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转运体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神经递质与癫痫谷氨酸的过度兴奋与癫痫发作

神经递质与癫痫谷氨酸的过度兴奋与癫痫发作

神经递质与癫痫谷氨酸的过度兴奋与癫痫发作神经递质与癫痫:谷氨酸的过度兴奋与癫痫发作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异常脑电活动,导致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

许多研究表明,神经递质的失衡与癫痫的发作密切相关。

其中,过度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在癫痫发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神经递质与癫痫的关系,以及谷氨酸引起的过度兴奋与癫痫发作的机制。

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神经递质可以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类型,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包括谷氨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而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主要是GABA。

在正常情况下,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这种平衡会被打破,导致谷氨酸过度兴奋,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研究表明,癫痫患者大脑中谷氨酸的浓度明显升高,而GABA的浓度则下降。

这种神经递质的失衡导致了神经元兴奋性的增加,从而使神经细胞更容易发生异常放电,引发癫痫发作。

那么谷氨酸的过度兴奋是如何引发癫痫发作的呢?研究发现,当谷氨酸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其过度兴奋会导致神经元放电的突然增加,从而触发癫痫发作。

具体来说,谷氨酸可以通过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入神经元细胞,而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与神经元的膜电位密切相关。

谷氨酸的过度兴奋会导致过多的离子通道开放,使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

此外,谷氨酸过度兴奋还会引发氧化应激和神经元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内源性抗氧化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有害反应。

癫痫发作时,谷氨酸过度兴奋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进一步损伤神经细胞。

同时,过度兴奋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

为了有效治疗癫痫,调节谷氨酸的过度兴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镇静药物和抗癫痫药物。

镇静药物通过增加GABA的转运和合成,减少谷氨酸的释放,从而达到抑制癫痫发作的效果。

谷氨酸转运蛋白EAAT1突变引起间歇性共济失调_偏瘫及癫痫发作

谷氨酸转运蛋白EAAT1突变引起间歇性共济失调_偏瘫及癫痫发作
原发全身性癫痫的家族聚集性发作类型 目的: 研究原发全身性癫痫 % &UV/ ) 中肌阵挛发作、 失神发作以及全身强直 \ 阵挛发作 % UE’/ ) 等不同癫痫 发作类型间的基因关系。 背景: 对癫痫表型的细致定义 可以将具有相同易感基因的患者分到一组。 由于辨别癫 因此检测癫痫发作类 痫的表型特征比 &UV 综合征容易, 型可能有助于定义更多的同种亚群。 方法: 采用上述方 法, 作者对哥伦比亚大学癫痫家族研究中的家族肌阵挛 发作和失神发作进行研究,发现基因对其有不同的影 响, 作者还对澳大利亚和以色列家族的独立样本进行了 检测, 并结合两组数据对在 &UV/ 家族中发生 UE’/ 的家 族聚集性进行了研究。 如果所有受累家族成员具有相同 的发作类型或 &UV 综合征,并且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 那么这个家族即被认为具有一致性。结果: 澳大利亚家 族肌阵挛和失神发作的家族一致性比率明显高于预 期。另外, &UV/ 家族的 UE’/ 聚集性也高于预期。结论: 以上结果为基因对不同家族的肌阵挛和失神发作产生 不同的影响提供了证据,并且提示基因也对 &UV/ 中 UE’/ 的发生产生影响。 % $!9, 6 $!9* 史焕昌 译 )
!"
专业期刊文摘
!"#$%&"’$( #$’)*$+", *+- ."$/0)".1 203*+3 ’"+" %)4-0(3. 45 643! 78798:8 *+- 8;<:8= #*> *55"(3 +"0)43)*+.#$.? .$4+ 45 ’&03*#*3", 3!" #4.3 *60+-*+3 "@($3*34)> *#$+4 *($+"0)43)*+.#$33")1 2"3!4-.A B" "@*#$+"- 40) %*3$"+3 %4%? 0&*3$4+ C$3! "%$.4-$( *3*@$* *+- !"#$%&"’$( #$’)*$+" 603 C$3! +4 #03*3$4+ $+ "$3!") 78798:8 4) 8;<:8=1 B" &44D"- 54) #03*3$4+. $+ EF7:8G, C!$(! "+(4-". 3!" ’&0? 3*#*3" 3)*+.%4)3") "@($3*34)> *#$+4 *($- 3)*+.%4)3") H I88; J : 3!*3 $. $#%4)3*+3 $+ )"#4K$+’ ’&03*#*3" 5)4# 3!" .>+*%3$( (&"531 L".0&3.A 8 %*3$"+3 C$3! "%$.4-$( *3*@$*, ."$/0)"., #$’)*$+", *+- *&3")+*3$+’ !"#$%&"’$* !*. * !"3? ")4/>’40. #03*3$4+ $+ EF7:8G 3!*3 $. +43 %)"."+3 $+ !$. *.>#%34#*3$( %*)"+3. *+- (4+3)4&.1 I@%)"..$4+ .30-$". 45 3!" #03*+3 I88;: .!4C"- -"()"*."- "@%)"..$4+ 45 3!" %)43"$+ C$3! * #*)D"-&> )"-0("- (*%*($3> 54) ’&03*#*3" 0%3*D"1 B!"+ (4"@%)".."-, 3!" #03*+3 I88;: -"()"*."3!" *(3$K$3> 45 C$&-?3>%" I88;: 603 +43 45 3C4 43!") 3)*+.? %4)3"). I88;= 4) I88;G, .0’’".3$+’ 3!*3 #03*+3 I88;: .%"($5$(*&&> #0&3$#")$/". C$3! C$&-?3>%" I88;: 34 "@")3 $3. -4#$+*+3 +"’*3$K" "55"(31 74+(&0.$4+A M0) -*3* .!4C 3!*3 * !"3")4/>’40. #03*3$4+ $+ I88;: (*+ &"*- 34 -"()"*."’&03*#*3" 0%3*D", C!$(! (*+ (4+3)$603" 34 +"0)4+*& !>? %")"@($3*6$&$3> 34 (*0." ."$/0)"., !"#$%&"’$*, *+- "%$.4-$( *3*@$*1

依达拉奉对癫痫大鼠脑内谷氨酸的影响

依达拉奉对癫痫大鼠脑内谷氨酸的影响

依达拉奉对癫痫大鼠脑内谷氨酸的影响姜大景;成祥林;汪华【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09(026)005【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中谷氨酸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治疗组,癫痫组和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60mg/kg,诱导癫痫发作.治疗组于注射戊四氮之前1h经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0mg,并观察1h.然后处死大鼠取脑,应用柱前衍生HPLC-荧光法测定大鼠脑皮质谷氨酸(Glu)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痫性发作潜伏期、平均痫性发作等级及脑内谷氨酸含量与癫痫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通过拮抗氧自由基并抑制谷氨酸的释放,在癫痫发作中发挥保护作用.【总页数】2页(P536-537)【作者】姜大景;成祥林;汪华【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相关文献】1.低频电刺激双侧丘脑底核对癫痫模型大鼠脑内谷氨酸表达及海马细胞单位放电的影响 [J], 游明瑶;伍国锋;蒋乃昌;王旭东2.脉冲磁疗对脑出血大鼠脑内谷氨酸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J], 宋成宪;李舜;冯枫华;谢泽良;简颖敏3.不同剂量氯喹对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脑内谷氨酸受体2表达的影响 [J], 荆丽丽;谭宏伟;于静;杨冰;吴淑华;李建民4.高氧对新生大鼠脑内谷氨酸及其转运体的影响 [J], 王丹丹;刘光辉;赵钰玮;张健5.小儿抗痫胶囊对癫痫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J], 田淑霞;李新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谷氨酸转运体异常与癫痫的关系

谷氨酸转运体异常与癫痫的关系

谷氨 酸转 运 体 的功 能 异 常 或 许 与 癫 痫 有 密 切
关系, 其表 达 的异 常及 转运 能 力 的下 降都 可 能 导致
谷 氨酸转运 体 功能发 生 障碍 。
3 1 基 因突 变 、 录后 R . 转 NA 剪 接 的 改 变 , 氨 酸 谷
转 运体 转运 的改 变 , 白磷 酸 化 的异 常 等都 可 以造 蛋 成 谷 氨酸转 运体 表达 异常 。 Jn等[ 过 患 者 筛 查 发 现 一 名 患 有 共 济 失 e 1通 4 J 调、 癫痫 、 头痛及 交 叉性 肢 体 瘫痪 的患 者 , 编 码 偏 其 E A A T1的基 因 S C A3发 生 杂 合 子 突 变 。研 究 显 L 1
在 中枢 神经 发 育 过 程 中 主要 的转 运 蛋 白。在 发 育
成熟 的组 织 中 , 在 小 脑 B rma n胶 质 细 胞 的表 它 eg n
OH , 而 产 生 内 向 电流 , 从 因此 转 运 是 生 电 过 程 。 Na 一K 来维 持细 胞 内外 Na K 的正常 浓 度 。 泵 、 因此 , u的转 运 是 一 种 离 子 依 赖 性 的耗 能 过 程 。 Gl 整个 转运 过 程 是 可逆 的 , 据 离 子 的需 要 , 根 转运 体 可 进行 双 向操 作 【 ] 1。 3
3 谷氨 酸转 运体 功能 障碍可 能 的位点
达 密度特 别高 , 而在大 脑和 脊髓 的表 达较 低 。G T L 一 1亦是 星形胶 质转运 体 , 主要 分布 于前 脑 , 成熟 组 在 织 中负 责 9 % 的谷 氨 酸 的转 运 【4。在 生 理 条 件 0 3 , J
下 , AS GL T和 G T 1 维 持 内环境 稳 定 和 细 胞 外 L -在

谷氨酸转运体-1在脑出血早期痫性发作大鼠海马组织的表达

谷氨酸转运体-1在脑出血早期痫性发作大鼠海马组织的表达

z h u s u i q i a n g @1 6 3 . c o m
( n = 7 ) ,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 I 1 = 2 1 ) a n d s e i ur z e s( n 7 ) . H E s t a i n i n g wa s a p p l i e d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收 稿 日期
201 3. 0 7. 2 6
l o wi n g Ce r e b r a l He mo r r h a g e S H AN P i n g , L U O L i  ̄ u n ,G OU Y u - 1 a n ,Y AO Ha n - y u n , Z HU S u i — q i a n g .
De p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 , Wu h a n No . 1 Ho s p i t a l , Wu h a n 4 3 0 0 2 2 , C h i n a
通 讯 作 者
朱 遂 强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g l u t a ma t e t r a n s p o r t e r 1( G L T 一 1 ) i n t h e h i p p o c a mp u s o f
武 汉 市 卫 生 局 课 题
( No . WX1 0 B 0 1 )
Ex pr e s s i o n o f Gl u t a ma t e Tr a ns po r t e r 1 i n t he Hi p po c a mp u s o f Ea r l y - o ns e t S e i z u r e Ra t s Fo l — —

大脑谷氨酸过度积累的原因

大脑谷氨酸过度积累的原因

大脑谷氨酸过度积累的原因
1. 神经元异常放电:某些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可能导致谷氨酸释放增加。

例如,在癫痫等疾病中,神经元的异常同步放电会导致谷氨酸过度释放。

2. 谷氨酸转运体功能障碍:谷氨酸转运体负责将谷氨酸从突触间隙中清除,以维持正常的谷氨酸水平。

如果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出现障碍,谷氨酸就无法被有效清除,从而导致其在突触间隙中积累。

3. 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异常:星形胶质细胞在谷氨酸代谢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谷氨酸的再摄取和代谢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谷氨酸积累。

4. 谷氨酸受体表达异常:谷氨酸受体的表达和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谷氨酸信号传递失衡,使得谷氨酸在突触后神经元中积累。

5. 神经毒素或药物作用:某些神经毒素或药物可能干扰谷氨酸的代谢或信号传递,导致谷氨酸过度积累。

例如,某些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能导致谷氨酸水平升高。

6. 代谢性疾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肝性脑病,可能影响谷氨酸的代谢和清除,导致谷氨酸在体内积累。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原因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导致大脑谷氨酸过度积累。

对于具体的病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确定谷氨酸积累的具体原因。

了解谷氨酸过度积累的原因对于开发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谷氨酸转运体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运输蛋白

了解谷氨酸转运体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运输蛋白

了解谷氨酸转运体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运输蛋白谷氨酸转运体 (glutamate transporter) 是一种存在于大脑细胞中的神经递质运输蛋白。

它在神经递质谷氨酸的转运和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谷氨酸转运体在大脑中的功能、调控以及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一、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谷氨酸转运体是一种跨膜蛋白,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上。

它主要负责调节神经递质谷氨酸在突触间隙和神经元内的浓度。

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对于神经信号传递至关重要。

谷氨酸转运体通过运输谷氨酸从突触间隙回收到神经元内,起到维持谷氨酸浓度平衡的作用。

二、谷氨酸转运体的调控机制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一方面,神经递质谷氨酸的浓度变化可以调节谷氨酸转运体的合成和活性。

当谷氨酸浓度升高时,转运体会被活化以加速谷氨酸的回收。

另一方面,内源性分子如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调节剂也可以影响谷氨酸转运体的调节。

这些分子可以调节转运体的合成和降解,从而影响谷氨酸的平衡。

三、谷氨酸转运体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紊乱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和活性显著下降,导致谷氨酸的平衡紊乱,失衡的谷氨酸浓度会引起神经元的损伤和细胞死亡。

此外,谷氨酸转运体的变异和突变也与某些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等相关。

四、谷氨酸转运体研究的意义和前景了解谷氨酸转运体在大脑中的功能和调控对于揭示神经递质平衡的机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谷氨酸转运体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开发出更精确、高效的治疗方法。

此外,对谷氨酸转运体的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对神经递质运输蛋白的整体了解,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结论谷氨酸转运体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运输蛋白,在大脑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它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与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平衡息息相关,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γ-氨基丁酸转运体与癫痫

γ-氨基丁酸转运体与癫痫

γ-氨基丁酸转运体与癫痫唐治华;刘国卿【期刊名称】《生理科学进展》【年(卷),期】2005(036)002【摘要】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的γ-氨基丁酸转运体(GAT)是调节GABA能神经元活动的重要糖蛋白.根据GAT的4种不同亚型的脑区及亚细胞分布特点,参与调节脑内GABA水平的可能是GAT-1和GAT-3.GAT表达异常或功能受损是癫痫发作时神经元高兴奋性的原因之一.对癫痫患者的海马标本和多种癫痫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GABA能抑制性回路减少及其表达的GAT下降,GAT逆向转运功能障碍;原发性GAT表达增加,或某些刺激性伤害引起的GAT表达上调,也可诱发癫痫.随着对GAT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了解,调节GAT表达和功能的靶点将会进一步得到阐明,选择性作用于这些靶点的新化合物可能会对癫痫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总页数】4页(P148-151)【作者】唐治华;刘国卿【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南京,210002;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6;R971;R742.1【相关文献】1.谷氨酸转运体和γ-氨基丁酸转运体脑缺血模型中的表达意义 [J], 任力;邢进;魏子龙;王之涵;赵亮;邱永明;林盈盈2.电针水沟穴对全脑缺血昏迷大鼠脑组织谷氨酸转运体-1γ-氨基丁酸转运体-1的影响 [J], 陈魁;胡风云3.人类精子载体介导的γ-氨基丁酸的摄取,反映高亲合性的γ-氨基丁酸转运体存在于人类精子 [J], 孔淑杰4.γ-氨基丁酸转运体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毛小元;蔡际群5.缺氧条件下谷氨酸转运体和γ-氨基丁酸转运体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 [J], 王之涵;邢进;魏子龙;沙龙贵;周新军;林盈盈;邱永明;任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癫痫发病机制

癫痫发病机制

A当前最流行的看法认为其发病体制是大脑神经元过分放电而惹起.最近几年来癫痫发病体制研究遇到宽泛重视,并获得必定进展.现综述以下.1 电解质与癫痫1.1 钙离子;实验研究发现癫病发生前或发生中细胞外离子浓度变化最显然的是钙离子降低.钾离子高升.学者们认为这类细胞外钙离子的减少是因为突出后钙离子被摄入,钙离子内流所致,所以钙离子内流在癫痫发生中起侧重要的作用。

1.2 钠离子:研究表示.伴热性惊厥的浑身性癫痫与电压依靠性钠通道基因 SCNIA和 SCNIB 的突变有关。

不论是钠通道活性增添仍是降低,均可导魏伴热性惊厥的浑身性瘴痛的发生。

1.3 氯离子:检查研究表示 CLcN2 基因的突变所惹起的氧离子通道功能改变与少儿失神癫痛、青少年失神癜瘸’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痈和觉悟期浑身强直阵挛发生性癫痫有关.2 神经递质与癫痫2.1 谷氩酸受体:实验研究中发现.在动物模型中使用谷氨酸能激动剂。

可惹起癫痫的发作.在癫痫病人皮质内,跟着搬痫活动的发生,有谷氨酸的显然增添。

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大类。

2.1.1 离子型谷氪酸受体 (iGluRs):iGluRs 主要包含 N 一甲基一 D 门冬氨酸 (NMDA)、n 一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 (AMPA)和海人酸 (KA)受体,此中 NMDA 受体可分为 7 种亚型 (NR],NR2A~D.NR3),近期研究发此刻电刺激和匹罗卡平致癫模型中,分别阻断 NR2A 和 NR2B亚单位均能显然减少癫痫连续状态惹起的神经元细胞死亡.2.1.2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GluRs):当前 mGluRs 对癫瘸的作用和扩散有重要作用体制尚无定论。

2.2GABA受体:实验研究发现, GABA受体参加了癫痫的发生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 GABA含鼍降低是神经细胞过分喜悦、引诱同步放电,致使癫痫发生的重要原由之一。

GABA 受体包含 GABAa、GABAb、 GABAc三型, GABAe受体与癫痫的关系当前还没有知.2.2.1GABAa 受体:多项研究均证明喜悦 GABAa 受体能克制癜痫发生,而克制 GABAa 受体则会引发癫痫。

癫痫的自身免疫性病因研究进展(完整版)

癫痫的自身免疫性病因研究进展(完整版)

癫痫的自身免疫性病因研究进展(完整版)癫痫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影响了全球范围约6 900万患者[1 ]。

即使在规范使用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的前提下,仍有约30%患者的癫痫发作控制不理想。

对癫痫疾病强调在病因层次进行管理,而“免疫性”因素已经被列入癫痫病因之一[2 ]。

“自身免疫性癫痫(autoimmune epilepsy)”的概念于2002年的国际自身免疫大会上首次提出,表明自身免疫因素在部分癫痫患者中的重要性[3 ]。

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出版的癫痫定义和分类指南中,正式将“免疫性”列为癫痫的六大病因(结构性、遗传性、感染性、代谢性、免疫性、未知)之一;“免疫性”病因的患者可能受益于免疫治疗,与其他病因的癫痫患者在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从而成为研究热点[4 ]。

近年来,“自身免疫性癫痫”这一概念被大量应用,有很多学者对于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背景下使用“癫痫”一词提出质疑[5 , 6 ]。

针对这一问题的存在,ILAE自身免疫和炎症特别工作组于2020年提出了两个新概念定义:继发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acute symptomatic seizures secondary to autoimmune encephalitis,ASSAE)和自身免疫相关癫痫(autoimmune-associated epilepsy,AAE)[7 ]。

2023年在Epilepsia上发表的一篇专家述评,对神经抗体相关癫痫的专业术语进一步澄清,将AAE修改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autoimmune encephalitis-associated epilepsy,AEAE),有助于明确此类癫痫发作和脑炎之间的关系[8 ]。

我们通过检索文献,对ASSAE和AEAE这两个诊断实体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神经科医生在临床上处理和应对自身免疫性病因有关的癫痫提供参考。

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原理

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原理

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原理奥卡西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

其药理机制主要涉及对谷氨酸能和GABA能神经递质系统的调节作用。

癫痫是一种由神经元异常电活动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

神经递质谷氨酸和GABA在癫痫发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之间的平衡是神经元兴奋和抑制之间的重要关系。

在癫痫发作过程中,谷氨酸释放增加,引起神经元超兴奋,导致癫痫发作。

而GABA则是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能通过与GABA-A受体结合增加Cl-通道的开放,从而增强抑制性信号的传递。

GABA的功能异常与癫痫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奥卡西平在治疗癫痫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强GABA系统的抑制功能,减少谷氨酸系统的兴奋功能。

首先,奥卡西平作为谷氨酸释放的抑制剂,通过抑制谷氨酸的释放,减少神经元兴奋性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从而抑制癫痫的发作。

其次,奥卡西平能增强GABA的抑制功能。

奥卡西平可以与GABA-A受体结合,增强GABA在神经元间的抑制性传递。

具体来说,奥卡西平能够增加GABA受体的刺激效应,促进Cl-通道的开放,增加Cl-内流,使神经细胞的膜电位负化,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活动,从而减少癫痫发作。

此外,奥卡西平还具有镇静、抗焦虑和抗惊厥作用。

这是因为奥卡西平可以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系统,例如增加中枢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活性,从而产生镇静和抗焦虑的效果。

同时,奥卡西平还能减少低阈急性惊厥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总之,奥卡西平通过抑制谷氨酸的释放,增强GABA的抑制功能,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癫痫的效果。

然而,癫痫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奥卡西平的治疗机制还存在许多未知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谷氨酸受体及其药物研究

谷氨酸受体及其药物研究

谷氨酸受体及其药物研究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神经元通路转导分子之一,它参与了神经元信号的传递和神经刺激的响应。

谷氨酸受体有两种类型: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是神经元的电气活动和突触递质释放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主干路线之一。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针对谷氨酸受体的药物研究,今天我将介绍一些最近谷氨酸受体及其药物研究的进展。

一、谷氨酸受体介绍1、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介绍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iGluRs)是神经元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它们由4个亚基组成,包括了NMDA型谷氨酸受体、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酸受体(AMPA-R)和卡巴拉钦受体(Kainate-R)三个基本家族。

其中NMDA型谷氨酸受体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钙离子敏感离子通道,在神经元活动中发挥了关键的调节作用,其功能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AMPA-R 和Kainate-R则对神经元电气和化学信号传导调节也非常重要。

2、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介绍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是除了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之外的别一种主要类型的谷氨酸受体,它们主要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的方式参与神经活动和神经元发育等生命过程。

由于他们的影响可能与兴奋性相对保持平衡,他们成为临床意义相对比较重要的靶点。

二、药物开发进展在谷氨酸受体上,有不少的药物研发正在进行。

这些药物的机制多样,在调节谷氨酸受体的功能上发挥了特定的作用,以下是几个药物的主要机制及其应用。

1、甘氨酸受体(mGluR3)激动剂甘氨酸受体(mGluR3)的激动剂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一项发表于美国神经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一种名叫NGP1-01的新型甘氨酸受体激动剂能显著地改善药物未能控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症状。

这个研究为研发新型甘氨酸受体激动剂打开了一扇门。

2、AMPA型谷氨酸受体正向调节剂AMPA型谷氨酸受体正向调节剂被认为是一种当今最有希望的抗抑郁药物,它能够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提高神经元之间的通信效率和强度,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

谷氨酸信号通路与神经系统功能

谷氨酸信号通路与神经系统功能

学习记忆相关蛋白:CaMKII、PKA、PKC等
调控机制:谷氨酸受体激活后,通过这些蛋白的磷酸化调控学习记忆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信号传递
4
谷氨酸信号通路与精神疾病
谷氨酸与抑郁症的关系
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观消极等
受体的相互作用:不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信号传递的影响
谷氨酸代谢酶的调节
谷氨酸脱氢酶(GDH):催化谷氨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是谷氨酸代谢的关键酶
谷氨酸受体(GluR):谷氨酸与其结合后,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参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
谷氨酸转运体(GLT):负责谷氨酸的跨膜转运,维持细胞内外谷氨酸浓度平衡
针对谷氨酸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可能是治疗焦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使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谷氨酸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谷氨酸信号通路的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异常,从而影响精神功能
研究发现,谷氨酸信号通路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谷氨酸合成酶(GS):催化α-酮戊二酸和氨气合成谷氨酸,是谷氨酸合成的关键酶
6
谷氨酸信号通路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深入研究谷氨酸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研究谷氨酸受体的亚型和功能
探讨谷氨酸受体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研究谷氨酸信号通路与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
探索谷氨酸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可塑性中的作用
探索谷氨酸信号通路与其他神经递质的关系
3
谷氨酸信号通路与学习记忆
谷氨酸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谷氨酸是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神经递质,参与学习记忆的形成和巩固

谷氨酸受体G蛋白

谷氨酸受体G蛋白

谷氨酸受体:G 蛋白、致癫痫作用、麻醉药及其相互作用一、摘要谷氨酸受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 (GPRC) 或亲代谢型受体 (mGluRs). 我们的研究证实,激活大脑皮质神经元 mGluRs 1受体引起的兴奋作用可以导致癫痫。

近年来研究也揭示麻醉药具有可以调节G蛋白受体的功能。

例如:局麻药利多卡因可以抑制mGluR 兴奋介导的致癫痫作用。

其它研究表明麻醉药抑制GPRC 调节的呼吸道平滑肌收缩作用(Sakihara 等, 2004) 。

麻醉药与G蛋白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初步研究发现,麻醉药抑制Gα或Gβγ亚单位激活的信号转导蛋白如磷脂酶C(Pabelick 等, 2001)、蛋白激酶C Kamatchi et al., 2001)及离子通道(Yamkage 1992)。

一些证据也表明对GPRC复合体直接的麻醉作用(Nietgen 等, 1998)涉及了在Gα亚单位核苷酸结合位点上对核苷酸交换的直接抑制作用 (Pentyala 等, 1999, Striff 等 2003)。

麻醉药也具有结合细胞膜上GPRC的作用,提示其对异源三聚体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抑制作用,而与G蛋白内在活性无关(Ishizawa et al., 2000)。

本文阐述兴奋性GPRC特别是mGluRs引起癫痫的信号机制。

这些可为讨论麻醉药的作用提供背景资料。

二、与癫痫有关的两种主要脑电波癫痫神经冲动放电是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大量同步发放(McCormick & Contreras, 2001)。

有两种同步放电类型:第一种是短时放电(少于500ms),在癫痫患者偶尔出现,无典型临床表现,因此称作“发作间尖峰”(Zifkin & Cracco, 1990)。

第二种是长时放电(数秒) ,与癫痫的临床发作与持续有关,也被称作“发作放电”。

在离体海马脑片,可以通过药理学实验方法来诱导出这两种类型的同步放电。

癫痫发生机制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癫痫发生机制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癫痫发生机制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它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的脑部异常放电引起的症状,如抽搐、意识丧失、失语、幻觉等。

在目前已知的成千上万的癫痫患者中,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解决癫痫发生机制的本质问题。

癫痫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涉及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调节、离子通道的变化、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等多种生理和病理学的问题,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与探索,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方面更有其深层次的研究意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癫痫发生机制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1. 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的调节及其在癫痫中的作用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是影响癫痫的重要因素之一。

信号传递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会出现不均衡的兴奋和抑制,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研究发现,神经元通常会分化为两类,即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

其中,兴奋性神经元在神经元网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通过释放兴奋性神经传递物质来协调神经元网络的活动。

抑制性神经元则能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传递物质来平衡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保持神经元网络的稳定。

当神经元活动受到抑制性神经元过度影响或兴奋性神经元不足影响时,会出现神经元活动不协调的情况,导致癫痫的发生。

这种现象在近几年的癫痫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究。

2. 离子通道变化与癫痫发生的关系离子通道的活性调节对于神经元的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元的膜电位和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能够依靠离子通道的开放关键来调节,进而实现神经元的信号传递。

在癫痫发生时,离子通道的活性发生了变化,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发生了错位。

此时,过度的兴奋性会导致神经元的过度放电,难以被抑制,从而使得癫痫的发作。

离子通道变化与癫痫发生的关系在研究癫痫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地探究和解剖离子通道的本质,可以更好地理解癫痫发生的机制。

3. 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和癫痫的发生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也是影响癫痫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神经元活动和信号传递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这些神经传递物质会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影响癫痫的发生。

神经元谷氨酸调节通路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

神经元谷氨酸调节通路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

神经元谷氨酸调节通路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神经元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外,神经元谷氨酸还参与了许多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

因此,神经元谷氨酸调节通路的研究在神经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元谷氨酸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神经元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神经递质之一。

谷氨酸在神经元突触前膜上与运输体共同存在,并且通过运输体进入突触囊泡。

神经元谷氨酸释放是由高度专业化的膜融合复合物在突触前膜展开的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事件调节的。

经过神经元谷氨酸的神经元突触前膜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神经递质释放。

神经元谷氨酸通过减少钙离子通道活性,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上SNARE蛋白复合体的形成等机制,间接地调节了神经递质释放。

神经元谷氨酸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神经元谷氨酸在神经发育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神经元谷氨酸可以通过调节钙离子的浓度,进而调节突触形成及神经元轴突的萌生和生长。

通过这种方式,神经元谷氨酸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发育和突触形成。

此外,神经元谷氨酸还可以调节神经元的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

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是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神经元谷氨酸通过调节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交互作用,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和突触形成。

神经元谷氨酸在疾病中的作用神经元谷氨酸在疾病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神经元谷氨酸紊乱与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在治疗帕金森病和癫痫病时,神经元谷氨酸为一种重要的靶分子。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过程中,神经元谷氨酸可以通过激活特定的受体来增加脑区的多巴胺含量,从而改善病情。

而在癫痫病治疗中,抑制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可以有效缓解癫痫发作。

神经元谷氨酸调节通路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神经元谷氨酸调节通路的研究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自神经元谷氨酸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识以来,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家将焦点对准了神经元谷氨酸调节通路的研究上。

这些研究不仅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转运系统的研究进展_王秋菊

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转运系统的研究进展_王秋菊

+ N a 、K+ + N a
N a
+
无 /C l
XC
-
4F 2h c AS C T 1 /S L C1A4 AS C AS C T 2 /S L C1A5

+ N a
+ N a
6期
王 秋菊等 : 谷氨酸 和谷氨酰胺 转运系统的 研究进展
903
机制 。
2 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转运系统及主要载体 特点
王秋菊 许 丽
1 1*
范明哲
2
(1. 东北 农业大学动 物科技学院 动物营养 与饲料系 , 哈尔 滨 150030;2. 圭 尔夫大学 安大略 农业学院 动物与家 禽科学系 , 圭尔 夫 N1G2W 1, 加拿大 )
摘 要 : 谷氨酸作为幼年动物重要的氨基酸 , 是肠内 能量生成的最 大贡献者 , 它不能由机体 自 身合成 , 需额外添加或通过谷氨酸前体物谷氨酰胺转化而成 。 谷氨酸是谷胱甘肽合成的重要底 物 , 对动物肠道抗氧化剂的提供有重要作用 , 其转运依靠谷氨酸转运载体完成 。 因此 , 本文就谷 氨酸和谷氨酰胺转运系统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关键词 : 谷氨酸 , 谷氨酰胺 , 转运载体 , 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 S 81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267X ( 2011) 060901 07 谷氨酸 ( G l u ) 作为 动物黏膜 主要的能 源物质 之一 , 可以氧 化供 能 , 为 动物 机体提 供能 量 , 是肠 内能量生成的 最大贡 献者
[ 28] [ 19] [ 27] [ 26]
转运系统 。 X A G 转运系统可以发挥转运载体和离 子通道的作用
2. 1 X A G 转运系统 2. 1. 1 X AG 转运系统分类及特点 N a 依赖的兴奋 性氨基酸转 运载体或 谷氨酸 转运载体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内 外谷氨酸 的转运 , 并 调节细 胞外谷 氨酸 的浓 度 , 属 于 X A G

谷氨酸转运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谷氨酸转运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December 2021Vol.41 No. 122021年 12月 第41卷第12期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 & Clinical Medicine文章编号:1001-6325(2021 ) 12-1813-05短篇综述谷氨酸转运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马利芳1,梁建庆何建成彳,孙雪1,梁鹏"(1.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 2.甘肃中医药大学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3.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1203; 4.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谷氨酸(Glu)介导的兴奋性毒性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谷氨酸转运体是调控Glu 兴奋性毒性过程的关键因子,故而谷氨酸转运体可能参与PD 的发病并在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谷氨酸转运 体在PD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后期为以谷氨酸转运体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帕金森病;谷氨酸;谷氨酸转运体;EAATs ; VGLUTs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ole of glutamatetransporte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MA Li-fang 1, LIANG Jian-qing 1'2* ,HE Jian-cheng 3, SUN Xue 1 ,UANG Peng 4(1.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Lanzhou 730000; 2. the Key Laboratory of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Dunhuang Medicine and Transformation ,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Lanzhou 730000 ;3.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Shanghai 201203;4.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China)Abstract : The excitotoxicity mediated by glutamate ( Glu) is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 1 s disease ( PD),and the glutamate transporter is the key factor regulating the process of Glu excitotoxicity. Therefore , glutamate transporter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 Therefore , under ­standing the role of glutamate transporte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 may provide new ideas for later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argeting at glutamate transporters.Key words : Parkinson's disease ; glutamate ; glutamate transporter ;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 EAATs ) ; 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 ( VGLUTs)谷氨酸(glutamate, Glu)是参与细胞合成蛋白 质和中间代谢过程的一种必需氨基酸,同时也是中 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 CNS)内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所介导的神经传递在神经元发育、认知和突触可塑性方面发挥作用⑴。

神经递质与癫痫的发病机制

神经递质与癫痫的发病机制

神经递质与癫痫的发病机制
耿明英;程远;许民辉
【期刊名称】《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6(19)3
【摘要】神经递质的变化在癫痫发病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日前研究较多的有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神经肽、一氧化氮(NO)等。

从对神经元作用上看,神经递质大体上可以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

我们从神经递质的合成、运输、突触释放、降解以及受体结合及酶的代谢等各级水平进行对神经递质与癫痫发病的机制作一综述。

【总页数】5页(P188-192)
【关键词】神经递质;癫痫;发病机制
【作者】耿明英;程远;许民辉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1
【相关文献】
1.腺苷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腺苷相关癫痫治疗的研究进展 [J], 陈宇亮;张亚楠;张智瑞;张婷;李润平
2.癫痫发病和蝎毒治疗癫痫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邓子龙
3.阳离子-氯离子协同转运体在癫痫发病机制研究及抗癫痫药物研发中的进展 [J],
4.癫痫合并抑郁发病机制中神经递质改变的研究进展 [J], 李旭峰;孙美珍
5.陈忠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揭示颞叶癫痫耐药形成的关键“门控”及胆碱能神经环路参与颞叶癫痫发病新机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 Thielen K R,M iller G M.Multiple sclerosis of spinal cord:magnetic res2 onance appearance.J C om put Assist T om ogr,1996,20(3):434-438. 10 K au fman DI,T robe JD,Eggenberger ER,et al.Practice parameter: The role of corticosteroid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 onosym ptomatic optic neuritis.Report of the Quality S 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Neurology,2000,54(11):2039-2044.11 M andler RN,Ahmed W,Dencoff J E.Devic’s neuromyelitis optica:a prospective study of seve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ednis one and azathio2 prine.Neurology,1998,51(4):1219-1220.谷氨酸转运体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科(250014) 唐吉友 综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250012) 迟兆富 审校摘 要:谷氨酸转运体是一种位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新近研究发现,癫痫及其敏感性的形成可能与致痫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 LAST)、谷氨酸转运体1(G LT-1)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 (E AAC1)的减少有关,这对于探讨癫痫反复发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谷氨酸转运体;中枢神经系统;癫痫敏感性 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 transporters,G luTs)是一种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它能迅速转运突触间隙中的谷氨酸(glutamate,G lu)和天门冬氨酸(aspartate,Asp),保持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的动态平衡,对维持信号在突触间的正常传递和防止急性脑损伤后(如癫痫、中风、头外伤等)产生兴奋性毒性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它们有许多共同的功能特性,但在转运体蛋白的表达、调节和对疾病过程的影响方面有很大差异[1,2]。

近年来,通过实验性癫痫动物模型发现,癫痫及其敏感性的形成可能与G luTs的变化有关,这对于控制癫痫的反复发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G luTs与癫痫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1 G luT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及其作用G lu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同时也被看作是引起神经元兴奋性中毒损伤和死亡的调质,参与许多神经功能活动。

如果G Lu在细胞外液大量积聚,就会导致神经细胞的损害。

从神经末梢释放出来的G lu,主要是通过神经末梢及其周围胶质细胞上的谷氨酸转运体来摄取。

因此,G luT s在谷氨酸能神经传递以及神经细胞的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G luT s最先是在1992年用克隆的方法从大鼠脑和家兔的肠上皮上克隆出的三种不同cDNA编码的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分别是:G LAST、G LT-1和E AAC1。

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出了与动物高度同源的人类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5(E AA T1-5)。

通过对大鼠脑的研究发现,G LAST广泛存在于小脑分子层和颗粒细胞层的胶质细胞以及大脑的某些星形胶质细胞,其中小脑分子层的Bergmann胶质最丰富,其次是海马、皮层和纹状体等。

G LT-1遍布于脑和脊髓,在海马和新皮质的浓度最高,纹状体次之,它仅在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是脑内主要的转运体蛋白[3]。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G luTs在高亲和G lu转运中起主要作用,大约占总G lu转运的80%(纹状体)、60%(海马)。

它们利用Na+的跨膜梯度,精确地控制着G Lu的摄取量,不仅能终止G lu的兴奋性信号,而且具有对抗兴奋性毒性的作用。

E AAC1是神经元型转运体,它在谷氨酸能和非谷氨酸能神经元上表达,包括G ABA能小脑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1年 第28卷 第2期 收稿日期:2000-09-26;修回日期:2000-12-26作者简介:唐吉友(1963-),男,山东省泰安市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癫痫的研究。

Purkinje细胞。

E AAC1大量存在于海马、皮层、纹状体和小脑,位于突触前、后膜上,它转运G lu的能力比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低,只占总G lu转运量的40%(海马)、20%(纹状体)[4]。

G ABA能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E AAC1除了清除突触间隙中的G lu和防止细胞外液兴奋性氨基酸中毒水平的形成外,还能提供神经元G lu,保证突触内G lu递质恢复至正常水平和G ABA的合成。

2 G luTs在癫痫中的变化及其机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点燃动物模型和癫痫病人脑组织中谷氨酸转运体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谷氨酸转运体在保持细胞外液G lu和G ABA的动态平衡中起主要作用。

由此推测,谷氨酸转运体的变化与癫痫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

1997年Miller等[5]利用Western blot对电刺激杏仁核点燃大鼠不同脑区的谷氨酸转运体进行分析显示:点燃发作后24h, G LAST蛋白在梨状皮质和杏仁核减少;G LT-1蛋白在上述各脑区无变化;E AAC1蛋白在梨状皮质/杏仁核和海马明显增加。

发作后1个月,只有E AAC1蛋白保持增加,而G LAST和G LT-1蛋白无变化。

Akbar等[6]对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的研究发现:在海马各区、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中G LT-1mRNA的表达水平减少,E AAC1mRNA的表达水平在纹状体中减少。

电点燃所引起的谷氨酸转运体的各种变化,与不同的点燃方法和所形成模型的不同以及痫性发作有关。

这些变化的机制及意义是:①梨状皮质与点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点燃后,梨状皮质G LAST蛋白的减少可能是由于G LAST表达的“下调”(down-regulation)所致,但是这种病理生理变化是短暂的,随着机体自身的代偿,如细胞外液G lu浓度的增加或转录后调节可迅速提高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使G LAST恢复正常。

②痫性发作的结果,导致细胞外液G lu浓度增加,G ABA浓度降低,为了使G lu和G ABA保持动态平衡状态,E AAC1代偿性增加。

一方面,增加G lu向细胞内转运;另一方面,增加G ABA 的合成。

所以,E AAC1在梨状皮质、杏仁核和海马区的增加与癫痫时G ABA合成和释放的增加来对抗过多G lu的代偿机制是一致。

海人酸(K A)诱导的癫痫模型作为人类颞叶癫痫的动物模型,其产生机制与电刺激杏仁核诱导的癫痫不同。

Nonaka等[7]对K A诱发的复发性边缘叶癫痫发作大鼠的脑进行研究,发现海马区G LAST mRNA的表达在发作后12h显著升高,48h后达高峰,7d后恢复正常。

注射K A后未抽搐大鼠的海马区,G LAST 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升高。

这说明痫性发作提高了G LAST mRNA的表达水平。

Simantov 等[8]通过K A诱导的癫痫大鼠显示,海马区、齿状回、梨状皮质和部分脑皮质的G LT-1在痫性发作后4h明显增加,5d后恢复正常;点燃后4h,E AAC1 mRNA水平在海马C A1和C A3锥体细胞层明显降低,5d后C A1区的E AAC1mRNA降低更明显,而大脑皮层、梨状皮质和下丘脑无此变化。

但K A注射后16h,齿状回E AAC1显著升高,5d后仍保持这种变化。

这些结果表明,K A诱导成年大鼠痫性发作对海马某些区域中E AAC1的表达有即刻和长期作用,并且痫性发作触发了E AAC1在不同脑区的不同调节。

其调节机制是:①K A诱导的痫性发作,触发了海马区G LAST和G LT-1mRNA的迅速表达。

随着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肥大,G LAST和G LT-1mR2 NA过度表达[7],这是一种代偿反应。

②海马区细胞外液G lu水平的升高,导致C A1和C A3区神经元的兴奋性中毒,其结果是造成E AAC1的减少。

而齿状回E AAC1mRNA的表达升高,可能是由于存活的神经元试图恢复正常的转运体表达而进行的缓慢“上调”(up-regulation)。

③K A通过增加内源性兴奋性氨基酸来诱导神经元变性,使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E AAC1减少。

Simantov等[8]认为,K A诱导的G lu释放只是触发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的短期表达,而缺乏对G LAST和G LT-1的长期作用,谷氨酸转运体不能随谷氨酸浓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加。

此外,海马亚区E AAC1的减少,不利于G lu的摄取和G ABA的合成,使细胞外液G lu大量积聚,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

此机制可能成为海马某亚区易产生兴奋性中毒的基础。

对人类颞叶癫痫的研究显示[9]:海马硬化伴有神经元丢失的病人,E AAT2在海马角和C A1辐射层减少,E AAT3在存活的颗粒细胞和锥体层中增加,而在严重神经元丢失区E AAT3则减少;非海马硬化的病人与对照组(非癫痫病人)相比, E AAT1-3无差异。

目前,还不能确定自发性边缘叶癫痫动物模型海马中谷氨酸转运体的变化是否与在人类所发现的结果完全一致。

通过对癫痫动物模型和癫痫病人的研究表明,神经元丢失和兴奋性传导的减少都会降低谷氨酸转运体蛋白的表达,而谷氨酸转运体的减少使细胞外液G lu水平增加,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和神经元的变性。

 F oreign Medical Sciences Section on Neurology&Neurosurgery 2001,28(2) 3 G luTs在癫痫形成中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发现,点燃现象有很强的部位选择性,点燃后,在不同的脑区出现谷氨酸转运体的不同变化。

多数研究显示一次痫性发作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似乎点燃现象的维持与谷氨酸转运体的改变并无关系。

但是,通过对难治性颞叶癫痫病人的研究发现,海马硬化的病人,其海马神经元密度降低区E AAT2和E AAT3的免疫活性降低(如门区和C A1放射层),而在残留的颗粒细胞和锥体细胞层E AAT3的活性增强。

说明海马硬化的病人存在两种病理生理变化:①神经元缺失使E AAT2和E AAT3减少,导致细胞外液G lu的大量积聚。

②存活神经元周围G lu摄取的增加,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由于癫痫发作期,G lu大量释放,细胞外液G lu水平增高,逐渐向谷氨酸转运体缺乏区域溢流,引起神经元放电频率过高和无限制地向邻近神经元扩散,又导致癫痫发作[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