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篇一: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明初散文以朱元璋开国功臣宋濂,刘基为代表.宋濂论文力主宗经其散文以传记文成就较高.刘基则是诗文兼善的作家,他的散文以寓言杂文最有特点.明中叶散文和诗歌的发展一样,出现了前后七子与反前后七子的激烈论争,此期散文流派众多.“前后七子”主张复古,独倡秦汉古文,由于模拟过甚,被后人斥为“伪体”,仅“后七子”之宗臣以散文名,他的《报刘一丈书》是明代散文中少有的一篇好文章.明嘉靖年间,“唐宋派”兴起,他们继承南宋以来尊崇“八大家”,(韩柳欧曾王三苏)古文
的既成传统,自觉提倡唐宋散文,与“前后七子”相抗衡,故有“唐宋派”名之.其散文使明代散文出现了转机,最有成就的作家是归有光.万历年间的“公安”,“竟陵”两派散文,抒写“性灵”.各有特点,二者文学革新运动
的直接产物是散文创作中,出现了的小品散文,这是对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代表了两派散文的创作成就.明末散文上承明中叶余绪,出现了大量的小品散文.张岱散文汲诸家之长,兼“公安派”之清新和“竟陵派”之冷隽又独具风貌,成为晚明散文大家.同时主张复古的“复社”,“几社”,
由于使古学务为现实所用,故其散文于拟古之中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现实性很强,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等均是明道散文中很有思想容易的佳作.
清代散文,初承明代“唐宋派”一脉,代表作家有候方域,魏禧等人.候方
域散文被时人推为第一.清中叶以后“桐城派”古文一统天下,势力极大,蔚然成为清代古文正宗.“桐城派”古文一布局严谨语言雅洁著称.这是唐宋八大家古文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影响达远至于民国初年.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管同,梅曾亮等人,骈文在清代也十分流行.清初的陈维崧便是骈文名家.清中叶以后骈文屡与古文争胜,出现了著名的骈文作家汪中,他的《哀盐船文》,“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是一篇
十分动人的佳作.
明清两代,不以文名的思想家的散文值得注意.明代有嘉靖万历年间的李挚,其散文思想性强,极富鼓动性,
揭露假道学最见功力.清代则有清初的黄宗羲,唐甄(?)等人,其散文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对封建帝王,封建君主专制进行猛烈的抨击,对于开通民智,进行思想启蒙起到很大的作用.
【篇二: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略论明清散文流派演变的特点及意义熊礼汇内容提要明清散文,流派众多,更迭频繁,风格多样。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散文理论,
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创作经验,贡献出了一大批特色显著的散文作
品。探讨明清散文流派演变的动因和规律,对我们当前的散文创作
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明清散文流派演变特征意义
流派迭出,是明清诗文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散文流派而言,其数量
之多和更迭之频繁,虽然离不开造成整个文学思潮、创作倾向剧烈
变化的根本原因,但也有明清散文发展的特殊原因。其形成、演变
亦有自身的规律。总的来看,散文流派迭出,是明清散文发展的重
要表现形式,对推动古代散文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流派演变积累的
历史经验,对今人思考散文如何发展,仍有启迪作用。
一、明清散文流派形成、演变的特点
明清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虽然明太祖朱元璋决心恢复汉唐旧风,继承和弘扬封建盛世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明代中期以后,仍在封
建经济土壤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代统治者着力强化封建统治,最终阻挡不住中国迈向近代社会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特点一致,明清统治者虽然采用多种手段维护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正统地位,
却无法阻止体现新人文精神的新思想(如明代的心学、王学左派思想
和清代的汉学)的产生和流行。从散文自身看,明清散文的发展,实
承南宋、金、元走势而来。南宋以前,伴随散文创作高峰的出现,
唐宋散文艺术传统已经形成。面对高峰,围绕如何继承唐宋散文艺
术传统以创建新文风的问题,南宋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不同看法。而以理学家的主张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元代和明代前期。明清散文流派形成、演变的特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显现出来的。当然,其特点的成因,还与散文这种文体在诸种文体中,实用性最强,表现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最为直接,反映人文精神最为
充分有关。
为叙说方便,我们从明清散文流派形成、演变的动因,涉及的核心
问题,以及演变趋向三方面入手,概述其特点。
(一)从动因看,有四点。一是明清散文流派的形成、演变,受社会政
治环境的制约。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既能为培育散文流派提供温床,又能构成迫使流派演变的外部压力。究竟如何,关键是看某一
流派的文风,是否适应某一社会政治环境的需要。否定社会政治对
文学流派的制约作用,并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像明代洪、永以后,文以平正典雅为宗,台阁派得以出现;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台阁
末流之弊流行;而秦汉派出现在政治斗争十分尖锐的弘、正时期,
桐城派定形于“雍乾盛世”,都表明散文流派的形成、演变,离不开
特有的社会政治环境。二是一定的思想理论对散文流派的形成有引
发作用,对其演变有催化作用。明清散文流派大都依附于一定的学理。尤其是具有新人文精神的学理,会给新的散文流派提供带有时
代特色的艺术精神,而对旧散文流派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大体而言
明代的台阁派、清代的桐城派,都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理论基础,
唐宋派、公安派可以说是直接受阳明心学影响而出现的散文流派。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学理作为思想支撑点的散文流派,能在散文史
上占有一席之地。三是前一流派末流之弊的蔓延,会成为后一散文
流派崛起的直接动因。一般来说,新散文流派在早期是富有生命力的,能够转移一世风气,对散文健康发展多有贡献。但到了后期,
晚进者递相跟进,以至摹拟、剽窃,遂成末流之弊,使得散文园地
一片黄茅白苇。“势有穷而必变”,于是以前一流派末流之弊为扫荡
对象的新散文流派,便趁势而起。明清散文流派迭出,往往后来居上,原因之一,即在于后来者能除前者之弊。于是,我们看到明清
散文发展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就像郭绍虞先生说的,流派递嬗而下,“凡开创一种风气或矫正一种风气者,一方面为功首,一方面又为罪魁,这本是没法避免的事。因为这种偏胜的主张,一方面固然可以
去旧疾,一方面也容易致新疾。何况在时风众势之下,途径既成,
无论何种主张都不能无流弊。”[1]郭先生言此,意在说明流派有末流
之弊,“其罪不在开山的人,而在附和的人。后人惩其流弊,而集矢
于开创风气的人,似未得事理之平”(其说或本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杨文敏集》、卷一百七十一《空同集》)。其实,他的
话还说出了明清散文流派演变的一个带规律性的特点,即无论何种
流派,在某一时段如何生机勃勃,总会因自身衰败而有被新流派取
代的一天。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是讲文风问题。其实明清散文流
派迭兴,也符合人类新老更替的规律。正是在不断更替中,明清散
文流派走完了它演变的历程。四是最高统治者的文风取向,对明清
散文流派的形成、演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只要回顾一下台阁派
与明太祖、明太宗、明仁宗相关诰谕的关系,回顾一下桐城派和康、雍、乾三代帝王相关诰谕的关系,就会明白。
此外,明清散文流派始终是在时文(八股文)这一强势文体存在的文化
环境中谋求发展,多数散文流派与诗歌流派同体,有的流派(如秦汉派)的领袖人物,实际上是长于诗而短于文。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和
生存方式,也是我们考察其形成、演变特点时,应该注意到的。(二)明清散文流派形成、演变,涉及的核心问题有三个。一是散文的
艺术精神。散文的艺术精神,来自作者的人生艺术精神;作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