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烈中学杨璞
[教学目标]:
1、知道“阿姆利则惨案”。
理解一站后印度谋求独立的动机和方式。
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实质以及这一思想对印度独立所起的影响。
2、通过阅读具体历史史料,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3、通过探讨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激发学生对民族主义的反思以及对多元斗争方式的认同,使学生意识到每一种斗争方式与特定的国情有关,每一种斗争方式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甘地主义”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实质。
说明:
1、印度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不仅是英国的原料场地和商品市场,还是英国最大的海外投
资场所,随着英国的不断发展,它对印度财富的榨取变本加厉。
一战中印度承受了英国沉重的军事负担,随着印度民族自觉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内开始爆发反抗殖民统治的运动遭到英国的武力镇压后,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展开了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未能直接推翻殖民统治,但是,通过不合作运动的开展已使民族独立和自治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印度人民共同的呼声,这个时期的民族解放斗争为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
是本课的重点。
2、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在印度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
产物。
它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甘地试图用它来解决社会政治的各种矛盾与纷争,解决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端与冲突。
这种非暴力哲学既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与伦理学说,又吸收了许多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和人道主义思想,可以说是一种东西方思想的融合。
1906年,甘地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中首先提出“用爱和感化”的学说,即非暴力不合作。
后来回到印度,在开展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运动中又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它,使之逐步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政治学说。
这种学说不仅对印度人民,而且对争取民族独立的亚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美国黑人运动以及现代国际政治斗争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帮助学生树立“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行要符合国情”的观点,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阿姆利则惨案”的影音资料。
通过提出“为什么在一战胜利不久的和平时期,印度会发生‘阿姆利则惨案’?”导入新课。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预习的结果进行分析和交流)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1)国际背景:美国总统威尔逊“民族自决”理论与俄国十月革命进一步鼓舞了印度人的信心。
材料一:五、对所有关于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
此项调整的
基础,就是要严格遵守这样一个原则,即在决定所有这样的主权问题时,有关居民的利益必须与管治权待决的政府的合理要求同等重视。
——威尔逊“十四点和平纲领”
材料二: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起点的社会主义实践虽然没有如其发动者的愿望引爆西方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但却在东方落后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俄国自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其影响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给20世纪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卷)
(2)材料三:一战爆发后印度国大党两派(小资产阶级极端派和温和派)都宣布支持英国作战150万印度士兵同英军并肩作战,英国从印度征调了2亿多英镑的粮食
和物资以及1亿英镑的军费。
印度各阶层民众希望藉此获得政治回报(自治
权)。
材料四:“在帝国的紧要关头,我愿让印度将其所有强壮的儿子作为公平奉献给帝国……我们只能默默地、真诚地、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将帝国从即将来临的危险中解救出来的
工作,从而加快我们达到(地方自治的)目的的进程。
”
——甘地《致信印度总督》
材料五:1917年英国宣布:英国对印度的政策是“扩大在政府各部门中与印度人的合作,并以建立一个作为大英帝国整体的组成部分的责任政府制为目的,逐步发展自治政府机构。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
材料六:规定:(1)总督有权镇压反抗行动,殖民当局可随时宣布戒严;……(4)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
——《罗拉特法》
(ppt展示该法的具体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一战中,印度给予英国支持,在国大党的压力下英国殖民当局宣布战后印度将成为帝国内部的一个自治领,然而英国并未兑现承诺,反而制定了新的治安法《罗拉特法》,以加强对民族运动的镇压。
面对殖民统治的顽固态度,国大党人虽义愤填膺却束手无策,传统集会抗议的做法显然无济于事。
开展更激烈的运动温和派又极力反对。
在统治阶级一筹莫展的时候甘地带着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出现在印度的历史舞台,吸引了印度领导人和人民的目光。
(ppt出示甘地的简介)
甘地思想的来源: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并且吸收了基督教“以善抑恶”的主张、美国作家亨利·索罗“非暴力抵抗” 的思想、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神的天国就在你心中”的观点、英国作家约翰·鲁斯金的人道主义思想等,才创立出他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非暴力学说。
这种学说,实际上,是一种东西方思想的融合。
甘地的“非暴力”,基本上承袭了“不杀生”和“不伤害他人感情”的传统意义,但是在具体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差别。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完全出于自私的或卑鄙的目的去杀害生命或损害感情,那是一种“暴力”行为。
但是,倘若他出于无私、爱或正当的目的去伤害生命和感情,这样的行为就不属于“暴力”。
材料七:“捕捉生命可能是一种义务。
我们可以毁坏一些我们认为维持自己身体所必需的生命。
于是,我们拿一些生命,如植物或其他东西作为食物,我们为了健康常常使用杀虫济杀死蚊虫等等,我们并不认为这样做是犯了亵渎信仰的罪过...... 为了人类的利益,我们可以
杀死一些食肉动物.......甚至人———屠杀,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假如有一个人手中持刀,到处瞎闯,乱砍乱杀,杀死他遇到的任何人,而没有一个人敢于活捉他。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杀死这个疯子,都会受到社会的赞许,并被看作是慈善的人。
”
——甘地《通往神的道路》 结合书上文献选读的内容分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实质?
引导同学分析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 甘地的“非暴力”原则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消极的方面, 二是积极的方面。
所谓消极的方面,是指不去做什么,即上述的“不杀生”或“不伤害感情” 等。
而积极的方面,则是要求人们主动地、自觉地去爱,去爱一切人。
所以,甘地说:“非暴力就是以积极的形式来对待一切生命的善良意志。
非暴力就是纯粹的爱。
实质:①反对以暴制暴,主张依靠精神的力量和爱来感化 ②开展不合作运动
问: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具体行动?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0年甘地的思想得到印度国民大会党的支持,从而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知道方针。
根据甘地的设计,这场运动采取渐进的方式,分三步:
得到人民的响应。
材料九:1922年2月在联合省拉普尔地区的乔里乔拉村发生了严重的暴力冲突,造成44名
农民和22名警察死亡。
鉴于群众运动已难以控制,甘地和国大党领导机构于当月决定停止这次不合作运动。
——王斯德《世界通史》 结论: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宣告破产。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0年代初,印度民众的反英斗争再掀高潮。
国大党新主席尼赫鲁提出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决定授权甘地发起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起点:“食盐进军”。
目的:抵制殖民当局的垄断。
过程:各种抗议活动。
结果:英国被迫与印度签订《德里协定》国大党同意停止不合作运动,殖民当局则允许
继续通过会谈解决印度的自治问题。
总论:印度向来被视为“英国皇冠上最明亮的一颗宝石”,英国殖民当局没有给予自治
的权力。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未能直接推翻殖民统治,但是,通过不合作运动的开展已使民族独立和自治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印度人民共同的呼声,这个时期的民族解放斗争为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