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9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有人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中的“恢复中华”理解 为在汉族聚居的18个省范围内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对此, 你是如何认识的?
恢复中华指的是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其目的是推 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汉族人的共和国。在民族危机日益严 重的情况下,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不作为引发了人们对 “恢复中华”的渴望,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有人 对“恢复中华”内涵的理解看,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不仅不能团结各民族力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还会导致国 家的分裂,是不可取的。
想一想,面对列强的侵略扩张,中国人应该怎样做才 能避免国家被分裂的危险?
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 努力发展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增强民族意识,共 同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等。
(2)革命派认识到要民族富强,必须推翻清政府的专制 统治。他们从历史中寻找依据,激发人们的斗争热 情。 回顾一下,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它的诞生有着 怎样的历史背景?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历史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不仅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 还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 加重,这使得人们对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腐 败无能的不满情绪愈加强烈。上述革命纲领意 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有人 认为剪辫意味着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革命成功了, 也有人觉得这只是表象,革命后社会秩序还很乱,革命没有 成功,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 辛亥革命时期,发辫常常与满汉矛盾纠结在一起,被视 为异族统治和民族压迫的重要标志。它甚至与国家政治 联系起来,百日维新的失败即被归咎为“变法之初不先 变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剪辫令》从形象、卫生等 方面,指出清政府强行编发的制度令人耻笑。这与其说 是形象的改变,不如说是对旧的传统习俗的冲击和对新 的文明风尚的提倡,更具有观念变革的意义,在一定程 度上还是对清朝统治的抨击。教材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 从表面上看,剪辫意味着旧时代的覆灭,新时代的来临。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从这个 角度看,革命的确取得了成功。但革命只是开始,革命 之后的社会建设面临着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等问 题,建设富强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革命仍需付出艰 辛努力。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 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公元 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鲜卑才作为民族 实体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后,鲜卑族逐渐 摆脱其控制。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 乱不堪,先后在北方地区建立国家。385年,拓 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鲜卑族建 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鲜卑人大多开始过上 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 深,鲜卑族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 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 逐渐消亡。
从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观念 的形成起了什么作用? 辛亥革命促成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五族共 和把中国各民族看作一个整体,中华民族一词得到 广泛传播。
清末革命派中有入主张狭隘的“民族建国主义”,即 以在18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建国思想,而 视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 十八星旗中的圆星呈金黄色,表示汉族炎黄子孙,说明该 旗帜仅突出汉族人民的地位。而五色旗由红、黄、蓝、白、 黑五道长方条组成,寓意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 和。“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标 志着“五族共和”代替了狭隘的汉族立场。
清朝专制统治。 ②从孙中山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革命的对象是什么? 中国各民族是一个整体,不能将汉族与其他民族对立 ③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族的看法有哪些共同点? 起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才能御侮。
2.形成过程: (1)梁启超认为中华民族应该由汉族等国内众多民族共 同组成,通过国内各民族的联合,建立新的中华民族共同 体以区分国际上的其他民族国家。
汉、满、蒙、回、藏各族联合起来,统一于中华民族。
内地和边疆的蒙古、西藏统一于中央,共建中华民国。
汉、满、蒙、回、藏各族联合起来共建中华民国,是 ①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到了哪两个统一? 谓“五族共和”。这一说法把中国各族人民看作一个整体。 ②什么是民族统一?什么是领土统一? 中华民族的名称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共 ③什么是“五族共和”? 识。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生活着许多生产方式、生活方 式各不相同的少数民族。有些少数民族后来消失了,有些 则延续下来。今天的中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 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的形成
1.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在先秦时期是中原的地 域、国家与族群的指称。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中华” 一词出现。 3.随着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交流汇聚,不断融合,逐步 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民族。 4.后来,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
“反满”时,言语之中也不乏此种痕迹。带有明显的种族优劣 色彩。
“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 他”,“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 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 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 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 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
探究“驱除鞑虏 ”
1.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 清朝后期,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 严重危机,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战争 时间 国家
英 英、法 日
条约
《南京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鸦片战争 ~1842 第二次 1856 鸦片战争 ~1860 1894 中日 甲午战争 ~1895
材料1、 “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 要排斥他”,“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 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 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 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 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
同单纯的“驱除鞑虏”相比,孙中山的 思想有了哪些变化? 对单纯反满的弊端已有所认识,把矛头明确 指向清朝专制统治 提倡民族平等。
对单纯反满的弊端已有所认识,把矛头 明确指向清朝专制统治 提倡民族平等。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既“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何则?汉、 满、蒙、回、藏五大族中,满族独占优胜之地位,握无上之 权力,以压制其他四族。满洲为主人,而他四族皆奴隶,其 种族不平等,达于极点。种族不平等,自然政治亦不能平等, 是以有革命”。 强调:“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 果惟革命,同族间政治不平等,其结果亦惟革命。革命之功 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又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五族共和”、民族平等思想
辛亥革命促成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五族共 和把中国各民族看作一个整体,中华民族一词得到 广泛传播。
自我测评
1. 联系战争的情况,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预示着当时整个欧洲即将卷入战争,同时他 对战争前景感到悲观,觉得战争不会在短 期内结束。 2、请联系史实,用例证分别说明袁世凯是否 按照上述三条执行,结果怎样? 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并迁都北京,解散国会, 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天津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北京条约》 建化程度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 《马关条约》 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 1900 德奥美法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辛丑条约》 侵华战争 ~1901 英意日俄 半封建社会
2.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1)甲午战争后,保国保种的呼声高涨。1898年, 康有为等发起成立保国会,并在成立大会上 痛陈民族苦难。
走向“五族共和 ”
1.背景:
在反帝反专制的斗争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 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侮,防止列强瓜 分中国。
阅读梁启超与孙中山的言论,完成: 小民族是指在国内,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分;大 民族主义,是指对国外各民族而言,中国各族是一个联合 ①梁启超提出了小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 起来的整体。 说说你的理解。
“驱除鞑虏”
“五族共和”
实现了形成 统一的中华民族和国内各民族 一律平等的重大转变。
单纯反满
第一阶段,从甲午战争到武昌起义之前: 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集中概括为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并解释说:“驱除鞑 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 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 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 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塘、吴 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他认为民族主义“是从 种性发出来的”,说“我们汉人,就是小孩子,见着满 人也是认得,总不会把其当作汉人。这就是民族主义的 将国内少数民族视为蛮夷,排斥于中国之外,孙中山在论及 根本。”
材料2、 辛亥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何则? 汉、满、蒙、回、藏五大族中,满族独占优胜之地位,握无 上之权力,以压制其他四族。满洲为主人,而他四族皆奴隶, 其种族不平等,达于极点。种族不平等,自然政治亦不能平 等,是以有革命”。 强调:“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 其结果惟革命,同族间政治不平等,其结果亦惟革命。革命 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又规定:“中华民国之主 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 阶级、宗教之区别。”
1.华夏族
先秦时期
BC221年
蛮、夷、戎、狄
2.“中华”由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
百度文库
说汉话、穿汉服 改汉姓、通汉婚 用汉制、学汉礼
匈奴、鲜卑、羯、氐、羌
3.“中华民族”由来
梁启超
满、蒙、藏、回、 维、壮、苗„„
吐蕃、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明 清 时 期
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 说说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
1.华夏族
先秦时期 黄帝炎帝、夏商周三代 中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民族大融合
华夏及华夷五方格局
2.“中华”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匈奴、鲜卑、羯、氐、羌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 五族内迁 梁启超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五胡乱华
北民南迁
3.“中华民族”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遭受列强侵略、瓜分的危难形势下,中国 人认识世界、自我认识、救亡图存的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产物。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
歌中为什么说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爱我中华指的是什么? 你知道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吗?
感受“多元一体 ”
(2)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已经脱离了狭隘的民族框架,变得 成熟起来。他把斗争矛头明确指向清朝专制统治,主张中 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 (3)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进了现代 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 3.影响:
“五族共和”的说法把中国各族人民看作一个整体, 中华民族的名称从这时得到广泛传播,越来越成为中国各 族人民的共识。
据史籍记载,中国古 代少数民族至少有160个。你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了解到哪 些少数民族?请说出至少三 个民族的名称,如匈奴、羌。
鲜卑、羯、氐、吐蕃、女真、蒙古等。
你知道这些少数民族后来的发展情况吗?请举例说明。 匈奴、鲜卑、羯和氐在不断的民族交往中被融合,已 经不再单独存在,而羌族现在仍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 匈奴:兴起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为了抵御匈奴,秦朝征集民众修筑长城,后又派大 将蒙恬攻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匈奴在西汉初期 最为强大,已经拥有西到现在的阿尔泰山,东到现 在外兴安岭一带的广大疆域,对西汉产生了巨大的 威胁。汉武帝时期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攻击匈奴, 将匈奴赶到漠北。东汉时期,朝廷又派大将窦固、 窦宪再次攻击匈奴,使匈奴分裂成为北匈奴和南匈 奴,后来南匈奴归附汉朝而北匈奴远迁到遥远的西 方,传说迁徙到现在的欧洲多瑙河一带,建立强大 的匈奴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