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媒介语的翻译不对应问题-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英汉对应词的不对等

英汉对应词的不对等

文化背景的考虑
文化差异的理解
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有助于更 准确地找到对应词。
文化意象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意象, 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文化特有表达的翻译
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特有表达,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 或音译。
翻译技巧的掌握
直译与意译的选择
语义模糊性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汇,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增加了英汉 对应词不对等的难度。
04
英汉对应词不对等的影响
翻译难度增加
语义差异
文化背景差异
表可能存在语义上的微妙差异,导 致翻译时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 汇。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 同,某些词汇在英语中可能有特 定的文化含义,而在汉语中则没 有,反之亦然。这增加了翻译的 难度,需要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
社会制度差异
英汉两国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具有特定社会 制度背景的词汇在对方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
宗教信仰差异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一些具有特定宗教背景 的词汇在对方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
语境理解差异
语境依赖性
英语和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这导致在翻译时需要对语境进行准确理解 。
02
拓展研究的语料库和领域,包括不同领域、不同语境的英汉对应词, 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不对等性。
03
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引入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以更深入地探究英汉对应词不对等性的本质和规律。
04
注重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以提高 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与文化研究

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与文化研究

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与文化研究摘要: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对等常常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习惯和传统等方面。

研究汉英翻译中的语言不对等不仅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更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与文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汉英翻译;语言不对等;文化研究引言在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现象是常见的,这一现象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法结构、词汇表达和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往往也受到了两种语言背后文化因素的影响。

1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与文化研究意义汉英翻译中的语言不对等和文化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语言不对等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和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文化研究则涉及到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理解和处理语言不对等是翻译工作中的一项挑战。

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意思准确性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来灵活翻译,以确保译文流畅易懂。

译者还需要关注文化研究,深入了解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意义,并确保翻译具有文化适应性和贴近度。

在翻译引言和结束语等文章部分时,语言不对等和文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部分往往承载着文章的核心思想和情感,译者需要在保留原文情感和思想的同时,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来灵活翻译,使译文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2汉英翻译中语言的不对等应对策略2.1意译意译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策略,指的是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对原文进行重新表达,而不是简单地逐字翻译。

通过意译,翻译人员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使翻译结果更贴近目标读者的习惯和理解能力。

在意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考虑上下文、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结果流畅自然、准确传达原文意思。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3王汉卫提要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通用媒介语(英语)与教学对象不适应,且与汉语传播战略相左。

本文提出“无通用媒介语”的根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论述了周边语为主要关注点的多媒介语策略。

媒介语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国家宏观语言政策的深刻变革和成熟。

关键词媒介语周边语 对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主要存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当中,是为了方便汉语教学的需要而使用的他种语言,包括教材媒介语以及教师的课堂用语。

其中,教材的媒介语选用具有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教材媒介语。

长期以来,英语作为“通用媒介语”似乎是当然的事情,然而,这种“定势”既不切合实际,也不利于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的实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近年来留学生的生源构成情况;留学生对英语通用媒介语的态度;对外汉语教材媒介语策略;媒介语政策、外语政策与语言战略的相互关系。

一近年来留学生生源构成情况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讨论媒介语的选择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个变化。

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很小,二十多年的时间共招收留学生12800名,1991年招生量首次突破1万名,2000年首次突破5万名,2004年首次突破10万名。

下页表1是1999—2005年的留学生构成情况①:从表1可看出,亚洲生源在全部留学生中所占比例从1999年到2005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到2005年占总数的75.73%。

其他各洲生源绝对人数虽也有增长,但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同6年前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

总的来说,亚洲留学生不但自1999年以来基数庞大,而且上升势头也非其他各洲可比。

3本文问卷调查承上海师范大学任海波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莫修云老师、四川大学李宇凤老师及其他多位老师协助,写作过程中得到郭熙教授以及《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匿名审稿专家的指正,谨致谢忱。

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介语使用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介语使用的思考

英语教 师在课堂上使用媒介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 媒 介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 习外语 的效果 。近
年来 , 教师对教学 媒介 语的使用持有两 种观点 , 一些教 师 认为在课堂上应该恰 当地运用到母语作为媒介语 , 以达到 帮助学生 理解 、 学会 的 目的 ; 另一种观点认 为应该全部 使
用 目标语教学 。 那么在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并存 的境地 下, 采取哪一种方法 , 如何合理 的使用课堂媒介语 , 将对 英
语教学的效果 , 对学生产生的影 响起着重要作用 。


教 学 媒 介语
教学媒介语( me d i u m o f i n s t r u c t i o n ) , 是指教 师在课 堂
的理解 ,对于学生 的第二语 言输入有 重大 的作用 。E l l i s ( 1 9 8 4 ) 和C h a u d r o n ( 1 9 8 8 ) 等研究者认为 , 教 师应该 让学习
者接触 到或了解到 目标语用 于体 现不 同的语 言功能 的作
用, 在教 学活动 中使用 目标语 , 在课堂管理 中也应该使 用 目标语 。 但是, 也有许多学者认为 , 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活 动中应该尽量地 多地使用 目标语 , 但是并不意 味着完 全放 弃母语 的使用 。 A t k i n s o n ( 1 9 9 3 ) 认为 , 教师在课 堂教学活动 中 ,限制使用母语 的数量可使 目标语 的输 入达到好 的效
果 。D e l l e r 和 R i n v 0 l u c r i ( 2 o O 2 ) 建议在讲解语法 和比较母语 和 目标语之间的语法差异时使用母语进行讲解 。
和 中级水平 的学生认为可 以在课堂上 使用母语作 为教学 媒介 语 ,但 仅有 少 数 高 级 水平 的学 生 支持 这 一 观 点 。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与塔伯(Charles R.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再就是风格对等。

”这一理论反映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没有绝对的对等,正如鲍林杰(Dwight Bolinger)在《语言要略》中所述,英汉词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必然的,相同或相似语之间是相对的、偶然的。

也就是说,原语中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用译语完全正确而又绝对对等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翻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对提高翻译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对等现象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意识形态差异,在语言文化上也出现了差异,处于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都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语言文化,两种语言的词汇具有下列不对等性:1 词义的不对等正如兹古斯塔(L.Zgusta)所说:“每个词汇单位都是独立的,不同于其他词汇的,其突出的独立性表现在其所包含的意义上。

”因此,一个词或者词汇单位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有其独特的含义。

从传统词汇学来讲,词汇意义由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组成。

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内涵意义不是单独存在的意义,而是附带词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这种意义非常不稳定。

无论是从概念意义还是内涵意义来理解词义,中英文词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性。

2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在中英文中有的词汇概念意义是不对等的,如中英文在称谓上的词汇就不完全对等。

汉语中的称谓讲究: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

而英语中的称谓基本上只进行性别的区分。

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姨夫”、“舅舅”等,在英语中只有uncle一词来统指父系尊长,aunt表示母系尊长,sister 表示姐姐或妹妹,brother指哥哥或弟弟。

英汉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英汉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英汉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本文将对英汉翻译中对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作一个深入的研究。

一般而言,翻译需要将原文词语的意义“准确、完整、有效地”传达到译文语言中。

然而,这种“准确”与“完整”的理想状态很难达到。

从词语意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之间存在着一种存在差异性,从而使翻译工作者很难“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首先,当原文与译文之间所用的词语不同时,那么原文的意义往往就无法完整地传达到译文中。

这是因为,同一词语可能在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意义,或者相同的词语可能在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所指内容。

比如,英文的“hand”一词,在汉语中可以翻译为“手”,但在另一种汉语方言客家话中,“hand”则表示“毛巾”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就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了。

其次,英汉之间也存在着“多义性”的差异性。

一个英文词语,往往在汉语中需要使用若干个词语来表达,从而造成原文的信息的“缩减”。

也就是说,翻译时无法完全地将原文中的多义性传达到译文中。

这种多义性也往往造成准确性的差异。

比如,英文中的“lead”一词,既可以指“铅”,也可以指“领先”,但是在汉语中则分别表达为“铅”与“领导”。

因此,翻译这个词时,就可能出现意义上的“差异性”。

此外,英汉之间对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也有其他原因。

英语和汉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词语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比如,“blue”一词在英语中是表示“蓝色”,但在汉语中却有“忧郁”的文化内涵。

此外,英汉之间也存在着时态差异,句法结构差异,表达方式差异等等,都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英汉翻译中存在着一种对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翻译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和多种因素的抗衡,包括不同的词汇、文化、结构等等。

这就要求翻译者时刻把握词语的多重意义,努力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完成“有效、准确、完整”的翻译工作。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姚丽丽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英汉互译中的词汇常存在各种不对等关系,包括形式和意义上的.本文从不对等现象出发,挖掘了语言体系与文化背景两个角度的原因.【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姚丽丽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上海,200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
【相关文献】
1.浅析称谓语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2.浅析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3.论英汉互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及翻译策略
4.浅析英汉互译教学中的词层不对等
5.浅析法律资料英汉互译中的语言空缺现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指的是在翻译时出现的语言之间的词汇差异。

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在中英文翻译中。

如果不正确处理这种差异,就会产生很多麻烦。

首先,词汇不对等会导致误解或者误导。

如果译者把一个汉语词翻译成英语时,直接使用了一个不准确的英语词,那么读者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

比如,“亲戚”在中文中代表了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但在英语中,“relatives”只表示家庭成员,而“family members”才代表家族成员。

这个差异可能会导致读者对中文原文的真实含义理解错误。

其次,词汇不对等会导致读者的注意力分散。

一些中文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这时候译者需要提供一些额外的词汇或解释来解释中文原文的含义。

这会让读者在阅读时分心,产生不必要的困扰。

最后,词汇不对等会影响翻译的流畅度。

一些语言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在另一种语言中不通用,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做出更多的决策。

如果译者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就会产生语言不流畅的感觉。

综上所述,词汇不对等是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1 -。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谚语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

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很多英语谚语生动形象、寓意明显、富于哲理,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文化。

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

把英语谚语翻译成汉语,不仅仅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

因为两种语言、两个民族在很多地方是不相同的,这就形成了英语谚语汉译时的不对等。

例如: 英语谚语Love me,love my dog. 翻译成汉语时变成了“爱屋及乌”,英语谚语中的形象被改变了。

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译者应该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找到英、汉两种文化的契合点,能够运用汉语的多种表现手段,再现英语谚语的风格和丰富内涵,使译文更容易为读者接受,又不失英语谚语所具有的语言魅力。

一、英语谚语翻译中不对等性产生的原因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 Eugene A. Nida) 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

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历史传统、科学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必然存在不同。

1. 生存环境。

英汉民族有不同的生存繁衍的地理环境。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英、汉谚语会有不同的说法,从而反映出这些差异。

例如: 英语谚语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it’s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 ( 风起东方,人畜不安) 与汉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描述的正好相反。

英国的东风是从欧洲北部吹来的寒风,与中国从东海岸吹来的和煦东风恰好相反,而英国的西风则与中国的东风相似。

另一句英语谚语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the weather’s atthe best. ( 风起西方,气候最佳) 也说明了问题。

翻译中词层不对等的现象及对策

翻译中词层不对等的现象及对策

作者: 杨杰
作者机构: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50-51页
主题词: 翻译 词汇层面 不对等
摘要:翻译中译者常常会遇到译入语与译出语不对等的问题。

其中,首先遇到的词汇层面的不对等问题。

因此,如何准确地确定词义,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准确转换,对于译文质量来说尤为重要。

英汉互译中词汇层面不对等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特定文化有关的词的不对等、译入语概念在译出语中没有词化、译入语与译出语在语义区分上不同、词义冲突以及译出语缺少上义词或下义词。

笔者就以上现象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浅谈英汉互译的不对等性

浅谈英汉互译的不对等性

浅谈英汉互译的不对等性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对衔接的主要手段(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作了较详细的理论阐述,并且运用大量的例句作为举例说明,使得学生能够学习、运用这些衔接机制来组织完整连贯的句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衔接教学提出一些感想和建議。

标签:翻译;文化传递;文化差异;不对等性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但事实上,翻译是一件实践性很强的事情,它绝对不是简单、机械地把一种语言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

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译者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实际困难。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

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例如在翻译工作中,首先遇到的就是词的问题,而要处理好词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词。

“不同语言之间词的不对等问题”也是翻译中时时遇到的棘手问题。

翻译中,对等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对等才是绝对的,完全的对等是不存在的。

因此,对等词的选择也就只能是相对对等词的选择。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过程是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

本文就翻译中词的不对等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首先是词汇层面的不对等现象。

所谓“不对等”,即指译入语没有与译出语中的词语直接相对应的词。

这种“不对等”有程度上的差别:有时为完全不对等,有时为部分不对等,因此造成困难的程度也不等。

下面就几种词汇层面上的不对等现象进行讨论。

一、与特定文化有关的词的不对等。

试论英汉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及其翻译

试论英汉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及其翻译

试论英汉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及其翻译
中英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指的是,同一词或词组的英文和中文可能具有不同的词义,无法完全实现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种不完全对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语言文化差异、社会经济发展及演变差异以及英汉之间的词汇应用差异。

英汉翻译策略要求翻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的特点以及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有所理解,能够将不完全对应的英汉词义关系转化为完全对应的关系。

翻译时,除了要准确转换两种语言中不同词义之间的差异外,还要分析文本表达和语境中所含有的隐含意义,并从语言文化层面、社会经济层面以及文体层面进行翻译,以达到把握文化差异、恰当表达原文意思的目的。

中英词汇翻译不对等现象

中英词汇翻译不对等现象

中英词汇翻译不对等现象话题:教育学习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语言摘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相连。

在翻译实践中,常常出现中英文词汇不对等现象。

本文通过实例呈现这种现象并分析其成因,最后再加以总结,希望对今后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中英词汇词汇翻译不对等一、语言、文化、词汇与翻译的相互关系萨皮尓(Sapir)认为,语言具有“文化功能而非什么生物遗传功能”。

语言具有民族性,特定的民族都有特定的语言,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特征性的语言。

没有两种语言是完全类似的,语言的异质性成为不同民族文化的基因。

刘宓庆教授在其翻译论著《文化翻译论纲》中将文化源流、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归纳为语言文化异质性的根源。

同样任何语言的词语意义都处在特定的语义构成环境中,包括民族历史文化、心理和观念形态、社会经济形态和自然环境等。

譬如同样是一种物质“糖”,中文里常会用名称“红糖”以区别“白糖”,而英文中却叫brown sugar,即为棕褐色的糖,是根据它的真实颜色来据实称呼。

中文里常用红、白、黑、蓝、绿、黄等基色作为与名词一起出现的象征或修饰意义,很少使用其他色彩词,如刚刚所提到的褐色。

翻译是跨语音、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家尤金·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可见,词汇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

因此,我们可以说从事翻译实践者是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翻译实践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不仅涉及语言,而且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文化及类相关的各种要素,语言背后所负载的文化词汇的理解是成功翻译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二、不对等的实例及分析比较中英词汇的内涵都是极为丰富的,因此必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等现象。

两种语言中只有少数几个不是多义词的对应词才真正有完全相同的词义。

课堂媒介语的翻译不对应问题——以“用功”和“踢足球”为例

课堂媒介语的翻译不对应问题——以“用功”和“踢足球”为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英汉语义的非对应与教学对策

英汉语义的非对应与教学对策

英汉语义的非对应与教学对策
英汉语义的非对应是英汉互译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一些语义习惯不同,或
者英汉句式结构的不同,等等,都是引起英汉语义非对应的主要原因。

英汉语义非对应影
响着互译教学在理解和传达信息方面的准确性,而英汉语义非对应的教学对策则是解决这
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首先弄清楚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了解英汉语义的非对应的情况。

一般而言,在英汉双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类比和图片分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明白
和了解不同语义,更容易把握英汉语义差异。

其次,在英汉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为基础,建立学生翻译
尽可能正确和准确的英汉文本之间的桥梁,明确不同语言之间在文化和背景的差异。

教师
应该引导学生挖掘句子本质上复杂的语义差异,以获得更好的翻译效果。

此外,英汉语义的非对应的教学应该注重注意力的分配。

在文本的英译汉过程中,学
生应该明确关键点,注意到单词和句子的文化差异,找准语义的差异,关注使句子更加流畅,把握文本的细节,深入思考更复杂的翻译问题。

最后,英汉语义非对应的教学应该创新灵活地设计,考虑到学生和教学环境特点,把
握翻译趣味性和学习任务性,并灵活运用学生各自语言知识实践能力,不断深入思考,实
现有效教学。

综上,教学对策应该注重了解英汉语义的非对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语义差异,注意力的正确分配,考虑学生个体的特点,发展学生良好的翻译习惯和创新能力,实现有
效的翻译教学。

论英汉互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互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及翻译策略

正如 Zgusta 所说的:"...ever w (lexical unit) has y ord
...something that is individual , that makes it dif er nt fr m f e o any other word . And it is just the lexical meaning which is
(3) “ 善有善报” o w and have w . ) (D ell ell
(4) “ 宁做林中鸟, 不当笼中鸟”Better be bird of ( the w than bird of the cage. ) ood (5) “ 丢脸” (lose face) 2 .2 部分对等关系 英汉语中完全对应的情况很少, 绝大多数英汉只 是部分对应, 即部分存在文化重叠现象, 此类的习语不
the m outstanding individual pr perty of the w ost o ord."(每个
词汇单位都是独立的, 不同于其他词汇的, 其突出的独 立性表现在其所包含的意义上。 因此 , ) 一个词或者词 汇单位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这种“ 个 性” 是通过其 在该 系统 中的使用 而获得 的。根据 Cruse, 词汇和话语的意义主要分为四种:命题意义, 表 达意义, 预设意义和唤起意义。命题意义主要是研究 词汇意义与现实世界中指称物的关系, 可以帮助我们 判断命题的真假。表达意义主要与说话者的感情与态
度有关, 而不强调词 制和搭配限制。如何选择词汇是受到意义的限制的,
如形容词studious 是用来形容人, geometrical 则用来 而
形容无生命的名词。搭配往往也是约定俗成的, 如:汉

汉译英教学中的误译分析及其启示

汉译英教学中的误译分析及其启示

汉译英教学中的误译分析及其启示汉译英教学中的误译分析及其启示随着中英文翻译技术的发展,汉译英教学已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教学方式。

然而,汉译英教学中的误译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汉译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误译分析的角度,探讨汉译英教学中的误译,并从中提出一些启示。

首先,汉译英教学中的误译主要是由语言知识不足和翻译技巧不足引起的。

语言知识不足包括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不足和文化知识不足。

翻译技巧不足包括翻译策略的选择不足、翻译技巧的应用不足和翻译结果的评估不足。

其次,误译也可能是由于学习者对汉译英教学的理解不足引起的。

学习者对汉译英教学的理解不足,可能是由于对汉译英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目标的不了解,以及对汉译英教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的不了解。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汉译英教学中的误译主要是由于语言知识不足和翻译技巧不足以及学习者对汉译英教学的理解不足引起的。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汉译英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同时也要加强对汉译英教学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译英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目标,更好地掌握汉译英教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 of Mis-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eaching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ology,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has become a widely accepted teaching method. However, mis-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is still a common problem, which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bette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is-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s-translation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lications.First of all, the mis-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is mainly caused by insufficient language knowledge and translation skills. Insufficient language knowledge includes insufficient vocabulary, insufficient grammar knowledge and insufficient cultural knowledge. Insufficient translation skills include insufficient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insufficient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skills and insufficient evaluation of translation results. Secondly, mis-translation may also be caused by learner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Learner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may be due to their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of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methods and steps of Chinese-English teaching.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 that the mis-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is mainly caused by insufficient language knowledge and translation skills, as well as learner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Therefor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language knowledge and translation skills, and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of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and master the learning methods and steps of Chinese-English teaching.。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造成的麻烦
词汇不对等是一种常见、普遍存在的语言问题,它主要指的是某
一语言中的某些词汇在另一语言中没有对应的翻译,甚至是无法翻译
的现象,这会造成很多麻烦。

首先,词汇不对等会影响到两者之间的交流效率。

例如,我们正
在使用英语和法语进行交流,但由于词汇不对等,法语中有些词汇根
本没有英语对应词,这就会让英语使用者很难理解法语使用者的意思,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理解上。

其次,词汇不对等会影响到两者之间的理解水平。

例如,当我们
在英语和法语之间进行交流时,英语中没有对应词汇的情况比较多,
这会让英语使用者很难理解法语使用者要表达的内容,特别是某些抽
象的概念,如果词汇不对等,理解将会变得十分困难,甚至无法理解。

最后,词汇不对等将导致两者之间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拉大。

由于
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之间的词汇可能会存在差异,这将导致一些文化差异无法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从而让两者之间
在文化上出现差异,甚至可能造成误解和冲突。

总之,词汇不对等会造成很多麻烦,影响到两者之间的交流效率、理解水平以及文化差异,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扩大词汇量、加强语言学习等,来消除这种词汇不对等带来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