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教师;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在这个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使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习者的智力,使学习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促进学习者身心健康的发展。

[1]教学的本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活动。

教学的形式,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学生参加的高效率的认识活动。

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运用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

[2]
1.对“主体性”的认识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是指作为认识的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动性。

这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3]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成为教学认识的主体,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2.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1教师应从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做起
传统教育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方面,更偏重于掌握知识,从而产生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一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听,相对比较盲目地装老师给他们灌输的现成的知识。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往的教育的目标,调适应社会需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力,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发展。

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

改变教师以往主宰一切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即引导学习者自行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2.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没有感情交流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教师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关心爱护学生。

同时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重视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在做错事情之后不能盲目地进行批评,应该在了解事实之后,用最真挚的态度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而不是强行让其改正。

在尊重学生这方面,教师还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实在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切记要对事不对人。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知道,中学生在思维上,是很活跃、很发散的,但在思想上可能还存在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

因此,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比如,刘老师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
节课上,学生就说出了一个让我们觉得很惊讶的答案,他说的是农民的勤劳程度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这在平时的生活中说,当然是天经地义的,大家都能接受,但是,老师问的是哪些生态因素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因此,这个学生的回答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

但是,刘老师并没有马上否定他的回答,相反,还小小表扬了他的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说他比较实在,比较关注生活,思维比较具有跳跃性。

这样的评价,不但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也更加体现了老师对学生活跃思维的肯定,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2.3课堂上鼓励学生说话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陈述自己的见解。

学生大胆地说,人人都说,想说就说。

通过锻炼,逐步做到正确流利的说,愉快动情地说。

使学生在鼓励中不断地获得自信,不断地成长。

师生各抒己见,形成民主、自由、愉快的课堂气氛。

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做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不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还是以谢老师的课为例,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不可能都是合理的。

这时候,谢老师不是马上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

这样的引导,不至于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至于抹杀学生的自信心。

相反,更加鼓励了学生,使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获得自信,不断成长。

2.4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协作的学习就课堂组织形式来说,最主要的是分组学习。

[4]分组作为教学技术,教师要精心安排,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因材施教优化调控策略,让学生明确布置的任务必须通过协作才能完成,使学生必须明确本组活动的总目标及各自的职责,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与小组里其他人的表现紧密相连,荣誉属于集体。

学习内容的安排可以多样化、多层次。

良好的协作学习能够使课堂活动由传统的单向交流变为单向交流和多向交流相结合,由传统的同步交流变为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相结合,真正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同时,协作性的活动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刘老师上的《生态因素》这节课上,学生的协作学习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生态因素这一概念之后,刘老师就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走进学生,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指导。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合作的愉快以及集体的荣誉感。

同时,在进行小组汇报及组间交流的时候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
达能力。

达到协作学习的最优效果。

2.5努力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

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

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学法指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目标转化成情景思考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
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标。

这在毛敏老师的一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毛老师采取的是推选“小老师”上课的方式。

提供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上讲台扮演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学生上课。

老师真正的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形成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也向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毛老师不但在上课形式上教导学生,还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学的意义。

总之,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爱学”、“会学”。

参考文献
[1]徐英俊.教学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2006.7重印),p4.
[2]郑晓霖,张永华,张志华.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2).
[3]李黔蜀.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4]杨汉国.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三要素[j].宁夏教
育,2000,(z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