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 第一章 第五版 马海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税制
主讲:王欣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E-mail:wwxx0206@163.com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导 论
税收基础知识 税收制度与税法 税收分类 税制体系
第一节 税收基础知识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政治权 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对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 征收实物或货币,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 (一)税收征收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二)税收征收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四)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1
2 3
0~500
500~2000 2000~5000
5
10 15
0
25 125
4
… 9
5000~20000
……
超过100000的部 分
20
… 45
375
… 15375
土地增值税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表
级数 1 2
增值额与扣除项目 金额的比率 不超过50%的部分 50%-100%
税率(%)
速算扣除系 数(%) 0 5
(四)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是国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在税收 征纳过程中根据税法的规定形成的权利义务关 系。
1.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2.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3.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1.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权利主体 征税主体:税务机关、财政机关、海关 纳税主体: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权利客体:征税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 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税制体系
一、税制体系(税制结构) 二、影响税制体系设置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国家政策取向 (三)税收管理水平
三、不同类型的税收体系及其主要特点 (一)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体系及其特点 (二)以所得税………………………………….. (三)以资源税…………………………………. (四)以低税结构为特征的“避税港”税收体 系… (五)双主体税收体系及其特点 四、我国现行税制体系
30 40
3
4
100%-200%
超过200%的部分
50
60
15
35
(四)纳税环节
1.一次课征制 2.二次课征制 3.多次课征制 (五)纳税期限 (六)纳税地点 (七)减税免税
“期” “限”的含义
(1)起征点:课税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2)免征额:在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3)减税免税
单位:亿元
增长比例 25.67% 20.02% 21.94% 31.4% 18.8% 9.8% 23% 24% 11.2%
五、税制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 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包括各种税收法 律法规、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一)纳税义务人 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负税人 2.代扣代缴义务人 3.代收代缴义务人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 1.全额累进税率的缺点:当征税对象在两个级距的临界 点时,税收负担会呈现出”跳跃式“增减变化,甚至 税额增量大于征税对象增量不合理情况。 因此在税制设计时较少应用。 2.超额累进税率的优点: 避免了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临界点处,征税对象的 负担剧增剧减的缺陷。 利用”速算扣除数“,会简化计算。 应税税额=征税对象的数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五、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
1.中央税∶属于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归中央政府支配 和使用的税种。(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 2.地方税∶属于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归地方政府支配 和使用的税种。 3.共享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照一 定比例或方法分成的税种。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 税)
中央政府固定收入
1.消费税(含海关代征部分) 2.车辆购置税 3.关税 4.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地方政府固定收入
1.城镇土地使用税 2.耕地占用税 3.土地增值税 4.房产税 5.车船税 6.契税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
1.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2.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 中央,其余地方) 3.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 中央政府,其余部分中央与地方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 4.个人所得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其余部分 60%与40%的比例分享) 5.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6.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 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7.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4%归中央政府,其余6%和其他 印花税税收归地方)
速算扣除数
指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按照全额累进 税率计算需要扣除的一个数据。
定义法
本级速算扣除数=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数额-用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数额 公式法 本级速算扣除数 =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 +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
级数 月应纳税所得额
单位:元
税率(%) 速算扣除数
二 、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
1.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2.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1.价内税∶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 部分的税收。 2.价外税∶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 的附加的税收。
四 、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
1.直接税∶指税负预期不能转嫁,由纳 税人直接负担的各种税收。 2.间接税∶指预期纳税人能够将税负转 嫁给他人负担的各种税收。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一) 无偿性 (二) 强制性 (三) 固定性
Baidu Nhomakorabea
三、税收的职能
(一) 财政职能 是指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这是税收首 要的、基本的职能。 (二) 经济职能 是指税收在组织收入的过程中,必然改变国民收 入在各部门、各地区、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比例, 改变利益分配格局,对经济产生影响。这是税收的 派生职能。
(二)课税对象(征税对象) 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课税对象反映了一个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征 税对象是一个税种区别另一税种的主要标志,是税 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 1.税目 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 体化,体现了征税的广度。列举法和概括法 2.计税依据 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
第二节
税收制度和税法
一、税法概念和特点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 纳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税与法的共存性 2.税法关系主体的单方固定性 3.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 4.税法结构的综合性
二、税法的作用 (一)税法的社会经济作用 (二)税法的法律规范作用 (三)税法的渊源 1.宪法 2.税收基本法律 3.税收法律 4.税收行政法规 5.税法解释 6.税收条约
税 率 5%
10% 15% 20%
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 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在征税对象按数额提高一级距时,只是超过部 分按照提高一级的税率征税,每个等级分别按该等级的税率计税。 例:某纳税人的计税依据为3000元,则其应纳税额为:500× 5%+1500 × 10%+ 1000 × 15% =325(元)
(三 )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占征税对象数额的比率
比例税率
产品比例税率 行业比例税率 幅度比例税率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幅度差别定额税率 分级分类定额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
四级全额累进税率
级次 1 2 3 4
级 距 0~500(含) 500~ 2000 (含) 2000~ 5000 (含) 5000 ~
2.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由税收法律事实决 定. 3.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1)对国家利益的保护 (2)对纳税人利益的保护
(五)税收法律体系 1.税收实体法 2.税收程序法 3.税收处罚法 4.税收争讼法
第三节
税收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分类 1.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 通称。(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通称。(企 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资源税:是以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课税对象 的税种的通称。(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 用税、土地增值税) 4.财产税:是以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通称。(房产 税、契税、车船税) 5.行为税:是以某些特定的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通 称。(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税 率 5% 10% 15% 20%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其所适用等 级的百分比计算应纳税额的累进税率。 例:某纳税人的计税依据为3000元,则其应纳税额为:3000× 15%=450(元)
四级超额累进税率
级次 1
2 3 4
级 距 0~500(含)
500~ 2000 (含) 2000~ 5000 (含) 5000 ~
四、税收的作用
(一) (二) (三) (四) 组织财政收入 调节经济 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经济交往 对经济实行监督
2004-2012年度我国税收收入统计
年度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税收收入额 25718 30866 37636 49443 54220 63104 73202 95729 1107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