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企业精益生产改善(二)单元生产作业布局改善与作业标准化的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加工企业精益生产改善(二)单元生产作业布局改善与作业标准化的规划

精益管理顾问 宋文强 (原创)

在设备从机群式到单元式布局大体规划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机加工设备周边操作布局的规划,以便于提升作业效率。

第一,确定设备产能和生产节拍

前面在设备布局规划时,已经进行过节拍计算,在新单元操作布局细致规划之前,再进行一次节拍和产能确认。

设备布局改善过程中,设备的产能可能有变化,比如:技改,一台大设备换成多台小设备等。所以,要对这些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进行再确认。这些数据也为马上要进行的一人多机的人机配合分析做准备。

第二,描述新布局下的作业具体步骤和大体的标准工时

作业步骤尽可能细分,不仅包括各种拿取作业,还要包括走动等。

新布局、新作业流程下新的标准工时初定。这个标准工时只是根据经验预测出的大概数,为马上要进行的一人多机作业分配和操作布局改善做准备。尽可能准确,但不必浪费太多时间用于时间测量,因为操作布局改善并未完成,将来还要有变化。

第三,进行人机配合分析,实现一人多机操作

单元生产布局改善之后,每名员工操作的机加工设备数量可能增多。这需要进行人机配合分析。具体的分析内容包括:节拍时间、手工时间、机加工时间、走动时间等。

China Kaizen

China Kaizen

China Kaizen

通过人机配合分析图,找到员工与设备是否都对时间进行了充分利用。如果没有,那就进行改善,改善的方向就是操作人员的原料准备、工件检查与打磨、工件搬运等独立操作尽可能在设备自动运转的过程中进行,最大限度减少员工或设备的等待时间。

人机配合分析并不考虑节拍,所以,改善之后,要对照节拍,通过标准作业组合分析,确定每名员工能够看管的机加工设备的最大数量。然后,确定本单元所需员工数。

第四,应用动作经济原则,改善操作区域布置

每名操作人员负责的设备台数和操作内容确定之后,就要根据动作经济原则进行动作改善和操作区域布置改善,以提升作业效率。

“动作经济原则”,是员工在作业时能以最少的动作投入,产生最大的作业效果的原则。

研究动作经济原则的目的并不是要增加员工的辛苦,而是在员工辛苦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出,或者在员工辛苦程度降低的情况下保持产出不变。

动作经济原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身体动作、工装夹具和工作场所布置。

1,进行身体动作优化。减少多余的浪费动作,尽可能双手操作。身体的动作幅度越小越好,能低头就不弯腰,能弯腰就不走路,能动手就不动脚。增加动作的节奏感,以一定的节奏进行机床操作。

动作优化可以应用ECRS(取消、合并、重排、优化)法则

对于一些由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检验,也要纳入ECRS法则考虑之列。

比如:某短轴加工企业,在采用机群式加工时,一种短轴需要加工4次、搬运3次、存放3次、检查2次;改善为单元生产方式之后,仍需要加工4次、检查2次,但只搬运1次、暂放1次。

除了取消一些动作之外,动作的细节优化也有必要,比如:如果每次加工工件完成后都需要去除毛刺,去除毛刺的动作本身就要优化。另外需要考虑能否减少甚至取消去毛刺的操作。

2,刀具、工装夹具的改善。刀具的改善可以提升切削加工速度,或者多工件同时切削加工,或者工件连续加工;为了配合动作优化,适度开发或改善夹具来缩短工件装与卸的时间;可以考虑利用工件的自重,在斜导槽、导轨平面及圆筒等辅助下,进行产品移动和传递。

3,要设计出便于拿取、便于搬动的存放台、工件架。

设计出好的单元内设备旁物流工具,不仅提升搬运效率,还会为降低搬运批量打基础,从而降低单元内在制品库存数量。

为了提升动作效率,对工具、夹具、量具、刀具、工件、毛坯等放置位置、放置方法进行优化,便于高效拿取,并保证这些操作工具、检验工具和产品不容易变形不容易磕碰等。

这些常用工装夹具和产品的位置要固定,便于记忆,形成习惯,不假思索尽可以拿取和放置。

放置的高度要适宜,越是常用工具或常搬物品越放在不必走动、不必弯腰最佳位置。

上下游两设备之间尽量紧密相连,便于缩短产品拿取距离和时间,并尽可能通过连接装置直接相连,减少员工的手工操作,不仅降低员工工作量,可能还有助于看管更多设备。

第五,具体动作顺序优化与标准工时确定

在确定了单元内工装夹具改善和操作布置改善之后,新的动作要素就可以确定了。

根据这些优化了的动作要素,编写新《作业指导书》初稿。

尽管这些布局只是模拟,操作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日常作业中,但仍要编写出《作业指导书》,便于进行固化和员工培训,为将来新布局下顺利投产打基础。

各项作业的动作优化和标准化之后,就要确定各项作业的标准工时。

由于此时还不是在新的布局下进行实际操作,所以,这个标准工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预定数据,只有很少的机加工企业可以做到准确的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设定,所以,在制定这些标准工时时,IE工程师要与现场主管一起讨论,不断模拟操作,得出最优动作标准和最可能的标准工时数据。当然,这些数据,未来进行实际生产时还会调整。

第六,确定标准在制品库存,物流人员作业标准化

单元内的在制品尽可能向单件流的方向靠拢,就是设备间的在制品库存只有一个。如果做不到单件流,也要尽可能少,具体数量由设备稳定性、质量稳定性、设备间走动距离等决定。要注意在一人进行多机操作时,保持少量的单元内在制品库存可能是必须的,要在能满足人机配合最优的前提下的最低化,在制品库存的降低不能影响生产进度的最优化。有时,适度增加一点库存有助于改善人机配合时人与设备的利用率。

如果单元内设备的产能不一致,存在瓶颈设备,产能达不到节拍要求,那就要进行瓶颈保护,在瓶颈前适度增加在制品库存,减少瓶颈设备的意外停机,并且可能要通过加班来保证整个单元的节拍与进度。当然,比保护瓶颈更重要的是改善瓶颈、消除瓶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