体作为补充。
农村公共物品的绝大部分应当说并不适合由私人部门来提供,但这并不意味着私人部门不可能成为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
依据农村公共物品外部性的不同,外部性较强的公共物品由政府来提供,但政府在提供过程中完全可以采用工程外包等方式来进行,如能克服在此过程中的寻租现象,则可大大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
而外部性较弱的物品可以由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或由私人部门单独承担,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根据收益大小收取不等使用费用,以此在一定时期内收回成本。
第三部门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如在政府的支持下,第三部门可以有效的提供诸如农业信息等农村急缺的公共物品。
通过一些政策调整,农村基层同样可以成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补充。
2.更加注重农村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物品的投入。
长期的二元供给体制使得这方面农村相比较与城市差距更大,加大投入刻不容缓。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来逐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这不仅是政府公共物品提供方面的义务,更是扩大内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措施。
而科技、教育等方面则可以通过各方合作来解决。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入,而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部门来进行。
而农村教育同样可以采取类似措施来进行。
(二)增强农民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能力1.加强宣传,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
中国农民长久以来均习惯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很少有与外界交换的需要,几千年来的这种传统造成了中国农民阶层组织与协商能力的缺乏。
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几十年民主制度的逐步培养后,部分农村精英拥有了较强的民主需求和参与能力,但总体上来讲,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均比较低下。
唯有加强对农村的宣传,使农民意识到公共事务与农村的每一份子息息相关,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方能提高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
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通过“知识下乡”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通过整合改善农村教育资源,提高新生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本地农村精英的带动作用也是提高农民参与公共事务意愿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2.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农村部分公共物品的供给。
当农民具备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之后,必然会要求逐步参与到公共物品供给的机制中去,农村的各种基层组织,如村民自治委员会和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将会是农民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最初的场所。
在农村精英的带动下,通过村民之间的平等协商,在自筹资金和地方政府的部分资金支持之下,完全可以实现农村小规模的公共物品如村级自来水工程和乡村内部公路等的自我供给。
而事实上,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民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案例早已出现,并不断增多,且有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扩展的趋势。
3.加大农村信息投入,缩小城乡信息差距,同时建立起通畅的上下沟通渠道。
农民在政治上是平等的, 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从而限制了农民参与决策的能力和范围,造成政策参与的不平等。
加大信息投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通过建立农村信息系统,并通过与政府电子系统的对接,可以将农民对于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意见和建议收集起来,从而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真实有效的反应农民的意愿和需求。
农民更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彼此间的经验交流,提高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