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以成为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来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已成为实际教学中的需要。使得信息技术也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平台,也是改变教师教学研究的一种方式。然而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技术方面的专业发展培训的时候,所关注的,往往局限于“专业知识”层面,也就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对“实践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将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做得很少,甚至全然漠视。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教育信息化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

2、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识、愿望、评估和技能,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

3、在研究过程中所设计和制作的优秀课件,既能丰富了学生教育的资源,有可让相关老师学习和借鉴。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首先

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5、新的课程改革呼唤教师专业化。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师专业化推向前台,成为教师教育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

6、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年龄及兴趣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信息工具,学会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信息素养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又于1979年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后来陆续有关于信息素养人的定义的出现,其中比较有权威的是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的信息素养人的标准:(1)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2)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3)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4)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指定成功的检索策略;(5)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6)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7)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8)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9)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3]:从美国这一对信息素养人的要求的标准,前二者可以归纳为信息素养人的信息意识,(3) (4)(5)项为信息素养人的信息知识,(6) (7) (8)(9)项为信息素养人的信息能力。

结合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再结合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本课题所指的教师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及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是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收集、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和活用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不断需要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其中当然包括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我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根据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目标、课程和教育研究更新教师的技能、态度和方法。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四、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

学校的生力军是教师,学校的各项工作,如课程、教学创新、技术整合到教学等等,都得依赖于教师共同体的统一行动,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共同体能够综合广大教师共同的智慧和才能,这种综合的、高度的智慧成为推动学校改革的动力。本项课题主要内容在于力求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努力方向的教师共同体,在教师共同体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将技术带进课堂、改进传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一复杂的任务。

1、从教师的角色定位而言,教师应成为现代教育资源获取及传输专家,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性,知道获得信息的有效渠,能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并正确地加以评估。

2、从教师的业务素质而言,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具备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学手段、组织形式应多样化,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最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因而作到与时俱进,并且具有与现代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科研能力。

3、从教师的工作对象而言,教师要注重注重人文关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特点及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等渠道进行探究、进行学习,发展创新能力。

4、从教师的工作重心而言,教师应具备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并要求制作的课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对于那些特别适合运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内容,要不厌其烦地制作软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五、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等)

2014、11——2015、12,设计本课题研究方案,并由总课题组修改、审定。

2015、1——2015、2,前期资料准备及相关理论研究阶段,建构组织体系,选择相关研究人员。学习有关现代信息技术及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使教师们在理论上对现代信息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形成研究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