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萜及其苷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三萜及其苷类

三萜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据异戊二烯法则,可视为6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聚合体。该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以游离形式或者与糖成苷或酯的形式存在。三萜类化合物因含有多个碳环而表现为亲脂性,不溶或难溶于水,可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与糖成苷后则水溶性增大,多数可溶于水,其水溶液经强烈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样泡沫,故被称为三萜皂苷。三萜皂苷分子中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称为酸性皂苷。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菌类、蕨类、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常见于五加科、豆科、远志科、桔梗科、伞形科、玄参科及石竹科等植物中,如中药人参、三七、甘草、黄芪、远志、桔梗、柴胡等都含有此类成分。少数三萜类成分存在于动物体中,如羊毛脂中含有的羊毛脂醇,鲨鱼肝脏中含有的鲨烯,另外,从海洋生物海参、软珊瑚中也分离出各种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文献报道其生物活性及毒性主要表现在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方面。由于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及重要性,近年来成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加之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快了此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1966~1972年间仅有30个皂苷结构被鉴定,而1987~1989年2年半时间分离鉴定的新皂苷就有1000多个,截止到2008年,共分离到天然来源的三萜类化合物12530个,结构类型共有43种。近30年来,三萜及其苷类

成分的研究进展很快,尤其近几年,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许多具有新骨架或生物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成为萜类成分研究中的一个活跃领域。

第一节结构与分类

从生源途径来看,三萜类化合物是由两分子焦磷酸金合欢酯(简称FPP)缩合生成鲨烯,再由鲨烯通过不同的环化方式转变而来。少数三萜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多于或少于30个,是因为在转变过程中产生异构化或发生了降解反应的结果,仍将它们归入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2

焦磷酸金合欢酯鲨烯

根据三萜类化合物分子中碳环的有无和多少,可分为无环、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和五环三萜,其中,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最为多见。四环三萜类主要包括羊毛脂甾烷型和达玛烷型,五环三萜类主要包括β-香树脂烷型、α-香树脂烷型和羽扇豆烷型。许多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以苷的形式存在,即为三萜皂苷。多数三萜皂苷分子中常连有羧基,故多为酸性皂苷。

组成三萜皂苷的糖常见的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等,个别连有乙酰氨基糖。它们多以低

-OH缩合成苷,且多数为吡喃型糖苷,少数为呋喃型糖苷。聚糖形式与苷元的C

3

三萜皂苷多为醇苷,但也有酯苷存在。按照皂苷分子中连接糖链数目不同,可分为单糖链皂苷,双糖链皂苷和三糖链皂苷。与皂苷共存于植物体内的酶,可使低聚糖链部分水解,也可使双糖链皂苷水解成单糖链皂苷,使皂苷转化为次生苷,又称次皂苷。

下面主要列出了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类的常见结构类型。详见表8-1。

表8-1 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常见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

活性成分 来源 生物活性 羊毛脂甾烷型 HOOC

OH CH 3COO

茯苓酸

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

苓的干燥菌核

抑制急性排斥反应 达玛烷型 O OH

O glc glc 61glc glc 12H

人参皂苷Rb 1

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中枢神经抑制和安定作

β-香树脂烷

型(齐墩果烷

型) COOH HO

齐墩果酸

来源于木樨科植物油橄榄的叶 降转氨酶作用、促进肝细胞再生

α-香树脂烷型(熊果烷型或乌苏烷型) COOH HO

熊果酸

来源于木樨科植物女贞

的叶

抑菌、抗病毒、抗肿瘤、安定作用

羽扇豆烷型 HO COOH

白桦脂酸

来源于鼠李科植物酸枣

的干燥成熟种子

抗肿瘤、抑制HIV-1型感染

第二节理化性质

一、性状

游离的三萜类化合物多有完好的结晶,与糖成苷后,由于糖分子的引入,分子极性增大而不易结晶,故三萜皂苷大多为白色或无色的无定形粉末,且因极性较大,常具吸湿性。

皂苷多具有苦味和辛辣味,对粘膜有刺激性,尤以鼻内粘膜最为灵敏,吸入鼻内可引起喷嚏,还可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粘液腺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排出,临床用于祛痰止咳,如桔梗、远志、枇杷叶等止咳化痰药均含有皂苷。少数皂苷无此性质,如甘草皂苷有显著的甜味,对粘膜刺激性也弱。

二、溶解性

游离三萜类化合物主要表现为亲脂性,可溶于石油醚、乙醚、三氯甲烷、甲醇、乙醇等常见的有机溶剂,不溶或难溶于水。与糖成苷后,由于分子的极性增大,一般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含水稀醇、热甲醇和热乙醇,难溶于丙酮、乙醚、苯、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皂苷水解生成次级苷后,水溶性降低,易溶于中等极性的醇、丙酮、醋酸乙酯中。皂苷有一定的助溶性能,可促进其他成分在水中的溶解。

皂苷在含水正丁醇或戊醇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可利用此性质从含皂苷水溶液中用正丁醇或戊醇进行萃取,从而与糖类、蛋白质等亲水性强的杂质分离。

三、发泡性

皂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多数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利用此性质可与蛋白质水浸液相区别。但也应注意,少数皂苷泡沫量较少,如甘草皂苷。

四、溶血性

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产生溶血现象。因此含有皂苷的药材制成静脉注射液时,必须做溶血试验,即使肌肉注射,也易引起组织坏死,口服则无溶血作用。

溶血作用的强弱可用溶血指数来衡量。溶血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等渗、缓冲及恒温)下,使同一动物来源的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皂苷水溶液的最低浓度。例如,薯蓣皂苷的溶血指数为1∶400 000,甘草皂苷为1∶4 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