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学科学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的发展及其定义;

2.掌握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原则并根据其进行教材分析;

3.明确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基本依据和分析模式;

4.能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分析中学小学科学教材;

5.掌握各类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6.能综合运用本章的知识与技能完成教材分析任务.

一、科学教师教材分析的发展与功能

关键词:教材分析能力;教材分析能力的发展;教材分析能力的意义;

机械分析;常规分析;精细分析;创造分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分析是对教学目标规定的终点能力、对学习者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或能力及其上下左右的关系进行详细解剖的过程。

作为教学内容分析之一的教材分析,也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一)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概念界定

小学科学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是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运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生成与反思的能力。

从分析内容看,教师教材分析能力体现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差异;

从分析过程看,教师教材分析能力反映了分析思维、实用思维和反思思维三种不同形式思维的作用。

从分析主体看,个人或集体及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分析主体。

(二)教师教材分析能力形成过程

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直接和间接经验的积累逐步发展的,经历了机械分析-常规分析-精细分析-创造分析的过程。

1.机械分析

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知识准备并不了解,只是为了教而教,将教材视为绝对的权威,不理解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深层次的编排意图。从字面上理解教材的内容,机械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即使教材的内容稍微有些调整,也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从学生需求出发。

这个阶段教师教材分析特点突出表现在:教材分析的预设性强、生成性和反思性不足几个方面。

2.常规分析

经过几年教学工作,教师形成了稳定有序的教材分析方法,可以从本质上理解教材的内容,基本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他们意识到教材不是绝对的权威,需要根据学生的状况,在整个教学中不断进行调

整。然而,他们对于课堂中教材的生成分析还达不到有意识的程度。因此,尽管获得了一些教材分析的陈述性知识,但是他们对教材的生成分析表现出很大的偶然性和盲目性,并且在对教材的反思分析中也表现出被动性、盲目性。

(3)精细分析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水平,精通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编排意图。另外,对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知识经验也有了充分的了解,能够有意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增删。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对教材的反应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较好地识别课堂情境中的临时突发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材。此外,在对课后教材的反思中,表现出自觉性和目的性。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材分析表现出流畅性。

(4)创造分析

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状况出发,采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教材,能够正确地认识教材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积极采用各种方式来弥补这种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觉的方式迅速判断学生对于教材的反应,针对不同的状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轻松流畅地完成整个教学。在课后对教材的反思性分析中,表现出高度的理论性。

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是可塑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

第一,规范集体备课。备课阶段,教师通过个人对教材的初步分析产生疑问,带着这些疑问,进入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同事之间有明确目的、规范化的合作交流过程,通过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

从各个角度分析教材,讨论教材中的问题。

第二,教师行动研究。教师行动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方法就是写反思日志,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自身教材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查阅资料,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积极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教材分析能力。

(三)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特点

教师教材分析能力具有个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四)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功能

小学科学教材是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物质基础”。科学教材分析是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是为了了解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和教育功能,确定教材重点、难点,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关键。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是小学科学教材应用过程研究的核心,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促进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有利于全面落实小学科学教学目标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从内容标准看,小学科学教材以“主题”为单位,规定了学生在小学科学方面应学习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应达到的标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小学科学教材

必须在提供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供培养学生方法、能力与情感的内容和条件。然而这些内容和条件大多隐含在教材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之中,只有经过认真分析教材之后,才能认识它们、把握它们。因此,教材分析可以使教师深人细致地认识教材,是全面落实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2.小学科学教材分析能使教师把握小学科学教材体系结构

小学科学新课程非常重视课程设计的整体性。目前设计的“1-2年级段”、“3-4年级段”、“5-6年级段”。“三阶段”小学科学课程首先强调的是各阶段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一致性和持续性,这就要求教师应从“三阶段”小学科学课程的整体上来把握各个阶段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深浅度,分析某一单元教材甚至某一课时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它们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在一册教材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部分教材的关系等,只有深人分析教材才能帮助教师明确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局部教材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教学才有全局整体性,避免可能出现因“一刀切”或“一步到位”或“知识衔接断层”而导致的教学时数增加,增加学生负担。

3.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条件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研究发现,凡是有成效的教学,都有共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在主动学习状态中。这也是任何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改革所应达到的。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保证学生得到牢固而又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