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家庭教育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
•
在现实社会里,人们常将智障儿童的“智 力障碍”与“残疾”、“残废”等同,导致智 障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憧憬被“残疾”的 定义打破,家长在情景中产生失望的心态,在 家长的眼里智障儿童是个“废物”。在这样的 家庭环境中,智障儿童是得不到适宜的、和谐 的、甚至是必要的最基本的教育的。绝大部分 也只是等到智障儿童到了入学年龄,家长们才 很无奈的把其送到培智学校接受几年的特殊教 育,其实这些家长心理并没有对其抱有希望, 也只不过是为了某些“需要”罢了。
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教育效果 得不到巩固。
• 不了解培智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家长们,常常误 认为进入学校学习就是培养或提高智力。因此认为把孩子 送进培智学校,给予孩子提供了接受学习的机会,孩子就 会在老师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存在着“家长管养,教师管 教”的观念。放弃了家庭教育的机会,把自己家长的职责 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 和经济来源;认为教师应该承担孩子教育发展的全部责任, 把希望全部寄托给教师,使自己获得“解放”。家长这种 依赖性心理的产生,无疑是把孩子获得教育康复的过程, 视为在“他环境”下完成的任务,没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 家庭教育环境,更不会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孩 子。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 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 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 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 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 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和指导原理。 •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 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 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 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 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 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 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 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 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 能的修复和补偿。
• 采用多样的家庭教育方法。针对弱智儿童的 身心特点,在家庭教育中,对较为复杂的训 练内容,父母要善于分解知识内容和训练项 目,先进行“小步训练”,从而创设“多级 提高”的条件,再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或能 力系统等。 • 总之,对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家庭成员 需要更多的付出,特别是父母,更要以百般 的爱心帮助他们,更加精心地教育和训练他 们,才能取得教育的成效。
五、个性心理表现出兴趣单一、性格极端、意志薄弱 等特征。弱智儿童的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常满足于 衣、食、睡、欲等低级需要,精神上的高级需要发展 迟缓。 • 全纳教育原则。就是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无 论其身体、智力、社会、情绪和语言或其他状况 如何,也无论其民族、性别、年龄、种族、国家、 是否有障碍、语言和社会经济地位如何,他们都 应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1994年在萨 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 的,也包括对弱智儿童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也要贯彻这一原则,对弱智儿童,一定不能 嫌弃他们,而需要加倍爱护他们,创造条件让他 们与常态儿童交往,尽可能地送他们进入普通学 校,感受和参与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 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 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 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 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 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 补偿的作用。
三、坚持因人实施原则
•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 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 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 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 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六、注重语言表达训练。
• 弱智儿童一般言语表达能力很差,父母对其 训练要从细微入手,首先通过面部表情,让 他们模仿嘴的形状,逐步教他们出声、吐字、 称呼、说句子、与人对话、唱儿歌、讲故事 等,每一步骤都要反复讲解,反复进行理解 指导,重复动作,通过多于常态儿童上百遍、 上千遍、上万遍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基本正 确地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同时也进行了思维 训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
•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远非如此,要 努力走出这些误区,需要家长做不懈 的努力。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创设良 好的家庭氛围、科学适度的教育方法, 是成功家庭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四、及时反馈,教育要有针对性。
• 结合每个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段 时期一个重点地进行教育。如刚入学 的孩子进行规范作息时间、按时起床、 上学、生活自理的教育,帮助孩子形 成有规律的生活,指导孩子纠正不良 习惯。
• 研究表明,智障儿童首先是儿童,有 着和普通儿童一样的发展规律和发展 需要;儿童的发展与能力的获得关键 在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培养。放弃对智 障儿童在学龄期进行教育的机会,即 使后期付出更大的努力,也将是事倍 功半,甚至造Leabharlann Baidu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家长不能持之以恒,失去对智障儿童 的爱心与信心。
• 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智障儿童的教育 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缓慢的过程。因此,可能我 们的家长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却不是迅速 体现出来。然而由于我们的家长在认识上不了解智 障儿童的发展规律,在心理上的不自信,再加上康 复心切,想通过学习、训练,使孩子智力得到突飞 猛进的发展。当这一切都姗姗来迟时,我们的家长 就会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质疑,对孩子的可能性发展 发生否定,出现急噪情绪,失去对孩子应有的爱心 和信心。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 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 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 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 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 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 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
在现实社会里,人们常将智障儿童的“智 力障碍”与“残疾”、“残废”等同,导致智 障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憧憬被“残疾”的 定义打破,家长在情景中产生失望的心态,在 家长的眼里智障儿童是个“废物”。在这样的 家庭环境中,智障儿童是得不到适宜的、和谐 的、甚至是必要的最基本的教育的。绝大部分 也只是等到智障儿童到了入学年龄,家长们才 很无奈的把其送到培智学校接受几年的特殊教 育,其实这些家长心理并没有对其抱有希望, 也只不过是为了某些“需要”罢了。
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教育效果 得不到巩固。
• 不了解培智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家长们,常常误 认为进入学校学习就是培养或提高智力。因此认为把孩子 送进培智学校,给予孩子提供了接受学习的机会,孩子就 会在老师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存在着“家长管养,教师管 教”的观念。放弃了家庭教育的机会,把自己家长的职责 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 和经济来源;认为教师应该承担孩子教育发展的全部责任, 把希望全部寄托给教师,使自己获得“解放”。家长这种 依赖性心理的产生,无疑是把孩子获得教育康复的过程, 视为在“他环境”下完成的任务,没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 家庭教育环境,更不会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孩 子。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 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 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 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 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 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和指导原理。 •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 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 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 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 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 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 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 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 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 能的修复和补偿。
• 采用多样的家庭教育方法。针对弱智儿童的 身心特点,在家庭教育中,对较为复杂的训 练内容,父母要善于分解知识内容和训练项 目,先进行“小步训练”,从而创设“多级 提高”的条件,再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或能 力系统等。 • 总之,对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家庭成员 需要更多的付出,特别是父母,更要以百般 的爱心帮助他们,更加精心地教育和训练他 们,才能取得教育的成效。
五、个性心理表现出兴趣单一、性格极端、意志薄弱 等特征。弱智儿童的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常满足于 衣、食、睡、欲等低级需要,精神上的高级需要发展 迟缓。 • 全纳教育原则。就是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无 论其身体、智力、社会、情绪和语言或其他状况 如何,也无论其民族、性别、年龄、种族、国家、 是否有障碍、语言和社会经济地位如何,他们都 应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1994年在萨 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 的,也包括对弱智儿童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也要贯彻这一原则,对弱智儿童,一定不能 嫌弃他们,而需要加倍爱护他们,创造条件让他 们与常态儿童交往,尽可能地送他们进入普通学 校,感受和参与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 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 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 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 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 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 补偿的作用。
三、坚持因人实施原则
•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 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 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 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 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六、注重语言表达训练。
• 弱智儿童一般言语表达能力很差,父母对其 训练要从细微入手,首先通过面部表情,让 他们模仿嘴的形状,逐步教他们出声、吐字、 称呼、说句子、与人对话、唱儿歌、讲故事 等,每一步骤都要反复讲解,反复进行理解 指导,重复动作,通过多于常态儿童上百遍、 上千遍、上万遍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基本正 确地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同时也进行了思维 训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
•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远非如此,要 努力走出这些误区,需要家长做不懈 的努力。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创设良 好的家庭氛围、科学适度的教育方法, 是成功家庭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四、及时反馈,教育要有针对性。
• 结合每个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段 时期一个重点地进行教育。如刚入学 的孩子进行规范作息时间、按时起床、 上学、生活自理的教育,帮助孩子形 成有规律的生活,指导孩子纠正不良 习惯。
• 研究表明,智障儿童首先是儿童,有 着和普通儿童一样的发展规律和发展 需要;儿童的发展与能力的获得关键 在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培养。放弃对智 障儿童在学龄期进行教育的机会,即 使后期付出更大的努力,也将是事倍 功半,甚至造Leabharlann Baidu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家长不能持之以恒,失去对智障儿童 的爱心与信心。
• 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智障儿童的教育 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缓慢的过程。因此,可能我 们的家长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却不是迅速 体现出来。然而由于我们的家长在认识上不了解智 障儿童的发展规律,在心理上的不自信,再加上康 复心切,想通过学习、训练,使孩子智力得到突飞 猛进的发展。当这一切都姗姗来迟时,我们的家长 就会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质疑,对孩子的可能性发展 发生否定,出现急噪情绪,失去对孩子应有的爱心 和信心。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 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 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 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 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 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 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