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考试(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考试(六)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左传》的叙事艺术
童庆炳
任何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面。
这是普通常识。
但在文学叙事中,就出现了两个时间:一个是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是讲故事人讲的时间。
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可以称为“故事时间”;讲故事人可以根据讲故事人的需要,把时间打乱,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讲,或把前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后面讲,这就是所谓的“文本时间”。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
《左传》中倒叙、插叙也有,但不是很多,“几大战役”的描写莫不按自然时间演进。
可能受中国叙事文学的开篇《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莫不如此,为何《左传》和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呢?这主要是中国古代“尚农”,是一种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看重耕田种地,而耕田种地当然要对四时的更替特别敏感。
因为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
守时、顺时,是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所谓“不误农时”。
就是对于那些在精神领域活动的人来说,也明白“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道理。
这种从农业文明所滋长出来的文化观念,都不能不影响叙事文学对于事件演进时间的把握与运用。
即从守时到顺时,折射到文学叙事上则是更重视顺叙,认为顺叙最为自然,也最能为大家所接受。
《左传》和其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即使有倒叙的逆时间演进,也与西方神话、小说的那种倒叙的功能有所不同。
西方叙事作品擅长逆时的倒叙演进,把人带到一种令人震惊的、出人意料的状态中,由此造成强烈的悬念,出现惊心动魄的效果。
这就让人联想到西方人在大海上坐船来往做生意,此时还是风平浪静,突然风暴兴起,船只摇荡,甚至不幸沉没。
因此西方小说的倒叙往往留下了海洋文明的印痕。
中国古代叙事作品也有逆时的倒叙演进,但往往是激烈冲突过后的一种绵长的回忆,一般很少那种惊心动魄的效果。
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以“初”开始叙述,所有的矛盾都已经结束,郑庄公已经打败了向他挑战的亲弟弟,他在颍考叔的帮助下,得以在“黄泉”下与母亲姜氏相见,挽回些许与母亲的感情。
这种逆时倒叙演进,决无惊心动魄的效果,也没有让读者有猝不及防的感受。
《左传》对中国文学叙事发展的影响很大,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与开篇》)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故事人可以改变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使故事按照“文本时间”向前发展。
B.由于共同的深层文化原因,《史记》《三国演义》等作品都是按照自然时间来讲述故事的。
C.在农业文明中,四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人形成了守时、顺时的观念。
D.中国叙事作品更重视顺叙,排斥倒叙,是因为顺叙更能为大家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左传》的叙事艺术为例,具体阐释了其对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影响。
B.文章突破了故事本身的限制,主要从“文本时间”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叙事艺术。
C.文章通过对中西方叙事文学的对比,折射出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不同特点。
D.文章先界定基本概念,接着逐层分析,既有事例评述,又有道理推演,深入浅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叙事中有两个时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中二者往往是一致的。
B.“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说明那些在精神领域活动的人也懂得守时、顺时的道理。
C.如果采用西方的倒叙方法来讲述,“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也可出现惊心动魄的效果。
D.同样是倒叙手法,西方的叙事作品更追求惊心动魄的效果,中国的叙事作品则不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胡适先生二三事
梁实秋
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
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
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
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
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
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
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
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
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
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
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
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
”相与拊掌大笑。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
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
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
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
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他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
赶快拿酒来。
”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
二十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讲,他下榻万国疗养院。
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实在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讲得头头是道,听众无不欢喜。
当晚青大设宴,胡先生赶快从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指环给大家传观,上面刻着“戒酒”二字,是胡太太送给他的。
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无需开伙。
徐志摩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其实胡先生并不欣赏这交际性的宴会,只是无法拒绝而已。
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胡先生写信给我,劝我离开青岛到北大教书,他说:“你来了,我陪你喝十碗好酒!”
胡先生不以书法名,但是求他写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欢写。
他做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每星期到吴淞三两次,我每次遇见他都是看到他被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密密围绕着。
学生要他写字,学生需要自己备纸和研好的墨。
他未到校之前,桌上已按次序排好一卷一卷的宣纸,一盘一盘的墨汁。
他进屋之后就伸胳膊挽袖子,挥毫落纸如云烟,还要一面和人寒暄,大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势。
胡先生的字如其人,清癯削瘦,而且相当工整,从来不肯作行草,一横一捺都拖得很细很长,好像是伸胳膊伸腿的样子。
不像瘦金体,没有那一份劲逸之气,可是不俗。
胡先生从来不在人背后说人的坏话,而且也不喜欢听人在他面前说别人的坏话。
有一次他听了许多不相干的闲话之后喟然而叹曰:“来说是非者,便是非人!”相反的,人有一善,胡先生辄津津乐道,真是口角春风。
徐志摩给我的一封信里有“胡圣潘仙”一语,是因为胡先生向有“圣人”之称,潘光旦只有一条腿可跻身八仙之列,并不完全是戏谑。
(摘编自《我的朋友胡适之》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胡适先生身为徽州人,常在朋友面前提起徽州,侧面介绍了徽州闭塞、地瘠民贫的特点,为后文写绩溪的贫穷埋下伏笔。
B文章将徽州馆与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进行对比,写出了徽州馆虽然守旧,但服务热情周到、菜肴鲜嫩别致的特点。
C.胡适先生从不闹酒,但在朋友的婚礼上,作为证婚人,他又坚持添酒,还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这让读者看到了别样的胡适。
D.胡适先生做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虽然每星期到吴淞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因为喜欢书法,他还是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
5. 文中说“胡适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他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说明。
(5分)
6. 文中胡适先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课内文言(本题共6小题,18分)
7.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
D.余因.得遍观群书
8.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臣愿得谒.(拜会,前往)之旦暮
..渡易水(早晚)若不阙.秦(侵损)
B. 荆轲废.(残废)以试人,血濡.缕(浸渍)愿大王少假借
..之(宽容)
C. 秦之遇.将军(对待)太子迟.之(认为……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掷击)
D. 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比.诸侯之列(并列、排在)
9.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0.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 )
A.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群臣怪.之
B. 使使以闻.大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既东封.郑函.封之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其人居远.未来
1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词依字数多少来划分,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
声调激愤。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
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
..见陆生。
陆生因
说佗曰:“足下
..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
北面
..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大中大
夫。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
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
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
之/遣臣/授君王印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 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荆轲刺
秦王》中荆轲的表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 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两个“足下”分别是张良对项王及大将军范增的敬称。
C.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
君主聚会群臣时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
向北。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D. 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有很多,如“升”“进”“擢”等都表示升职,“贬”“谪”
“左迁”等都表示降职。
文中“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中的“拜”指升职。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
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大中大夫。
B.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
进而使其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C. 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
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在陆贾的一番劝说后,明白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汉王朝抗衡;后
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4分)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题。
溪亭①
林景熙②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③。
【注释】①溪亭:临溪水的亭子。
②林景熙,字德旸 ,号霁山。
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③汀:水边平地,小洲。
17.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纷。
B. 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 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诗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
依之感。
D .“日暮”“月初白”“流萤”“孤灯”等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了作者
孤寂之情。
18. 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描写荆轲唱出激昂的羽声后,送行的人们被这慷慨的声音所触动的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樊哙用比喻的方式劝说沛公“何辞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认为轻易失去一个盟友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____,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不容丝毫延宕。
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
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骇人听闻触目惊心刻不容缓不以为然
B. 耸人听闻触目惊心迫在眉睫不以为意
C. 耸人听闻惊心动魄刻不容缓不以为然
D. 骇人听闻惊心动魄迫在眉睫不以为意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
率居世界第一。
B.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
视率居世界第一。
C.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
世界第一。
D.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
居世界第一。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
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
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
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
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23. 结合《鸿门宴》的内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要求:参考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结构补写,
所写句子能使语段意思完整,逻辑严密,字数可略有增减。
(6分)
《鸿门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①。
②;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能随机应变。
项羽任人唯亲,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③。
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9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
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等。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
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 (A.讲故事人不能改变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
B.“《史记》《三国演义》等作品都是按照自然时间来讲述故事的”错,这些作品中也有倒叙、插叙。
D.“排斥倒叙”无中生有)
2.A (“具体阐释了其对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影响”错,文章具体阐释了《左传》叙事艺术的形成原因)
3.B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只能说明季节变化对人的心理有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4. C(A.“侧面介绍了徽州闭塞、地瘠民贫的特点”不准确,胡适常在朋友们面前提起徽州,那是因为胡适对“他的乡土念念不忘”,表现的是胡适先生对家乡的感情;B.徽州馆的特点并不是通过和广东馆、四川馆的对比表现出来的;C.恰当,根据文本第四段“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可以看出胡适先生喜欢喝酒的一面,但在朋友的婚礼上,他又坚持添酒,还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这让读者看到了别样的胡适;D.因为喜欢书法,他还是深受学生的欢迎的”错误,根据文本第七段“胡先生不以书法名,但是求他写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欢写”可以看出胡先生喜欢写,但没有说胡先生因为喜欢书法而受学生欢迎)
5.(1)经常向他的朋友介绍家乡徽州的情形,以至于“我”对徽州都有了比较深的了解;(2)邀请我们去他熟悉的徽州馆,品尝他的家乡风味;
(3)以徽州为荣,常在朋友们面前夸说很多姓氏与徽州相关。
(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5分)
6.(1)热爱家乡。
经常向朋友们介绍家乡,邀请我们吃家乡菜,以家为荣等等;
(2)懂得克制。
胡先生很喜欢喝酒,但从不闹酒,遇到酒席能够主动回避多饮;
(3)待人友善。
乐见人长不言人短,请人喝酒,别人婚宴上掏钱买酒,对他人求字从不拒绝。
(4)博学。
演讲《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讲得头头是道,听众无不欢喜;
(5)机智。
在青岛酒席上传观大金戒指环表示“戒酒”,以防众人闹酒;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课内文言(18分)
7. B 趁机。
A.依靠 C.沿袭D.于是
8. B 废,倒下
9. B项,“之”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所以“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其它是定语后置。
故选B。
10. C项中“封”是名词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函”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盒子”。
A项中“迟”和“怪”都是意动用法,分别译为“以……为迟”和“以……为怪”。
B项中“闻”和“亡”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听到”,“使……灭亡”。
D项中“乏困”和“远”都是形容词做名词,分别译为“缺少的粮食”和“远的地方”。
故选C。
11. C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故选C。
12.略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