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锈钢锻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锻造温度范围
4、沉淀硬化不锈钢 根据变形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采用的锻造温度 见表3-5。此类钢塑性最差,因此终锻温度不宜过低,不应低 于950℃。其锻造温度范围只有200℃左右,因此,必须严格 遵守锻造温度规范,以免产生裂纹等缺陷。
3.3锻造工艺特点
1、下料 一般直径大于40mm棒材用圆盘锯切割下料,直径较小 时可采用砂轮切割机。下料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 可用车床下料。
3.4锻件热处理
♣ 铁素体型不锈钢
热处理方式:再结晶退火,即将工件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 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使其发生再结晶。目的是为了去除 应力,均匀和稳定组织。由于铁素体不锈钢在加热或缓冷至 475℃附近有α”析出,产生脆化现象(所谓475脆性),因 此退火温度应避开次温度区。再结晶退火温度取在700~800℃, 然后空冷。 退火组织:铁素体+少许碳化物。
3.3锻造工艺特点
6、锻后冷却
马氏体钢对冷却速度非常敏感,空冷时都会发生马氏体转 变形成冷却应力,进而生成裂纹。 马氏体钢、马氏体-铁素体钢冷却方法:应采用缓冷, 200℃炉膛中或石棉保温箱中,或转入600℃炉中保温并随炉冷 却。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最好炉冷或锻后立即退火,以防止开 裂。
铁素体不锈钢:快速空冷。
3.1不锈钢
练习巩固:
1Cr13Ni 4Cr10Si2Mo 0Cr15Ni5Cu2Ti
♣ 不锈钢的使用特性
3.1不锈钢
1.抗腐蚀能力强 在大气、水、海水、酸及其他腐蚀性介 质中的化学稳定性强,有耐酸不锈钢、抗氧化不锈钢和热 强不锈钢之分。 2.中温性能优良 热强不锈钢在600℃以下的耐蚀性、抗氧 化和力学性能优于铝合金和结构钢,与钛合金相当,而且 具有良好的室温和高温塑性及可锻性。 3.硬度和耐磨性高 高硬度不锈钢不仅有良好的耐蚀性, 还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及较好的韧性,适于制造在腐 蚀环境中工作的耐磨零件。 4.切削性能差 5.综合性能优异 6.性能价格比高 单位质量的价格低于相当性能水平的高 温合金和钛合金。
♠ 锻前应将模具预热至150~200℃,也可预热到300℃; ♠ 锻造过程中(几乎每一道工步结束时)都要主要及时清理 氧化皮及缺陷;一火不能锻成时,预锻之后仍需清理氧化皮;
♠ 不锈钢黏性大,每次锻造捶击前,模具都必须润滑,并将 润滑剂涂抹均匀,以免产生表面缺陷。 5、切边
不锈钢一般采用热切边,所需切边力较小,产生裂纹、 毛刺等缺陷的可能性小。热切边温度不低于800℃,冷锻 件切边时必须预热到900~950℃。
锻件中缩孔残余横向试片上的宏观形貌
♣ 原材料带来的冶金缺陷
3.6锻件常见缺陷
1、缩孔残余:位于锻件纵向主轴线上,有时贯穿整个锻 件,在锻件端面表现为裂纹或孔洞,缺陷处富集大量夹杂, 这是由于冶金厂未将冒口中的缩孔切除干净所致。 2、夹杂、夹渣和异金属:不锈钢中过剩碳化物也属于夹杂。 3、成分偏析:合金化程度高,各种合金元素的熔点和密度 差别大,熔炼温度过低、时间不够或搅拌不充分以及铸锭横截面 积过大等原因导致。 4、内部裂纹:指轴心晶间裂纹或应力裂纹。常出现在 马氏体不锈钢锻件和大截面的坯料上。 5、铁素体含量过多及其带状组织
3.1不锈钢
♣ 沉淀硬化不锈钢 含铬10%~30%,同时含有一定量的镍和钼元素。最重 要的性能是强度高,高温性能好。 半奥氏体型 在退火状态下,基本上是奥氏体,但通过简单的热处理 或形变热处理就能转变成马氏体。 马氏体型: 在固溶、退火状态下的硬度较高。
3.1不锈钢
♣ 不锈钢牌号表示法 (1)牌号最前端的数字表示千分之几的含碳量(1个0表示 含碳量≤0.09%,2个0表示含碳量≤0.03%); (2)每个元素符号后面的数字表示百分之几的平均元素含 量,平均合金元素含量小于1.5%时,在钢号中仅标明元素符 号,不标明数字; (3)平均合金元素含量≥1.5%,2.5%,3.5%,...,23.5%,... 时,相应地写成2,3,4,...,24,...; (4)平均合金元素含量为1.50%~2.49%,2.50%~3.49%, 22.50%~23.49%,...时,相应地写成2,3,...,23等。 举例:0Cr17Ni4Cu4Nb 表示含碳量小于0.09%,平均含有17%的Cr元素, 4%的镍元素(或3.50%~4.49%),4%的铜元素 (或3.50%~4.49%)和小于1.5%的铌元素。
3.1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取决于含铬量。典型牌号为 型, 而钢中的碳与铬能形成稳定的碳化铬,又间接影响了钢的耐蚀 性,所以在Cr%为13%的钢中,含碳量越低,耐蚀性越好。
♣ 奥氏体不锈钢 含镍6%~22%,含铬16%~25%的三元合金,不能通过热 处理而强化。 提高奥氏体强度途径:冷加工。冷加工时加工硬化是由于 部分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而造成。 奥氏体不锈钢在室温下保持为奥氏体组织, 塑性好,耐腐蚀性也比铁素体不锈钢好。
3.4锻件热处理
回火 为及时消除淬火产生的应力,避免在放置过程中由 于内应力而引起的裂纹,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淬火后要及 时回火。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4h。回火温度应选择在尽 量避免脆性温度区(400℃~550℃)。
3.4锻件热处理
♣ 奥氏体型不锈钢
1、固溶处理:固溶后,一般要进行快冷(水淬或空冷),以 防止在冷却过程中析出碳化物而影响耐腐蚀性。 2、稳定化处理:由于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钛量或铌的含量远 小于铬含量,且钛原子尺寸大于铬原子,扩散速度低于铬原 子,在450℃~850℃的温度区间有可能析出(Cr、Fe)23C6 而产生晶间腐蚀;故常采用加热到高于(Cr、Fe)23C6的溶解 温度、而又低于TiC的溶解温度的稳定化处理。
3.4锻件热处理
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 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 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3.4锻件热处理
3、应力松弛处理:冷加工产生的内应力可通过较低的温度 退火(275~450℃,0.5~2h)予以消除; 4、消除σ相的热处理:在高铬奥氏体钢含镍不足情况下, 热处理时可能会产生σ相,使钢的αk值下降。避开σ相形成 温度而加热至更高温度时,σ相可以转变成高温铁素体相而 使韧性恢复。
3.1不锈钢
♣ 铁素体不锈钢
含铬13%~30%,C%小于0.12%,具有铁素体组织,典型 牌号有:1Cr17,1Cr17Ti,0Cr17Mo2Ti,1Cr25等。在锻造加热或 冷却过程中无同素异构转变。 力学性能很少因为热处理而发生改变,仅有的热处理方式 为退火,用于冷加工后。
♣ 马氏体不锈钢 含铬12%~18%,C%为0.1%~1%。一般 当含铬量超过约12%时,钢才会钝化而不锈。 如图,马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含铬 量有重合的区域15%~18%,具体属于哪一种, 以含碳量多少来决定。
3.4锻件热处理
(3)冷变形法:固溶处理后,在室温下冷变形,冷变形 时形成马氏体数量与变形量及不锈钢的成分有关。一般变 形量在15%~20%就能获得必要量的马氏体,过大变形量会 使马氏体发生加工硬化。 3、时效处理 调整处理后,须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高于400℃, 会从马氏体中析出金属间化合物(Ni3Ti等),呈高度弥散 分布,起沉淀硬化作用。 一般在500℃进行时效,可获得高强度及高硬度。
3.3锻造工艺特点
棒料电加热炉
火焰加热炉
3.3锻造工艺特点
3、润滑 过去,不锈钢模锻的润滑和碳钢一样仅进行模具润滑。 实际上,不锈钢模锻时的理想润滑方法应该与高温合金和 钛合金一样;除对模具进行润滑外,还应该用玻璃润滑剂 对毛坯进行润滑。
4、模锻 不锈钢模锻时应注意以下环节:
3.3锻造工艺特点
喷砂机
3.3锻造工艺特点
8、打炉批号标记 许多不锈钢锻件为重要件或关键件,要求记录每个零件 的制造历史、存档待查。因此每道工序需要打炉批号标记, 一旦“混料”,就要作报废处理。
3.3锻造工艺特点
9、模具设计特点 不锈钢锻件及其模具设计与钢和特种合金模锻件大 同小异。在两者之间,不锈钢模锻件和模具设计更接近 高温合金模锻件。
电 动 砂 轮 切 割 机
车 床 下 料 圆盘锯切割机
3.3锻造工艺特点
2、毛坯加热 不锈钢导热系数低于普通结构钢,要求加热速度低和保 温时间长。 可采用电炉或火焰炉。目前生产中考虑成本,多采用火 焰炉,炉气气氛应保持中性或微氧化性。
Fra Baidu bibliotek
一般的,对于直径大于100mm的毛坯,均应采用两段式 加热制度;在预热阶段保持800~850℃的炉温,减小加热速 度;在加热和均热保温阶段,保持较高炉温(始锻温度上 限),快速加热到始锻温度。
第三章 不锈钢锻造
主讲:耿佩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材料工程学院
主要内容
不锈钢 可锻性和锻造温度范围 锻造工艺特点 锻件热处理
锻件常见缺陷
3.1不锈钢
什么是不锈钢? 在空气、水、盐的水溶液、酸以及其它腐蚀介质中具有 高度化学稳定性的钢种。从化学成分来看,不锈钢中含铬量 都较高。因为在大气条件下,钢中含铬量大于12%时,基本 上不会生锈,因此习惯上将含铬量超过12%的钢称为不锈钢。 原因: 铬在铁的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表皮下面的金属免遭腐 蚀,使铁表面“钝化”。
3.4锻件热处理
♣ 沉淀硬化不锈钢
1、固溶处理 2、调整处理:目的是获得一定数量的马氏体,从而使钢强化, 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中间时效法:固溶处理后再加热至745℃~775℃,保温 90min,随后冷却到室温便得到马氏体+α铁素体+残余奥氏体 组织,参与奥氏体在随后510℃时效才可分解完。 (2)高温调整及深冷处理:固溶后,先加热到950℃保温 90min。之后再经-70℃冷处理保温8h,就可得到一定量马氏 体。
3.2 锻造温度范围
2、奥氏体不锈钢 加热时不发生相变,始锻温度主要受到晶粒长大的限制。 这类钢始锻温度一般都不超过1200℃。终锻温度,主要受碳化 物析出敏化温度(480~820℃)的限制,所以,终锻温度一般 都高于碳化物析出敏化温度区间,取825~850℃。 3、马氏体不锈钢 始锻温度受高温铁素体形成温度和铁素体形态的限制和 影响。生产中确定始锻温度为1150℃。 终锻温度随含碳量而异,高碳的一般 取925℃,低碳的取850℃,均应高于 钢的同素异构转变温度。
奥氏体不锈钢:空冷后需加热到780~850℃进行再结晶 退火,消除内应力。
3.3锻造工艺特点
7、表面清理 不锈钢加热时同样会产生氧化皮,不厚但很坚硬,易使 模具和刃具磨损。在制坯和终锻之间,机加工之前,都应清 除氧化皮。 清理方法:酸洗和喷砂。锻件先经酸洗再进行喷砂,效果 最佳。或进行滚筒打磨及手工打磨等通用的机械方法。
3.4锻件热处理
♣ 马氏体型不锈钢 热处理工艺:退火、淬火+回火
退火 目的:降低锻件或焊后零件的硬度,并提高塑性和韧性 为精加工做准备,同时消除内应力防止开裂。 退火温度不宜过高,防止大量合金元素与碳溶入奥氏体 而更提高淬透性。 退火组织:富铬的铁素体和碳化物。 淬火 马氏体不锈钢中含有较多的难溶碳化物,所以淬火温度 要比相变点高许多,才能使碳化物溶入奥氏体并扩散均匀。 马氏体不锈钢淬透性高,可在空气或油中淬火。
3.1不锈钢
♣ 不锈钢中主要合金元素及其作用
加入镍及铬:控制奥氏体相的稳定性及改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 加入硅及铝:增进抗氧化及抗渗碳性能; 加入钛及铌或降低含碳量:消除或降低晶间腐蚀倾向,因钛或 铌可与碳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加入钼:增加耐蚀性,特别是对含氯离子介质的点腐蚀; 加入铜:提高对硫酸的腐蚀性; 加入硫、硒或铅:改进切削加工性能; 加入稀土元素:改善热加工性能; 加入锰:可部分代替镍,扩大γ相区; 加入钒、钨、硼、铁、氮等:提高热强性;
3.2 锻造温度范围
♣ 不锈钢的锻造温度范围 1、铁素体不锈钢 铁素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主要取决于始锻和终锻温度以 及终锻时的变形量。其再结晶温度比较低,终锻温度可以低 至700℃,生产上定为720~800℃, 且不允许高于800℃。为获得细 晶组织,减轻晶间腐蚀和缺口 敏感性,这类钢的始锻温度不 宜过高,均低于1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