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课件 第一章 文化与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学
文化传播学(子)绪论1、文化的含义:指的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生活方式,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人的思维、言行以及知识、信念、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2.文化的特性:流动性、稳定性、象征性、共享性、创造性。
3.传播的定义: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4.文化与传播的关系:(1)传播是文化存在与流变的载体。
(2)传播是文化价值实现的主要手段。
(3)传播技术与形态直接塑造着文化生产的方式。
(4)传播对文化的代际传承有着深刻的影响。
5、文化传播的含义:是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并使一定的受播者得到影响的过程。
6、文化传播的意义:文化传播是文化变迁的动力,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同时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文化传播已成为当代与未来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与关键性因素。
7、文化传播的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沟通与社会化功能、文明传承与进化功能。
8、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9、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
核心思想: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观点:不同的传播媒介是人不同感官与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从另一角度看,媒介从人体“延伸”出去的过程,也是媒介不断获得独立性与自主性的过程。
10、“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1、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第一,传播技能上的差异。
第二,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
第三,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
第四,对信息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与记忆方面的差异。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一讲文化与文化传播.doc
西方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绪论讨论“文化”问题不应是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应揭示和解决我们现今国家、国民生存状态问题、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问题。
尽管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是一种历史趋势,但是这种交流并不总是成功的。
其原因在于我们对文化的结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是切蛋糕,想切哪个部位就切的。
很多时候橘逾淮而为枳。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一些文化研究。
推荐参考书:1、汤因比:《历史研究》,进行文明比较的历史哲学。
2、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对中国历史的宏观回顾。
3、钱穆《国史大纲》,体验文化保守主义对传统的“温情与敬意”。
4、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当代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论述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
”5、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革时代海峡对岸的思考。
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史料重建的厚重之作。
7、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8、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体现国内史学界从“革命”史观到“现代化”史观的演变9、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西学东渐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10、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展示中国革命的外缘性因素。
一、两种对立的文化观近年来,谈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又成为热门话题。
费孝通:1997年第3期《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费老的最新力作《反思·对话·文化自觉》,盛洪:《为万世开太平──写在〈为万世开太平〉出版之前》则刊登在1997年4月7日的《北京青年报》上。
盛洪:“文明……在任何观点上,它总有边界。
”“文明在它覆盖的人群中带来和谐,却在它之外导致更大的冲突。
”费孝通:“把国家的领土概念引申到文化领域中来,把不同文化划出界线,来强调文化冲突论。
我意识到这种看法是有很大危险的。
如果边界的概念改成‘场’的概念,也许可能纠正这个倾向。
”盛洪:“如果中华文化不复存在,即使按照西方的规则中国玩赢了,中国的现代化也变得毫无意义了。
文化传播学第一讲 PPT课件
• (3)负功能
• 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认为,社会并非总是 处于整合状态,非整合状态也时常存在。 个人或群体并不总是顺从社会规范,违反 规范的情形也是时常发生的。这种非整合 状态和违规行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 功能的一种表现。
• 文化滞后 ——非物质文化要落后于 物质文化的发展,这就造成了文化 滞后现象。当这种情形出现时,文 化的滞后部分对于整体所发挥的功 能是非整合的负向功能。思想意识、 社会制度等常常成为滞后部分。
• (4)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 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 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 化。同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 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 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 的部分。
• (5)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 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一 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 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 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在分裂为 阶级的社会中,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物 质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因 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 方式也不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 化差异。
生活环境的映 照。文化作为制序 (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 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 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 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 位。(P7-9)
• 传播;认知;教化;协调;创新(P10)
• (1)社会整合功能 :
• 从18世纪 末开始,西 方语言中的 “culture” 一词的词义 与用法发生 了重大变化。
• “在这个时期以前,文化一词主要指‘自然 成长的倾向’以及――根据类比――人的 培养过程。但是到了19世纪,后面这种文 化作为培养某种东西的用法发生了变化, 文化本身变成了某种东西。它首先是用来 指‘心灵的某种状态或习惯’,与人类完 善的思想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后又用来指 ‘一个社会整体中知识发展的一般状态’。 再后是表示‘各类艺术的总体’。最后, 到19世纪末,文化开始意指‘一种物质上、 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 — —(英)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第二讲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学 教学课件
• C.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 词、印刷单词等等 (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 渠道和信源 )。
• 2.传播媒介与传播符号、传播形式、传播 渠道的区别
• (1)传播媒介与传播符号
• 符号是指表达或负载特定信息或意义的代 码(如语言、文字、图像等)
• 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 负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 实体。
• (4)文化与媒介文化 • 思考: 媒介文化对文化的作用。
• 媒介文化对文化的作用:
• 媒介是社会生产的产物,本身就是文化。
• 它能促进文化融合、文化增值、文化积累、 文化变迁。
• 五、文化传播的背景 • 1、“背景”抑或功能:课本内容的结构性
问题 • 背景 • 功能
• 六、文化传播理论 • 1、为何研究文化传播? • 2、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渊源。 • (1)始祖:亚里士多德 • (2)从进化论到传播论:达尔文、赫胥黎、
• (3)传播媒介与传播渠道
• 渠道(Channel),指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沟 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种通道,如人际传播渠 道、组织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渠道。不同 的传播渠道需用不同的传播媒介相配合, 而不同的传播媒介又对不同的传播渠道进 行定型。传播媒介并不等于传播渠道 。
• 3、媒介衍变及其作用 • (1)衍变: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 • (活字印刷、印刷机) • 纸质媒介、银屏媒介、音质媒介
斯宾塞、泰勒、摩尔根…… • (3)20世纪49年代后的视角变化 • (4)批判学派。
• 3、从进化论到传播论的几点评价
• 文化传播学: • 是研究社会文化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
科学。
• 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转型时代(张灏)
文化传播学
文化传播整理整理人:朱天1.施拉姆传播“三要素”施拉姆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文化传播的定义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
3.文化传播的特征(1)社会性(2)目的性(3)创造性(4)互动性(5)永恒性(6)开放性(7)多元性(8)融合性4.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关系(1)物质文化:前提、基础,最活跃,最易变动(2)制度文化:协调、保证,中介环节,最敏感最具弹性(3)精神文化:核心与根本,最核心最稳定、最不易变动5.文化的属性(1)整体性(社会生活模式)(2)阶级性(阶层)(3)民族性(4)区域性:大河、海岸、森林(5)稳定性(6)流动性(7)历史连续性6.文化传承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文化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特点(1)人为性(2)时间性(3)延续性(4)继承性7.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民间民俗文化(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工艺)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8.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1、中国传统文化:太极图、圆满、优美、包容性强2.西方文化传统:十字架、锋芒毕露、刚劲有力、发散型(基督教救世文化)9.世界媒介体制的三大类型(一)媒介文化的外部力量1、政治力量(官方控制)(1)商业经济型(2)政治宣传型(3)社会公益型2、经济力量(广告、媚俗)3、文化力量(主流、《南方周末》)(二)媒介文化的内部力量1、传播者:采、编、录、播2、媒介本身的特性:画面(大众)文字(精英)3、传播受众10.媒介文化有哪几种表现形态1、塑造媒介形象:政治、商业、文化明星2、协调社会生活:缓解焦虑3、形成舆论热点4、快乐的使者:游戏、娱乐、愉悦、KTV、MTV、卡拉OK、CD、DVD、VCD、电子游戏机11.比较文化的特点12.媒介文化在当代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作用13.物质文化的定义1.源于自然环境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成技术等。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文化传播课件
目录
• 文化传播概述 • 文化传播的媒介与方式 • 文化传播的内容与主题 • 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技巧 • 文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 • 文化传播案例分析
01
文化传播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与互动,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
特点
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动态性和 跨文化性,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 融合。
02
03
古代文化传播
古代丝绸之路、佛教传播 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历史 事件,促进了不同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
现代文化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现 代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传播 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和平 台。
未来文化传播
未来文化传播将更加注重 跨文化交流与互动,以实 现更加平等和包容的文化 交流。
02
文化传播的媒介与方式
新媒体
01
02
03
04
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 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成
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通过用户生成内容, 实现文化的分享和交流,促进
跨文化传播。
手机应用
手机应用具有便携性和个性化 特点,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
途径。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沉浸式 体验,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
详细描述
孔子学院的建立与发 展:在全球范围内设 立孔子学院,推广汉 语和中华文化,增强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 解和认同。
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 :举办各类文化交流 活动,如艺术展览、 文艺演出、电影节等 ,展示中国文化的多 样性和魅力。
中国影视作品的国际 传播:通过影视作品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社 会风貌、历史文化和 人民生活,提高中国 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 的竞争力。
文化传播学课件 第一章 文化与文化传播
(2)伯明翰学 派(文化研 究):R·威廉 斯、S·霍尔, 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
28
(3)意识形态 “霸权理论”
29
(4)哈贝马斯 批判理论:综 合的合理性
30
文化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 1、理论:网络、思想、影视、
大众 2、应用:政治、经济、文化、
区域
2
第一节 文化
一、界定 1、定义:余英时——160多种 (1)广义:人类社会历史实践
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
3
(2)狭义:社会 的意识形态,以 及与之相适应的 制度和机构。
2、属性: (1)整体性(社
会生活模式)
4
(2)阶级性(阶 层)
(3)民族性 (4)区域性:大
河、海岸、森林
5
(5)稳定性 (6)流动性 (7)历史连续性 3、构成 (1)物质文化:前
提、基础,最活 跃,最易变动
6
(2)制度文化: 协调、保证,中 介环节,最敏感 最具弹性
7
(3)精神文化: 核心与根本,最 核心最稳定、最 不易变动
三、文化传播Βιβλιοθήκη 161、定义: (1)文化传播:人
们社会交往过程 产生于社区、群 体及所有人与人 之间共存关系之 内的一种文化互 动现象。
17
(2)文化 传播学: 研究社会 文化信息 系统及其 运行规律 的科学。
18
2、特征 (1)社会性 (2)目的性 (3)创造性
19
(4 )互动性 (5)永恒性 (6)开放性 (7)多元性 (8)融合性
8
4、功能 (1)传播 (2)认知 (3)教化 (4)协调
9
(5)创新 二、分类 1、内容: (1)高雅文化—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共7张PPT)
表现: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1〕文化传播与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既包括引进外流文化,也包括向世界推广本民族文化。
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共同遗产。
注:传播媒介不等于群众传媒 播的主要手段。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根据开展阶段可以分为传统 传媒和群众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 刷、电子和网络等开展阶段。
第6页,共7页。
4.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传播与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既包括引进外 流文化,也包括向世界推广本民族文化。
第5页,共7页。
〔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群众传媒
①群众传媒的含义: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传媒叫 群众传媒。报刊、播送、电视、网络等这类传媒被 称为群众传媒。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②意义:是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播的主要手段。 注: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广泛的,不能理解为只有以上三种。 ③原那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那么。
①成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是民族的,又是 2.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2〕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世界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 表现: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 表现: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历史上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开展作出了奉献。
文化传播的媒介 文化传播学 教学课件
广电实现了真正的公共社会,是手中
有了空前的选择权。文化不再神圣,政治 不再神秘,世界不再遥远。另一方面,它 的无处不在有为同志梦想提供了最好的机 会。再让人们选择的借口下诱导人们的选 择,侵入人们的闲暇和私人空间。人类成 为媒介婴儿,没有了羞耻感,负罪感,剩 下的是莫名其妙的焦虑。
3、娱乐的。
多数节目是无聊的娱乐节目(游戏、博彩、婚恋、 冒险),寓教于乐向不教而乐改变。爱在口中心不动。 玫瑰之约收视率高主要是因为大家认为是游戏,重表现 过程而非结果。明星参与傻乎乎的娱乐节目。这些节目 让人们不再努力奋斗而随机寻觅任何偶然的机遇(有奖 活动),从而达到逃避日常生活的目的——这成为了当 代生存智慧。
广电节目的不足主要是
反应机敏但内涵贫乏; 聪明机智但意境浅薄; 表达欲强但无话可说; 幽默风趣但虚假苍白(短信非出自原创,批 发); 心比天高但命比纸薄。 “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2、虚幻的。
有了电视,人类无所不见;有了它,人类一无所 见。有眼无珠。广电新闻和其他节目不是中立 的有闻必录的镜子,而时代文化偏见的文化机 器,提供给人类的是虚幻的形象。包装过后的 明星、网恋、网婚、卡拉OK(五音不全乱吼, 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个人希 望变成任何尊重,平等消费,平凡人借此可圆 明星梦。是典型的个人刺激幻想体验。井上大 辅改变了亚洲的夜晚、毛泽东甘地改变了亚洲 的白天)、传统音乐美学:丝不如竹,竹不如 肉。Kalaok则反其道而行之。
信号的特点: 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皆信
号);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一般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3、符号的基本功能: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 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1)表述和理解 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 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2)传达功 能;(3)思考功能(引发思维活动), 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符号之 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文化传播学
文化传播学(子)绪论1、文化的含义:指的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生活方式,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人的思维、言行以及知识、信念、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2.文化的特性:流动性、稳定性、象征性、共享性、创造性。
3.传播的定义: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4.文化与传播的关系:(1)传播是文化存在与流变的载体。
(2)传播是文化价值实现的主要手段。
(3)传播技术和形态直接塑造着文化生产的方式。
(4)传播对文化的代际传承有着深刻的影响。
5、文化传播的含义:是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并使一定的受播者得到影响的过程。
6、文化传播的意义:文化传播是文化变迁的动力,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文化传播已成为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性因素。
7、文化传播的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沟通和社会化功能、文明传承和进化功能。
8、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9、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
核心思想: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观点:不同的传播媒介是人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从另一角度看,媒介从人体“延伸”出去的过程,也是媒介不断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过程。
10、“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1、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第一,传播技能上的差异。
第二,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
第三,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
第四,对信息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差异。
文化传播课件ppt
由于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习俗存在差异,文化传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化差异和冲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文化认同危机
总结词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危机成为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详细描述
全球化进程中,外来文化的涌入和冲击可能导致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降低,产生文化认同危机。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高文化自信心,同时鼓励人们积极了解和 接纳外来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节庆活动是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 和地方特色的重要方式,通过传 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形式展示地 方文化和风俗。
演出活动
演出活动是展示和传播文化艺术 的重要方式,通过音乐会、戏剧 、舞蹈等形式展示各种艺术表演 。
旅游
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是展示和传播地域文化和自 然风光的重要场所,通过游览、观赏 等方式让游客领略地域文化和自然风 光。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总结词
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载体,需要得到有效保护和传 承。
详细描述
通过数字化技术、博物馆、图书馆等多种方式,对文化遗产 进行保护和传承,确保后人能够了解和继承前人的智慧和成 果。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总结词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详细描述
通过国际交流、旅游、移民等多种方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 相互了解和尊重,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结词
文化创意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具有高附加值和创新性。
详细描述
通过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知识产权 保护等方式,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益的双重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化传播与 媒介文化
1、印刷媒介—— 电子媒介(影视、 通讯)
21
2、文化的媒介化 (1)促进作用—
—迅速、广泛、 方便,复制—— 文化的民主化
22
(2)负面影响: A、文化信息的原
本性丧失,造成 错觉。 B、传播模式由互 动变成线形单向。
23
C、造成“(大众) 文化暴力” 。
3、传播媒介文化: 口语文化——书 面文化——印刷 文化——电子媒 介文化
文化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 1、理论:网络、思想、影视、
大众 2、应用:政治、经济、文化、
区域
2
第一节 文化
一、界定 1、定义:余英时——160多种 (1)广义:人类社会历史实践
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
3
(2)狭义:社会 的意识形态,以 及与之相适应的 制度和机构。
2、属性: (1)整体性(社
会生活模式)
4
(2)阶级性(阶 层)
(3)民族性 (4)区域性:大
河、海岸、森林
5
(5)稳定性 (6)流动性 (7)历史连续性 3、构成 (1)物质文化:前
提、基础,最活 跃,最易变动
6
(2)制度文化: 协调、保证,中 介环节,最敏感 最具弹性
7
(3)精神文化: 核心与根本,最 核心最稳定、最 不易变动
12
运行。(烽火、击 鼓、梅花、尺素)
2、因素:传播者、 受传者、讯息、 媒介、反馈
二、文化与传播— —同质同构,兼容 互渗
13
1、传播促成文化 的整合、增值、 积淀、分层、变 迁、均质化
14
2、文化影响传 播的文化意义、 媒介、过程
3、传播是文化 的内在属性和 基本特征
15
4、一切文化都 在传播过程 中得以生成 和发展
三、文化传播
16
1、定义: (1)文化传播:人
们社会交往过程 产生于社区、群 体及所有人与人 之间共存关系之 内的一种文化互 动现象。
17
(2)文化 传播学: 研究社会 文化信息 系统及其 运行规律 的科学。
18
2、特征 (1)社会性 ( (6)开放性 (7)多元性 (8)融合性
27
(2)伯明翰学 派(文化研 究):R·威廉 斯、S·霍尔, 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
28
(3)意识形态 “霸权理论”
29
(4)哈贝马斯 批判理论:综 合的合理性
30
8
4、功能 (1)传播 (2)认知 (3)教化 (4)协调
9
(5)创新 二、分类 1、内容: (1)高雅文化—
—严肃性
10
(2)通俗文化— —大众化
2、外延 (1)广义(2)
狭义
11
第二节 文化传播
一、传播 1、定义:communication
传——纵横 博——广泛 人类传递或交流消息、观点、 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 系统的
24
第三节 文化传播理论的形成
1、20世纪50年代,[美]威尔 伯·施拉姆,伊利诺伊大学传播 研究所,传播学科正式出现。 经验学派—— 外部环境、外部条件的变量, 实证、实践效果
25
2、20世纪60-70 年代,批判学派
26
(1)政治经济 学派: [英]G·默多克、 P·格尔丁,现 代传媒和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