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性欲表现 • 《周夫人》:年轻寡居的周夫人在对一个相貌颇似亡夫 的12岁男孩的注视中诱发了长期压抑的情欲。 • 《鸠摩罗什》: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始终在佛家的清规与 俗世的爱欲中痛苦挣扎。罗什先是被吕光灌醉了酒与表 妹龟兹公主“犯下了奸淫”,然后是与妓女孟娇娘和宫 女“生出关系来”。 • 《将军的头》:率领唐兵去攻打本族吐蕃人的花惊定将 军迷恋途中遇到的大唐少女。打仗时幻想着“自己的手 正在抚摩着那少女的肌肤,自己的嘴唇正压在少女的脸 上,而自己所突然感到的热气也就是从这个少女的裸着 的肉体上传过来的”。最后,被砍了首级的花惊定坐在 马背上屹立不倒,一路寻找少女,受到少女的羞辱,人 头落地。 • 《石秀wk.baidu.com:“用力在描写一种性欲心理”。“年少热情” 的石秀,“通身发射出淫亵气息”的潘巧云,杨雄。
• “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一词在英语中 也可译为“文化认同”,它包括自我认同、集体 认同和社会认同。文化身份的构建过程实际上是 “一个典型的选择过程,借助这个过程,只有某 些特征、符号和群体经历得到注意,其他的被排 斥在外”,正是在对上海都市文化和西方现代派 文学的共同体认中,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 戴望舒、杜衡等人具有了最初的群体意识。他们 自称是“敏感的都市人”,他们的“作风的新鲜 是适合于这个时代”的。
• 据时人回忆,穆时英他们在外表上“是个摩登boy 型,衣服穿得很时髦,懂得享受,烟卷,糖果,香 水,举凡近代都市中的各种知识,都具备”。 • 施蛰存也曾坦言:“我们是租界里追求新、追求时 髦的青年人。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与一般的上海 市民不同,也和鲁迅、叶圣陶他们不同。我们的生 活明显西化。那时,我们晚上常去Blue Bird(日本 人开的舞厅)跳舞。……穆时英的舞跳得最好。我 对跳舞兴趣不大,多为助兴才去。和跳舞相比,我 更爱日本咖啡和‘沙利文’的西式牛排。” • 正是因为他们经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又在作品中 热衷于都市颓废生活的表现,因此鲁迅曾贬斥他们 是“洋场恶少”,沈从文也说“都市”成就了他们, 虽然看法有些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界 对他们都市文化身份的认同。
• 穆时英本人则更是耽溺于 十里洋场的西式生活,很 长一段时间,“他常常几 乎是临近中午时分,才懒 洋洋地从床上起来出门, 去北四川路附近一家俄国 人餐馆吃西餐,他喜爱面 包、牛油和罗宋汤。下午, 坐在书桌前,一面吸着一 种名叫CRAVEN‘A’的 烟,一面用钢笔尖蘸着墨 水,在稿子上倾泻他的新 感觉文字,直到夕阳西 下”。
• “昆山的婵阿姨一个儿走到了春阳和
煦的上海的南京路上。来来往往的 女人男人,都穿得那么样轻,那么 样美丽,有那么样小玲玲的,这使 得她感觉到自己底绒线围巾和驼绒 旗袍的累坠”,“眼前一切都呈现 着明亮和活跃的气象。每一辆汽车 都刷过一道崭新的喷漆的光,每一 扇玻璃窗上闪耀着各方面投射来的 晶莹的光,远处摩天大厦底圆瓴形 或方形的屋顶上辉煌着金碧的光”, 她忽然“觉得身上又恢复了一种好 像是久已消失了的精力,让她混合 在许多呈着喜悦的容颜的年轻人底 狂流中,一样轻快地走”。
穆时英(1912~1940)
• 穆时英“总是在天黑后差不多同一时候才来‘月 宫舞厅’”,“一身西服,高高个子,风度翩翩 的穆时英在舞池中是令人瞩目的,他和他的舞伴 是所有跳舞的人中跳得最好的一对”。当时有些 大学女生为了见他竟然不惜扮作舞女去舞场,他 也最终迎娶了“月宫舞厅”的舞女仇佩佩而轰动 一时。 • 在给叶灵凤的信中,穆时英描述了他们志趣相投 的情景:“这几天,我们这里很热闹,有杜衡, 有老刘,有高明,有杨邨人,有老戴;白天可以 袒裼裸裎坐在小书房里写小说,黄昏时可以到老 刘花园里去捉迷藏,到江弯路上去骑脚踏车,晚 上可以坐到阶前吹风,望月亮,谈上下古今。”
• 刘呐鸥在日记中写道:“吃大菜,坐汽车,看影剧, 携女子,这是上海新人的理想的日常生活。” • 在刘呐鸥的带动下,他们一起谈文艺、办杂志、跳 舞、游泳、看赛马、喝咖啡、看电影、逛妓院、打 回力球等等,浸淫于都市的摩登生活。 • 据施蛰存回忆,有一段时间他们一同住在刘呐鸥江 湾路的花园洋房里,每天晚饭后就“到北四川路一 带看电影,或跳舞。一般总是先看七点钟一场的电 影,看过电影,再进舞场,玩到半夜才回家”。 • 杜衡就是在这个时期迷恋上了回力球的,穆时英曾 描述过杜衡对回力球的兴趣:“杜衡近来回力球兴 趣绝浓,谈起拉摩司来,那眉飞色舞的样子,—— 嗨,不得了!”
• 1、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 州人,居松江,心理分析小说。 • 都市书写: • 《梅雨之夕》:写一个年轻职员,在 傍晚的雨天,送陌路相逢的女子回家。 人物一路上的心理活动交织成小说的 经纬线,梅雨暮色增添了小说凄迷灰 暗的色调,而主人公恍惚不宁的心情, 在迷蒙昏溟的景色中也得到了复杂的 表现。 • 《春阳》:昆山的婵阿姨到上海,被 繁华的大街和年轻的男女诱惑了压抑 的欲望,又一次去银行偷窥那个年轻 的男职员。
• 穆时英(1912~1940) ,现代小说家。笔名伐 扬、匿名子。浙江慈溪人。父亲是银行家,自幼 随父到上海求学。读中学时爱好文学。毕业于光 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读大学时潜心研究外国新文 学流派。1929年开始小说创作。翌年在《新文艺》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咱们的世界》及《黑旋风》, 又有《南北极》经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 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1932年在《现代》 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小说《公墓》,为创刊首篇作 品,成为现代派健将,以其年少多产而风格独特, 被人称为“鬼才”作家、“新感觉派圣手”。
二、现代派群体的都市文化身份
• 1905年出生于台湾没落地 主家庭的刘呐鸥,1920至 1925年求学于日本,1926 年带着他的创业梦来到上 海,并结识了他的现代派 同人施蛰存、戴望舒、杜 衡、穆时英、叶灵凤、徐 霞村等人。刘呐鸥把上海 作为他事业的“将来的 地”,他在上海搞创作、 办书店、出杂志、拍电影、 做房产,以多元的身份活 跃于“十里洋场”,直到 1940年9月遇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