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意识在教学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意识在教学中的作用
九月中旬,我县五、六年级语文教师齐聚容城中学阶梯教室,参加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聆听柴东升教授的授课与演讲。
活动结束后,我思绪万千,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面对柴教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教学,与我们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比较,我真的无语!这里固然有自身教学水平的欠缺,有教学经验的不足,也有教学知识的匮乏,但仅仅是这些吗?柴东升出生于1970年,比我年长6岁,毕业于河北定兴幼儿师范学校。而我也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我们的距离好像真的没有多大。但事实上柴教授现在是全国骨干教师、省级名师、政府津贴获得者,我茫然若失。回家的路上,我没有和同事们多说什么,一直都在沉默……
吃罢晚饭,坐在电脑前,再次想起今天一天的“行程”,似乎有了些认识——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在于教学意识的差距。近些年,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社会风气的转变,我们对待教学的意识与激情日趋淡漠,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惰性”吧!举个简单例子,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大家想想,我们在教学中处理这样一段话的时候会怎样做?会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哪里?当然是他的满脸、双眼和衣服,以为学生能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父亲的劳累、焦急。但是,柴教授却把重点放
在分析几个时间上,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快读能体会到什么?慢读又能体会到什么?这样,学生反复诵读10余遍,在快读中体会到了父亲的“焦急”,在慢读中体会到了父亲急切盼望见到儿子的煎熬与等待,朗读的感情自然越来越浓,那后面的“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也就可想而知了。此外,在新课标中,本课以体现父子情深为中心,柴教授却将此中心延伸至学生对“生命与信念”的感悟。这是什么?这是一种深度挖掘教材,基于教材,却高于教材的教学。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往往像锄头铲地一样——浅浅一层,而柴教授却“挖”得很深,很深。这是一种深入教育的精神,是一种真正研究教学的精神,是一种为下一代负责的态度。
天下事因难而费者,十之一;因情而费者,十之九。我们不是没有战胜困难的能力,而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决心;我们不是没有成长的基础,而是缺乏前进的毅力。让我们在心灵深处问一问自己: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反思:柴东升出身于幼儿教师,教幼儿、教小学,做教师、做领导,一直做到全国闻名的特级教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坚定地走下去?是一颗爱教育、爱学生的心。我们应该也能做到,那我们缺什么呢?
(作者单位河北省容城县小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