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4)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4)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教学目标: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及其类型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教具准备: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P26思考:兰州城市平面的特点: 北京城市平面的特点: 形成原因:兰州北京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如果按照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进行分类,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归纳为、、、、、等几种主要模式。

集中团块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带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放射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组团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星座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散点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类型B. 集中团块型城市布局紧凑,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C. 放射型城市的优点在于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D. 散点型城市在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是有利的,这种城市空间形态通常是由人为的规划形成2(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条带式为主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D.兰新铁路沿线。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把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占据确定的①地表空间,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确定的②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分类(1)分类标准:城市③建成区主体平面外形。

(2)几种主要模式模式类型符号形态特点集中团块型呈④同心圆向外延展⑤带型呈明显的单向或双向进展放射型主体部分有⑥3个以上明确的进展方向⑦组团型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星座型由⑧一个规模大的主体部分和⑨三个以上规模较小的部分组成散点型各个基本单元在较大区域内呈⑩散点状分布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1.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1)目的:缓解⑭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

(2)依据:城市空间形态进展的一般规律。

(3)措施⎩⎪⎨⎪⎧合理地规划和把握⑮大城市用地规模及绿化带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⑯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建立⑰新开发区和⑱卫星城镇(4)结果:形成较为抱负的开放式多核心结构城市空间形态,既分散了城市中心的功能,又增加了绿地面积,缓解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

思维活动1.试推断图示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并阐述理由。

答案从图示可以看出,甲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布局紧凑,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可推断为集中团块状。

城市乙沿交通线路延长,呈明显的带状。

城市丙用地被河流或地形分隔成几个有确定规模但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为组团状。

城市丁有一个城市核心主体部分,在近郊和远郊地区毁灭多个规模较小的部分,为星座型。

2.武汉市空间形态进展经受了几个阶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今后的进展趋向是什么?答案武汉市空间形态大致经受了组团型、集中团块型、放射型三个进展阶段,其缘由有交通条件改善、区域经济的进展等;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趋向为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0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是在学生了解的城市化的发展之后,继续探讨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的过度章节。

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过程,才能让学生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必修二的学习,对城市空间结构已经有一定了解。

但对于城市城市空间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发展仍然缺乏系统认识和总结。

需要教师补充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点】
城市功能分区形态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城市形态成因分析,城市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有:住宅用地、商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其中,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是多数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要求不同,
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由图3和图4两幅图可以归纳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补充说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只是其他类型的用地所占的比重较小而已。

引导学生读图5“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2.1 城市空間形態及變化 學案(人教版選修4)學習目標 1.理解城市空間形態的概念和類型。

2.瞭解城市形態特點,掌握影響城市空間形態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間形態的演化規律。

4.理解如何通過調控城市空間形態來緩解城市問題。

5.瞭解城市空間形態的發展趨勢。

6.通過本節的學習,學會理論聯繫實際,調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屬於何種空間形態,瞭解其變化趨勢,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本區域城鎮的合理佈局提出建議。

一、城市空間形態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一經產生,就佔據著一定的地表空間,並在各種自然、人為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間形態類型⎩⎪⎪⎨⎪⎪⎧② 型带型③型组团型④ 型散点型二、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及其調控 1.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1)演變規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變過程:最初的居民點→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塊狀→更複雜的形態。

2.城市空間形態的調控方法(1)合理地規劃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規模,以郊區環狀綠化帶限制其無序蔓延。

(2)保持強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時建立城市的次級中心,引導城市向多方向擴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態。

(3)適當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區綠色環帶外圈,培育一系列新開發區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間形態模式:⑪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空間形態形態特點 成因優點缺點主要解決措施圖示舉例集中團塊型呈同心圓向外延展平原地區或規模不大的城市城市佈局緊湊,利於生產部門的協作和管理,節省用地,使基礎設施建設更加經濟城市封閉,不利於改善居住環境,當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就會加大工作地與居住地的距離,易造成交通堵塞控制城市規模,建設衛星城或開發新區成都合肥華盛頓帶型呈明顯單向或雙向發展山谷地形,沿河、湖等水面一側或兩岸延伸,沿鐵路、公路幹線擴展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不利於協作管理發展多個中心及發展交通蘭州西寧宜昌築波放射型建成區主體部分有3個以上明確的發展方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區,城市以原城區為中心沿交通幹線向外呈放射狀發展綠地或農業用地嵌入各放射軸,能改善城市環境;便利的交通利於新老城區聯繫容易將過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壓力,擴大運輸距離市區周圍建設環形道路武漢大連秦皇島組團型建成區由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單元組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城市比較接近大自然,可相對減少市內的綠地建設用地,比較容易處理城市近期和遠期發展之間的關係增加城市建設投資和經營管理費用發展交通,加強各單元之間的聯繫淄博重慶星座型由一個規模相當大的主體部分和三個以上規模小的部分組成一些首都或特大型地區中心城市,為疏散中心城市的部分人口和工業,在利於控制城市規模,調整工業佈局,改善環境品質等不能完全改善城區住房、交通及公共服務設施緊張的狀況完善衛星城服務功能上海紐約遠郊人為規劃新區或衛星城散點型沒有明顯的主體城區,各基本單元呈散點狀分佈資源分散的礦業城市,地形複雜的山地丘陵或廣闊的平原資源豐富、地形相對平坦交通聯繫不便,難以組織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務設施因地制宜地規劃佈局大慶【思維拓展】組團型與帶型或放射型的區別是一個易錯點,兩者有其形成的共同因素——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徵,即都分為不同的、相對獨立的多個生產生活組合,但其形態上辨認比較容易,組團型的幾片生產和生活組合區之間不相連且有一定距離,而帶型和放射型雖然幾片生產和生活組合區間有一定距離,但各片之間是相連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態即能容易區分。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四: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四: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② 型带型③ 型组团型④ 型散点型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⑪____________________。

坦、模,——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城市示意图(1)图A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Word版含答案[www.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Word版含答案[www.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①地表空间,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②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分类(1)分类标准:城市③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

(2)几种主要模式1.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1)目的:缓解⑭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

(2)依据: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3)措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⑮大城市用地规模及绿化带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⑯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建立⑰新开发区和⑱卫星城镇(4)结果:形成较为理想的开放式多核心结构城市空间形态,既分散了城市中心的功能,又增加了绿地面积,缓解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

思维活动1.试判断图示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并阐述理由。

答案 从图示可以看出,甲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布局紧凑,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可判断为集中团块状。

城市乙沿交通线路延伸,呈明显的带状。

城市丙用地被河流或地形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但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为组团状。

城市丁有一个城市核心主体部分,在近郊和远郊地区出现多个规模较小的部分,为星座型。

2.武汉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今后的发展趋向是什么?答案武汉市空间形态大致经历了组团型、集中团块型、放射型三个发展阶段,其原因有交通条件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趋向为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探究点一城市空间形态及成因探究活动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偏西,成都平原腹地,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国家级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

人教版选修4《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word学案

人教版选修4《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word学案

2. 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一、城市空间形成及其形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空间形态含义:城市占据着一定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如果按照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进行分类,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归纳为集中团块型、________________ 、放射型、________________ 、星座型、_________________ 等几种主要模式。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1 )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 _________________ 状扩展,形成 _______________ 状的城市空间形 态;作 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 _______________ 状;(3)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 ^态。

.导致武汉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 •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的发展趋向是 _2. 城市空间形态调控的方法:(1)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①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 ,以郊区环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其无序 蔓延;②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扩展,形成更大的 ________________ 形态;③适当分散城市 ______________ ,在郊区 _______________ 外围, 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1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17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城市形态及城市土地利用方式9个;2、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作用,地域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3、结合各种图表,分析城市外部形态与地形、水系、交通线的关系;4、运用实例及阅读资料,联系实际分析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5、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实际的观点分析,综合地、发展地看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难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1个影响。

【关键问题】影响地租高低因素的分析方法【知识链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采用阅读六字诀,进行认真阅读黑标题的内容自主完成课后题和问题导读单的预习评价部分。

2、请同学们在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生成后,交给学科长。

3、请同学们经过二次预习,自主完成问题解决单的3个问题,准备在课堂中讨论和展示。

4、请同学们积极落实,参与班级5级评价,确保自主、合作、展示学习的质量。

【预习评价】问题1: 完成下列表格:【问题解决】问题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问题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OA最有可能成为那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问题3: 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为什么看不到摩天大厦?详细说明.我的疑问?【多元评价】1、完成单子情况2、主动帮助同伴3、 主动展讲4、主动补充与质疑5、纪律情况《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人: 审核人: 序号:04班 级: 姓 名:组名【基础训练】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依据。

北京市“十一五”中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人教版选修4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学案导学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
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
(1)划分依据:
(2)分哪几类?请举例说明每类城市空间形态的结构特点及优缺点?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过程:
2.城市空间形态调控的措施有哪些?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是什么及其优点?
二、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1.合理的城镇布局的意义:
2.城镇合理的标准是什么?
3.在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

注意:①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②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并不固定,也没有明显的界线。

③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

4.长江三角洲地区案例分析
长三角形成了、的城镇规模体系,各级别城市无论在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发展指标都呈现的特点。

5.城镇体系的联系方式有哪些?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联系方式是什么?
(二)城乡协调发展
1.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因素:
2.城乡不协调的表现有哪些?
3.城乡之间如何协调发展(措施):
三、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一)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1.城乡特色景观:是指那些能够体现一个地区历史发展、民族文化、环境条件等的各种建筑(包括住宅、公共设施、园林、道路等)雕塑、街区及其布局。

2.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二)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

高中地理城乡规划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达标巩固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地理城乡规划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达标巩固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1.以下对于城市的空间形态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种类B.集中团块型城市布局紧凑,可能不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但节俭用地,使基础设备建设更为经济C.放射型城市的长处在于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大大改良城市环境条件D.星座型城市在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良环境质量等方面都是有益的。

这种城市空间形态往常是由人为的规划形成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种类。

集中团块型是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较常有的一种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各样功能活动向中心区集聚,城市用地呈齐心圆向外延展。

这类形态的城市布局紧凑,有益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俭用地,使基础设备建设更为经济。

答案: B2.以下地区,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带型为主的是()A.华北平原 B .长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 D .兰新铁路沿线分析:平原地区的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集中团块型为主,而铁路沿线以带型为主。

答案: D3.以下城市中,地区形态呈团块状的是()A.兰州市 B .北京市C.延安市 D .成都市分析:广阔的平原地区城市体现团块状。

答案: D4.读以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城市属于集中团块型城市B.这类空间形态的形成是受地形、交通干道等要素影响的结果C.这类城市用地比较集中,相互联系方便D.这类城市布局可大大节俭市政建设投资分析:读图可看到城市布局比较分别,从种类看属于带型,该布局由交通线分开而成。

答案: B5.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的B.最先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渐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放射状的城市空间形态C.目前,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的格局D.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渐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准时,城市再次进入外向伸展阶段,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7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 ① 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② 用地、休憩及 ③ 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相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特点: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城市功能区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典型模式: ⑨ 模式、扇形模式、 ⑩ 模式。

2.影响因素(1) ⑪ 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⑫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2)社会因素⎩⎪⎨⎪⎧⎭⎪⎬⎪⎫ ⑬ 的不同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3.形成和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重点一城市功能分区重点二城市中的工业布局1.城市中工业布局的一般方法(1)从风向因素考虑企业的布局:对有大气污染的工矿企业(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如果当地只有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下风向位置;如果当地为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2)从河流流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3)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布局: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要远离居民区,并建设防护带加以隔离。

重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距市中心远近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1

第2课时[新课导入]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的形态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今天我们将要来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板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师:什么是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呢?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也叫城市地域结构。

师: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2页“阅读”部分内容)师:同学们注意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三种地域结构的中心均为中心商务区。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城市的中心区交通便捷,可以得到最大量的消费群体。

师:还有原因吗?生:城市中心区土地租金最贵,只有商业可以承担高昂的租金。

师:很好!三种结构模式还有共同点吗?生: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城市的不同方向,而且低级住宅区都靠近工业区,而高级住宅区则分布在城市的外缘。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

城市中的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不同级别的住宅区分布在城市的不同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生:不同地区环境条件不同,高级住宅区往往选择远离工业区,环境较好的地区。

师:在多核心模式中,出现新核心的原因是什么?生:新核心的出现是因为原有市中心区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

师:很好!从以上对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师:说得很好!在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经济因素是怎样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的。

师: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有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城市中不同地区地租是有差异的,那么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主要有哪些因素呢?同学们想一想,一般城市中的什么地区地租最高?生:市中心。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1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13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形态的类型,掌握解释其形成原因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形态,并分析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缺点。

三、教学难点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三座城市的平面形态图北京延安兰州北京呈块状、延安呈放射型、兰州呈带型由此可见,每座城市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定义: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类型: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把城市形态类型大体归纳为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大类。

集中式——是指城市各项用地连成一片,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如:成都)分散式——受某些条件限制,城市用地被分割成相对独立的部分,形成分散式城市形态。

(如:重庆)城市空间形态布局形式集中团块型带型集中紧凑式放射型组团型分散疏松式星座型散点型思考:读下面两幅“城市平面图”,A为兰州市,B为成都市,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空间形态:A ,B 。

(2)城市布局形式:A ,B 。

(3)A、B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3、特点●集中团块型这是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较常见的一种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向中心区集聚,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

城市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带型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轮廓呈明显的单向或双向发展。

这种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自然条件所限,或完全适应和依赖区域主要交通干线。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四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四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武汉 大连 秦皇岛
增加城市建设投 资和经济管理费 用
淄博 重庆
类 影响 型 因素
优点
缺点
图示
举例 上海 纽约
利于控制城市 不能完全改善城 星 地形 规模,调整工 区住房、交通及 经济 座 业布局,改善 公共服务设施紧 型 环境质量等 张的状况
交通联系不便, 散 地形 资源丰富、地 难以组织较合理 点 资源 形相对平坦 的城市功能和生 型 活服务设施
大庆
对点演练 1.根据重庆市地域形态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重庆市地域形态属于(
A.集中团块型
)
B.组团型
C.条带型
D.放射型
(2)影响重庆形成这种城市地域形态主要因素是( A.地形崎岖不平 C.工业集中分布 B.气候温暖湿润
)
D.交通干道向东西延伸
解析:这组题主要考查对城市的地域形态的掌握程度。城 市的地域形态有集中团块型、组团型、带型和放射型等,此题 的解答关键是:(1)判断地图组合特点;(2)明确城市地域形态的 几种形式;(3)掌握各种地域形态的特征和成因。 答案:(1)B (2)A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
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
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面扩展,形成更大的________。
(3)适当________,在郊区绿化环3)分散城市功能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标题知识
关键要点
方法技巧
城市空间形态及 城市空间形态类型 其形成 及成因 城市空间形态的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 变化及其调控 化原因和发展趋势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课时训练3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一、选择题城市空间形态是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各种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发展,使城市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空间形态及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第1~3题。

1.关于城市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城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外部轮廓的形状基本一致B.城市形态的形成主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C.不同的城市,形态类型都不相同D.发育在同一地形范围内的城市形态类型基本一致2.下列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的形态有集中团块型、组团型、带型等B.集中团块型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如兰州C.集中团块型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和投资D.带型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3.下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带型为主的是()。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D.兰新铁路沿线解析: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在自然环境或者人为环境相同的地区,虽然城市的空间分布不同,但形态相似。

不同的地理环境,城市空间形态一般不同。

受河流或交通线影响的城市空间形态一般为带型,兰州的空间形态沿黄河河谷发育,是典型的带型。

答案:1.D 2.B 3.D读图,完成第4~5题。

4.该城市的空间形态是()。

A.组团型B.带型C.集中团块型D.放射型5.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点是()。

A.城市比较接近自然,减少了市内的绿化用地B.各部分接近郊区,接近自然,环境污染小C.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市政建设投资D.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解析:第4题,该城市建成区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而且由于较大河流的影响,城市用地被分隔为5个有一定规模的部分,因此为组团型。

第5题,组团型城市由2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城市比较接近自然,减少了市内的绿化用地。

答案:4.A 5.A读下图,完成第6~7题。

6.图示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为()。

A.集中团块型B.带型C.放射型D.组团型7.关于图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①地表空间,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②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分类(1)分类标准:城市③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

(2)几种主要模式1.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1)目的:缓解⑭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

(2)依据: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3)措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⑮大城市用地规模及绿化带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⑯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建立⑰新开发区和⑱卫星城镇(4)结果:形成较为理想的开放式多核心结构城市空间形态,既分散了城市中心的功能,又增加了绿地面积,缓解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

思维活动1.试判断图示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并阐述理由。

答案 从图示可以看出,甲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布局紧凑,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可判断为集中团块状。

城市乙沿交通线路延伸,呈明显的带状。

城市丙用地被河流或地形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但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为组团状。

城市丁有一个城市核心主体部分,在近郊和远郊地区出现多个规模较小的部分,为星座型。

2.武汉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今后的发展趋向是什么?答案 武汉市空间形态大致经历了组团型、集中团块型、放射型三个发展阶段,其原因有交通条件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趋向为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探究点一 城市空间形态及成因 探究活动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偏西,成都平原腹地,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国家级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