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提出,那么,我们如何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体?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复习预习
第九课,我们学习了《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学习了以下知识点
1.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
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A、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实现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
导致制假售假,环境污染、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发生。
B、盲目性。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使其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决策必然带来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C、滞后性。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3、市场秩序
市场规则的含义、主要内容、意义及措施
①含义: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②内容: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
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
③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A、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B、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市场秩序,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C、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④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A、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即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B、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C、规范市场秩序。
第一,经济手段。
利用经济发展规划、经济政策来规范市场秩序。
第二,法律手段。
用法律来规范市场秩序。
第二,行政手段。
用指示、指标、命令、市场准入等来规范市场秩序。
第三,道德手段。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设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加强宏观调控
(1)必要性:①有些特殊资源的配置,是不能由市场进行的。
②市场配置资源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
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④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⑤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①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③行政手段
三、知识讲解
考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②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当前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内容
(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表。
3、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考点2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后果
①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忽视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②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没有实现经济的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科学发展观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
①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企业技术创新有何意义?
首先,企业改进技术可以改进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开拓市场,实现价值。
其次,企业改进技术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企业打造品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
第三,技术是商品,企业改进技术一旦成功申请专利,不仅可以在出售专利使用权中直接获得收益,而且可以使该企业在相关领域维持垄断地位。
第四,技术是生产要素,企业改进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最后,企业改进技术,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承担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具体:“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考点链接】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角度,谈谈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协调区域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四、例题精析
【例题1】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
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故①正确,④错误。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故②错误。
发展新兴产业和风电产业,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故③正确。
【例题2】[2012·湖北武昌区调研] 20XX年7月29日,我国首次发布GDP质量指数,并进行排名。
GDP质量指数采用了“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五大子系统。
这一指数的发布( )
①是对以往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的完全否定②说明我国实现了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③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④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GDP质量指数改变了单纯以数量为标准的核算和衡量体系,而不是对以往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的完全否定,①错误。
②中的“实现了”与我国当前实际不符。
GDP质量指数的发布对于我国经济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例题3】(2012·山东日照模拟)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这一奋斗目标从经济上看主要体现了( )
A. 社会主义的矛盾
B. 社会主义的本质
C. 社会主义道路
D.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答案】 B
【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均GDP翻两番体现了这一本质,故选B。
【例题4】2011高考安徽卷38)《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目标解读
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表二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1)同学们围绕表中目标纷纷发表意见,请你谈谈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
(8分)
【答案】(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扩大消
费特别是居民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课堂运用
【基础】
1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使13亿中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长期艰苦奋斗。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最根本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变革
C.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D.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答案】 A
【解析】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奋斗目标,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选A。
B、C、D不是最根本的措施。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A.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B.建设生态文明
C.实现城乡一体化
D.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记忆。
结合理解,我们的经济发展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故D符合题意;A中的现代化,B、C的内容都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3.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坚持科学发展观②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应坚持可持续发展④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漫画启示我们不能只顾经济发展(GDP)而忽视环境保护,④的说法显然背离漫画主题,①②③正确,故选A。
4.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这种做法的正确性在于,它是
①我国GDP高速增长的根本保证②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③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可促进GDP良性增长,而不是高速增长,①说法错误。
②③④符合题意。
【巩固】
1..四川省在实施退耕还草还林工程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一些农民从事旅游业取得的收入远远超过了从事农业取得的收入。
这一做法
A.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
B.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C.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D.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从事旅游业取得的收入远远超过了从事农业取得的收入”可知,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
2.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汽车工业所消耗的燃油占全国石油消耗总量也很高。
要解决这一困局,我国应该
①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率③鼓励发展低碳排放、节能环保型汽车④进一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困局”是什么,根据题意可以看出这一困局是原油对外依存度高,石油消耗量高,据此判断①②③④都应入选。
3.中国产品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其关键是
A.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C.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这一信息可以判断,其关键应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选D。
4.面对我国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国家开征了环境保护税。
这一税种的开征有利于
①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②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增加税收收入,进而增加财政收入④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利于保护环境,①正确;②与题意无关;税收都有利于增加财政收人,③正确;环境保护税开征的目的是保护环境,有利于促进人们消费观念转变,④正确。
故选D。
5.下图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部分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①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所下降②东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③我国积极引导外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我国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依据图中数据无法判断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所下降。
东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也无法得出,所以①②不能入选。
【拔高】
1.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①以人为本②全面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中新天津生态城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同时也表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故①③④符合题意;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②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
2.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
①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②巩固完善支农惠农政策
③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方针④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